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三村工程助力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以「寒地」山藥闖出致富...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12月5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主辦的,主題為「脫貧攻堅中國經驗的全球分享」的2020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在大會發言,向世界分享了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

  據盛瑞生介紹,2018年,平安啟動「三村建設工程」扶貧計劃,號召百萬平安人建設美好鄉村。用時兩年多,平安已經在全國21個省份已經落地"三村工程",累計提供產業扶貧資金265.96億元,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

  「今年,佳木斯市樺川縣的山藥又豐產了。」盛瑞生在大會上說到。

  臨近霜降,走進萬興農產品合作社的山藥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在田間地頭忙著收穫山藥,除苗破土,挖掘裝箱,一派豐收的喜悅場景。作為萬興農產品合作社的理事長,高晶超也在基地裡幹得風風火火,有時指揮著工人們採挖山藥,有時還拿起工具做示範。

  樺川縣位於三江平原腹地,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塊黑土帶之一,土壤肥沃、水質優良,方圓百裡沒有重工業汙染,具有綠色有機山藥種植的有利條件。

  在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平安普惠的陪伴下,高晶超這一位三江平原山藥的種植者完成了高難度的山藥雜交實驗,打開了寒地山藥的市場,也終於打造出屬於她的百畝山藥種植基地,並帶領樺川縣的百姓共同踏上脫貧致富之路。

  結緣——裝滿母愛的山藥食補

  高晶超原本是樺川縣蘇家店鎮新勝村一個平凡普通的農家女。

  2011年,眼看著孩子小學馬上畢業了,可突如其來的一場車禍,給高晶超帶來了沉重打擊:丈夫幾乎失去勞動能力,孩子的腦部受損,持續昏迷了一個月。

  在生死線上拉回來的孩子,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幹損傷導致失語,不會動,無法吞咽,18天才清醒能夠叫一聲「媽」,鼻飼餵了20多天,一個月才能平穩走路。

  由於術後身體虛弱,孩子每天汗如雨下,一天要洗幾遍衣服。針對這個情況醫生建議別再用藥,請專業營養師通過食療來補。後來,在營養師的建議下,高晶超嘗試用各種做法給孩子吃山藥:牛尾燉山藥、羊排燉山藥、鯰魚燉山藥……

  「你是我心目中永遠的超人媽媽。這樣的你,給了我繼續前進的動力。」高晶超的兒子在給媽媽的信中寫道。即使在遭遇車禍身體跟不上的情況下,孩子還是努力上課做作業。他說:「因為我想考上大學,早點工作賺錢,讓你不再那麼操勞。」

  作為家中唯一的勞動力,高晶超支付不起高額的醫藥費。為此,她還養過豬,燒過酒,釀過醬油,種過水稻……

  「啥掙錢就幹啥,但是依然沒有擺脫貧困,家裡欠了很多外債。」高晶超回憶說。

  但由於兒子的治療需要山藥作為藥材,為了讓營養跟上需求,她從親屬家要點種子,索性在自家只有4平方米的小菜園裡試種起了山藥,但產出量小,質量一般。

  她請來農墾科學院的土肥專家,解決疏鬆土壤問題,並種滿了各式品種的山藥。而後,經過幾年的經驗摸索和山藥種苗培育,她還完成了高難度的雜交實驗,其營養價值超出南方山藥2倍。

  香甜酥軟的口感,不會氧化變黑、耐寒耐腐的獨特屬性,讓高晶超的寒地山藥在市場上大獲好評,也終於打造出屬於她的百畝山藥種植基地。

  脫貧——「寒地」山藥走出致富路

  「看到村裡大多數的鄉親們還在貧困線上掙扎,我的心裡不能平靜。」高晶超說。

  為了帶領鄉親們和自己一道致富,讓黑土地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2014年12月份的農閒時節,高晶超牽頭成立了樺川縣萬興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最初由14家組成,高晶超則被推選為理事長。

  在這一年,他們還為山藥、大米註冊了商標,並且取得了無公害認證。

  2015年,高晶超種植了30畝成品山藥,15畝原種繁育苗圃,當年的成品山藥產量達到十萬斤,同時為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奠定了基礎。

