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畢節市緊盯「扶貧四問」、做到「六個精準」、落實「五個一批」,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事業縱深發展,絕對貧困問題基本解決。切實做到「多圍繞多堅決」,確保剩餘12.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萬山擋不住走出脫貧路 1988年,畢節試驗區獲批建立,貴州的扶貧攻堅進入到一個新的高潮。 30年前的海雀村,一位叫文朝榮的村支書從渴望溫飽的人群中挺身而出,窮盡一生,培育萬畝林海,為後人恢復了當年林茂糧豐的海雀,也給世界留下了恢復生態的英雄傳說。 如今,走進烏蒙山主峰韭菜坪,山勢連綿,令人興嘆,蒼翠林間,路網延伸,車輛馳騁。到達韭菜坪山頂,延綿幾萬畝的韭菜花競相綻放。 「路通了,出家門給鎮上送新鮮的山貨,就是一腳油門的事,落雨都不用穿膠鞋。」如今小商販開著小貨車在山鄉穿行,在山路上響起瓜果叫賣聲。 「以前是『縣縣通高速,村村通油路』,現在村組都通硬化路。」在赫章縣交通局修路17年的熊健說,「赫章是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縣,山高路遠通路難,但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畢節,幹部群眾有這樣一股子勁頭。 「土豆能管肚子飽,蘋果能叫日子甜」,威寧白天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果子甜度高,賣得好。 在威寧自治縣,迤那鎮、牛棚鎮萬畝精品蘋果基地。高原夏日,天空晴朗,連片的防雹網閃著光輝,成排的蘋果樹靜待豐收。 村民彭文才算了筆帳:土地流轉費每畝一年800元,在蘋果基地打零工一天至少80元,基地有了純利潤,流轉戶還能拿分紅。 目前,蘋果基地已逐步進入豐產期,市場也正如侯建文所預想的那樣,蘋果並不愁賣,深受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消費者喜愛。 2019年,萬畝果園進入初果期,畝產約1500斤,總產值6150萬元,惠及7個村的4056戶、1723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6戶、2952人。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針對傳統種植管理粗放、結構單一、農戶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畢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主打特色農產品。2018年至今,畢節市共調減低效作物434.92萬畝,替代種植蔬菜65.1萬畝、經果林209.26萬畝、馬鈴薯52.09萬畝、中藥材44.57萬畝。 在這裡大批居住在偏僻落後深山裡的村民,走出深山搬進城,「搬出了山窩草窩,住進了金窩銀窩」 付紅以前的住處,是位於赫章縣雙坪鄉五裡村的茅草房,幾十平方米,要擠下全家8口人,得在正屋裡搭活動木板當床。2018年搬進縣城的銀山社區,分到兩套共160平方米的住房,住得寬敞、安逸。 銀山社區是赫章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之一,有各鄉鎮街道的貧困戶1836戶9038人。 銀山社區推出的「幸福積分單」,黨員幹部帶頭,積分兌物激勵,引導大家共建、共治、共享新家園。 如今,銀山社區的「黨建+積分」機制,已推廣至畢節多個區縣。截至去年底,畢節市有5.23萬戶、24.26萬貧困人口住進139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66756套新房,過上了新生活。 「搬新居,進車間,收入穩定有保障」 搬進城裡的王燕,新家在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移民搬遷安置點,並就近找到了工作。 「離家近,活不累,一月收入千把塊。」王燕的丈夫也在家附近上崗當保安,每月收入2200元。告別幾畝地,不再打零工,這個七口之家如今年收入3萬餘元。 「樂業才能安居。」畢節市迄今建立就業培訓服務網點133個、勞務分公司196個、扶貧車間156個,開發公益專門崗位10.8萬個。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家庭5.6萬戶、13.25萬人,實現就業率91.39%。 切實做到「多個圍繞多個堅決」戰貧困 圍繞政治站位堅決扛起攻堅責任。畢節市委、市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踐行「兩新使命」、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範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任務抓好抓實,補齊短板弱項,整改突出問題,脫貧攻堅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截止2020年6月30日,「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基本補齊,存在問題動態清零,剩餘12.5萬貧困人口、151個貧困村、3個深度貧困縣全部達脫貧退出標準,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步全面小康水到渠成。 圍繞按時打贏堅決優化攻堅戰略。畢節「113攻堅戰」戰略布局,要求聚焦「創新發展、同步小康」這一目標,突出「大黨建」這一統領,圍繞「大扶貧、大安全、大發展」三個重點,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全域旅遊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為打造試驗區改革發展升級版、決勝全面小康而奮鬥。 圍繞盡銳出戰堅決強化攻堅隊伍。落實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充分發揮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雙組長」作用,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建立完善「聯縣、幫鄉、駐村、入戶」攻堅打法體系。壓實「聯縣」責任,配強「幫鄉」力量,強化「駐村」幫扶,從市、縣、鄉三級部門選派3297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進駐815個深度貧困村和貧困發生率高於10%的村開展幫扶。 圍繞務求精準堅決細化攻堅打法。實行「一村一方案」管理,做到全市3590有扶貧開發任務的村均制定了脫貧攻堅行動方案,並對脫貧措施的推進情況進行逐級調度,確保貧困村按時出列。 圍繞要素配置堅決整合攻堅資源。充分整合配置資金資源投入扶貧開發事業,切實提升扶貧資金使用效率,為脫貧攻堅提供厚實資金保障。 圍繞目標標準堅決推進攻堅重點。對標對表「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標準,紮實推進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圍繞路、水、電、訊、房、寨抓實基礎設施建設,截止2019年,全面完成14640公裡農村「組組通」硬化路建設任務,農村連戶路和院壩「兩硬化」基本實現全覆蓋;解決200餘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農村危房改造和老舊住房治理均全部完成;「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共計完成搬遷32.5萬人。 圍繞扶貧協作堅決壯大攻堅力量。深入推進東西扶貧協作,構建對口幫扶新格局;圍繞作風轉變堅決提振攻堅士氣。將正面激勵與反面懲戒相結合,有效提振扶貧幹部精氣神。 圍繞創新發展堅決塑造攻堅典型。在推進脫貧攻堅過程中,不斷總結方法、塑造典型。精準識別方面,總結了「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的精準扶貧「四看法」指標體系,確保了「識真貧」。制定實施扶貧攻堅產業發展培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人口控量提質、基層組織建設等「六項行動計劃」,明確了脫貧攻堅的路徑。 圍繞研判督查堅決夯實攻堅保障。建立自下而上的重大問題「提級研判」機制。村裡每天研究一次、鄉鎮每周一次集中研究、縣每月一次等研究、研判問題;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每季度集中研究一次脫貧攻堅問題,確保在攻堅期內補齊所有脫貧短板,整改清零所有存在問題。 目前,畢節市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52.37萬人,貧困人口數量減至12.5萬人,7個國家級貧困縣中,4個已按國定標準脫貧摘帽;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4926元增長到2019年的10364元,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普遍貧困到基本小康的重大跨越,成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生動典型。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馬丹
編輯 李文勇
編審 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