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減汙降碳,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1-01-20 澎湃新聞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做好這項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有何重要意義?生態環境部門有哪些新思路?記者採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

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一舉四得」,正抓緊確定達峰行動計劃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記者: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什麼重要意義?

黃潤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負責任大國應盡的國際義務,這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我理解,「我們自己要做」,從國內這個層面,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工作是「一舉四得」的事:第一,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高質量發展;第二,有利於推動汙染源頭治理,降碳的同時,也減少了汙染物的排放,從而與環境質量改善產生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第三,有利於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第四,有利於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少對經濟社會造成的損失。

記者:針對既定目標,我們是否已有時間表和路線圖?目前進展如何?

黃潤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目前,我們已啟動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工作。

首先,我們將明確目標、壓實責任、嚴格監督,明確地方、行業的達峰目標和實施方案,並做到積極而有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其次,我們將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全面推進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行動,大力發展低碳交通,積極發展綠色建築,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另外,我們將進一步加快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並逐步擴大覆蓋行業範圍,豐富交易品種和方式,實現全國碳市場平穩有效運行和健康持續發展,切實提升氣候治理能力。

汙染防治攻堅戰要延伸深度、拓展廣度,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

記者:「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提出,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如何理解「深入」的含義?「十四五」時期,有哪些思路?

黃潤秋: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定力和堅強決心。這裡的「深入」,我理解有兩層含義:一是觸及的矛盾和問題將層次更深、領域更寬,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要求更高,攻堅戰要延伸深度、拓展廣度;二是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要創新和探索攻堅戰新的思路和舉措。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初步有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是要進一步強化源頭治理、整體治理和系統治理。要堅持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農業結構等加快調整,更加注重源頭預防和以降碳為「牛鼻子」的源頭治理。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加強協同聯動,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增強各項舉措的關聯性和耦合性。

二是更加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科學是基礎,精準是要求,依法是手段。精準治汙,就是提高破解生態環境問題的精準度,做到問題、時間、區位、對象、措施「五個精準」。科學治汙,就是把握好環境治理的科學規律,把握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實提高治理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依法治汙,就是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護,以法治的力量保護生態環境,用法律的武器懲治汙染犯罪。

三是推動汙染防治攻堅戰在關鍵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總的思路是「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提氣」就是以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為主線,進一步降低PM2.5和臭氧濃度,提升空氣品質。「降碳」就是降低碳排放,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強生態」就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和治理,強化生態保護監管體系,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增水」就是以水生態改善為核心,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增加好水,增加生態水,提升水生態。「固土」就是以土壤安全利用、強化危險廢物監管與利用處置為重點,持續實施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防風險」就是牢固樹立底線意識、風險意識,有效防範和化解各類生態環境風險。

四是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形成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大環保」格局,實現從「要我環保」到「我要環保」的歷史性轉變。

減汙降碳協同增效有基礎,將創新思路打法、統籌推進

記者:在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方面,將有何舉措?

黃潤秋:

減汙降碳協同,一有一定的法治基礎,2015年修訂的《大氣汙染防治法》專門增加條款,要求實施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控制。二有體制基礎,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把應對氣候變化職能調整至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打通了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的管控。三有行動基礎,近年來通過清潔取暖、壓減過剩產能等手段,大力推進汙染物減排,協同推動能耗強度和碳排放強度下降,積累了不少經驗。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創新思路打法,統籌推進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在謀劃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繼續開展汙染防治行動的同時,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牽住以降碳為源頭治理舉措的「牛鼻子」,統籌謀劃一批推動能源、產業等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

二是強化政策協同。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建設。建設清潔低碳能源體系,把發展非化石能源、削減化石能源消費量作為治本之策。加大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力度,推動公轉鐵、公轉水和多式聯運。選擇典型地區和城市,開展環境質量達標與碳排放達峰「雙達」試點示範。

三是強化工作統籌。統一政策規劃標準制定、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為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提供支撐保障。

