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發揮高等職業教育獨特作用和優勢 助力脫貧...

2020-12-01 雲南網

  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提高政治站位,勇於擔當作為,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發揮高等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戰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獨具特色的自身優勢,紮實開展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技能扶貧、文化扶貧、生態扶貧、電商扶貧、消費扶貧、駐村幫扶等,助力雲南脫貧攻堅。

  發揮資源優勢,開展教育扶貧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志。近5年來,面向貧困地區招生14000人,逐步擴大貧困縣單獨招生、中高職銜接招生規模並向建檔立卡戶傾斜照顧,招收建檔立卡戶學生3341人。與麗江、臨滄、普洱、昭通、文山等9個州市20所中職面向貧困地區開展中高職銜接培養,五年制3+2招生工作中專設建檔立卡戶專項計劃,招收五年制大專轉段學生3075人。多方式、多途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確保他們順利完成學業。2017年以來,為建檔立卡戶學生提供專項獎助學金2470.02萬元,減免246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共計75.3萬元。對生源地為耿馬縣並在我校就讀的學生,免收3年學費和住宿費,並在獎助學金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對生源地為掛鈎扶貧點耿馬縣大興鄉龔家寨村,扶貧期間考入其他大學就讀的學生,給予每人2000元的困難補助;在龔家寨小學每學年設立雲南農職學院獎學金5400元,每學期獎勵品學兼優的小學生9名。每年設有固定學生勤工崗近600個,優先滿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校校結對,幫扶貧困縣提升職業教育水平。與臨滄農校、耿馬縣職教中心就師資培訓、專業建設、聯合辦學等開展合作幫扶。與州市近20所中職學校開展五年制3+2合作辦學,在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課程設置等方面給予支持幫扶。對貧困地區學生就業、創業給予各方面支持和幫助,努力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家」,近五年來貧困地區學生年終就業率都在98%以上。2016年以來,共為2876名畢業生發放求職補貼286.7萬元,其中家庭經濟困難家庭畢業生佔81%。

  發揮技術優勢,開展產業扶貧

  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舉措,是實現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積極發揮和利用設置在學院的雲南省生豬、油菜、馬鈴薯試驗站,雲南省禽蛋遺育室和雲南省蠶桑產業、肉牛產業、草產業、淡水魚產業經濟研究室的技術優勢和推廣作用,每年按任務要求完成8個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工作,積極開展農業管理人員、基層技術人員培訓,開展示範養殖種植,積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有效促進當地馬鈴薯、玉米、油菜、蛋禽、生豬、肉牛等農業產業發展。學院2016年開始承擔麗江市、迪慶州科技增糧技術指導與服務工作,每年舉辦麗江市、迪慶州農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培訓班,共建立玉米、馬鈴薯、水稻等示範點20個,面積達3170畝,推廣先進技術11項。積極服務地方農業產業發展,與永德縣、施甸縣人民政府籤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發揮技術人才優勢,幫助永德縣對油葫蘆豬保種開發利用,幫助施甸縣發展畜牧產業。2020年10月30日與昆明市晉寧區人民政府籤訂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備忘錄,在晉寧成立昆明市晉寧區鄉村振興產業學院以及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學院晉寧分院,助力晉寧區產業發展。發揮專家團隊及資源優勢,積極幫助、指導耿馬縣申報各種農業產業項目,耿馬縣成為雲南省11個蔬菜產業強縣之一,耿馬縣以甘蔗產業優勢被列入雲南省「一縣一業」特色縣名單。結合掛鈎點耿馬縣大興鄉龔家寨村產業發展特色,每年安排資金扶持發展農業產業,有計劃地幫助當地成立養殖種植合作社,免費提供種子、化肥,在前期資金投入、技術指導、銷售等環節進行幫扶。2015年以來直接投入122萬元資金,扶持龔家寨村建立茶葉初制所合作社一個,建立村互助社一個,扶持當地農戶累計開展1350畝玉米、2000畝米蕎、430畝烤菸、450畝豌豆種植,為貧困戶購買豬仔350頭,羊仔300頭。駐村工作隊組織實施「村互助社+養殖大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養殖模式,建立村互助社,扶持養殖大戶,幫助貧困戶入股養殖大戶。連續3年支持3戶養殖大戶每戶2萬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30戶貧困戶每戶3000元入股養殖大戶,由養殖大戶負責養殖,年底為每戶入股貧困戶返還本金加分紅現金1300元、返還互助社價值2000元的實物,養殖生豬100頭。

