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辦 高 職 院 校?xml:namespace>
寧 德 職 業 技 術 學 院
2014年招生指南
學 院 簡 介
黨委書記 金霞東 院長 傅高升(博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立足「環三」,面向海西,服務社會
培養發展型、複合型和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是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由寧德農業學校和福安師範學校合併升格的閩東唯一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資格的全日制公辦高等職業技術院校,2011年底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其溯源最早的前身校為中國茶界泰鬥張天福創辦於1934年的省立福安農業職業學校和創辦於1939年的福安師範學校,已有80年深厚的辦學歷史積澱。曾培養出如臺茶之父吳振鐸、全國茶樹育種專家郭吉春、中國好聲音歌手金池、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獎」獲得者剪紙藝術家鄭平芳、當代卓有建樹的科教人員徐勳、鄭兆欽、林乃銓等一大批專家學者和各級領導幹部等,人才輩出、影響深遠。
學院坐落在1993年被國務院列為沿海開放城市的福建省福安市區(原寧德地區行政專署所在地,2011年福建省GDP十強縣市之一,寧德市GDP第一),素有「中國電機電器城」、「中國中小電機出口基地」、「全國第二大民營船舶修造基地」、「中國茶葉之鄉」、「南國葡萄之鄉」、「中國綠竹之鄉」、「中國保健按摩器發源地」、「生態型港口工業城市」之譽,地處閩東中心,環三都澳區域核心區,地理區位優越,水陸交通便捷,區內自然資源富集,人文景觀獨特,產業特色明顯,經濟獨具活力。學院佔地面積520畝。現設有機電工程系、生物技術系、文化傳媒系、信息技術與工程系、財經管理系、公共基礎部和成人教育部等7個教學單位。開設了涵蓋現代農業、機械製造等領域及新興經濟社會急需的32個全日制專業和14個成人教育專業。
在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立足「環三」,面向海西,服務社會,秉承福安農業職業學校 「實事求是、身體力行」的辦學精神,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的育人思想,堅持廠校一體、工學結合的「做中教、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形成了「產學研結合、強化技能培養」的教學模式,並注重因材施教,促使每位學生成才;學院現有2個中央財政支持 「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的專業(茶葉生產加工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3個省級高職教育示範專業(茶葉生產加工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計算機應用技術);有3門省級精品課程、9門校級精品課程,多名教師主編或副主編了全國普通高校 「十一五」規劃教材,主編和參編了4門福建省高職農林牧漁類規劃教材等,校企合作開發課程4門、編寫教材7門,合作編寫講義和實訓指導書20多種。已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優良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較強創業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能夠滿足生產、建設、管理與服務第一線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近300人,其中專任教師中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福建省高等職業院校百名優秀專業帶頭人1人,校級專業帶頭人31人、骨幹教師33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副高及以上職稱佔專任教師28.87%,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佔專任教師30%; 「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78.02%。還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生產一線的專業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來校擔任兼職教師或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已建成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理論水平、較豐富教學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校內實驗實訓設施完善、設備先進。現有2個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國家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電機電器實訓基地、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實訓基地),1個省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2個省級高職教育生產性實訓基地等;校內實驗實訓室46個,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鑑定、科研與技術開發服務於一體,具備真實教學環境。學校積極推進工學結合,目前與70多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建立了75個校外實訓基地,並建成了三種緊密型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一是校所合作共建產學研基地,如在省茶科所、寧德市農科所合作建立茶葉、園藝等農科類專業校外產學研基地;二是校企聯姻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如與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遠東電機集團有限公司、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和能物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合作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三是校企連線共建頂崗實習基地,如在福安健龍汽車配件公司、福安市精誠模具有限公司、福鼎品品香茶葉公司、永輝超市、澤友家電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平臺。從而促進校企深度融合,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學院以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複合型和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以貢獻求生存,以服務求支持,以特色求發展,注重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積極探索「工學交替、課證融合、三段遞進、校企共育」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並已取得顯著的人才培養成效,使理論教學與崗位所需技能相融合,實踐教學與工作過程、典型工作任務相融合,學習情境與前沿領域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相融合,學習活動與職業道德養成相融合,榮獲2013年、2014年福建省高等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團體獎二等獎等 。
學院高度重視科技開發與社會服務。近年來先後承擔了農業部、省市科教研項目30多項,其中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市社科優秀成果獎1項。積極開展社會培訓和社區服務等各類活動,僅2012、2013兩年就為茶葉、機電等行業、企業培訓人才5仟餘人,為閩東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院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對所有專業開展了相應的職業資格認證,並頒發國家、行業或企業資格證書,形成「招生、專業教學、職業資格培訓與鑑定、就業推薦」一條龍的教育服務體系。近年來,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獲取率達100%,位居省內高職院校前列。
隨著學院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學院的社會認可度和影響力得到大幅提升。學院入選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理事單位,為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材料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福建省高教學會教育評估研究分會副理事長單位、福建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單位、福建省鑄造行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副會長單位、福建省造船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單位等重要行業學會成員單位。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達99.56%以上,在2010、2011年的全省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學院的就業工作均得到評估組專家的一致好評,2011年就業工作被評為優秀等級。我校創新、創業教育走在全省高校前列,2011年39名畢業生經省廳審核通過,獲得「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獲證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並榮獲「福建省大學畢業生創業培訓基地」 、「福建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稱號。
經過多年辛勤不懈的努力和耕耘,學院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與廣泛讚賞,先後榮獲寧德市「市級文明學校」、 「福建省無償獻血工作先進集體」、「寧德市平安校園」、「寧德市平安先行單位」 等稱號,2011年底通過了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評估;2014年3月榮獲「福建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其中一等獎項目還並被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為了幫助和激勵學生成才,學院除設立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外,還制定採取了「獎優」、「扶貧」等各項措施,獎勵優秀學生和資助家庭經濟貧困的學生。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遠東電機集團(寧德)有限公司、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和能物流有限公司等企業分別在學院設立獎學金和勵志發展金,資助定向就業該企業的學生。2011年學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榮獲「福建省學生資助先進單位」。
學院還與福建師範大學、集美大學、閩南師範大學、閩江學院、福建工程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等本科大學聯合開展專、本科銜接考試,學生在讀期間參加專本銜接學習,考取自學考試本科文憑及學士學位,國家承認學歷,享受國民教育同等待遇,或畢業時通過福建省統一組織的專升本考試升入本科院校繼續深造。
目前學院正在校黨政班子的強有力領導下,緊緊圍繞「四園」(治學嚴謹、校風優良的學園;創新為本、技術先進的科園;環境幽美、自然和諧的花園;人文薈萃、活潑高雅的樂園)一體化的建設目標,堅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探索具有地區特色的現代高職教育發展之路,為閩東「環三」戰略、「六新大寧德」建設和海西經濟社會發展再立新功、再創佳績。
名 師 簡 介(一)
傅高升,男,1965年2月出生,福建省南安市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團隊的團隊帶頭人。1980年畢業於南安一中並考入福州大學,1984年畢業於福州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3年3月獲上海交通大學工學碩士學位,2000年3月獲中南工業大學(現中南大學)工學博士學位。1999年晉升為福州大學副教授並任碩士生導師,2004年初破格晉升為福州大學教授並被增列為博士生導師。長期在福州大學教學與科研一線工作,曾任福州大學材料成型系系主任、福州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學科帶頭人、碩士點負責人、福州大學責任教授等,2005.9—2011.12任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現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副院長。
現為寧德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福州大學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金屬結構材料、有色合金熔體處理及其強韌化、材料變形微觀行為、機電一體化技術等。
