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致富路上飄酒香丨遵義市匯川區毛石鎮臺上村新...

2021-01-22 天眼新聞

我叫黃正林,是遵義市匯川區毛石鎮臺上村新房子組村民。 我所在的新房子組,是臺上村地理位置最為偏遠的村組,交通條件落後……作為一個普通村民,最大的感受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但是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政策的幫助下,我的村組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組路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戶戶門口。

此外,新農合、新農保政策的實施,讓我們貧窮老百姓也能夠「病有所醫、老有所依」。在教育扶貧政策的落實中,我們也減少了很多生活壓力,孩子都上起了學。這些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實施脫貧攻堅帶來的最深體會,我們從心裡感恩黨、感恩黨的好政策。 過去因為「一方水土養育不了一方人」,致使很多農村出現空心村現象,我們村也不例外。

我所在的村民組大多為沙子土地、背靠山林,種植水稻、玉米、高粱皆為不宜,很多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了老人孩子,我也是外出務工的一員。後來,因家中老母親年邁,我就返鄉種植傳統作物,家中生活開銷總是緊巴巴。之後,黨委政府多次組織外出學習,讓我們學習更多種養殖好經驗。我便開始因地制宜,以林為背、以山水為源,種植林下魔芋,生產釀製五穀雜糧酒,養殖生態香豬,生活得到了極大程度改善,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農業生產致富路。 隨著村內基礎設施的完善,我種養殖的作物、釀製的雜糧酒銷量也越來越好。

同時,村民們看到了好的生產方式,也陸續回鄉。對大家而言,現在的老家,既能照看老人孩子,也能靠種植把日子越過越好,一點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差。今天,我光榮而自豪地告訴大家,建檔立卡貧困戶只是我曾經的身份,現在已經在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成功脫貧。這些都要感恩黨、感恩黨的政策,正因為我們背後有這樣強大的祖國,一項項脫貧攻堅政策在我們的村莊落實,道路硬化了、居住環境變好了、收入變多了,日子也越過越好了。通訊員 周克英 整理

