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曾祥意:跟著政策奮鬥 就會過上好日子

2021-01-13 天眼新聞

在禹謨鎮同心村,曾祥意夫婦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通過發展養殖業和積極到村集體合作社務工,一步一個腳印,戰勝了貧困,一家人過上了美好生活。 見到曾祥意時,他正和村裡的其他公益性崗位人員一起清掃村裡的通村路,自從他在2013年被納入建檔立卡戶後,他就成了村裡的公益性崗位護潔員,每天他都認真打掃自己負責的路段,家裡也有了固定的經濟來源。打掃完路面,曾祥意帶著我們來到他家,一層樓的平房院子被夫妻倆收拾得乾淨整潔。

曾祥意清掃他家的院壩

提到這幾年受惠於扶貧政策給整個家庭帶來的變化,曾祥意滿是感激:「前幾年,我家還是貧窮,弟兄姊妹多,我家一共九姊妹,都住在老房子。現在幾兄弟都修起房子了,我也得了政府補助,我的房子得了3.5萬元,2020年還得了5000塊錢的補助金買了一對小豬仔,5月份買的,現在有300多斤了,買的時候花了3400塊,現在能賣一萬四五千元,還是感謝政府的政策好。」

曾祥意察看他養殖的兩頭肥豬

在曾祥意家的一面牆壁上,貼滿了三個孩子在校獲得的獎狀。他告訴記者,這幾年國家政策好,三個孩子讀書都得到了教育資助,學業才沒丟下。如今孩子們也特別爭氣,去年他的大兒子考上了省外的重點大學。在夫妻倆的奮鬥努力下,曾祥意家在2017年實現了脫貧,如今夫妻倆生活越來越好。 提到對未來的期望,曾祥意告訴記者:「現在的政策那麼好,政府幫扶我們在前,但是我們也要努力在後,現在我們村裡有茶山基地、獼猴桃基地,基地需要人務工,我家兩個都去做,因為我家有三個小孩在讀書,一個讀大學,一個讀初中,一個讀小學,經過我們的努力,生活會越來越好的。」

同心村駐村第一書記金開劍(左)到曾祥意家走訪

近幾年同心村累計實施通組路、產業路38公裡;從2016以來,實施危房改造27戶、易地扶貧搬遷15戶、舊房整治8戶,基本消除了全部危房;累計實施發展茶葉2600畝、獼猴桃600畝、油用牡丹2700畝,帶動群眾務工增收;全村享受低保農戶47戶120人、兩無人員基本全部納入了低保保障。據悉,全村像曾祥意這樣的建檔立卡戶,都在一件件措施、一項項政策中實現了脫貧。禹謨鎮同心村駐村第一書記金開劍介紹:「通過我們廣泛的政策宣傳,激發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引導農戶外出務工或就近務工,利用我們的產業基地,特別是茶葉基地和牡丹基地、獼猴桃基地,讓農戶實現能夠就近靈活務工就業,最大程度解決農民的收入問題,在各類政策的扶持之下,通過全村上下共同努力,我們同心村2019年全部實現了脫貧。」