主要科研與教學成績:主持或主要參與完成30餘項福建省級及以上自然科學基金等科技計劃項目和企業委託開發課題等。主要研究成果經省級鑑定屬國內首創、達國際先進水平,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福建省發明金獎和銀獎、2010年「6.18」全國高校服務海西優秀參展項目二等獎等,已取得省級科技鑑定成果6項,申請並獲受理國家專利8項(已獲授權5項),主持完成1項福建省新產品鑑定成果 「CMP-60/4-A型工業機器人自動磨拋中心」(綜合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目前負責主持1項國家863計劃重大課題(先進位造技術領域——磨拋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產線研發與應用示範)、1項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智慧機器人拋光系統研發與產業化),同時負責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經貿委行業技術創新重大專項、福建省教育廳重點產學研項目等多項課題。已在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Metals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Materials Science Forum、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Metal Science and Heat Treatment、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Acta Metallurgica Sinica、Journal of Rare Earths、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國稀土學報、中國機械工程、材料熱處理學報、塑性工程學報、材料科學與工藝、材料工程、材料導報等國內外30餘種重要學術刊物等上發表了150餘篇學術論文,被SCI、EI收錄60餘篇,獲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1次、二等獎3次,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優秀論文獎3次,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專業「福士科」杯優秀論文金獎1次、銀獎2次,中南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等。主要學術觀點等已被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及高校專業教材等大量引用,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科研成果已為企業解決了許多生產難題,使企業獲得了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11年3月獲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主持完成多項省級及以上教育科學研究重點規劃課題等,主編出版了教育部汽車教指委規劃教材《汽車材料》。近30年來已開設20餘門本科課程及碩士、博士課程,已培養畢業近30名碩士生和博士生。教學成果顯著,2000年被評為福州市優秀青年教師,2008年被評為第四屆福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009年獲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1完成人)、第六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1完成人、是福建省高職院校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首次獲得的最高級別的國家獎項),獲2011年度全國機械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三等獎(第2完成人),2014年獲福建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1完成人)並被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主持福建省級精品課程1門;作為帶頭人的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和福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010年入選福建省高等職業院校百名優秀專業帶頭人計劃等。
學術團體兼職:中國鑄造學會常務理事、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質量控制及檢測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學術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材料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高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高職院校科技聯盟副理事長;福建省鑄造學會理事長,福建省鑄造行業協會副會長,福建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造船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茶葉學會副會長等;《China Foundry》、《鑄造》、《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等雜誌編委。
葉木全,男,1955年12月出生,福建省福安市人,中共黨員,研究員。1974年7月福安一中畢業,1977年參加高考被福建師範大學政教系錄取,1982年1月畢業獲學士學位,1982年2月至2005年5月在福建省福安師範學校任教,1994年5月晉升為高級講師,曾任副校長、校長兼黨總支書記,2005年5月轉入寧德職業技術學院工作,2005年12月任寧德職業技術學院臨時黨委副書記、領導小組副組長,2008年3月至今任寧德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2011年轉評副教授,2013年12月晉升為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教育管理。
教育教學科研成績:任教三十多年來,參與編著出版了《人生與道德學習指導》、《中師生心理學》等四本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主編了兩本校本教材;在《中國成人教育》、《東南學術》、《湖南科技學院學報》、《遼寧科技學院學報》等全國中文核心刊物和其它CN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在全國、省、市教育教學論文比賽中多次獲一、二等獎,其中論文《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能力》入選 全國思想政治課優秀論文集《改革與探索》並由大連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主持完成多項課題研究,其中一項獲寧德市人民政府第二屆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一項獲寧德市社科聯規劃課題一等獎,參與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十五」規劃課題研究獲優秀成果(二等)獎,作為專家組成員指導完成福建省教育廳「十二五」規劃課題「品德與社會學科課堂教學新模式探究」子課題的研究並驗收結題。
長期從事教學和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為培養師資和技術技能人才做出了努力,曾被評為福建省優秀教師(省部級)、福建省優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省部級)、福建省先進德育工作者、寧德市優秀教師。
學術和社會團體兼職: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福建省職業教育學會安全工作委員會副理事長、寧德市陶行知研究會會長、寧德市哲學研究會副會長、寧德市農村專業技術理事會副理事長、寧德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常務委員、寧德市中華職業教育社常務委員、福建省對外經濟貿易教育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理事。
郭劍雄,男,1963年2月出生,福建福安人,中共黨員。農學士,副教授,福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984年7月畢業於福建農學院植物保護專業,本科學歷,獲學士學位,1984年8月分配進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工作,1990年2月調入寧德職業技術學院任教至今。現為寧德職業技術學院農業科學系黨支部書記、系副主任(主持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病蟲害防治、茶樹病蟲害科學治理、茶園建設管理等。
教學與科研工作:任教以來先後擔任茶葉、果蔬、園林等專業的《茶樹病蟲害防治》、《園藝病蟲害防治》和《園林病蟲害防治》等課程教學工作,其中《茶樹病蟲害防治》課程2009年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先後參加了多個省級科研項目的開發研究,其中《茶樹病蟲害科學治理及其多媒體資料庫的研製》等三個課題獲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開展教改研究,獲得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福建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學院首屆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在《福建茶葉》、《茶葉科學技術》、《華東昆蟲學報》、《江西蠶桑茶葉通訊》等(CN)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長期擔任茶企業的茶園生產管理技術顧問,為企業解決了許多生產難題,使企業獲得了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991~2013年19次被學校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級工作人員;1995年被福建省教育委員會評為「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優秀青年教師」;1996年榮獲福建省農業廳「教壇新秀」稱號;2001年被寧德市人事局、寧德市教育委員會授予「寧德市優秀教師」稱號;1997年和2002年被中共寧德市委組織部授予「寧德市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才」榮譽稱號;2004年被中共寧德市委、寧德市人民政府評為寧德市首屆市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7年被福建省人事廳、教育廳授予「福建省優秀教師」稱號;2011年被評為第七屆福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013年被評為第三屆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2013年被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寧德市教育工委授予「寧德市十佳教師」榮榮譽稱號。
機電工程系
機電工程系現開設有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機械製造與自動化、電機與電器、新能源應用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和船舶工程技術等九個專業。2012年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獲批為「中央財政支持職業院校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建設項目,2012年電機電器實訓基地獲批為「中央財政支持職業教育國家級實訓基地」建設項目,2013年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獲批為福建省高職教育示範專業、電機電器實訓基地獲批為福建省高職教育生產性實訓基地等,2014年「對接閩東主導產業集群,創新實踐區域高職機電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項目獲得福建省高職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並被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現有專任教師20人,教輔人員7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高級技師1名、高級實驗師1名、講師9名,工程師1名,擁有碩士以上學位和在讀碩士、博士學位教師12名。其中傅高升院長是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材料成
型與控制技術的專業帶頭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主持完成30餘項各類科研課題,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福建省發明金獎和銀獎等,已取得6項省級科技鑑定成果,申請並獲受理國家專利8項(獲批5項)。
機電工程系擁有實驗實訓場地2000多平方米,設備總值1500餘萬元。現設有電工與電子實訓室、機械測繪實訓室、鉗工實訓室、CAD/CAM實訓室、材料分析實訓室、模具實訓室、單片機實訓室、PLC實訓室、電機實訓室、數控故障診斷實訓室以及金工實訓中心和數控實訓中心等。還與福建遠東電機集團、福建銀嘉機電有限公司、閩東安波電器有限公司、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安健龍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業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並積極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進行縱橫向課題合作研究和提供技術服務,為企業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同時還為閩東製造類企業提供車工、鉗工、數控車、銑工、維修電工等工種的中、高級工職業資格培訓和鑑定考核。
