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黃潤秋:以發電行業為首批,開展碳排放配額分配

2021-01-07 國際電力網

「十四五」大幕已經拉開。今後五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發力點在哪?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推進?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明確表示,將在很短時間內對國內2000多家電力企業下達碳排放配額。

記者: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黃潤秋:總體上看,「十三五」這五年是迄今為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目標如期高質量完成。

「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保護9項約束性指標和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面超額完成。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

空氣品質改善有目共睹,藍天白雲成為朋友圈曬照片的常客。截至2020年12月下旬,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7%,比「十三五」規劃的目標超出2.5個百分點。這是很不容易的。

北京市這個秋冬季到目前為止沒出現重汙染天氣,迎來了連續超過40天的優良天,被稱為「北京藍」。這在北京有PM2.5記錄以來是第一次,充分體現了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成效。

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8.2%,城市裡的「臭水溝」「黑池塘」基本消失;長江流域首次實現劣Ⅴ類水體「清零」,幹流首次全部實現Ⅱ類及以上水質。

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我們已圓滿完成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5%的目標。

已啟動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進展如何?

黃潤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氣候雄心峰會上鄭重宣布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等一系列中長期目標和願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這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明確了目標、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目前,我們已經啟動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工作,並將進一步加快節奏,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持續推動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首先,將明確目標、壓實責任、嚴格監督,明確地方、行業達峰目標和實施方案並做到積極而有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其次,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全面推進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行動,大力發展低碳交通,積極發展綠色建築,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另外,我們將進一步加快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並逐步擴大覆蓋行業範圍,豐富交易品種和方式,實現全國碳市場的平穩有效運行和健康持續發展。

2011年以來,我們在7個地方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共覆蓋電力、鋼鐵、水泥等20餘個行業近3000家重點排放單位,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近期,我們將以發電行業為首批開展碳排放配額分配,啟動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請問減汙和降碳的協同點在哪裡?

黃潤秋:在改善環境質量方面,降碳與減汙之間可以產生很好的協同效應。我國的能源結構以高碳的化石能源為主,化石能源燃燒不但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燃燒產生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也是當下大氣汙染物的主要來源。可以說,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與大氣汙染物排放具有同根、同源、同過程的特點。調整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不僅可以減少碳排放,也從根源上降低了汙染物排放。

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協同推進減汙降碳的工作經驗。有關機構評估顯示,2013年至2017年,通過壓減鋼鐵、水泥等行業過剩產能,在大幅降低大氣汙染物排放的同時,協同減排二氧化碳約7.37億噸。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創新思路打法,統籌推進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和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

在頂層設計方面,要在謀劃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突出把降碳作為源頭治理的「牛鼻子」,統籌謀劃一批推動經濟、能源、產業等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

同時,要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加強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建設。建設清潔低碳能源體系,把發展非化石能源、削減化石能源消費量作為治本之策。加大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力度,推動公轉鐵、公轉水和多式聯運。選擇典型地區和城市,開展環境質量達標與碳排放達峰「雙達」試點示範。

此外,要強化工作統籌,統一政策規劃標準制定、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為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提供支撐保障。

記者:「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今後五年,汙染防治攻堅戰如何向「深入」發力?

黃潤秋:「十三五」時期,汙染防治攻堅戰交出了一份較好的答卷。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仍然任重道遠,生態環境質量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

下一步,我們將抓緊研究提出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頂層設計,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認為,「深入」有兩層含義:一是觸及的矛盾和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寬,對生態環境改善的要求更高,攻堅戰要延伸深度、拓展廣度;二是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創新和探索攻堅戰新思路和舉措。

一要進一步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要堅持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農業結構等加快調整,更加注重源頭預防和源頭治理。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加強協同聯動,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增強各項舉措的關聯性和耦合性。

二要更加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科學治汙,要切實提高治理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精準治汙,要做到問題、時間、區位、對象、措施「五個精準」。依法治汙,要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護。

三要推動汙染防治攻堅戰在關鍵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總的思路是「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

「提氣」就是以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為主線,進一步降低PM2.5和臭氧濃度,提升空氣品質。

「降碳」,要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

「強生態」,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和治理,強化生態監管,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增水」就是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繼續增加好水,增加生態水,提升水生態。

「固土」就是以土壤安全利用、強化危險廢物監管與利用處置為重點,持續實施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防風險」要緊盯核與輻射安全、「一廢一庫一品」(危險廢物、尾礦庫、化學品)等領域,有效防範和化解生態環境風險。

