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貧困夫妻變身鐵路巡防員|畢節市黔西縣鐵石苗族...

2021-01-19 天眼新聞

  我叫任武華,是畢節市黔西縣鐵石苗族彝族鄉米新寨村村民,一家4口人,夫妻二人和1個孩子與老母親。因生病,2014年我家通過相關程序被識別為貧困戶,享受了國家很多扶貧政策,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幫扶下,通過自身努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成功「摘帽」。

我從沒想過,大半輩子靠種地和農閒時務工維持生活的家庭,還有這樣一種新的過法,就在家門口上班,既能有穩定的收入,又能照顧家裡老人,使我信心滿滿經營起幸福的家庭。   2019年12月16日,成貴高鐵全線開通運營,為維護線路治安穩定,保障鐵路運輸生產安全,鐵路部門沿線設立崗亭,面向當地群眾特別是精準扶貧戶招聘線路巡防員。通過村申報,鐵路部門和當地政府選拔考核,我和妻子趙世仙成功入選,再經過相關部門的培訓後,我們夫妻倆正式成為成貴鐵路鴨池河大橋畢節至貴陽段40號崗亭線路巡防隊員。我們倆每天輪流值班,對所轄路段的隧道、橋墩、護欄等進行巡查,迎、接、送每一組動車組列車經過鴨池河大橋,每月每人可以領取固定工資2000元,其餘時間可以做點農活,搞點種養殖業,照顧家裡老人,這讓我家有了一份穩定收入,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每年的合醫參保、養老保險、經濟收入都不愁,心裡踏實了很多。

好日子不是等出來,是幹出來的。我脫貧了,摘掉貧困戶的「帽子」讓我很高興,經過這些年的經歷,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好日子是鼓足幹勁拼出來的,現在我的身體康復了,母親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身體還算健康,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安康。  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不忘感黨恩。我曾經是一名貧困戶,是黨委政府的好政策讓我脫了貧、致了富、有了穩定的工作。既然黨的政策好,我們要更加努力向前跑,盡職盡責巡好鐵路。我們不能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要擼起袖子加油幹,憑藉自己的努力和雙手,讓生活越過越紅火。