機電工程系依託區域特色產業優勢,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每個專 業以典型工作崗位所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為目標,構建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課程教學體系。專業教學計劃中課程設置共有三大模塊:職業素質模塊、職業技術模塊和職業拓展模塊,每個模塊都設置相應的實踐環節,理論與實踐的學時比例約為1:1.1,重視對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學生在校期間參加高等學校應用英語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以及一種以上的職業技能鑑定,全力打造動手實踐能力強、適應市場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歷屆畢業生就業率達96%以上。
機電工程系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取得可喜成績。在福建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中,2012年獲得「複雜部件造型、多軸聯動編程與加工」項目三等獎,2013年「數控工具機裝配、調試與維修」、「注塑模具CAD與主要零件加工」、「工業產品創新設計與快速成型」三個項目獲得三等獎,2014年「注塑模具CAD與主要零件加工」 獲得二等獎;2011級嚴家燦同學在福建省高職院校2012年學生書法技能競賽中獲得「軟筆組」一等獎。2009級學生組成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獲福建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省級先進團隊。2011級鄭澤意同學獲2012年福建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稱號」。2009級數控專業畢業生郭文城,參加2012年全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大賽,獲得該項目三等獎,並獲得5萬元項目資助資金。2012屆數控專業畢業生陳保樺,在福建省首屆大學生「創業之星」評選中獲得 2萬元的「創業之星提名獎」。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代碼580102)
本專業是中央財政支持 「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專業及省級高職教育示範專業,依託閩東製造業,與企業深度合作,為企業開展技術培訓、技能鑑定和科研服務,並與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聯合辦學,成立ATL訂單班,採用「產教對接、校企共育、訂單培養、儲備技師」的「2+1」人才培養模式。擁有滿足教學要求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和一支品德高尚、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為閩東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培養了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培養適應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服務閩東及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需要,掌握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機電一體化方向)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從事機電設備及自動化生產線應用與維護、安裝與調試、維修與管理,生產裝備的技術改造與機電設備的設計,機電產品生產管理與質量控制,機械加工工藝的編制與實施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機械製圖與計算機繪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電氣控制技術與PLC、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傳感器與應用技術、機械CAD/CAM、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傳動控制、液壓與氣動技術、機電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等。學生畢業前應參加相關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考試,如:中、高級車床、銑床、加工中心操作工,中、高級鉗工,中、高級繪圖員等。
就業方向:畢業後可在製造類企事業單位的設計部、生產部、質量管理部、工程部、售後服務等部門,從事機械產品設計、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機械加工與檢測、機電設備的安裝與調試、使用與維護以及技術服務等工作。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97%以上。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專業代碼580405)
本專業培養閩東及海峽區域汽車銷售公司、汽車專營店、汽車配件銷售公司等汽車類企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溝通表達能力,掌握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進行市場調查與預測、汽車及配件營銷、汽車保險與理賠、營銷策劃、經營管理等基本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汽車文化、汽車營銷、汽車售後服務、汽車銷售實務、汽車材料、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結構與維修、汽車電氣設備結構與維修、汽車保險與理賠、事故車輛查勘與車損評估等。學生畢業前應參加相關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考試,如:中高級製圖員、鉗工、營銷員、推銷員,助理營銷師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汽車銷售公司、汽車專營店、汽車特許營銷店、汽車配件銷售公司、汽車保險公司、二手車交易公司等從事整車銷售、配件供應與管理、維修服務、前臺接待、汽車市場調查及分析預測、營銷策劃、汽車出租、車輛保險與理賠、汽車技術服務等崗位工作。
數控技術(專業代碼 580103)
本專業依託閩東電機、電器、船舶維修、汽車配件等特色產業的10多家校外實訓基地和電工電子實訓室、數控故障診斷實訓室、CAD/CAM實訓室和金工數控實訓中心等校內實訓室,為閩東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培養了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培養適應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服務閩東及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需要,掌握數控技術專業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從事數控工具機的操作、數控加工工藝及程序的編制、產品質量檢測與控制及生產組織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機械製圖與計算機繪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數控加工工藝、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數控原理與數控工具機、機械CAD/CAM、數控工具機故障診斷與維修、可編程控制器(PLC)等。學生畢業前應參加相關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考試,如:中、高級車床、銑床、加工中心操作工,中、高級鉗工,中、高級製圖員等。
就業方向:畢業後可在製造類企事業單位的生產部、質量管理部、工程部、售後服務等部門,從事機械零件造型設計、數控加工工藝編制、數控編程、通用設備與數控設備安裝與調試、操作與維護維修等工作。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97.5%以上。
電機與電器(專業代碼 580104)
本專業為我院特色專業,依託閩東電機與電器產業集群,電機電器實訓基地是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國家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校企合作緊密,與遠東電機集團有限公司籤訂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協議,成立了遠東電機訂單班。本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高,畢業生深受企業歡迎,部分學生已成為企業的骨幹和中層管理人員。
培養適應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服務閩東及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需要,掌握電機與電器專業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從事電機與電器製造、測試、生產組織管理、產品質量檢驗,以及電氣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運行和維護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機械製圖與計算機繪圖、機械工程基礎、電路與磁路、電子技術、低壓電路原理及控制技術、電機與電器製造工藝、電機測試技術、機械CAD/CAM、可編程控制器(PLC)、工廠供電等。學生畢業前應參加相關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考試,如:中、高級車床操作工,中、高級鉗工,中、高級維修電工、製圖員等。
就業方向:在電機電器等製造類企事業單位的設計部、生產部、質量管理等部門,從事產品的設計與製造、產品銷售、技術服務、生產組織管理、產品質量檢驗以及電氣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運行和維護等。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97.8%以上。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代碼580201)
本專業培養閩東及海峽區域製造業企業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重點掌握從事自動化生產製造裝備的設計、製造、安裝調試、維修與維護、現場操作,以及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銷售與售後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機械製圖與計算機繪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機械CAD/CAM、電氣控制與PLC應用、液壓與氣動傳動、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學生畢業前應參加相關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考試,如:中、高級車床、銑床、加工中心操作工,中、高級鉗工,中、高級製圖員等。
就業方向:畢業後可在向各行業,從事機電設備、自動化設備和生產線的設計、製造、安裝、調試、運行、維修與檢測工作,也可從事機電產品的營銷與技術服務等與機電技術應用相關的工作。
模具設計與製造 (專業代碼 580106)
本專業為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服務能力專業,學院精品專業和重點建設專業。校企合作緊密,引企入校共建集實訓、培訓、生產、加工、維修於一體的模具實訓基地,為閩東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培養了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培養適應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服務閩東及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需要,掌握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應用CAD/CAM軟體從事模具設計與製造、產品成形和模具製造工藝的編制,現代模具製造設備的操作、裝配與調試,數控工具機的操控、維護以及生產組織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機械製圖與計算機繪圖、機械設計基礎、模具材料與熱處理、壓鑄模具設計與製造、塑料模具設計與製造、衝壓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模具CAD/CAM、特種加工技術等。學生畢業前應參加相關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考試,如:中、高級車床、銑床、加工中心操作工,中、高級鉗工,中、高級製圖員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機械製造、模具製造、機電產品研發等企事業單位的設計部、研發部、生產部、質量管理部、售後服務部等,從事模具設計、產品開發、項目管理、數控編程、數控設備操作與維護等工作。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98%以上。