此外,要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大環保」格局,實現從「要我環保」到「我要環保」的歷史性轉變。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談「十四五」環境保護髮力點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 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談「十四五」環境保護髮力點  新華社記者高敬  「十四五」大幕已經拉開。
  • 生態環保部:《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關於公開徵求《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徵求意見稿)及相關文件意見的通知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我部對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進行了反覆研究論證,形成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 對企業影響幾何?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對企業影響幾何?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終於要來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近日透露,2021年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利用市場機制倒逼企業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強度。「我們選擇一些典型行業,電力行業有2000多家企業,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相關的碳排放配額下達到這樣一些企業。
  • 生態環境部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2020年12月31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決策部署,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中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推動溫室氣體減排,規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根據國家有關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的要求,制定本辦法。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 首批納入1700餘家發電企業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首批納入1700餘家發電企業  少排可以賣配額 多排就要掏錢買(綠色焦點)  去年12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印發,明確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 火電廠的碳排放怎麼算出來的?來看生態環境部的回答
    2020年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印發《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並做好發電行業配額預分配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發電行業2019-2020碳排放權分配實施方案確定。
  • 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案出臺
    本報訊記者朱妍報導:2020年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印發《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下稱《方案》),並在此基礎上匯總形成《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下稱《名單》),標誌著全國碳市場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 湖北省印發2017年碳排放權配額分配方案
    》(發改辦氣候〔2017〕1989號)以及《湖北省碳排放權管理和交易暫行辦法》(省政府令第371號)和《關於修改<湖北省碳排放權管理和交易暫行辦法>第五條第一款的決定》(省政府令第389號),為科學合理地確定我省年度碳排放配額,規範有序地開展配額分配和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 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
    第二條【適用範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是指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展的排放配額等交易以及排放報告與核查、排放配額分配、排放配額清繳等活動,上述活動的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部門(以下簡稱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數據報送、核查、配額分配、清繳履約等相關活動,並進行管理、監督和指導。   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配合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落實相關具體工作。
  • 生態環境部發《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2月1日起施行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和行業範圍,由生態環境部擬訂,按程序報批後實施,並向社會公開。第五條生態環境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建立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機構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組織建設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
  • 生態環境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已審議通過 自2021年2...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和行業範圍,由生態環境部擬訂,按程序報批後實施,並向社會公開。第五條 生態環境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建立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機構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組織建設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
  • 廣東2019年碳排放配額總量設定為4.65億噸
    北極星大氣網訊:13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省2019年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批准並正式印發。這是省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能從省發展改革委劃轉到省生態環境廳後,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的首次印發。2018年廣東碳排放市場整體情況及2019年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由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和交流合作處處長洪建武通報。
  • 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十四五」將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2011年以來,我國在北京、上海等7個地方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在試點經驗的基礎下,2021年起,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2225家發電企業將分到碳排放配額,這些企業年排放量都達到了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為什麼首先選擇發電行業實施全國碳交易?
  • 訪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減汙降碳,推動高質量發展
    生態環境部門有哪些新思路?記者採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一舉四得」,正抓緊確定達峰行動計劃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記者: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什麼重要意義?黃潤秋:減汙降碳協同,一有一定的法治基礎,2015年修訂的《大氣汙染防治法》專門增加條款,要求實施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協同控制。二有體制基礎,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把應對氣候變化職能調整至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打通了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的管控。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即將正式投入運行!合規機構和個人可參與交易...
    碳排放權是指分配給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的規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額度。《辦法》明確,生態環境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和行業範圍,由生態環境部擬訂,按程序報批後實施,並向社會公開。生態環境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建立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機構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組織建設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
  • 2019碳排放配額總量4.65億噸 持續貢獻廣東碳排放交易經驗
    南方網訊(記者 劉灝)13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廣東省2019年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批准並正式印發。這是省應對氣候變化的職能從省發展改革委劃轉到省生態環境廳後,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的首次印發。
  •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
    生態環境部部長 黃潤秋2020年12月31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決策部署,在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綠色低碳發展中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推動溫室氣體減排,規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根據國家有關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的要求,制定本辦法。
  • 箭在弦上:鋁行業碳排放交易
    碳稅自實施以來為歐洲國家帶來了良好的環境效應和經濟效益,逐漸演變成為歐盟國家政府稅收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2005年1月1日,歐洲正式成立碳排放交易體系,採取「總量 交易」的模式,前兩個階段(2005-2012)採取「祖父制」配額法,第三階段(2012-2020)採取「基準制」配額法,使碳排放指標演變成為可流通的金融產品,在限制企業碳排放的同時還可促進國家間經濟發展。
  •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即將施行,你知道火電廠的碳排放是怎麼算出來...
    中國電力網(微信公眾號:China_Power_com_cn)獲悉,2021年1月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並將於2月1日起施行。 目前,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採用基準線法進行配額分配,即對單位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限制。碳市場主管部門根據電廠的發電量及其對應的基準線為企業分配配額。機組燃料類型及發電技術不同,其對應的基準線也有差異。若企業獲得配額高於其實際排放量,上述盈餘的部分可以在碳市場中出售。因此,運用基準線進行配額分配的方法也可以推動現有火電企業提升生產效率。
  • 碳排放權交易可適時引入有償分配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即將正式投入運行。1月5日,生態環境部官網正式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進行規範管理,《辦法》將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