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元旦,你可能沒能和親友團聚,沒有機會看跨年煙火倒計時,也沒有在商場打折血拼,好似大海中的「孤島」,以距離抵擋病毒。
回憶2020年初,我們曾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弄懵了,手足無措地開始了新的一年。走過全民「抗疫」的一年,面對各地零星散發的病例,我們淡定而有信心——疫苗要來了、經驗齊備了、意識提高了、心氣凝聚了——還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呢?此時,我們依然沉勇,更滿懷希望地慎終如始。
有人說,新冠肺炎疫情將會深刻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以及社會的運轉方式。我們正站在這個轉折點上,記錄著歷史也改變著未來,經歷病痛撕裂,也攜手並肩彌合紛爭。在每一個人與病毒搏鬥的一年裡,每個人都在改變,社會也將改變。
病毒似乎將我們限制在「孤島」上,但每個人都無法獨自生活,不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正如哲學家所說,每個人與「你」發生聯繫時都只能把自己界定為「我」,每位個體都是「你我」二元體的組成部分,這個二元體奠定了社會關係的基礎。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存,也不能置他人的苦難和貧窮於不顧,而是要在社會中求同存異共同生活,這就是病毒告訴我們的。
人們擁有了更多的聯結方式:線上音樂會、掌上博物館、雲端會議室……新技術得以在應用中驗證、改進、發展,過去難得一睹真顏的藝術家、科學家也紛紛投身網絡,讓老行當新知識走進普羅大眾的視野,這是文化傳承更是科學啟蒙。同時,當我們將原本需要現場體驗和學習的事物轉成網上資源時,更多人擁有了無差別獲得知識的機會。
在這一年中,我們「天問」火星、嫦娥探月、人造太陽,我們攻關疫苗、量子計算機問世……這些新成果,不也是為了更多的聯結嗎?用時間到維度,與過去未來、與星辰大海、與宇宙洪荒。我們沒有被困在「孤島」上,因為行動的桎梏並不會閉塞大腦與心靈。
春暖花開,總會如約而至,不妨再等等。也許會感到冷清與寂寞,但是祥和團圓的日子一定會回來的。現在,我們正在用智慧衝出「孤島」,這場阻擊戰進入了下半程,用科技消滅病毒,迎來重逢與團聚,團聚的不只是身體,還有人心。綿綿瓜瓞,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回到我們身邊,最近,網友們都在關注新冠肺炎新發病例的流調軌跡。上班、兼職、「雞娃」、深造、簡餐、外賣、跨省通勤……生活實苦,還不幸罹患新冠肺炎,但是換個角度看這個現象,卻能看到「滿滿的努力」。他們努力拼搏、不滿足現狀、尋求改變突破,希望更上一層樓,這難道不應該被肯定嗎?疫情猶在,但日子還得過,還要拼盡全力過得更好,咬著牙往前走,這一關總能過去。
一切都會過去的,心兒永遠向著未來。
再見,2020;你好,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