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專業 (專業代碼58107)
本專業培養閩東及海峽西岸經濟區製造類企業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在材料設備加工成型、材料結構與性能控制等領域從事技術開發、工藝設計改造、設備維護以及經營管理等工作,並具備液態成型與模具、塑性成型與模具的設計與製造應用能力,能分析解決生產中較複雜層次技術問題,能適應在機械製造及材料加工等領域的生產、服務、管理等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機械製圖與計算機繪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材料成型檢測、材料成型原理、焊接檢測、合金熔煉與澆注、焊接方法與設備、金屬材料焊接、鑄造合金熔煉與控制、特種鑄造。學生畢業前應參加相關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考試,如:中、高級車床、銑床操作工,中、高級鉗工,中、高級製圖員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鑄造、鍛壓、造船等企事業單位,從事金屬成型工藝編制、修訂和執行,熱加工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檢測、維修,船舶焊接等技術應用性的工作以及相關企業的生產組織管理等工作。
新能源應用技術專業 (專業代碼550208)
本專業培養閩東及海峽西岸經濟區新能源類企業第一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掌握新能源應用技術專業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對新能源生產設備的認識能力、分析能力和熟練操作能力;具備鋰電池、核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新能源應用產品的生產、管理與維護的能力以及能從事相關新能源設備的運行管理、調試維護維修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電化學基礎、核能利用基礎、液壓與氣動技術、新能源轉換與控制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電氣控制技術及PLC、電氣設備運行與檢測、電池原理及製造工藝等。學生畢業前應參加相關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考試,如:中、高級維修電工,中、高級車床、銑床操作工,中、高級焊接操作工,中、高級製圖員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鋰電池、太陽能、核電等企事業單位,從事鋰電池的製造、安裝、檢修等技術及管理崗位工作;從事核電企業設備的安裝、維護和檢修工作;從事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安裝、維護和檢修等工作。
特別說明:新能源產業是國內外加快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寧德已形成了以寧德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福建寧德核電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各部門正將其打造成東南沿海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我院與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功能公司籤訂了新能源訂單人才培養協議,實施「校企共育、課證融合、儲備技師、訂單培養」的「2+1」人才培養模式,學生進校時就讀本專業「訂單班」,在學習期間享受一定的生活補助,畢業後直接到企業工作。
船舶工程技術專業(專業代碼520406)
本專業培養閩東及海峽西岸船舶企業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掌握船舶工程技術專業必備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能從事造船生產設計、船舶生產工藝編制、船舶設備安裝、調試、修理、檢驗、計劃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機械製圖與計算機繪圖、電工電子技術、船舶設計基礎、船舶製造技術基礎、船舶製造加工工藝、船舶裝配、船舶焊接工藝、船舶舾裝、船舶質量檢驗、船舶CAD/CAM。學生畢業前應參加相關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考試,如:中、高級焊接操作工,中、高級維修電工,中、高級鉗工,中、高級製圖員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船舶製造與維修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船舶設計、製造生產工藝編制、船舶設備維修、船舶質量檢驗以及相應企業的生產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特別說明:福安是中國三大民間船舶修造基地之一、福建省四大船舶修造基地之一、福建百億船舶產業集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市涉船企業120多家,2011年福安船舶行業完成工業產值56.6億元,對船舶工程技術專業人才需求量大,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
生物技術系
生物技術系的前身為創辦於1934年的福安農業職業學校,有80年的辦學歷史,茶界泰鬥著名茶葉專家張天福曾任校長,曾培養出諸如吳振鐸、林乃銓、郭吉春等眾多的農業優秀科技人士,校友遍布海內外,影響深遠。
生物技術系目前開設有「茶葉生產加工技術」、「食品生物技術」、「園林技術」、「園藝技術」、「茶藝」等專業。本系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堅持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在福建雋永天香茶業有限公司、福建品品香茶葉有限公司、華祥苑茶業有限公司、漳州新鎮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新味食品有限公司等建立校外實訓基地20多個。畢業生深受歡迎,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8%以上。校友吳振鐸被譽為戰後臺灣茶葉之父;傅仰恩創辦了南安日泰茶葉有限公司;陳德華、劉寶順、王國興被評為武夷巖茶傳統技藝傳承人;陳強、黃震標分別被天禧御茶園茶葉有限公司和福建坦洋工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聘任為技師,陳春現為高建發茶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等。
福建地處亞熱帶適宜園藝植物生產,是我國重要的果樹、蔬菜、花卉生產和出口基地,園藝作物是福建省主要的經濟作物,從業人員多,具有 「中國花卉之鄉」、 「中國食用菌之都」之稱。茶葉、果蔬、花卉、農產品加工等成為福建各地的特色產業。
生物技術系擁有一支高學歷、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其中郭劍雄副教授為省教學名師和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潘玉華、何承苗、吳先輝、付曉芳副教授為院級教學名師;副教授17名、講師12名;有碩士(含在讀碩士)10名;雙師素質佔專任教師總數75%,企業兼職教授20名。
生物技術系擁有一個集實訓、科研、對外服務為一體的校內實訓基地。下設茶藝實訓室、茶葉審評實訓室、茶葉加工實訓室、農產品質量檢測實訓室、農產品加工實訓室、植物生產實訓室、組織培養實訓室、植物保護實訓室、植物環境實訓室、植物植生實訓室、花卉生產基地和茶葉生產基地等,2013年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實訓基地獲批為福建省高等職業教育生產性實訓基地和央財政支持的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為學生技能訓練和教師科研提供優質的資源。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過程中,注重以能力為本位,突出素質和技能教育,優化課程體系,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獲得多項技能證書,如高級評茶員(三級)、高級花卉園藝工(三級)。學生參加高職院校技能大賽曾獲得全國一等獎(插花)一次、二等獎(種子質量檢驗)一次、三等獎(種子質量檢驗)一次,福建省三等獎三項次(園林景觀設計、植物組織培養、茶藝)。2014年學生參加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又獲三等獎五項次(園林景觀設計、植物組織培養、建築CAD、中華茶藝技能等)。
生物技術系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積極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建設,承接和完成多項教、科研課題,如福建省農業科技項目《新型緩控複合肥在茶園上應用研究與推廣》、《茶樹病蟲害綜合治理及其多媒體資料庫研究》、《生態茶園種綠肥與病蟲生態調控技術的研究與示範》等,正在承擔科技服務與開發項目10項,2013年中央財政支持的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建設成果獲得驗收。同時開展教改研究,獲得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福建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學院首屆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三項;省級精品課程《茶樹病蟲害防治》(2009)和《果樹生產技術》(2011),主編福建省十二五規劃教材4部,公開發表論文110多篇。
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代碼:510106)
本專業辦學歷史80年,是中央財政支持 「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的專業及省級高職教育示範專業,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實訓基地列入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國家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實施「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採取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和實境教學方式,培養適應現代茶業產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掌握茶葉生產加工、品質檢驗、經營管理等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具備茶園規劃與茶樹栽培管理、茶葉加工、茶葉審評、茶葉營銷、自主創業等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植物與植物生理、茶園環境、茶葉生產機械、茶園建設管理、茶葉加工技術、茶葉審評、茶藝、茶葉貿易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茶樹栽培基地、茶葉加工企業、茶葉營銷企業,可勝任茶葉生產、茶葉加工、茶葉品質檢驗、茶葉營銷等工作。畢業生可進入福建品品香茶業有限公司、福建坦洋工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春倫茶業集團公司等就業,就業率97.4%,雙證書獲取率100%,畢業生遍布八閩大地。
園林技術(專業代碼:510202)
本專業培養適應海西建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熟悉園林規劃與設計、園林工程與施工組織、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等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具備園林工程施工圖設計技術、園林工程招投標與造價能力、園林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園林工程監理、園林植物繁育與生產、園林植物配置與養護等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園林美術、園林製圖、計算機輔助設計、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技術、園林工程預決算、園林苗木、園林樹木、園林花卉、園林病蟲害防治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雙證獲取率達100%,就業率達97.1%。主要面向城市園林管理服務中心、園林設計企業、風景名勝區、旅遊開發區、小區、花木企業、現代農業企業,如福建鼎森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大農景觀建設有限公司廈門、園之景園林建設有限公司等,從事園林施工與管理、園林育苗、園林植物栽培與管理等工作。
食品生物技術(營養與檢測方向)(專業代碼:610305)
本專業培養適應海西建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熟悉食品營養食品質量檢測等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具備生物分離提取、功能食品的生產加工、食品質量分析檢驗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技術、食品化學、食品機械與設備、儀器分析、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生物技術、果蔬貯藏與加工、食品分析檢測、生物分離提取技術、功能食品加工技術、食品安全性與質量控制等。
就業方向:主要面向食品、功能食品生產和營銷企業、製藥企業,從事食品、功能食品、藥品生產、食品質量檢驗及質量管理工作。
茶藝(專業代碼:510112)