  發揮人才優勢,開展技能扶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院積極發揮培訓優勢,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長。2015年以來,學院圍繞雲南省職業菸農培訓、基層農技人員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藥經營許可資質培訓、綠色高質高效集成技術培訓、青年農場主培訓以及農民創業指導服務等項目,開展各類培訓8.7萬人。積極參與雲南「三區」科技服務工作,助力精準扶貧,累計服務30多個深度貧困縣區,服務企業、合作社、養殖戶300餘家,服務資金180萬元。組織專家在扶貧點積極開展種植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讓村民掌握一技之長,改變等、靠、要的思想。完在大興鄉龔家寨村舉辦種植養殖技術培訓班11期,培訓龔家寨村農戶1473人次。在學院小哨校區免費為大興鄉組織開展為期15天的畜牧獸醫技術培訓,培訓畜牧獸醫技術人員15人。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牽頭組織耿馬縣職業教育中心、臨滄市土壤肥料站相關技術人員,結合龔家寨村當地農業生產實際,申請實用新型專利一項。

  發揮智力優勢,開展文化扶貧

  組織開展「雙聯繫一共建雙推進」活動,駐村工作隊黨支部與村黨支部聯建、共建,共同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學校黨政主要領導在走訪慰問貧困戶期間,給駐村工作隊黨支部、扶貧村黨員幹部講授黨課,宣講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黨的扶貧政策,充分調動黨員幹部群眾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激發內生動力,帶頭脫貧致富。發揮自身人文優勢,在扶貧點龔家寨村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培育特色文化村寨,安排資金幫助組建民族風情特色文化演出隊,聘請專業人士指導演練,拍攝了音樂短片《愛在那卡爬》,讓龔家寨村拉祜族歌舞原汁原味走向鄰村、走向縣城。組織大興鄉30名中小學教師開展網絡培訓,通過培訓使當地教師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方法,提高普通話水平及英語交流能力。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通過講黨課、深入農戶宣傳、設置宣傳專欄等多種形式,激發脫貧內生動力,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自強不息、誠實守信、脫貧光榮的思想觀念和感恩意識。聯合龔家寨小學在學生中開展「小手拉大手,脫貧致富齊步走」活動,將「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融入活動當中。將耿馬縣作為學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點,組織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扶貧政策、農業科技知識、禁毒防艾宣傳服務等實踐活動。

  發揮專業優勢,開展生態扶貧

  通過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志願服務活動以及駐村工作隊開展活動,通過宣傳標語、宣傳欄、發放宣傳手冊等積極開展生態保護宣傳,推動生態文明理念進鄉村、進學校、進家庭、進頭腦,增強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駐村工作隊積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支持組建衛生服務隊,清理填埋垃圾、清理河道、清理畜禽糞汙、清掃路面,推廣使用節能灶等,切實改善村莊人居環境。實施人居環境改善提升工程,撥付32萬元在龔家寨村安裝太陽能路燈71盞,切實解決村組道路照明問題,塑造美麗鄉村新風貌。撥付19萬元幫助龔家寨村委會建設附樓1層,包括宿舍、廚房、洗澡間等。為龔家寨小學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廚房蒸飯機,搭建彩鋼瓦遮雨棚,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發揮行業優勢,開展電商扶貧

  堅持以「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精準扶貧,服務鄉村」為核心,成立「雲農職·慧農時邦高原特色農業產教聯盟」,實施「網際網路+農業+精準扶貧」項目,目前已有68家企業加入。先後與耿馬縣、滄源縣、廣南縣、昆明市農業局建立校政合作關係。與滄源縣人民政府籤訂了《校政合作助力精準扶貧佤雞展銷中心項目合作協議》,被滄源縣政府授予「佤雞品牌運營中心」。與廣南縣人民政府籤訂了《校政合作助力精準扶貧農產品運營中心項目合作協議》,被廣南縣政府授予「綠色農產品展銷中心」。與昆明市農業局高級新型職業農民分會建立了新型職業農民品牌展銷實訓中心。2019年共銷售滄源佤雞55000隻左右,銷售額達到550多萬元。目前,產教聯盟累計為雲南農業中小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有機綠色食品及農產品合計2000萬元,建立了一批優秀的省外精準客戶群,為「雲品出滇」「滇貨出山」戰略貢獻了力量,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有效的推廣範式。學院「深度產教聯盟,通過電商助推滇貨出山」的典型案例入選《2018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發揮平臺優勢,開展消費扶貧

