如期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既需要駐村幹部的軟服務,也需要金融資源的硬支持。「面向三農,服務城鄉」是農業銀行的歷史使命,近年來,農行惠州分行通過創新金融扶貧工作機制,用足用活金融服務手段,既「輸血」又「造血」,既扶貧又扶志,在支持農村建設,鄉村振興,農戶脫貧,農民生產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精準幫扶助力脫貧攻堅。
扶產業
增強區域發展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與扶貧攻堅密不可分,鄉村興則農民富。近年來,惠州農行堅持以產業促脫貧的路徑,支持農業產業鏈發展,著力打造金融助力產業發展的樣板。
「農行對我們的扶持,大大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同時也為企業的良性發展補足了後勁。」2020年初,農行惠陽支行僅用一周,就成功為廣東六穀裕興公司法人發放惠農e貸500萬元,用於支持農業生產及春耕生產,為企業送去及時「金融雨」。
農行緊密結合各縣區資源稟賦特點及農戶需求,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幫扶模式,各種特色產品和服務模式應運而生。比如在龍門,該行聚焦當地絲苗米特色產業,實施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通過搭建「惠農e通」網際網路金融服務「三農」平臺、「信易貸」平臺,創新推出了「現代農業產業園實施主體貸款」、「水稻e貸」、「小企業簡式快速貸」等特色產業信貸產品,助力當地農業企業發展壯大,帶動更多鄉親增收致富。
「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農村幸福產業建設。惠州農行順應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生態等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積極支持鄉村旅遊建設,近幾年來,累計發放縣域旅遊貸款15.7億元。
為提升金融扶貧的普惠面,該行還積極推進「整村建檔」,讓農戶不再等「貸」,2020年3月以來,農行惠州分行已設立18個「金融信用示範村」,建檔戶數1.5萬戶,通過「整村建檔」的模式,這18個村的村民如有融資需求,可以直接通過手機農行APP線上用信,隨借隨還。
重精準
到戶到人支持貧困戶增收脫貧
「多虧了農行給我發放的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這下生活終於有奔頭了!」家住博羅縣石壩鎮的韓大姐高興地說。2013年,作為家裡頂梁柱的丈夫忽然得病去世,留下巨額醫療費債務和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韓大姐東奔西走打起零工,日子過得十分困難。
惠州農行在走訪中了解到韓大姐的情況後,主動安排信貸人員上門對接,結合其自身技能,協助制定創業計劃,給韓大姐發放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幫助其養雞創業。經過近兩年的發展,韓大姐的養雞場逐漸形成規模,一家人生活逐漸好轉,從破舊瓦房搬上新房,兩個孩子也順利考上了大學,這些年壓在心裡的陰霾也一掃而光。
像韓大姐這樣在惠州農行政策支持下脫貧致富的村民,在惠州大地越來越普遍。近年來,惠州農行通過引入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貧困戶,幫助一個又一個農戶「摘窮帽」「拔窮根」。
開展精準扶貧,關鍵在於聚焦貧困農戶的現實需求。惠東、博羅、龍門縣是我市的3個扶貧縣,其中不少貧困村處在偏遠山區,脫貧幫扶難度壓力較大。面對這樣的現狀,惠州農行積極開拓思路,優化方式,組建扶貧攻堅小組,「逐村逐戶」、「地毯式」開展貧困戶走訪調查;同時深入調研貧困村民生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結構、教育運作機構、貧困戶建檔等情況,從而逐一制定專項金融扶貧服務方案。
對金融扶貧業務專設綠色通道,提供暢通式信貸服務,優先進行受理,優先進行審查審批,優先發放,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做到「應貸盡貸」,支持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增加收入、實現穩定脫貧。截至2020年11月末,已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000多萬元,惠及貧困戶500多戶,累計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6000多戶。
惠州日報記者劉乙端
通訊員林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