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汪倫友,今年49歲,是黔西縣谷裡鎮新陽村三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五口人,之前由於三個孩子都在讀初、高中,開銷較大,但家庭的唯一收入來源僅靠種植傳統農業為主,入不敷出。後來國家扶貧政策出臺,經過政府的多番考察和實地走訪仔細研究,2013年我家被評為了谷裡鎮新陽村的貧困戶。
汪倫友之前的老房子
在農村,要供三個孩子讀書,實屬不易,為了解決孩子們的讀書費用問題,2014年,我和妻子陳普英先後到昆明打工,收入勉強可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同年6月,我的大女兒汪婷考取貴州師範大學,給一家人帶來了希望,同時也帶來了壓力,畢竟打工的收入非常微薄,長期靠在外打零工來維持孩子的學業和一家人的開支我覺得不是長久之計。
窮則思變,我覺得發展高效種植才能改變現狀。後來在谷裡鎮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我申請到了五萬元的特惠貸,用於發展瑪瑙紅櫻桃種植。我從外地購買櫻桃樹苗,種了將近10畝300餘株果苗,後來通過我的用心管護,櫻桃園的櫻桃上市了,幫扶幹部幫我對接市場、擴寬銷路,沒過幾年我就還清了五萬塊錢的貸款,而且還有了幾萬元錢的存款。
汪倫友在昆明開的餐館
有了點積蓄後,我想轉行做利潤空間較大的餐飲行業,在親戚的幫助介紹和幫扶幹部的分析下,我在昆明市五華區普吉新城吾悅廣場開了一家小餐館,開始自主創業,一年下來也有幾萬元的收入。後來我的二女兒和小兒子也先後考上了大學,一家人在高興的同時,政府也給我們送來了好政策,三個孩子每年都會得到國家的教育資助,大大減輕了我家的經濟負擔。
村幹部宣傳扶貧政策
2018年,大女兒汪婷順利考取特崗教師,開始正式上班了,同時,店裡的生意也開始火了起來,一家人的生活水平漸漸有了轉機。在2019年,新陽村引進獼猴桃種植公司到村裡搞產業,需要流轉我們的土地種植獼猴桃,村主任曾友英和我家的幫扶幹部裴麗及時與我聯繫,宣傳了國家的好政策,我積極配合村裡,把土地流轉了出來,之前種植的果樹也得到公司的賠償,不僅得到了土地流轉費,還不讓土地閒置,解決了我的後顧之憂。
更讓我高興的是,今年,我的二女兒也如願以償找到了工作,我想,等小兒子畢業,我家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汪倫友現在的房子
在政府好政策的引領下,我家通過努力,實現了脫貧,新修了新房。我相信,跟著黨的政策走,只要勤奮,懂感恩,生活定會越來越好的。
通訊員:張 宇
編輯:胡 妍
編審:侯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