通訊員 熊軍萬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翟培聲 整理

編輯 韋依

編審 楊儀 肖慧

相關焦點

  • 畢節市:衝出萬山 決戰脫貧
    近年來,畢節市緊盯「扶貧四問」、做到「六個精準」、落實「五個一批」,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事業縱深發展,絕對貧困問題基本解決。切實做到「多圍繞多堅決」,確保剩餘12.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萬山擋不住走出脫貧路  1988年,畢節試驗區獲批建立,貴州的扶貧攻堅進入到一個新的高潮。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我的脫貧故事」窮則思變,好政策指引好方向|黔西縣谷裡鎮新陽村...
    我叫汪倫友,今年49歲,是黔西縣谷裡鎮新陽村三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五口人,之前由於三個孩子都在讀初、高中,開銷較大,但家庭的唯一收入來源僅靠種植傳統農業為主,入不敷出。後來國家扶貧政策出臺,經過政府的多番考察和實地走訪仔細研究,2013年我家被評為了谷裡鎮新陽村的貧困戶。
  • 黔西縣鐵石鄉:消防安全知識進校園進苗寨
    為深入推動消防工作,全面提升火災防範和處置能力,提高廣大師生、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近日,黔西縣鐵石鄉苗族彝族鄉鐵盔小學以召開家長會為契機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消防教官指導小學生使用滅火器通過培訓,全面提升了全體師生及家長消防安全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安全無小事,防患於未然」的消防意識,增強了消防事故的防範、處置能力,為建設平安和諧鐵石奠定堅實的基礎。
  • 貴州省畢節市抽檢68批次食品 不合格5批次
    黔西黔西縣陳記原湯羊肉粉館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通信商貿城過渡部散裝稱重/2020/10/06餐飲加工食品/酸價(KOH),極性組分2煎炸過程用油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食用植物油(含煎炸用油)煎炸過程用油(餐飲環節
  • 飛蛾化蝶 展翅而飛|畢節市水務局幫扶威寧飛蛾村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畢節威寧玉龍鎮深度貧困村,飛蛾村,曾被界定為「屙屎不生蛆」之地,正一步步突破貧困的桎梏,破繭成蝶,展翅而飛。5月9日,豔陽高照、熱鬧祥和,在飛蛾村合作社,村民喜色溢於言表,正忙著領取小沙發、床上四件套、櫥櫃、鞋架等。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攻堅,我家打了個翻身仗|黔西縣花溪鄉沙壩村...
    其實,我叫龍生勇,是黔西縣花溪鄉沙壩村冒龍組的一個農民。現在,我們村已經從以前的貧窮落後小山村變為一個遠近有名的紅火村。我們的日子過得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像蜂蜜一樣的甜。為了供兒子讀書,我和妻子起早貪黑的幹,雖然很勤快,但還是在苦日子裡「熬來熬去」,掙彎了腰。  真沒想到,精準扶貧政策讓這一切加速變好了。過慣了幾十年緊巴巴苦日子的我們,在最近的幾年裡,來了個大翻轉。   我家房子在政府補助和大夥的幫助下建好了,孩子讀書也有教育資助,順利畢業能謀生了,各方面都在變好,村子也大變樣。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小劉哥哥,快進屋來坐坐」,這是每次我遇到川洞村民時他們對我開口的第一句話。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川洞村是仰阿莎街道辦事處辦所轄7個社區和11個村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全村人口為苗族,我負責的第一網格是一、七兩個村民小組,有46戶,199人,其中貧困戶22戶98人。川洞村的青壯年基本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老人們便按他們習慣喊自家兒子「哥哥」加上我的姓稱呼我為「小劉哥哥」,這類似於他們對自己兒子乳名的稱呼,這種稱呼我感覺到他們與我之間如同一家人,好親切。
  • 附屬同濟醫院赴貴州省黔西縣人民醫院開展義診,雙方籤署醫院協作...
    > 今年是貴州脫貧攻堅和全面決勝小康之年,黔西縣既是重點關注的綜合改革試驗區重點縣,也是醫療衛生條件較差、看病難的重點地區。8月21日至22日,受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衛生健康局、同濟大學鐵道校友會邀請,我校附屬同濟醫院醫療專家團隊在黨委書記許樹長帶隊下,前往黔西縣人民醫院開展 「大醫無疆,上海醫療專家黔西行」義診活動。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村發生了蛻變丨大方縣八堡鄉海龍村駐村幹部...
    我叫汪磊,是畢節市大方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的一名工作員,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了二類貧困村八堡鄉海龍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工作。初到海龍村,我準備首先熟悉村情、了解民意。在海龍村第一書記曾毅的帶領下,我們挨家挨戶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幫到點子上 扶到心坎裡丨榕江縣栽麻鎮大利村網格...
    為了全面摸清貧困底數,儘快進入工作角色,駐村第一天,我便對網格內貧困戶逐一進行走訪,傾聽群眾訴求,針對各戶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詳細做好記錄,為精準幫扶、精準施策打下基礎。待位置圖繪製完成後,我們每個網格員,通過熟悉地圖,不僅能夠知曉自己的網格戶數居住情況,而且還能掌握到全員農戶居住的情況,此舉,也給我們網格化管理工作提供了極大便利。網格員繪製完成的全員農戶居住位置圖43歲的楊宗輝,是我網格內的一名貧困戶,家庭人口6人,由於上有老下有小,他的家庭經濟負擔較重。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解方程」丨平塘縣塘邊鎮新風村...
    我叫唐祥會,是平塘縣教育局派駐到塘邊鎮新風村的網格員。2019年8月到塘邊鎮新風村翁同組擔任網格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通過不懈的努力,翁同組17戶74人全部脫貧。  2019年8月,剛接到通知時,我就和妻子說要去塘邊鎮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今後家裡的事情就全靠你了,媳婦沒有埋怨,但擔心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能否完成好這歷史交給的任務。我調侃道:「方程都解來了,還怕它脫貧攻堅工作」。唐祥會(左)入戶走訪我們商量著安排家裡的事情後,我滿懷熱情,進駐到塘邊鎮新風村,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工作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群眾脫貧,所有付出都值得丨大方縣星宿鄉雲峰...
    楊清麗開展低保核查工作我叫楊清麗,1993年3月出生,2014年婚入畢節市大方縣星宿鄉雲峰村,2015年,經過招聘進入雲峰村擔任村副主任,記得剛進村那年,雲峰村很多通組路和入戶路都還沒有硬化,加上雲峰村除了夏天其餘季節都不分明,天氣經常是溼漉漉霧蒙蒙的
  • 「我的扶貧故事」辛勤園丁 助力脫貧丨劍河縣久仰鎮久仰民族小學...
    按縣「園丁助力脫貧攻堅」的安排,我和我校20多名教師於2019年8月1日一起來到了劍河縣久仰鎮久吉村開展助力脫貧攻堅服務工作。  久吉村位於久仰鎮西南部,距縣城50多公裡,較偏僻,全寨均為苗族,是劍河縣第二大寨,至今仍保存著較為原始的自然生態和傳統的苗族文化。
  • 全區「脫貧先鋒面對面」主題宣講示範活動在我市舉行
    >市委書記農生文出席活動本次活動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脫貧先鋒面對面」交流座談會在武宣縣桐嶺鎮和律村舉行。座談會現場,致富帶頭人、脫貧戶代表、駐村第一書記、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代表,先後從不同角度分享的脫貧攻堅中的感人故事,讓大家感受到了黨的好政策、恪盡職守的好幹部、奮發圖強的群眾和脫貧攻堅的勝利在望。
  • 「我的脫貧故事」養蜂讓我一家過上了「甜蜜」生活丨黃平縣紙房鄉...
    我叫毛庭武,是黃平縣紙房鄉墮坪村的一個普通村民。5年前一直在外務工,一度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2015年我返鄉創業,成了紙房鄉墮坪村一位養蜂人,我通過養蜂脫貧了,但是我最大的願望還是帶領村裡的貧困戶大力發展養蜂業,共同增收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村委當家,村裡的群眾當親人丨畢節市百裡杜鵑...
    我叫陳文春,曾擔任過畢節市百裡杜鵑管理區普底鄉迎豐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調整至百納鄉鴨院村任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 剛到鴨院村時,村民們質疑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怎能搞好村裡的發展工作?」甚至還有「我們村怕是要完咯」的嘆息聲。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南嶺的故事丨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
    我叫羅中山,是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駐村工作隊隊員。2018年3月,我來到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作為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成員開展駐村工作,2019年3月,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共同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 ...脫貧攻堅群英譜】傾心為民 病倒在脫貧攻堅一線奇蹟生還 吳...
    交通的封閉,把加勉鄉「深鎖」在貧困中。2016年,全鄉20個行政村全部為貧困村;全鄉8674人,95%是苗族,貧困人口4933人,貧困發生率56.87%。在全省20個極貧鄉鎮中,加勉鄉貧困程度排名第三。真由村是加勉鄉下轄的一個貧困村,距離加勉鄉政府還有9公裡的路程,可以說是極貧鄉裡的極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