  通過產教聯盟積極開展線下體驗,線上銷售,社區拼團,小區地推,商超促銷等方式,為「老少邊窮」地區的農業企業銷售農產品,多措並舉開展消費扶貧,助力精準扶貧。2020年,平臺幫助銷售省內滄源、廣南、德欽等8個貧困地區的佤雞、粽子、玫瑰凍乾等地方特色農副產品,總計銷售額達到了930萬元。學院與五華區政府合作打造茭菱路民族團結特色示範區,逐步將茭菱路打造成以綠色食品展銷為主題的精準扶貧示範街區,圍繞民族地區的培育特色亮點,進一步打通貧困地區產品流通和銷售「瓶頸」,合力構建消費扶貧長效機制,實現從「幫扶輸血」向「市場造血」的轉變形成校地共建、民族聯合發展的典範,將雲農職·慧農時邦產教聯盟打造成為民族地區消費扶貧的窗口,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產業發展。2020年9月7日,以「萬企參與、億人同行」為主題的全省消費扶貧月活動在學院啟動,雲南省首個消費扶貧示範館和昆明市首個消費扶貧專館掛牌雲南農職學院並開館。消費扶貧示範館和專館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依託產教聯盟平臺建成的集消費扶貧人才培訓、產品品牌培育孵化和線上線下同步展銷的綜合示範館,統籌各方資源拓寬消費扶貧產品銷售渠道,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助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鞏固脫貧成果。按照《雲南消費扶貧專櫃進高校實施方案》安排,學院成為雲南消費扶貧專櫃進高校第一批唯一一所示範高校。

  發揮人力優勢,開展駐村幫扶

  遴選素質優、能力強、作風實、熟悉基層的優秀幹部作為駐村工作隊員,駐村隊員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資源優勢,全身心投入幫扶工作,竭力幫助貧困群眾脫貧。2015年以來共調整選派13名工作隊員,學院71名領導幹部共結對幫扶143戶579人。到目前,向龔家寨村撥付扶貧資金共計452.85萬元。積極與雲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聯繫,向大興鄉下轄6個行政村及四排山鄉東坡村無償捐贈1萬件服裝。組織教職工為龔家寨及龔家寨村小學捐贈衣物、毛毯、電熱壺、水杯等2000餘件。積極聯繫與學院合作的企業為龔家寨村贊助資金2萬元、捐贈電視機30臺;廣泛動員學院掛鈎幹部為部分幫扶對象捐贈了沙發、床單、米、油等物品。自掛包幫扶臨滄市耿馬縣大興鄉龔家寨村以來,充分發揮農業高職院校優勢,紮實開展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技能扶貧、文化扶貧、消費扶貧和電商扶貧,龔家寨村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3023.31元增加到2019年的6161元,結對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出列。龔家寨村於2018年年底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整村脫貧出列,2018年學院被授予「臨滄市脫貧攻堅獎扶貧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在2018年度220家省級單位定點扶貧考核工作中,學院扶貧工作被考核為「好」等次。2019年龔家寨村順利通過國家抽檢,達到了零漏評、零錯退、零質疑、高質量脫貧退出。

  下一步,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將勇於承擔時代使命,全力以赴,在鞏固好脫貧成果的基礎上,強化脫貧攻堅責任意識,主動作為、創新舉措,建立高等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穩定脫貧、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為雲南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雲南網通訊員 夏體韜