本專業是培養適應現代茶產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備茶藝表演、茶葉營銷、品質檢驗、茶葉生產加工等專業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茶葉營銷、茶葉審評、茶葉加工、自主創業等能力,面向現代茶業企業,從事茶葉營銷、茶藝表演等崗位需要的發展型、複合型和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茶文化與茶藝、茶葉審評、茶葉市場營銷技術、茶館經營和管理、茶葉質量檢驗、茶藝表演與編創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現代茶葉企業、茶葉營銷企業,如華祥苑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坦洋工夫茶業有限公司、福建品品香茶業有限公司等,從事茶事活動、茶葉營銷等工作。
文化傳媒系
文化傳媒系秉承了70多年師範教育的人文精神,培養了大批素質優秀、技術精湛的人才。他們中有優秀剪紙藝術家、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獎」獲得者鄭平芳,2012《中國好聲音》十六強之一、首屆中國輕音樂學會最佳女歌手、2002年上海亞洲音樂節十佳優秀歌手的金池,音樂作品「金鐘獎」獲得者作曲家李世耀,福建省傑出攝影家徐希景教授,全國小學數學觀摩課大賽第一名獲得者阮志強,全國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陳智文等。
文化傳媒系現開設學前教育、室內設計技術、裝潢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歷史文化旅遊、商務英語以及音樂表演7個專業。文化傳媒系具有較強的師資力量,專、兼職教師54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7人,研究生以上學歷7人,在讀研究生7人;具有「雙師素質」教師18人。教師有中國青年歌手大獎賽「螢屏獎」獲得者、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獲得者、校級教學名師等。
文化傳媒系實施「素質教育與技能訓練融合」的教育模式,十分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各個專業均擁有設備齊全的校內實訓室。學前教育專業擁有鋼琴房、電子鋼琴教室、舞蹈廳、多功能畫室、幼兒園模擬教室、奧爾夫實訓室、幼兒科學活動觀察室等。藝術設計專業擁有裝飾材料室、工藝構造室、圖像採集實訓室、數碼合成實訓室和手工製作室,配備有高端EOS佳能5D-Ⅱ專業相機、全套影棚設備、蘋果一體機、品牌電腦、黑白雷射印表機等設備。歷史文化旅遊專業擁有導遊模擬實訓室和遊客服務中心,配有CECE2009數位化體驗式教學系統,採用三維立體環幕教學模式。商務英語專業擁有商務英語語音室、市場營銷模擬實訓室,訓練學生從事國際商務活動所需的聽、說、讀、寫、譯能力。
各個專業均建立一定數量的校外實訓基地,供學生日常實訓、頂崗實習,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學前教育專業有福安市實驗幼兒園(省級優質幼兒園)、福安市第二實驗幼兒園(省級優質幼兒園)、福安市市直機關幼兒園(省級標準幼兒園)、寧德市各縣(市、區)實驗幼兒園以及寧德畲族歌舞團、福安市茶藝團等基地。藝術設計專業有安徽黃山寫生基地、大同門裝飾有限公司、福安臥龍設計有限公司等基地。歷史文化旅遊專業有武夷山華夏旅行社、寧德市交通旅行社、香港華鉑酒店等基地。商務英語專業有福建惠豐電機有限公司、福建金隆電機有限公司等基地。
文化傳媒系學生在校期間,思想、心理、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方面都能夠得到老師的精心指導。學生通過學習考試,均能順利考取一種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學生參加省、市各項比賽,曾獲得「2013年全國啦啦操聯賽(福建站)」大學組花球自選套路比賽第一名,省高職大學生書法比賽一等獎,省大學生運動會遊泳比賽200米蛙泳冠軍,省大學生歌詠比賽二等獎,省職業技能大賽商務英語寫作二等獎、二維動畫二等獎、導遊服務二、三等獎以及中國舞三等獎等成績。畢業生的社會需求大,就業渠道廣,就業率均超過95%。現在福建閩地建築設計三明分院、香港眾升國際設計策劃有限公司、(廈門)中國人民銀行、福州好日子裝飾有限公司等單位工作的畢業生均受到所在單位的好評。學生積極參與創業是文化傳媒系學生就業的一大特色和亮點。2011屆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黃炳力創辦了福安越眾廣告有限公司,2012屆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曾臺煒創辦「愛尚你」婚慶公司,並分別獲得「誠信杯」寧德市第三屆青年創業大賽第二名(創業獎金1萬元)、省首屆大學生「創業之星」獎項(創業獎金2萬元)。
學前教育(專業代碼660214)
培養熱愛教育事業,樂於終身奉獻幼兒教育,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高尚人格﹑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具有紮實的幼兒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和保育教育基本技能和能力,能在託幼機構從事保育和教育的合格幼兒園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有關機構的教學和服務人員。
主幹課程: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幼兒衛生與保育、鋼琴與幼兒歌曲伴奏、舞蹈與幼兒舞蹈創編、美術與幼兒美術創作、幼兒遊戲與指導、普通話等。通過學習,獲得幼兒教師、普通話等職業資格證書。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能在幼兒園、託幼機構以及有關文化藝術機構擔任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文化藝術服務人員。
室內設計技術專業(專業代碼:560104)
培養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具有良好道德素質和職業素養,具備藝術設計、創作與研究的能力,能夠從事相關裝飾設計與施工、裝飾工程監理與預決算等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符合室內設計第一線需要的發展型、複合型、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居室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效果圖表現、AUTOCAD、3DMAX、家具設計、建築材料與施工工藝等。通過學習,考取室內設計師、圖形圖像操作員等職業資格證書。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可從事室內裝飾行業的設計、技術與管理工作,擔任圖紙繪製員、三維建築表現設計師、室內裝潢設計師等。
歷史文化旅遊(會展策劃與管理方向)(專業代碼:640108)
培養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具有現代會展創意、管理、營銷和服務理念,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招商、招展、企劃、產品展示與推廣、企業形象設計與推廣、廣告設計與宣傳等方面工作的發展
型、複合型、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節事活動策劃與管理、會展文案寫作、會展展示設計與布置實務、會展客戶關係管理、會展項目管理、市場分析與預測、會展禮儀及實訓等。通過學習,考取會展策劃師證、初級會展業職業經理人證書、中國市場營銷經理助理資格證書等職業資格證書。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可到與會展現場服務與管理、會展銷售、會展策劃與設計等相關的展館(會展中心)、會展公司、文化傳媒公司、婚慶策劃公司、廣告公司、各類參展企業、各類潛在參展企業單位(產品與品牌推廣活動與策劃)工作。
裝潢藝術設計(專業代碼:670106)
培養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具有良好道德素質和職業素養、具有裝潢設計、工業產品設計等實際工作的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較快適應裝潢藝術設計、室內裝飾設計一線崗位需要的發展型、複合型、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 PhotoShop、AutoCAD、3DMAX、室內設計、家具設計、建築材料與施工工藝等。通過學習,考取圖形圖像操作員、室內設計師等職業資格證書。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可從事室內裝飾、裝潢廣告、工業產品包裝設計等工作。從事裝潢藝術設計工作,均有較高的收入。畢業生就業率在95%以上。
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專業代碼:670103)
培養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具有良好道德素質和職業素養、具有現代廣告媒介、包裝技術等工作的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較快適應視覺藝術傳達設計一線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 PhotoShop、CorelDRAW 、標誌設計、版式設計、包裝設計、企業VI設計、圖形創意、招貼設計等。通過學習,考取圖形圖像操作員、廣告平面設計師等職業資格證書。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可在裝潢廣告公司、設計公司、印刷包裝公司、企事業藝術策劃部門等從事相關工作。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藝術品味不斷提升,為傳媒廣告、包裝設計、產品設計等工作提供十分廣闊的就業前景和發展空間。畢業生就業率在98%以上,並且有較高的收入。
信息技術與工程系
信息技術與工程系是閩東地區重要的IT人才培養基地,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培養高素質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已任,幾年來為省內外培養了一批企業一線的技術精英、管理人員以及企業經營者,其中有成立動漫公司、軟體開發公司、系統集成公司等,也有在大型企業如DELL、聯想等從事一線工作的專門技術人才。
信息技術與工程系目前設有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動漫設計與製作四個專業,推行「理實一體、項目引導、開發設計、應用生產」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高職人才培養工作為核心,致力於培養合格的高素質一線專業技術人才。我們構建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課證融合。緊扣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從任務導入、示範引導到模仿試做,使學生在「教中做、做中學」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提高;建立了多個校內外實訓基地,實現技能訓練校內校外交替進行,教學過程從單項訓練到組合訓練,再進行綜合實訓,注重培養學生的開發設計能力;系部十分重視學生頂崗實習,為每位實習生配備校內外指導教師,加強對頂崗實習的巡查管理,建立一系列評價制度,確保每位學生的實習效果;實踐過程中以設計項目為引導,以生產應用為目標,與職業崗位對應,完成高職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近二年來參加省多項競賽並獲佳績,2012年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信息服務大賽暨省第六屆軟體設計大賽榮獲三等獎、省高職技能競賽二維動畫項目三等獎,2013年、2014年參加省高職技能競賽中榮獲二維動畫二等獎和網絡技術三等獎,二年來組織和指導學生參與頂崗實習,為當地政府、企業或個人完成應用作品數十項。畢業生當年就業率均超過95%。
信息技術與工程系目前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佔教師總數80%,所有教師均具備雙師素質,雙師型教師佔35%。系部共設應用技術、網絡工程、多媒體應用三個專業教研室。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代碼 590101)
本專業省級高職教育示範專業培養計算機信息化系統建設、管理、維護一線需求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現代信息管理知識、企業資源計劃(ERP)知識、現代信息系統設計技術、管理軟體開發技術和軟體測試技能,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能夠從事信息系統分析、設計、開發、測試、維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應用、ERP系統的實施、應用與維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資料庫管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頁設計、Web應用系統開發、計算機安全技術、管理信息系統、現代企業管理、MIS分析與設計、ERP原理與應用、ERP綜合實訓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以掌握企業信息化知識為目標,能從事企事業單位網絡構建與維護、網站建設與管理、企業管理軟體ERP的使用維護、企事業單位信息系統的開發應用與維護等崗位工作。就業面寬且前景廣闊,近幾年該專業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高達97.2%。
計算機網絡技術(移動網際網路方向)(專業代碼 590102)
本專業培養計算機與網絡管理、服務、設計一線需求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在多樣環境下設計、部署、維護中小型移動互聯繫統的能力和技能。熟悉典型移動互聯應用:移動管控、移動辦公、行動支付、移動定位、移動醫療、移動服務、移動閱讀、移動廣告等,能規劃移動網際網路、搭建移動互聯通信系統、調試開通設備、開發移動業務應用等。