編輯 黃霞

編審 陳富強 王其倫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辦事一刻也不能停|遵義市匯川區毛石鎮黨委...
    我叫吳鵬,2020年8月開始擔任遵義市匯川區毛石鎮黨委書記。  在此之前我曾是松林鎮鎮長,在松林鎮工作的五年奉獻了自己的一腔熱血,與松林鎮的群眾們一起戰貧困,同時也為自己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   剛到毛石鎮,我對自己的提的要求就是「為群眾辦事一刻也不能停」。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幫我把苦日子熬出頭!丨遵義市匯川區毛石鎮...
    我叫王大忠,今年50歲,是匯川區毛石鎮大梨村坎上組的村民。今天和往常一樣,我和妻子起了個大早,先把牛趕上山吃草,又給圈裡的豬和羊準備熟食,很累,但很充實。特別是看著膘肥體壯的豬牛羊,心裡踏實感十足。「我們趕緊把飯吃了,再把羊兒趕出去吃草。」時間來到中午,忙活了一早上,我和妻子商量早點吃飯,休息下再把羊趕上山吃草。「行,那先吃飯。」說完,妻子一頭扎進廚房。
  •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2021-01-0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2020-11-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個賣獼猴桃的鎮黨委書記|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黨委書記敖長波
    在與大家擺談我的扶貧故事交流中,大家都會提到我賣獼猴桃的事情。其實賣獼猴桃是個小事情,主要是一種重視、一種帶動、一種理念。   我叫敖長波,是遵義市匯川區沙灣鎮的黨委書記。自己從農村出來,從學校教書幹起、後改行到機關部門工作,又到兩個鄉鎮擔任過黨委書記,在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路上一幹就是5年,同事們有時會跟我開玩笑說,敖書記略黑的臉上閃過的幾絲皺紋,那是鑲嵌著攻堅歲月的留痕。
  • 「公主殿下,對不起……」貴州33歲扶貧幹部倒在脫貧決勝時刻
    2020年12月1日,在脫貧攻堅收官戰即將奏響凱歌之際,遵義市匯川區農業農村局派駐泗渡鎮觀壩村的駐村幹部餘永流,走了。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3歲。而這也是他駐村的2年零8個月。12月1日凌晨4點,因身體不適加重,120急救車緊急護送他到匯川區人民醫院搶救。12月1日早上7點40分,餘永流救治無效去世。在觀壩村二樓臨街的那間辦公室,餘永流的民情日記本整齊擺放在辦公桌上,有些掉漆的黑色保溫杯裡還殘留著他未喝完的茶水。打開他的辦公電腦,除了一個個與脫貧攻堅相關的文檔和文件夾外,還有一封特別的家書。
  • 「我的脫貧故事」竹鼠「啃」出致富路丨岑鞏縣羊橋鄉坪地村村民張...
    「貧窮不可怕,怕的是『等、靠、要』的懶惰思想,只要自己身無疾病,我就不會停下奮鬥的腳步……」這是我內心一直堅定的信念。  我叫張維成,今年46歲,中共黨員,是黔東南州岑鞏縣羊橋土家族鄉坪地村村民,家中有4口人,兒子在都勻師範學院讀大二,女兒職校畢業在家幫助我發展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我的脫貧故事】將牛棚「裝滿」牛
    【我的脫貧故事】將牛棚「裝滿」牛 2020-11-3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丨威寧自治縣黑石頭...
    我叫李繼文,是威寧自治縣第九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2017年9月有幸被組織選派到黑石頭鎮採基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村後,我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摸實情,查找致貧原因,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走遍了432戶農戶,也摸清了村裡的情況,掌握了採基村的致貧原因,理清了工作思路,找準了工作目標和方向。歷經三年多的努力,改變了採基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後面貌,同時帶領貧困戶找到了脫貧致富的方法,致力於成為他們脫貧致富路上的陪伴者。
  • 平安三村工程助力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以「寒地」山藥闖出致富...
    脫貧——「寒地」山藥走出致富路  「看到村裡大多數的鄉親們還在貧困線上掙扎,我的心裡不能平靜。」高晶超說。  為了帶領鄉親們和自己一道致富,讓黑土地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2014年12月份的農閒時節,高晶超牽頭成立了樺川縣萬興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最初由14家組成,高晶超則被推選為理事長。
  • 遵義市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
    遵義市委統戰部將主題教育與統戰工作結合起來,深入開展「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紮實抓好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認真辦好第五屆遵商聯盟大會。遵義市檢察院要求全體黨員幹部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主題教育是建設平安遵義、法治遵義,推動新時代遵義檢察工作創新發展的迫切需要。  這是一次初心與使命的集結,這是一場振奮精神、激發動力、鼓足幹勁的整裝。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丨織金縣記綺陌街道扶貧工作站...
    我叫李莉,遵義市赤水人,2015年到織金縣工作,現綺陌街道扶貧工作站負責人。累計為116戶貧困戶申請小額信貸,貸款492.3萬,幫助有發展願望,有一技之長,但苦於無資金,不能自行發展生產或創業脫貧的貧困戶脫貧致富。確保貧困戶貸得到、用得好、還得上、能致富,幫助貧困農戶「換窮業」。全街道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81戶348人,其中2017年搬遷65戶274人,2018年易地搬遷16戶74人,舊房拆除率達100%,復墾復綠100%,兌現復墾復綠資金125.4萬。
  • 「我的扶貧故事」看到群眾脫貧,所有付出都值得丨大方縣星宿鄉雲峰...
    上一秒鐘剛剛掛完民政的電話,計生的電話又打進來了,說檢查組已經在來村的路上了,這些工作雖然雜,但都還可以應付,最讓我頭痛還是脫貧攻堅工作,貧困戶的識別、進入和退出程序相當複雜,其中還穿插著各類表格及資料的填報,我經常忙得頭昏眼花,沒按時回家吃飯是常有的事,因為村幹部工資不高,家裡面的經濟也很緊張。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香菇妹」文龍香:帶動「百花齊放春滿園」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香菇妹」文龍香:帶動「百花齊放春滿園」 2021-01-07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解方程」丨平塘縣塘邊鎮新風村...
    我叫唐祥會,是平塘縣教育局派駐到塘邊鎮新風村的網格員。2019年8月到塘邊鎮新風村翁同組擔任網格員,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通過不懈的努力,翁同組17戶74人全部脫貧。  2019年8月,剛接到通知時,我就和妻子說要去塘邊鎮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今後家裡的事情就全靠你了,媳婦沒有埋怨,但擔心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能否完成好這歷史交給的任務。我調侃道:「方程都解來了,還怕它脫貧攻堅工作」。唐祥會(左)入戶走訪我們商量著安排家裡的事情後,我滿懷熱情,進駐到塘邊鎮新風村,開始了我的脫貧攻堅工作之路。
  • 「決勝2020」古驛商道、紅色南陽:脫貧路上「紅綠配」
    觀革命舊址、聽革命故事、感受紅色精神……從沁水的「西柏坡」到遠近聞名的紅色生態旅遊村,紅色資源和綠水青山為晉城市沁水縣南陽村帶來新的發展生機。位於沁水縣西南部的南陽村,曾是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太嶽分校所在地,在紅色資源開發中,南陽村有力地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紅色旅遊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為脫貧奔富形成重要抓手。11月30日,「決勝2020」網絡主題採訪團來到沁水縣南陽村,探尋「紅色引領+綠色發展」帶來的脫貧致富新路徑。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南嶺的故事丨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
    我叫羅中山,是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駐村工作隊隊員。2018年3月,我來到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作為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成員開展駐村工作,2019年3月,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共同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嚴光彬:好日子都是奮鬥出來的
    我叫嚴光彬,今年56歲,是茅臺鎮雲柳村新寨組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國家幫扶政策幫和自身努力,2019年實現了脫貧。作為昔日貧困戶,我想告訴大家,「等、靠、要」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有通過自身努力才能徹底改變生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