相關焦點

  •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依託新型職農大專水產專業學歷教育平臺助力...
    2012年中央1號文件突出強調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13年1月,福建省啟動萬名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我院成為福建省唯一一所新型職業農民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大專學歷教育承辦院校。  扶貧脫困是職業教育的應有之義。
  •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扶貧典型案例
    弘揚嘉庚精神 發揮涉海優勢 助力扶貧攻堅 2019-10-24 來源:福建省教育廳   在國家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期間,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深入貫徹落實各項方針政策,積極參加脫貧攻堅工作
  • 雲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英語四六級成績查詢入口
    、教育部備案,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國家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院辦學歷史悠久,始建於1955年,佔地面積728.6畝。2009年被雲南省確定為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是我國西南地區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林業類高等職業院校。  學院面向全國24個省、市、區招生,有30個招生專業及方向。
  • 湘江理論|深度|湖南職業教育如何更放異彩?
    要鼓勵支持企業建立與管理人員、研發人員並行的技術技能人才職級薪資制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成長為新時代工匠。  發揮「就業穩定器」作用。職業教育在穩就業中具有獨特優勢,應發揮重要作用。今年,湖南預計有高校畢業生和中職學校畢業生59萬人,職業院校佔65%左右,要切實有效推進職業院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
  •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學費
    >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專業名單:畜牧獸醫、園藝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會計、汽車運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發展歷程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江蘇省淮陰農業學校)地處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周恩來總理故鄉江蘇淮安,是一所公辦、全日制國家級重點學校,為國家職教改革發展示範學校、江蘇省高水平示範職業學校、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建設單位、江蘇省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
  • 中國大學更名史,附:高等專科學校和職業技術學院的區別
    高等專科學校和職業技術學院的區別 高等專科學校是指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進行專科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師範、醫學、公安類的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應規範校名後綴為「高等專科學校」。(比如: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福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而非師範、非醫學、非公安類的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則應逐步規範校名後綴為"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
  • 青島農業大學:統籌發揮學科優勢 全面助力脫貧攻堅
    夏收到來,青島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指導農戶科學管理、綠色防蟲,指導農產品深加工、產品研發;指導農機企業進行田間試驗和示範推廣……「學校始終注重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助力脫貧攻堅,通過一系列措施有效激活了學科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
  • 2020年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招生簡章
    為四川省溫江農業學校,是成都市舉辦的第一所高職院校、四川省唯一一所農業類公辦高職院校、四川省首批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全國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獲評「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農業科普教育基地」等數十項榮譽稱號,先後榮獲全國農業職教成果一等獎、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等多個教學成果獎勵。
  •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汗水灑在脫貧第一線——貴州建設職業技術...
    為助推望謨縣脫貧攻堅工作,7月22日,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學院黨委書記魯源安率領建築工程分院20餘名志願教師奔赴望謨幫助當地完成住房保障、教育保障控輟保學工作。學院黨委書記魯源安  學院在出發前於精技樓二樓階梯教室召開以"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為主題的動員大會,黨委書記魯源安和20餘名即將奔赴望謨的專業教師出席動員大會
  • 寧德職業技術學院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農學士,副教授,福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福建地處亞熱帶適宜園藝植物生產,是我國重要的果樹、蔬菜、花卉生產和出口基地,園藝作物是福建省主要的經濟作物,從業人員多,具有 「中國花卉之鄉」、 「中國食用菌之都」之稱。茶葉、果蔬、花卉、農產品加工等成為福建各地的特色產業。
  • 雲南大學2016年新增職業技術教育和環境地質學兩個專業
    2016考研學習交流群:410257364 雲南大學2016年招生計劃為2600人左右,其中推免生計劃為不超過招生總計劃的50%。2016年招生政策上沒有太大變化,新增2個專業:職業技術教育(教育碩士,專業代碼:045120),環境地質學(專業代碼:0705Z1)。
  •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海洋生物學院簡介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海洋生物學院源於1920年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校水產科,具有百年辦學歷史。設有水產養殖技術、食品加工技術、環境評價與諮詢服務、商檢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水族科學與技術、環境監測與控制技術七個專業。學院辦學歷史悠久,人才桃李滿園。
  • 雲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一、學院簡介雲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是一所獨立設置的國有公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有近四十年辦學歷史。系省級「文明單位」,2008年被雲南省確定為首批重點建設的2所「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學院現位於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區位優越,育人環境良好。
  • 專注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發展 王永禮到黎明職業大學調研
    、創業孵化基地等,並與教職工座談,詳細了解學校教育教學和產學融合工作情況。黎明職業大學的前身是黎明高級中學,始建於1929年,1984年正式升格為黎明職業大學。作為泉州重要的公辦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等職業院校,經過多年建設發展,目前,黎明職業大學開設有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智能製造工程學院等12個學院,45個專業,擁有在校學生14000多名,入選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國家優質高職院校、「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和福建省示範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院校。
  • 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術職業教育集團成立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高峰...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10月30日,由河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河北省軟體與信息服務業協會、CSDN共同牽頭,聯合行業、企業和中高職院校共93家單位組建的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術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大會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高峰論壇在河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舉行。
  • 濱州職業學院:創辦職業教育工作室 探索職教特色發展新模式
    對面的牆上,可以看到一個醒目的標誌,這是由工作室承擔設計的全國職業教育活動周的Logo,這個Logo和宣傳海報將被永久採用。學院成立以「魯彬之」為集體筆名的現代職業教育工作室。其中「魯」代表齊魯,「彬」代表濱州職業學院。
  • 黎明職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簡介
    黎明職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簡介 2020-10-13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ceici/ 黎明職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成立於1985年(原「黎明大學業餘教育部」),是人社部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 哈爾濱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哈爾濱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是經黑龍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國家公辦的黑龍江省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電力類普通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隸屬於國家電網公司。學院位於風光旖旎的哈爾濱市區,毗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國際會展中心、亞洲第一高鋼塔--龍塔遙相輝映,地理位置優越,校園內外環境優美。
  • 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招生章程
    >  二、學院簡介  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是2006年4月,經省、市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備案,由南京機電產業(集團)公司舉辦的一所市屬公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現開設21個專業,涉及機械、電子、計算機、藝術設計、通信、物聯網、會計等多個領域,其中電氣自動化、數控技術兩個專業為教育部、財政部「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重點建設專業,「機械製造專業群」為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建設專業(群),移動商務專業為首家與南京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基地合作,嵌入式聯合培養Google跨境電商的高職專業,數控技術專業獲批「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高水平骨幹專業
  • 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和骨幹專業(群)。根據高等學校設置制度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四)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學歷教育與培訓並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