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林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李建民
今年以來,湖北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聚焦「六穩」,打出轉動能、增後勁、降成本、優環境、強保障政策組合拳,全省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穩中育新,高質量發展條件不斷積累。近日,帶著湖北如何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做好穩促調惠防各項工作等方面的熱點話題,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對湖北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程用文進行了專訪。
全力以赴固底板補短板強薄板
中國經濟導報: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湖北省經濟分別增長7.6%、7.8%、7.9%,扭轉了多年增速持續下行趨勢,實現低開高走、企穩回升,好於預期、好於上年,全年有望突破4萬億元,穩居全國第7位。取得這樣的成績,湖北省具體在哪些方面發力?
程用文:湖北省堅持以穩應變、穩中求進,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一是聚焦落實國家戰略。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抓住政策機遇,深入推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等,並將戰略項目化、方案化、具體化。中央作出「六穩」決策部署後,圍繞穩投資、穩外貿、雙招雙引等出臺系列具體措施。二是聚焦擴大有效投資。堅持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穩定經濟增長的「定海神針」,全力抓好重大項目,謀劃推進。今年1~10月份,湖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9%。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增長14.4%和12.4%。重大項目推進有力。1~10月份,省委省政府督辦的51個重大產業項目、233個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分別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26.9%、104.9%。全省新開工10億元及以上項目255個,較去年同期增加15個,完成投資同比增長15.7%。三是聚焦推進消費升級。堅持以消費升級引領供給創新,以供給創新提升創造消費新增長點。1~10月份,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前三季度,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48萬億元,同比增長23.3%,位居中部第一。四是聚焦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一主兩副多極」戰略。前三季度,武漢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3%,領跑示範效應進一步增強;襄陽、宜昌發展趨穩向好;荊州、黃岡全年地區生產總值有望突破2000億元;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4個縣市進入全國百強。五是聚焦民營經濟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成「自己人」,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27條,有力提振了民營企業發展信心。1~10月份,民間投資增長11.2%,比上年同期高2.9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導報:黨中央作出打好三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是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戰略部署的具體落實。為打好三大攻堅戰,湖北省出臺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程用文:圍繞打好三大攻堅戰,全力以赴固底板、補短板、強薄板,夯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一是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我們制定了全國首個省級加強企業債券監管的規範性文件,認真排查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地方政府舉債行為逐步規範。以穩槓桿、清不良、擠泡沫、治亂象為抓手,全力防控金融風險。今年9月末,全省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1.55%,同比下降0.06個百分點,優於全國及中部平均水平。我們還聚焦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調供給、穩需求、控價格、防風險,完成國家調控目標。二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按照「六個精準」要求,下足「繡花」功夫。預計全年脫貧104.6萬人。我們深入開展產業扶貧,在37個貧困縣共有224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與貧困戶建立了幫扶機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實現國家貧困縣全覆蓋。深入推進健康扶貧,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醫療「四位一體」工作機制。三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源頭治理,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三線一單」硬約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4.15萬平方公裡,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有序推進;開展已搬遷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再開發利用情況專項檢查。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1~9月全省17個重點城市PM2.5較上年同期下降11.1%,長江出境斷面水質由Ⅲ類提升至Ⅱ類。
抓好「破立降」全力提升供給體系質量
中國經濟導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這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意義。湖北省具體從哪些方面推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
程用文:湖北始終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抓好「破立降」工作,全力提升供給體系質量。一是積極推進實體經濟振興。堅持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鞏固去產能成果,開展取締「地條鋼」專項督查,保持高壓態勢,確保過剩產能、落後產能不發生復產;有序淘汰落後產能,穩妥推進「殭屍企業」退出。出臺實施第三輪降成本31條,全年可為企業減負1500億元。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1.8%,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低於全國4.9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6.1%,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二是積極推進鄉村振興。突出產業振興,著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深入開展「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範工程,積極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突出產業振興,深入開展「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範工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糧食產量達到570億斤;註冊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較上年底分別增長11.3%、13.2%;新增「三品一標」企業264家、產品464個,位居全國前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達98.4%;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綜合收入增長20%。加速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今年底80%的村可完成清產核資,70%的村完成集體成員身份確認。
中國經濟導報:創新能夠實現更高水平供需結構的匹配和優化,也能培育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湖北省在創新發展中有哪些做法?