  2016年合作社把山藥面積擴大到了9公頃,取得了綠色認證,並且還通過了普尼檢測,達到了有機標準。

  對於高晶超來說,這幾年的效益都很不錯,每公頃收益差不多都在五萬元左右。

  據她介紹,小山藥按每根一斤重計算,去掉弱苗和採收時受傷的,每垧地保苗6萬棵,平均垧產5萬斤,再按照3元左右的市場價格去銷售,垧產值達到15萬元。在傳統土地經營裡,農民種植水稻遇見最好的年頭每公頃至多能掙1萬元。而種植一公頃地小山藥,卻能創造出5萬元的價值,這等於在泥土地上長出了金子,這是一個讓人想都不敢想的數字。

  但也就是這個泥土地裡長出的「金子」,讓高晶超的家庭率先脫了貧,也為全村發展特色種植闖出了一條新路。

  2019年,合作社在種植寒地黑土山藥的基礎上,又種植棚室油桃、李子、蘋果、雪蓮果等特種經濟作物600畝,其中棚室20棟,並種植了綠色水稻2800畝,萬興合作社把綠色環保的有機大米銷售到了全國各地,經濟效益顯著,帶動農戶14戶,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其中勞動增收人均5000元以上。土地流轉帶動貧困戶26戶,戶均增收1000元。

  高晶超說,無論未來創業路上有多難,有多苦,她都要繼續竭盡全力,勇往直前,為家鄉父老鄉親真正實現脫貧致富當好領頭雁,排頭兵。

  「造血」——平安金融扶貧的及時雨

  面對強烈的市場需求,高晶超持續擴大種植規模,這其中的資金從何而來?

  中國平安是高晶超帶領鄉親們一起闖出致富新天地的最大幫手。

  作為世界500強排名居前的中國金融類企業,中國平安充分發揮優勢,設計綜合金融扶貧閉環,通過「產前」扶智培訓,「產中」保險擔保、貼息支持,「產後」消費扶貧等三個環節,並融入「扶貧保、溯源保、防貧保」三種保險產品,構建出「三村」「三環」「三保」的平安特色扶貧模式。

  平安普惠惠農金服務項目,是平安特色扶貧模式中的一環。而高晶超也成為了平安普惠惠農金服務項目帶頭人之一,成為了中國平安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個鮮活故事。

  自2016年開始,中國平安推動普惠金融走進鄉村,憑藉平安普惠的主營業務,先後與上海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等機構合作,將成功應用於小微人群的「開放聚合式借貸服務平臺模式」逐步嘗試應用於服務三農人群。

  2018年,在公司成立30周年之際,中國平安全面啟動「三村智慧扶貧工程」,面向「村官、村醫、村教」的三個方向,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勝利和美麗鄉村的振興。這一年,為覆蓋更廣泛的三農人群,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普惠又與長期紮根農村的農業擔保公司以及公益助農組織等專業機構合作,推出面向三農人群的純信用低息貸款。

  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國平安旗下多個公司緊密協作,打造了綜合金融扶貧閉環,「三村工程」已在全國21個省份落地,通過扶貧保、發債、貸款等多種形式,發放扶貧資金227.84億元,項目已在全國18省份61個縣市落地,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通過消費扶貧,完成扶貧產品銷售3.5億元。