(原題為《減汙降碳,推動高質量發展——訪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談「十四五」環境保護髮力點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 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談「十四五」環境保護髮力點  新華社記者高敬  「十四五」大幕已經拉開。
  • 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發展 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要部署。就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之間的協同效應。請介紹一下這項工作的意義?
  • 生態環境部黃潤秋:以發電行業為首批,開展碳排放配額分配
    今後五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力點在哪?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推進?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明確表示,將在很短時間內對國內2000多家電力企業下達碳排放配額。黃潤秋:總體上看,「十三五」這五年是迄今為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目標如期高質量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9項約束性指標和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面超額完成。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
  • 生態環境部黨組召開會議
    他強調,要從「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深入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準確理解和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理論、歷史和現實邏輯,認真謀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倒逼高質量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列席會議。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已啟動「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研究編制工作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已啟動「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研究編制工作 將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來源:上海證券報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12月15日消息,12月14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北京視頻會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學習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堅持「綠水...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生態環境部部長 黃潤秋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和生動的地方實踐,創造性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呼籲攜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記者高敬、戴小河)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24日說,中方呼籲各方堅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主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調動資源,積極參與「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制定進程,推動全球層面相關問題的妥善解決。
  • 生態文明建設踏上新徵程!「十三五」期間,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水汙染治理成效顯著。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8.2%,城市裡的「臭水溝」「黑池塘」基本消失;長江流域首次實現劣Ⅴ類水體「清零」,幹流首次全部實現Ⅱ類及以上水質。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完成了農用地的土壤汙染狀況詳查,2020年底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
  • 地質學家黃潤秋出任生態環境部部長
    據新華社4月29日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29日上午經表決,決定任命黃潤秋為生態環境部部長。  學者出身的黃潤秋是我國知名地質學家。他在1993年任博導時剛滿30歲,是我國當時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2006年1月9日,他領導的科研團隊所完成的《中國西南高邊坡穩定性評價及災害防治》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地質學家黃潤秋出任生態環境部部長
    據新華社4月29日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29日上午經表決,決定任命黃潤秋為生態環境部部長。 學者出身的黃潤秋是我國知名地質學家。他在1993年任博導時剛滿30歲,是我國當時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 地質學家黃潤秋出任生態環境部部長—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4月29日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29日上午經表決,決定任命黃潤秋為生態環境部部長。
  • 六位部長有話說→
    《新聞聯播》近日推出的系列報導,專訪了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財政部部長劉昆,一起聽聽六位部長怎麼說。
  • 生態環境部介紹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既依法依規嚴格監管,以生態環境保護倒逼經濟高質量發展,又加強幫扶指導,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支持服務企業綠色發展,加大對綠色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二是全力以赴打好打勝汙染防治攻堅戰,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重中之重,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和淨土保衛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 「兩會時間」黃潤秋:環境改善質變拐點尚未到來,今年中央環保督察...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在看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同時,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中國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尚未到來;下一階段中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仍非常嚴峻和艱巨,還需在「十四五」繼續努力,攻堅克難。這是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5月25日下午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作出的最新研判。
  • 專家:加快實現碳排放達峰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加快實現碳排放達峰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是實現我國碳排放達峰的關鍵期,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攻堅期,必須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加快制定並落實國家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作為降碳減汙總抓手和「牛鼻子」,實現碳達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高度協調統一。
  • 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新局面——訪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
    原標題: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新局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從萌芽起步到蓬勃發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當前形勢下,汙染防治攻堅戰進展如何?怎樣發揮好生態環境保護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為此,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幹傑。
  • 環境部:以降碳為「牛鼻子」協同控制溫室氣體與汙染物排放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從戰略規劃、政策法規、制度體系、試點示範、國際合作等5個方面,提出將建立健全統籌融合、協同高效的工作體系,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統一謀劃
  •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生態環境部未來工作如何開展?生態環境部部長解答 原標題:   近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相比於環境保護部,生態環境部職能有哪些變化?黨的十九大將汙染防治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未來工作將如何開展?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
  •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有關負責人就《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環綜合〔2021〕4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生態環境部綜合司有關負責人就《指導意見》出臺的背景目的、總體思路、重點舉措等,回答了記者提問。問:請問出臺《指導意見》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答: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全球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