主幹課程:計算機網絡基礎、資料庫管理與應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技術、網絡作業系統、圖形圖像處理、動畫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多媒體應用技術、網絡設備管理配置、網絡伺服器管理、移動網際網路基礎、移動互聯應用開發、移動網際網路實訓等。
就業方向:面向移動互聯行業的基礎服務商、增值服務商、系統集成商、創新性企業的崗位,側重系統應用所對應的移動互聯應用崗位群,包括:智能終端驅動軟體開發、應用軟體開發,設備與軟體安裝與部署,通信網絡搭建與測試,應用系統測試,服務系統運維等方面。同時也面向行政、事業、企業等部門的計算機維護管理、網絡的維護與管理、網站設計與維護、網店設計管理等崗位。對各大城市、特別是經濟發達城市都具備很大有就業前景。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代碼:590103)
本專業培養既懂技術又懂藝術、能利用計算機新的媒體設計工具進行藝術作品設計與創作一線需求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從事平面設計、媒體製作、遊戲、動畫製作、視頻編輯和製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面向各企事業單位、學校、網絡公司、廣告公司、音像製作公司、多媒體軟體開發與製作公司、視聽產品開發公司等單位,能勝任動畫製作、圖形處理、廣告設計、網絡視聽媒體的設計與製作、影視後期製作與合成等工作崗位。
主幹課程:計算機導論、造型基礎、構成設計、平面/三維圖形設計、多媒體技術及應用、圖形圖像處理、互動媒體動畫設計、C/JAVA程序設計語言、手機遊戲實作、數字攝影與廣告設計、網頁設計、數字媒體後期製作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立足環三、面向海西、服務社會,所學專業知識涉及許多行業,就業範圍廣泛,可以在媒體公司、傳媒業、影視廣告業、娛樂遊戲業、動畫設計公司等行業就業,也可在教育、培訓機構、新聞媒體、文化傳播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數字媒體技術等方面的工作。特別是本省各大城市相關行業單位眾多,就業前景廣闊。
動漫設計與製作專業(專業代碼:590110)
本專業是培養面向動漫設計與製作、影視剪輯、廣告設計、遊戲及多媒體製作等產業需要的發展型、複合型、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能熟練掌握影視動畫知識與技能,能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動畫及遊戲製作、網站建設與網頁設計、平面美工與廣告設計、影視與後期製作等崗位工作。
主幹課程:造型基礎、動畫色彩元素、平面設計、動畫場景與角色設計、動畫角本、數字攝影與廣告設計、數字建模(3D基礎)、影像特效(影視後期製作)、AUTOCAD室內設計、網站建設與網頁設計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就業面主要涉及動畫及遊戲、網站與網頁、廣告與設計三大領域。可以從事傳媒、遊戲、廣告等企業對應崗位,也可在企事業相關部門從事數字產品設計與製作等崗位,還能從事企事業單位的網站建設、管理、維護等崗位,就業範圍廣前景看好。
財經管理系
財經管理系目前開設有市場營銷、物流管理、會計、會計與審計、國際經濟與貿易等5個專業。財經管理系擁有一支愛崗敬業、職稱、學歷和年齡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20人,其中副教授3人、講師以上15人,具有研究生學歷以上的教師12人,近年來,教師們在各類期刊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37篇;主持省級等各類科研項目5項。
財經管理系物流管理專業是學院的教學改革試點專業,計劃通過三年的試點改革建設使物流管理專業在海西 「環三都澳經濟騰飛」建設中起到示範作用,為海西 「環三」建設中港口物流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並帶動財經管理系相關專業群建設。
財經管理系現有物流實訓室、ERP實訓室、市場營銷模擬、會計仿真實訓室等8個專業實驗室,同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優勢,探索實踐「依託協會、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教、學、做」融合,實現人才三段遞進職業能力培養模式。迄今已與永輝超市、盛輝物流集團、浙江和能物流公司、家佳超市、福安市康盛源電器有限公司等10餘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係,為學生實習實訓及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財經管理系高度重視學風和班風建設,開展了「財經論壇」、「營銷創意大賽」、「創業技能大賽」、「電子商務大賽」、「模擬推銷技巧大賽」、「ERP技能大賽」等形式多樣、富有特色的學生活動。參加福建省有關技能大賽多次獲獎。
財經管理系培養的學生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熟練的職業崗位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質,一次就業率達到96.6%以上,深受用人單位好評;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後,很多已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幹,有的已走上領導崗位,職業成長空間廣闊。
會計(專業代碼620203)
本專業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德、智、美、體等全面發展,具有比較紮實的會計理論基礎,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了解我國經濟發展及財務會計方面的有關方針政策及法規制度,具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本專業會計帳務處理和計算機操作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成為懂業務、會管理、能操作,能勝任財務會計核算工作,且能反饋工作中的問題並更正錯誤,綜合職業能力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審計、財務報表分析、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稅務會計、管理會計、經濟法、稅法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從事會計和管理等業務工作。
會計與審計(專業代碼620206)
本專業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德、智、美、體等全面發展,具有比較紮實的會計與審計理論基礎,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了解我國經濟發展及財務會計方面的有關方針政策及法規制度,具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本專業會計帳務處理、審計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成為懂業務、會管理、能操作,能勝任財務會計和審計工作,且能反饋工作中的問題並更正錯誤,綜合職業能力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審計、財務報表分析、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稅務會計、管理會計、經濟法、稅法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從事會計、審計和管理等業務工作。
市場營銷(專業代碼:620401)
本專業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現實需求,具有經濟管理和謀略策劃能力,掌握市場營銷基礎理論,具備從事企業市場營銷活動以及市場管理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有經營頭腦、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市場營銷學、管理理論與實務、統計學、國際貿易、現代推銷技術、資料庫、西方經濟學、商務談判技巧、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營銷策劃、銷售管理、經濟法、市場調查與預測。
物流管理(專業代碼:620505)
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物流業需要,具有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善於運用現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業務,具備較強的組織與協調能力,熟練進行現代物流組織管理和市場開拓,並組織實施物流方案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主幹課程:物流管理基礎、物流法律法規、基礎會計、物流企業會計、物流成本管理、倉儲與配送管理、物流採購管理、國際貨運代理實務、運輸組織與管理、企業物流、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報關與報檢實務、物流信息技術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在盛輝物流集團、浙江和能公司等物流企業從事運輸組織管理、存儲管理、配送
組織管理、採購及供應、貨運代理、物流信息系統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生產和商貿連鎖企業物流部門從事採購、倉儲、運輸、配送管理、信息系統管理等工作。近三年平均一次就業率達到97.5%以上。
國際經濟與貿易
本專業以培養外向型的經濟貿易人才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立足閩東,面向海西,輻射全國;主要服務於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和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及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能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貿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外貿業務、管理、調研、宣傳和策劃工作等崗位需要的發展型、複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
主幹課程:財務會計、國際金融、國際經濟、財政學、市場營銷理論與實務、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結算、外貿英語函電、報關報檢實務、電子商務等。
就業面向:本專業畢業學生主要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及外貿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崗位。
校園文化
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融技能性、學術性、娛樂性為一體;以專業技能賽為重點,突顯學生的科技技能和創新能力;以創業教育為特色,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提高創業技能;以社團文化為品牌,打造社團精品文化,拓寬學生視野,陶冶情操,全面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校社團五彩繽紛,是挖掘潛能、放飛理想、釋放激情、馳騁想像的平臺。我院現有社團31個,配備專業指導教師,項目化運作,抓住高職教育特點,形成多樣化、多層次、高
品位、有主旋律、有特色的濃鬱校園文化氛圍,促進青年學生由單一型向複合型人才發展。
競賽成果
學校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積極參加全國及福建省各類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促進教產結合、校企合作」取得新進展。獲得2012年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團體三等獎、2013年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團體二等獎及優秀組織獎、2014年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團體二等獎、全國高職農業技能大賽一等獎、省計算機軟體大賽三等獎、省高職院校書法賽一等獎、省大學生歌詠比賽二等獎等。
創業成果
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走在全省高校前列,成效凸顯,福建省大學畢業生創業培訓基地、福建省首批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YBC高校服務站以及寧德市大學生創業園等創業就業平臺先後落戶我院,所有在校生均有機會參加學院舉辦的創業培訓,「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獲證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學生創業隊伍在各級創業大賽中屢創佳績,如「兼職吧」獲省創業銀獎,3名學生獲省創業之星提名獎,10多支創業團隊獲獎,數支團隊列入福建省大學生創業扶持項目,2013年獲扶持資金50多萬元。福建省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陳樺,福建省政協副主席薛衛民、福建省教育廳廳長鞠維強、寧德市領導等多次親臨我院指導創業教育工作,充分肯定學院創業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寧德師範學院、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等兄弟院校先後到我院交流大學生創業工作經驗,促進院校交流。
名師簡介(二)