  在脫貧攻堅的大道上,有一群如高晶超一般不屈的身影。

  他們曲折而生動的故事,便是這個宏大戰場上的鮮活一角,迎著奮進與感動,書寫了更為美好的篇章。

相關焦點

  • 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三村工程」以金融打通脫貧路
    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石海平)12月5日,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大會」在京舉行,大會以「脫貧攻堅中國經驗的全球分享」為主題。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出席並發表主題講話,分享了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
  • 「三村工程」 :打造精準扶貧的平安模式
    大會以「脫貧攻堅中國經驗的全球分享」為主題,並通過公共關係的視角,向世界進行解讀。來自國家有關部委、企業、高校、智庫,全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公共關係協會主要負責人,公關公司、新聞媒體等單位的業界精英和專家學者代表近200人參會。中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盛瑞生出席大會並致辭,分享了中國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
  • 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 | 陳蕾:行進在扶貧路上的真情女漢子
    脫貧攻堅在衝刺,鄉村振興正當時,成渝雙城經濟圈方崛起。未來已來,廣安高質量發展放眼可期。奔康路上,有我巾幗力量!即日起,廣安市婦聯將陸續刊發「巾幗力量·扶貧『她』故事」,帶領大家領略廣安扶貧戰一線的巾幗風採。
  • 中國平安「三村工程」落地重慶奉節 「平安扶貧保」助力產業升級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朱伊佳)9月25日報導 繼今年4月與重慶市籤訂「三村工程」扶貧框架協議後,中國平安進一步推進項目在當地的落地實施。9月17日,中國平安與重慶市奉節縣人民政府籤訂「三村工程」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和金融支持框架合作協議,中國平安將通過村官、村醫、村教項目,助力奉節縣產業扶貧、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未來,中國平安將在奉節縣重點推廣「平安扶貧保」創新模式,支持當地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
  • 凝聚社會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桑植縣總商會參與脫貧攻堅典型工作...
    同時爭取縣委、縣政府重視,成立社會扶貧指揮部,把「萬企幫萬村」行動納入脫貧攻堅整體規劃統籌考慮,與精準扶貧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於2020年4月、6月組織開展了統一戰線助力決戰脫貧攻堅「六個一百」——發展百個產業項目和「凝聚非公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活動,組織137個產業幫扶實施主體和137名非公代表人士,與111個貧困村和137戶邊緣戶、特殊困難群體結對。截至目前,已組織實施產業項目121個,其中發展產業面積4萬多畝,結對走訪貧困戶137戶,落實幫扶措施65項,工作進展良好。
  • 平安養老險農村小額人身險入選「普惠金融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原標題:平安養老險農村小額人身險入選「普惠金融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 廣發銀行南京分行:凝聚金融能量 「三位一體」助力脫貧攻堅
    黨建「凝心」,紅色引擎聚動能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厚植黨建力量,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鐫刻入廣發銀行南京分行扶貧攻堅的每一步。助力脫貧攻堅,關鍵在於通過產業激活「造血功能」,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廣發銀行南京分行黨委堅持「授之以漁」扶貧思路,在幫扶村土地上潛心開展產業扶貧、精準扶貧。
  • 農村道路助力宜賓屏山脫貧攻堅駛入快速路
    」脫貧攻堅自駕主題宣傳活動(四川站)在四川最後一站屏山縣隆重舉行。宜賓市市委常委、屏山縣縣委書記廖文彬介紹了宜賓市和屏山縣交通運輸助力脫貧攻堅等相關情況、三保障」,將「四好農村路」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先行軍。
  • 平安銀行扶貧秘笈之「頭羊效應」,幫在關鍵處,扶在點子上!
    中國平安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的號召,啟動了面向村官、村醫、村教的「三村工程」扶貧項目,在貧困地區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並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科技優勢,藉助貧困地區的產業資源優勢,探索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消費扶貧新模式,持續採取多舉措為貧困群眾的農產品打開銷路,幫助貧困戶走穩增收路,推動貧困村產業升級見效,助力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 平安產險獲評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