程用文: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第一」重要論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推動科教優勢向創新優勢轉化。一是加快創新能力建設。積極謀劃創建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先進存儲、信息光電子、數位化設計與製造等一批國家級創新中心成功創建,區域科技創新指數穩居全國第7。推動體制創新,出臺實施加強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37條,更大力度向高校、科研院所放權,加快產業、創新、資金、政策、人才「五鏈」深度融合,今年已實施科技成果轉化1142項,登記技術合同17354項,成交額846.2億元。二是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出臺促進新舊動能轉換25條,推出總規模500億元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集中支持十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1~10月,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1.2%,預計全年超過5000億元。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三季度,全省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40.8%,高於投資平均增速近30個百分點;「四新」經濟蓬勃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500家。國家存儲器基地實現量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航天產業港(一期)交付使用,國家網絡安全與創新基地、工業網際網路國家頂級標識解析節點落戶武漢。加速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軍民融合,推出實施「萬企上雲」工程,5個項目入選國家2018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
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中國經濟導報:湖北省如何統籌長江生態治理和綠色發展?
程用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正確把握「五大關係」,以長江經濟帶「雙十」工程為抓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一是突出生態修復。開展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大普查、自然資源全域調查和長江大保護「回頭看」,取締各類碼頭1103個,騰退岸線143公裡,岸灘岸線生態復綠面積566萬平方米。大力實施「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累計完成農村改廁76.9萬座,新建汙水項目647個,建成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末端設施140個,建成垃圾中轉站1658座,滅荒造林71.8萬畝。二是突出環境保護。紮實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國家交辦的386個問題已清理完成383個。打響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分批開展省級環保督察,「清廢行動2018」問題全部整改。開展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綠盾」專項行動取得積極進展。三是突出綠色發展。編制《湖北長江經濟帶產業綠色發展專項規劃》,實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積極構建綜合立體綠色交通走廊,加快實施交通強省三年攻堅行動,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武漢長江中遊航運中心、三峽翻壩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長江航道整治「645」工程、鄭萬高鐵湖北段、漢十高鐵、漢江千噸級航道等一批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加快實施。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截至9月底,49個項目獲國開行1816億元授信支持,發放資金248億元。湖北碳配額二級市場成交量達到3.21億噸,交易額74.14億元,分別佔全國62.2%、67.5%,各項指標均居全國首位。
釋放改革開放紅利,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中國經濟導報: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是實現長期穩定的基礎。湖北省在深化改革方面作出了哪些探索?
程用文:湖北省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開放聚動力,最大限度釋放改革開放紅利。一是更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25條,努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市場預期不斷向好,10月份湖北省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1.4%,環比上升0.4個百分點,持續運行在擴張區間;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60.1%,保持高位景氣區間。始終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抓好「破立降」工作,市場預期不斷向好,活力不斷迸發。二是更大力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出臺「四張清單」,推廣「先建後驗」改革試點。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實現省市縣三級聯通。政務服務APP「鄂匯辦」正式上線,近百項便民服務實現「掌上辦」。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應用加快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面推開。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持續顯現,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分類實施「證照分離」改革,企業開辦中4個關鍵環節壓縮到5個工作日內辦結。截至10月底,全省市場主體總量484.8萬戶,較上年末增長7.8%;企業總量118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1.4%。省級機構改革有序推進。國企、財稅、投融資等關鍵領域改革穩步推進。三是更大力度「走出去」「引進來」。加快湖北自貿區建設,初步形成200餘項制度創新成果,5項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入駐企業2萬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成功舉辦湖北全球推介、世界500強對話湖北、中國中部國際產能合作論壇、國際友好城市大會等系列重大對外經貿合作活動。中國(武漢)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建設。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合同外資同比分別增長56%、67%,新增世界500強企業12家,達到278家。1~10月,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4%。
中國經濟導報:民生就是發展,民生就是政治。湖北省在保障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程用文:湖北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事,財政支出用於民生比重保持在75%以上,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進「湖北就業提升計劃」。截至10月底,全省城鎮新增就業77.6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2.81%。啟動實施「湖北社保共享計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金實現「14連增」。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年度目標預計12月份全面完成。31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實現升級改造。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9%、8.3%,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