黃重,男,1968年10月出生,福建福安人,中共黨員。教育學學士,副教授,心理諮詢師,福建師範大學訪問學者。1991年7月畢業於福建師大,同年9月在本校任教至今,現為教育專業帶頭人、首屆教學名師,擔任學院紀檢委員、人文科學系黨支部書記、副主任(主持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學科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等。擔任《心理學》、《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教學工作。主持和參與省教育廳、省教育科學規劃、省陶行知研究會、市社科聯等多項課題研究;擔任農業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副主編;參編《青少年心理諮詢叢書》、《小學生心理健康》教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材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用叢書》等,分別榮獲福建省第二屆、第七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和華東地區2008年度優秀教育圖書二等獎;撰寫專業論文發表於《當代教育論壇》、《武夷學院學報》、《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生活教育》、《新教師》等CN雜誌上。
學術團體兼職:福建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專家組成員,省陶行知研究會副秘書長,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寧德市社科聯第六屆委員,市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員,市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諮詢師,閩東心理在線網特聘心理諮詢師,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成員。
長期以來,發揮教育和心理輔導專業優勢,堅持深入學校、社區、機關等舉辦心理健康以及家庭教育講座,為學生、教師、家長和機關幹部等進行心理或教育輔導。分別被福建省婦聯、省教育廳和團省委、中國心理學會、省陶行知研究會等部門評為「家庭教育工作先進工作者」、「主題活動先進個人」、「心理學普及工作先進個人」和「陶研工作先進個人」等。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黨務工作者和優秀教師。
何承苗,男,1964年1月出生,福建福清人,中共黨員。農學士,副教授,國家職業資格中級植保工審評員。1980年7月畢業於福清一中並考入原福建農學院,1984年7月畢業於原福建農學院植保系植物保護專業,同年9月在本校任教至今,現為學校設施農業技術專業帶頭人、首屆校級教學名師,擔任學院教務處副處長行政職務。
主要研究方向: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等。
教科研主要工作成績:致力於園藝技術、園林技術、茶葉生產加工技術、設施農業技術等專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課程教學、教研工作。積極踐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主編了福建省高職高專農林牧漁類十二五規劃教材《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負責開發了《果蔬病蟲害防治技術》院級精品課程、主持了全國農業職業教育「閩臺農業合作的高職人才培養研究——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項目教學研究、參與了《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和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緊貼閩東主導產業集群發展,創新實踐區域高職機電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等項目建設。
2009年至2011年期間,先後8次被學院評為「優秀教師」等次或「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7年、1998年被省教育廳、農業廳評為「優秀青年教師」,2006年作為主持人之一的「蟲草菌人工培養及粗加工研究」項目榮獲「寧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13年被教育廳等評為2013年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工作者」。
潘玉華,男,1961年4月出生,福建福州人,九三學社社員。農學士,副教授,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名師。1983年7月畢業於福建農學院園藝系茶學專業,本科學歷,獲學士學位,從事職業教育32年。1983年8月大學畢業分配福建省寧德農業學校,2005年6月轉入寧德職業技術學院工作。現為寧德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副處長(主持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茶葉加工、茶葉品質審評、茶文化、茶葉市場營銷。
教學與科研工作:任教以來先後擔任茶葉專業的《茶葉加工技術》、《茶葉審評》、《茶藝》和《茶葉市場營銷技術》等課程教學工作,參編了全國農業中專統編教材《茶葉商品經營學》、福建農民函授大學教材《茶葉製造》;2011年主編高職十二五規劃教材《茶葉加工與審評技術》、《茶葉加工與審評技術實訓指導》;在《湖北農業科學》、《福建茶葉》、《茶葉科學技術》、《江西蠶桑茶葉通訊》、《茶葉通訊》、《貴州茶葉》、《中國茶葉》、《農產品加工》、《九江學院學報》等(CN)刊物上發表論文30多篇。主持的寧德市科技項目:人工調控白茶萎凋室溫溼度試驗研究,1012年4月通過專家評審,研究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主持的寧德市科技項目:高職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專業教學改革試驗研究,2012年7月通過專家評審,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13年8月榮獲第五屆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成果獎一等獎。主持的寧德市社科聯科技項目:閩東茶文化生態旅遊探究。2012年10月結題通過驗收;參研的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欠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2012年8月結題通過驗收;參研的福安市科技項目:提高夏暑坦洋工夫品質加工工藝研究,2012年9月通過驗收;參研的寧德市科技項目: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的坦洋工夫紅茶品質審評專家預測系統,主持的福建省教育廳科技項目:影響「坦洋工夫」紅茶品質形成因素探究二個在研課題正在研究之中;參與主持的「校企共建,科教並舉,打造茶產業特色專業品牌的職業教育模式」獲第四屆福建省教學成果二等獎。30年來在教學過程中影響和培養了一大批畢業生成才和成就事業,並長期擔任茶企業的茶葉加工技術顧問,為企業解決了許多生產難題,使企業獲得了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工作以來十多次被學校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級工作人員;1993年獲得福建省農業廳 「教壇新秀」和福建省教育廳「優秀青年教師」稱號;1997年獲得省農業廳「優秀教師」稱號;2001年被福建省教育廳和人事廳聯合授於「福建省優秀教師」稱號等。2013年被評為第一屆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名師。
社會及學術團體兼職:九三學社福安市委籌備組副主委、福建省福安市第十屆政協委員、第十一、十二屆政協常委;中國茶葉學會會員、福建省茶葉學會理事、福建省茶文化研究會理事。
付曉芳,女,1964年4月出生,福建省龍巖市人,中共黨員,農學士,副教授。1988年7月畢業於福建農學院園藝系果樹專業,同年8月參加工作,在本院任教至今,長期在教學、教科研、服務「三農」的第一線工作。是園藝教研室主任、院級專業帶頭人,省級、院級精品課程負責人,院級「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學院首屆教學名師,學院首屆教師節表彰十名優秀教師之一。學院首屆教學成果三等獎得主,持有高級花卉工職業資格證書。1999年10月至今擔任園藝工高級考評員和考評員,任園藝花卉工考核組組長負責職業資格證書的評定。
現任生物技術系副主任,分管教學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園藝植物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生長調節劑在園藝植物上的應用、花藝等。
主要科研和教學成績:主持或主要參與福建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福安市科技局科研項目、全國桃產業化福安農業局實驗站科研活動、農業部職教廳「閩臺農業合作的高職人才培養研究——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研課題。2007年「蟲草菌人工培養及粗加工研究」項目獲得「寧德市2006年科技進步三等獎」,2013年「紅茶粉擠壓微細化研究及其麵包製品的開發」獲得2012年度福安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在園藝專業核心期刊福建果樹、中國南方果樹、教育教學論壇等發表多篇論文,出版著作有「新編蘑菇 草菇優質高產栽培技術」(中國農業出版社)、「新編平菇 金針菇優質高產栽培技術「(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福建省十二五規劃教材《花卉生產技術》一部。
應福安市科協邀請擔任農函大福安分校果樹專業培訓教師,長期深入農村開展技術培訓與指導,因成績突出於2001年11月被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共福建省委農辦授予「福建省農函大辦學十周年優秀教師」榮譽稱號。近三年,積極支持「福安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工作,完成3000個科技示範戶和300名技術指導員的培訓。在福安市葡萄、水蜜桃、楊梅等產業發展過程中,積極出謀劃策,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擔任課程負責人的果樹生產技術課程在福建省教育廳2011年度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評審中,獲批省級精品課程;2011年5月果樹生產技術教學團隊獲批「院優秀教學團隊」並擔任團隊負責人;2009年5月獲得第二屆全國高等職業院校「上海種業杯」農業職業技能大賽藝術插花項目比賽「優秀指導教師」獎,選手範文虹獲得藝術插花項目比賽「一等獎」。指導生物技術系2011年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調研團,深入福安市鄉鎮開展「科技興農之福安葡萄產業調研」,了解國家支農、扶農、惠農政策,了解農民奔小康等三農現狀,團隊入選國家級暑期大學生實踐重點團隊、獲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教育廳、福建團省委等表彰為2011年福建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三名隊員張秋燕、韓澤森、黃嵐清被評為「優秀團員」。
學術團體、行業協會兼職:福建省園藝學會理事;福安市果業協會常務理事;寧德市隆豐農業技術研究所技術顧問。
吳先輝,男,福建省屏南縣人,1972年12月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碩士學位,副教授,學院「首屆教學名師」。1998年7月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至今(期間2005年5月至2008年8月為福建農林大學在職研究生,獲工程碩士學位),華南理工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訪問學者。現為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科技處副處長(主持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從事天然大分子物質結構與活性的研究
教學與科研工作:擔任《綠色食品》、《園藝產品貯藏與加工》、《公共營養與衛生》、《食品營養與保健》等課程的授課任務。
5年來參與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2項、市級科技計劃項目3項;主持3項市廳級課題,1項院級課題共10項課題的研究;主要課題項目有科技部國家星火計劃項目:魔芋高效安全生產技術應用示範(排名第2),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試劑的研製(排名第3)和魔芋高效安全種植及高值化處理(排名第4)。發表CN刊物論文12篇,參編教材4本。
主要獎項:參與課題「環保可食性複合膜在果蔬保鮮上的應用」獲2011年度神農福建農業科技一等獎;2012年10月獲「禾苗」杯全國農業職業院校青年教師專業課程設計大賽三等獎;參與課題「麻竹筍增值深加工關鍵技術」獲2013年福建省技術發明獎三等獎。2009/2010年度考核優秀級教師;2011/2012年度考核優秀級教師;2010-2011年度創先爭優活動中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評建工作中被評為「先進個人」。
招生問答
學院屬於什麼性質?
答: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是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國家教育部備案的閩東唯一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資格的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已通過教育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具有80年的優良辦學傳統和紮實的辦學基礎。學生畢業時,統一頒發由教育部統一電子註冊的《普通高校專科畢業證書》。
學院地處什麼位置?