    (推廣)  10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銀行業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論壇」上正式發布保險行業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其中「平安扶貧保」模式深度融合平安產險「保險+科技」雙重優勢,獲評保險業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據悉,該論壇是2020年國家扶貧日系列活動。
  • 河南新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助力脫貧攻堅
    儘管新野縣2005年已經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但一直未能實現全覆蓋。  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破解資金瓶頸是關鍵。早在2008年,新野縣即向全縣作出承諾,除上級下達的縣級配套資金外,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300萬元用於解決白河沿岸農村飲水問題,惠及新甸鋪鎮刁河堂等27個村。樊集鄉曹莊等村,還吸納民間資金300萬元,助力水廠建設。
  • 吉林市永吉縣突出「三個能力」 決勝脫貧攻堅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永吉縣為答好「五年脫貧攻堅收官卷」,做好「疫情災情防控加試題」,突出「三個能力」即基層組織戰鬥力、貧困人口內生力、脫貧攻堅保障力,主動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解放思想,真抓實幹,下足「繡花功夫」,創新工作舉措,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 理論|重慶永川:激活「四維」力量 助力精準脫貧
    創新組建23個「鎮街扶貧工作團」,構建1名區領導、3個部門、N個企業的「1+3+N」扶貧工作體系,實施支部結對共建、脫貧政策落實等「八個助力」行動,推動各種資源在脫貧攻堅一線匯聚。精準選派10個駐村工作隊,堅持盡銳出戰,從區級及以上部門遴選20名優秀年輕幹部到貧困村(滯後村),增強脫貧攻堅工作力量。
  • 惠水西牛村:打好「四張牌」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惠水縣雅水鎮西牛村聚焦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切實扛起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治大旗,以打好「責任落實」「產業覆蓋」「勞動就業」「黨建引領」四張牌為抓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保障。  打好「責任落實」牌,緊盯脫貧目標傳導壓力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受疫情影響,脫貧攻堅工作面臨艱巨任務和巨大挑戰。西牛村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排兵布陣」,壓緊壓實第一書記、村支兩委、網格員三級抓脫貧攻堅責任體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 中國平安三村扶貧工程惠及73萬貧困人口,將建立長效機制
    作為平安志願者,他用付出和擔當,詮釋志願者精神的內涵,如同一束光,和許許多多默默付出的人一起,將城市的夜空照亮。像曾勇、駱建偉、張權武、羅浩文、王茹、崔蕾、賴巍這樣的平安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以各種形式投入到助力脫貧攻堅、支援抗疫等各類公益服務活動中,願用一聲「我在」,換來家國平安。事實上,在守護家國的公益路上,中國平安已默默探索了26年。
  • 「雪亮工程」助力地方治安防控及脫貧攻堅
    「雪亮工程」助力地方治安防控及脫貧攻堅 OFweek物聯網 發表於 2020-12-01 15:05:18 如何快速找到迷路的孩子、走失的老人?
  • 巾幗力量勇擔當 鏗鏘奮進綻芳華
    「我想把這三十多年的積累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王佳英說。婦女既是脫貧攻堅的工作對象,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全省各級婦聯組織全力推進「巾幗脫貧行動」,著力做好防止婦女返貧監測幫扶、提升婦女發展能力、扶持培育女帶頭人等工作,團結帶領廣大婦女為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貢獻了巾幗力量。
  • 雲南勐海:把「一片葉子」作為脫貧攻堅的「金鑰匙」
    過去「怕生」的拉祜族群眾臉上露出笑容,大方地與進村的「陌生人」打起了招呼。  被列為滇西連片特困縣之一的勐海縣,把「一片葉子」作為脫貧攻堅的「金鑰匙」,通過茶葉品質提升、產業規模發展和市場培育擴大三措並舉,全縣茶產業快速發展,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渠道。
  • 哈爾濱銀行駐村扶貧工作隊:脫貧攻堅 一直在路上
    2017年,哈爾濱銀行響應國家號召選派優秀幹部組成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延壽縣六團鎮雙龍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2019年,駐村扶貧工作隊組織雙龍村「兩委」分別到虎林、拜泉等地參觀學習鴕鳥養殖技術並成功引進投資小、風險低、回報高的新型養殖項目,預計有27戶、45人貧困戶從中受益。
  • 許昌市建安區:志智雙扶拔窮根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建安區繁榮文化事業 助力脫貧攻堅以文化人,爭先脫貧。建安區積極開展「脫貧光榮·爭當『智多星』」脫貧攻堅先進典型選樹活動,分別從就業奮進、創業致富、身殘志堅、康健自強、學業有成等六類150名脫貧之星中評選出10名優秀脫貧之星,先後在建安區會議中心、張潘鎮政府等地舉行「脫貧路上你最美——建安區脫貧之星先進事跡報告會」,組織10名優秀脫貧之星分別上臺講述自己的脫貧致富故事,激勵更多貧困戶勤勞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