作者:張波

編輯:楊浩平

責編:李發琴

審核:劉禹沙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嚴光彬:好日子都是奮鬥出來的
    家庭陷入困境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沒有讀過多少書,過慣了苦日子。有了孩子後,為了讓孩子有較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我和愛人達成共識,再苦也不能耽誤孩子的教育。作為家裡的主要勞動力,我選擇外出務工,保障家裡的日常開銷,她則留守家中料理家務並照顧兩個孩子上學,日子還算過得去。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妻子胃病越發嚴重,逐漸失去勞動能力。不僅要為她治病,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大學,各種困難疊加,生活壓力劇增,我只能放棄外出,在老家周圍找點事做。
  • 【我的脫貧故事】將牛棚「裝滿」牛
    【我的脫貧故事】將牛棚「裝滿」牛 2020-11-3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養蜂讓我一家過上了「甜蜜」生活丨黃平縣紙房鄉...
    我叫毛庭武,是黃平縣紙房鄉墮坪村的一個普通村民。5年前一直在外務工,一度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2015年我返鄉創業,成了紙房鄉墮坪村一位養蜂人,我通過養蜂脫貧了,但是我最大的願望還是帶領村裡的貧困戶大力發展養蜂業,共同增收致富。
  • 我的脫貧故事丨馬興梅:挪出窮窩窩 過上好日子
    像我這樣在山裡住了大半輩子的農村人,做夢都想不到能住上這樣漂亮又寬敞的新房子。我叫馬興梅,原居住在平壩區樂平鎮架布村大箐口組。架布村地勢偏僻,交通不便,去鎮上一趟,要走很遠的林間山路才能坐上車。國家脫貧攻堅戰的打響和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實,像春風一樣吹進了我原來居住的架布村,也讓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希望重新燃起。我的包保幹部焦仁勇第一時間將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告訴了我,並教我寫搬遷申請報告,按照規定我順利通過了審核。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2020-10-0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第一書記齊曉燕: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心願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說:「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莊嚴承諾。」臨近春節的2月11日,總書記深入大涼山腹地的貧困村走訪貧困戶時強調:「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要真抓實幹、堅持不懈,真正把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新春佳節,正是萬家團圓的日子,讓我們一起看看第一書記們都去哪兒了?   「新春佳節,第一書記們去哪兒了?」
  • 「我的脫貧故事」貧困夫妻變身鐵路巡防員|畢節市黔西縣鐵石苗族...
    我叫任武華,是畢節市黔西縣鐵石苗族彝族鄉米新寨村村民,一家4口人,夫妻二人和1個孩子與老母親。因生病,2014年我家通過相關程序被識別為貧困戶,享受了國家很多扶貧政策,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幫扶下,通過自身努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成功「摘帽」。
  • 右玉縣康平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省委書記樓陽生十分關注。這次朔州之行,他就來到了右玉縣威遠鎮康平村,進農田、訪農戶、察民情、問民計。如今,除了可以在村子周邊的企業務工以外,米倉還擁有村裡為他提供的一份保潔員公益崗位,並享受地力保護、轉移就業、大病救助、養老保險和資產收益分紅等多項政策補貼,年收入兩萬元左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 人民日報評論:脫貧摘帽是新生活新奮鬥起點 不舍寸功才能善作善成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彰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價值追求,自覺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這不是階段性的工作要求,而是我們一以貫之的使命擔當依靠外出務工和發展鄉村旅遊、種養殖業,雲南省臨滄市邦佑村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但3位扶貧工作隊員仍常駐村裡,幫助大家解決大事小情。
  • 今天是個好日子——迎新年話脫貧
    2016年冬天,大青石村也在國家政策扶持下通了水泥路、自來水、手機信號……外面的世界一下子打開了。李存泉主動找到駐村扶貧工作隊,提出不想「躺著脫貧」,要試著養牛。賣一頭大牛,換兩三頭小牛,如今他已有了11頭牛,今年光牛肉就賣了5萬元。「好日子是奮鬥來的,我再也不信命。」挑完牛糞,把牛圈的水泥地洗得發亮,李存泉挺直腰板,笑得舒心。
  • 河北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33年堅守初心的故事 人物名片李志剛,1956年出生於唐山市灤南縣李營村,1978年入黨,1987年至今擔任李營村黨支部書記
  • 【中國的脫貧智慧】奮鬥的青春 脫貧路上杜鵑紅
    【中國的脫貧智慧】奮鬥的青春 脫貧路上杜鵑紅 2020-11-19 21:09:29   來源:江西網絡廣播電臺
  • 「扶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歡欣鼓舞
    編者按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
  • 唐山: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33年堅守...
    視頻攝製:河北日報記者劉冉、李東宇 通訊員 溫濤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灤南縣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33年堅守初心的故事□ 河北日報記者
  • 「我的脫貧故事」住新房,搞養殖,日子越來越好丨威寧自治縣黑石頭...
    我叫蔣金林,家住威寧自治縣黑石頭鎮水平社區。「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這是我現在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我之前不敢做的夢。是政策扶持加上自己勤勞養殖,讓我實現了從貧困戶到養殖大戶的轉變,帶領一家人慢慢過上了好日子。
  • 「我的脫貧故事」窮則思變,好政策指引好方向|黔西縣谷裡鎮新陽村...
    我從外地購買櫻桃樹苗,種了將近10畝300餘株果苗,後來通過我的用心管護,櫻桃園的櫻桃上市了,幫扶幹部幫我對接市場、擴寬銷路,沒過幾年我就還清了五萬塊錢的貸款,而且還有了幾萬元錢的存款。後來我的二女兒和小兒子也先後考上了大學,一家人在高興的同時,政府也給我們送來了好政策,三個孩子每年都會得到國家的教育資助,大大減輕了我家的經濟負擔。村幹部宣傳扶貧政策2018年,大女兒汪婷順利考取特崗教師,開始正式上班了,同時,店裡的生意也開始火了起來,一家人的生活水平漸漸有了轉機。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不肯脫貧」到「我要脫貧」|劍河縣南加鎮雷打...
    家庭已經達到「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  「你看看,你家享受了這麼多扶貧政策」龍隊長拿著建檔立卡貧困戶幫扶臺帳一條條給我梳理和解釋。  「不是把你一家列入脫貧對象,2020年所有貧困戶都要脫貧,你家達到2019年脫貧條件,優先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贏了物質翻身仗也贏了精神翻身仗|安順經開區西航...
    我叫何忠華,是安順經開區西航辦西湖村小鋪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當我的對口幫扶幹部王逢霞老師告訴我,我們國家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攻堅戰已取得全勝,實現全面小康時,我的心情無比激動。  我們家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靠的是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靠的是王老師為我們引的路,我今天就想把我們家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我們一家三口沒有多少文化,也沒啥手藝,過去主要靠打零工維持生計,沒有固定收入。在西湖村這樣的城中村生活,再怎麼節省,家裡的開銷還是很大,經常是「吃了上頓愁下頓」,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 資料袋記錄下精準脫貧全過程 一個貧困戶的脫貧帳本(深度觀察)
    郭玉發本以為貧困就會這樣伴他一生。「要不是黨的政策好,我再苦幹,日子也沒指望。」精準扶貧徹底改變了郭玉發的人生軌跡:短短幾年,他從貧困戶一躍成了村裡的脫貧致富帶頭人。郭玉發是如何實現脫貧致富的?記者打開他家的貧困戶資料袋,聽他算算幫扶帳,講講帳本背後的脫貧故事。
  • 脫貧路上的強者:記明光市張八嶺鎮3名殘疾人自強自立脫貧故事
    近日,明光市張八嶺鎮在表彰光榮脫貧的「十佳脫貧戶」中,有3名殘疾人自強自立,在脫貧路上擺脫貧困,跨上致富行列。他們脫貧的故事發人深省,給人啟迪,無不為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