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千裡眼」掌握在別人手裡,三代北鬥人歷經30多年接續奮鬥,從立項論證到啟動實施、從雙星定位到區域組網,再到覆蓋全球,衝出數以百計、大大小小的「困」,終於闖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自我超越的建設發展之路。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國家都開始使用我國北鬥導航系統。
困難是狂風,強者是風中的帆,弱者是風中的沙。而「困」字就像一個四合院,中間栽上一棵樹,好似人被陷在艱難而無法擺脫的環境,需要歷盡艱辛,不厭其煩,逐一破解,才能衝出困境,迎來生存和發展的曙光。「天上不能掉餡餅!」任何事物都要遵循矛盾對立統一規律,存在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困,大的事情存在大的困,小的事情存在小的困,大人物面對大的困,小人物面對小的困。橫空出世的「兩彈一星」、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敢於遨遊蒼穹的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北鬥導航系統、探月工程、「天問一號」探測器等國之重器,面臨最多最大最難的困,需要集中高端人才、大量物力、優質資源,歷經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淡泊功名、開拓創新、久久為功,衝出重重困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反之,再好的目標和再宏偉的藍圖也只是紙上談兵、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工作上的煩心事,生活上的繁瑣事,是小困,要解困,只需一個小小的思維、一個小小的舉動、一點小小的力氣,就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困」是難題,強者會尋找捷徑,弱者只會原地踏步。工作之困,生活之困,隨時隨地都有,有舉手之勞的小困,有需要久久為功的大困、難困。再小的困,再難的困,都是困,不能拈輕怕重、抓小放大,不以小困而為之,不以大困而不為。人之常情,面對小困,人人爭著來解、搶著來幹,道理顯而易見,容易幹成事,不費吹灰之力;面對大困、難困,有的人敬而遠之、百般推脫、繞著道走,一者是解困的辦法不夠、能力不足,二者是解困費時費力、不易出彩,三者是解困矛盾大、風險大、責任多,通常是不幹事無風險不出錯、幹事就有風險易出錯、多幹事多風險易多出錯、幹大事就有大風險易出大錯、幹難事就有更大的風險易出更大的錯。解困既要有寬廣的眼界、敏銳的睿智,又要有敢闖的膽量、敢幹的勇氣。再高的山沒有人的肩膀高,再險的峰都有人敢攀登。決戰脫貧攻堅,眾志成城,精準幫扶,破解一個個困,啃下「最後一公裡的硬骨頭」,「一個都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對突如其來、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最美的「逆行者」擰成一股繩精心救治患者,全民宅家防疫,東西南北中上下一條心,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創造了一個個奇蹟,為全球防治疫情提供了「中國樣本」和「中國智慧」,貢獻了中國力量。
「困」是火焰,強者視為指路明燈,弱者見到逃之夭夭。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衝出「困」境,實則是把一個個不利因數轉化為有利因數,有的只是一個舉手之勞,有的需要眾志成城、百折不撓、久久為功。面對困,要冷靜認清事物的本質,耐心分析研究有利與不利因數,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發揮有利因數,轉化可能轉化的不利因數,有效避免不利因數,衝出困,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水能發電、風能發電、核能發電就是我們認識自然規律、利用自然規律,靠科技和智慧把不利資源變成人們日常工作生活所需的充足電能,充分發光發熱。醫學上的「以毒攻毒」,利用治癒患者的血清產生的抗體治療重症患者,效果立竿見影。面對疫情對常規經濟發展極大影響的困,新生的數字經濟、在線經濟等新業態如雨後春筍般、方興未艾。
越是「困」越向前,越是艱險挑戰,越能檢驗成色、底色。當前,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實「六穩」「六保」,我們面臨諸多的困,有工作之困,也有生活之困,有小困也有大困,有易解的困也有難解的困。困是懸崖上的獨木橋,是強者的捷徑,是弱者的絕境。只有敢於直面矛盾、困境,迎困而上,逆行而進,凝心聚力,上下擰成一股繩,眾人拾柴火焰高,就能衝出一個個「困」,一個個「難」不住,迎來一個個光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