答:學院坐落在1993年被國務院列為沿海開放城市的福建省福安市區(原寧德地區行政專署所在地,2011年福建省GDP十強縣市之一,寧德市GDP第一),素有「中國電機電器城」、「中國中小電機出口基地」、「全國第二大船舶修造基地」、「中國茶葉之鄉」、「南國葡萄之鄉」、「中國綠竹之鄉」、「中國保健按摩器發源地」、「生態型港口工業城市」之譽,地處閩東中心,環三都澳區域核心區,地理區位優越,水陸交通便捷,區內自然資源富集,人文景觀獨特,產業特色明顯,經濟獨具活力。地處福州、溫州之間,福溫鐵路,瀋海高速、寧武高速、福安至泰順高速公路等均由此經過,福州至福安高速公路車程1.5小時、高鐵車行40分鐘。
學院辦學條件如何?
答:學院校風優良,特色鮮明,是一所教學、生產、科研、示範推廣、經營服務相結合,學園、科園、花園、樂園「四園」一體化的現代化職業技術學院;學院現有教職工近300人,其中專任教師中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1人(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福建省高等職業院校百名優秀專業帶頭人1人,院級專業帶頭人31人、骨幹教師33人、院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副高及以上職稱佔專任教師28.87%,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佔專任教師30%; 「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78.02%。還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生產一線的專業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來校擔任兼職教師或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已建成一支具有專業理論水平較高、教學和實踐經驗較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追求一流辦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院有哪些資助、獎勵措施?
答:學校形成了 「獎、貸、助、勤、減、免、補」立體的資助體系,2011年我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榮獲「福建省學生資助先進單位」。學院按規定執行國家各項資助政策: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特困生每年4000元、貧困生每年2500元)、國家獎學金(每生每年8000元)、國家勵志獎學金(每生每年5000元)等;學院設立勤工助學崗位、學院獎學金、減免特別困難學生部分學費;設立新生入學綠色通道。此外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遠東電機集團(寧德)有限公司、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和能物流有限公司等十餘家企業分別在學院設立獎學金和勵志發展金,資助定向就業該企業的學生,同時還能享受到企業就業後三年分期返回全部學費。
學院的學費、住宿收費標準如何?
答:我院按省市物價局審批標準收費。裝潢藝術設計專業每人每年學費7200元,其他專業每人每年學費6000元。我院校園環境優美,住宿條件優越,生活設施完善、公寓(帶空調)每人每年1070元、850元或550元。
學院生活設施、環境如何?
答:學校地處市區,生活方便。校園環境幽雅,學校超市物品齊全。學生食堂寬敞明亮,使用不鏽鋼餐具,每餐高溫消毒,成本價供應,刷卡點菜,乾淨衛生,實惠便利。新建6幢學生公寓,各樓配有專職管理員24小時在位管理。每間宿舍住6-8人,有陽臺、衛生間、洗澡間、熱水器、空調、風扇、衣櫥、書架、電腦桌等,免費提供校園網,無線網絡全覆蓋。
學院學生能否升入本科院校繼續普通高校本科學習?
答:學生在讀期間可參加學院與福建師大、集美大學、閩南師範大學、閩江學院、福建工程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等本科大學聯合開展專、本科銜接考試,考取自學考試本科文憑及學士學位,國家承認學歷,享受國民教育同等待遇。或畢業時可參加福建省統一組織的專升本考試。近幾年我院學生參加專升本考試,上線率達90%以上。主要被福州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集美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福建工程學院等省內知名院校錄取。
校園文化氛圍如何?
答:學院目前已建有街舞社、吉他社、籃球協會、書法協會、滑輪協會、攝影協會和羽毛球協會等31個學生社團,是挖掘潛能、放飛理想、釋放激情、馳騁想像的平臺。社團配備專業指導教師,項目化運作,抓住高職教育特點,形成多樣化、多層次、高品位、有主旋律、有特色的濃鬱校園文化氛圍,促進青年學生由單一型向複合型人才發展。
學院畢業生就業前景如何?
答:每年在學院舉辦2場大型招聘會,小型招聘會60多場。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達99.56%, 2011年就業工作被省評為優秀級。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走在全省高校前列,「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獲證率名列全省高校前茅,並榮獲「福建省大學畢業生創業培訓基地」稱號。所有在校生均有機會參加學院舉辦的創業培訓,幾年來我院自主創業畢業生成績顯著,10多隻創業團隊獲獎,數支團隊列入福建省大學生創業扶持項目,分別獲扶持資金2-20萬元。
福州教學點
寧德職業技術學院福州教學點系經教育主管部門批准,由寧德職業技術學院與福州五洲教育聯合辦學設立的教學點。前身為原福州大學中英NAPIER學院的五洲教育集團,校區坐落於美麗而寧靜的福建省知名的高薪科技園區——福州軟體園內的福州大學銅盤校區。校區擁有良好的教學氛圍和舒適的生活環境,相關的學習及生活配套設施,如:足球場、籃球場、圖書館、食堂、醫務室、購物超市等,十分健全;校區便利的交通和多元化的到位服務,方便學生們的求學和諮詢。五洲教育發展至今,已經培養了包括「學歷教育」、「自學考試」、「留學預科」、「職業技能」等在內的各類型專業人才共計2000餘人。
目前,五洲教育已經擁有「福州五洲外語學校」、「五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心」、「五洲留學直航服務中心」等三個下設機構,並且擁有「教育部考試中心和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辦福建福州學習服務中心」、「福建省自學考試委員會自考助學點單位」、「福建省外籍專家在華資格證」、「福建省政府外事辦對外交流服務中心留學第一部」、「福州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工作碩士研究生教學服務中心」、「漳州師範學院福州教學點」、「中大網校國家職業鑑定福州分校」、「華中師範大學網絡教育福建學習中心」等多項頭銜。
十多年來,我們已與包括福州大學、集美大學、福建師範大學、閩南師範大學、福建工程學院、閩江學院等在內的福建省內多所重點高校之間開展了緊密合作。同時,長期以來,我們向海外輸送了累計超過380人的留學和就業人員,並保持了與海外多個國家的名牌高校及各國使領館的良好聯繫。我們優秀的教職員工團隊、完整的教學體系、規範嚴謹的教學生活管理和熱情周到的全方位服務,是我們五洲成功發展的希望和保證!
2014年招生專業:會計與審計、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裝潢藝術設計。
地址:福州市軟體大道89號福州大學銅盤校區
聯繫電話:0591-22851671 周老師15060055368 張老師13799956101
廈門教學點
廈門是舉世聞名的國際花園城市,四面環海,風光旖旎,治安良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高校林立,有教育之城的美譽,曾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際花園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和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寧德職業技術學院廈門教學點地處集美文教區,周邊高校雲集,教育資源豐富。學校位於集美大學城,佔地面積280多畝,校區內創業型實體20餘家,外圍有廈工和金龍客車等廈門名企,創業氛圍濃厚。學校環境優雅,各類教學設備充足、基礎設施完善,實行軍事化管理,是理想的求學樂園,更是美好的創業佳園。學校依託廈門經濟特區的經濟發展優勢,以「自強不息,創新奉獻」為校訓,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學設置專業和課程,在教育教學方面不斷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注重專業的實用性;以「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為質量方針,引進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管理學校;以校園軍事化管理和學習分享為校園文化特色,堅持全員育人、精心育人、特色育人的德育管理理念;以「換一種眼光看教育,換一種眼光看人才,換一種眼光看學生」為人才培養觀,著力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生的深造和素質能力的提高創造各種良好條件。
學校堅持以先進靈活的辦學模式,嚴謹務實的教育管理,把學生塑造成志向高遠、一專多能的複合型技術人才。
2014年招生專業:物流管理、商務英語、視覺傳達藝術設計。
地址:廈門市集美文教區湧泉創業園 聯繫電話:0592- 6383686 QQ:1581414473 招生網站: http://www.chengyikeji.cn
寧德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招生專業 | |||||||
專業名稱 | 招生科類 | 學制 | 學費(元/學年) | 專業名稱 | 招生科類 | 學制 | 學費(元/學年) |
學前教育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食品生物技術 (營養與檢測方向)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室內設計技術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歷史文化旅遊 (會展策劃與管理方向)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數控技術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商務英語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電機與電器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裝潢藝術設計 | 文理兼收 (藝術類美術) | 3年 | 7200 | 模具設計與製造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會計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會計與審計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市場營銷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物流管理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計算機網絡技術 (移動網際網路方向)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歷史文化旅遊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茶葉生產加工技術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動漫設計與製作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園林技術 | 文理兼收 | 3年 | 6000 |
備註:1、各專業具體招生計劃詳見福建省教育考試院編制《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計劃》。
2、報考商務英語、物流管理考生就讀我院廈門教學點,報考會計與審計、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裝潢藝術設計考生就讀我院福州教學點。
網址:www.ndzy.cn E-mail:nzyzsb@163.com
電話:0593-6558609 6577020(招生辦) 6382817(院辦)
聯繫人:吳老師18905932653 劉老師 18059365676 諮詢QQ: 210373873
傳真:0593-6558609 6577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