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中國公共關係協會主辦的,主題為「脫貧攻堅中國經驗的全球分享」的2020中國公共關係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在大會發言,向世界分享了平安精準扶貧之路的"三村工程"。
據盛瑞生介紹,2018年,平安啟動「三村建設工程」扶貧計劃,號召百萬平安人建設美好鄉村。用時兩年多,平安已經在全國21個省份已經落地"三村工程",累計提供產業扶貧資金265.96億元,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
「今年,佳木斯市樺川縣的山藥又豐產了。」盛瑞生在大會上說到。
臨近霜降,走進萬興農產品合作社的山藥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在田間地頭忙著收穫山藥,除苗破土,挖掘裝箱,一派豐收的喜悅場景。作為萬興農產品合作社的理事長,高晶超也在基地裡幹得風風火火,有時指揮著工人們採挖山藥,有時還拿起工具做示範。
樺川縣位於三江平原腹地,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塊黑土帶之一,土壤肥沃、水質優良,方圓百裡沒有重工業汙染,具有綠色有機山藥種植的有利條件。
在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平安普惠的陪伴下,高晶超這一位三江平原山藥的種植者完成了高難度的山藥雜交實驗,打開了寒地山藥的市場,也終於打造出屬於她的百畝山藥種植基地,並帶領樺川縣的百姓共同踏上脫貧致富之路。
結緣——裝滿母愛的山藥食補
高晶超原本是樺川縣蘇家店鎮新勝村一個平凡普通的農家女。
2011年,眼看著孩子小學馬上畢業了,可突如其來的一場車禍,給高晶超帶來了沉重打擊:丈夫幾乎失去勞動能力,孩子的腦部受損,持續昏迷了一個月。
在生死線上拉回來的孩子,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幹損傷導致失語,不會動,無法吞咽,18天才清醒能夠叫一聲「媽」,鼻飼餵了20多天,一個月才能平穩走路。
由於術後身體虛弱,孩子每天汗如雨下,一天要洗幾遍衣服。針對這個情況醫生建議別再用藥,請專業營養師通過食療來補。後來,在營養師的建議下,高晶超嘗試用各種做法給孩子吃山藥:牛尾燉山藥、羊排燉山藥、鯰魚燉山藥……
「你是我心目中永遠的超人媽媽。這樣的你,給了我繼續前進的動力。」高晶超的兒子在給媽媽的信中寫道。即使在遭遇車禍身體跟不上的情況下,孩子還是努力上課做作業。他說:「因為我想考上大學,早點工作賺錢,讓你不再那麼操勞。」
作為家中唯一的勞動力,高晶超支付不起高額的醫藥費。為此,她還養過豬,燒過酒,釀過醬油,種過水稻……
「啥掙錢就幹啥,但是依然沒有擺脫貧困,家裡欠了很多外債。」高晶超回憶說。
但由於兒子的治療需要山藥作為藥材,為了讓營養跟上需求,她從親屬家要點種子,索性在自家只有4平方米的小菜園裡試種起了山藥,但產出量小,質量一般。
她請來農墾科學院的土肥專家,解決疏鬆土壤問題,並種滿了各式品種的山藥。而後,經過幾年的經驗摸索和山藥種苗培育,她還完成了高難度的雜交實驗,其營養價值超出南方山藥2倍。
香甜酥軟的口感,不會氧化變黑、耐寒耐腐的獨特屬性,讓高晶超的寒地山藥在市場上大獲好評,也終於打造出屬於她的百畝山藥種植基地。
脫貧——「寒地」山藥走出致富路
「看到村裡大多數的鄉親們還在貧困線上掙扎,我的心裡不能平靜。」高晶超說。
為了帶領鄉親們和自己一道致富,讓黑土地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2014年12月份的農閒時節,高晶超牽頭成立了樺川縣萬興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最初由14家組成,高晶超則被推選為理事長。
在這一年,他們還為山藥、大米註冊了商標,並且取得了無公害認證。
2015年,高晶超種植了30畝成品山藥,15畝原種繁育苗圃,當年的成品山藥產量達到十萬斤,同時為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奠定了基礎。
2016年合作社把山藥面積擴大到了9公頃,取得了綠色認證,並且還通過了普尼檢測,達到了有機標準。
對於高晶超來說,這幾年的效益都很不錯,每公頃收益差不多都在五萬元左右。
據她介紹,小山藥按每根一斤重計算,去掉弱苗和採收時受傷的,每垧地保苗6萬棵,平均垧產5萬斤,再按照3元左右的市場價格去銷售,垧產值達到15萬元。在傳統土地經營裡,農民種植水稻遇見最好的年頭每公頃至多能掙1萬元。而種植一公頃地小山藥,卻能創造出5萬元的價值,這等於在泥土地上長出了金子,這是一個讓人想都不敢想的數字。
但也就是這個泥土地裡長出的「金子」,讓高晶超的家庭率先脫了貧,也為全村發展特色種植闖出了一條新路。
2019年,合作社在種植寒地黑土山藥的基礎上,又種植棚室油桃、李子、蘋果、雪蓮果等特種經濟作物600畝,其中棚室20棟,並種植了綠色水稻2800畝,萬興合作社把綠色環保的有機大米銷售到了全國各地,經濟效益顯著,帶動農戶14戶,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其中勞動增收人均5000元以上。土地流轉帶動貧困戶26戶,戶均增收1000元。
高晶超說,無論未來創業路上有多難,有多苦,她都要繼續竭盡全力,勇往直前,為家鄉父老鄉親真正實現脫貧致富當好領頭雁,排頭兵。
「造血」——平安金融扶貧的及時雨
面對強烈的市場需求,高晶超持續擴大種植規模,這其中的資金從何而來?
中國平安是高晶超帶領鄉親們一起闖出致富新天地的最大幫手。
作為世界500強排名居前的中國金融類企業,中國平安充分發揮優勢,設計綜合金融扶貧閉環,通過「產前」扶智培訓,「產中」保險擔保、貼息支持,「產後」消費扶貧等三個環節,並融入「扶貧保、溯源保、防貧保」三種保險產品,構建出「三村」「三環」「三保」的平安特色扶貧模式。
平安普惠惠農金服務項目,是平安特色扶貧模式中的一環。而高晶超也成為了平安普惠惠農金服務項目帶頭人之一,成為了中國平安脫貧攻堅戰中的一個鮮活故事。
自2016年開始,中國平安推動普惠金融走進鄉村,憑藉平安普惠的主營業務,先後與上海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等機構合作,將成功應用於小微人群的「開放聚合式借貸服務平臺模式」逐步嘗試應用於服務三農人群。
2018年,在公司成立30周年之際,中國平安全面啟動「三村智慧扶貧工程」,面向「村官、村醫、村教」的三個方向,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勝利和美麗鄉村的振興。這一年,為覆蓋更廣泛的三農人群,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普惠又與長期紮根農村的農業擔保公司以及公益助農組織等專業機構合作,推出面向三農人群的純信用低息貸款。
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國平安旗下多個公司緊密協作,打造了綜合金融扶貧閉環,「三村工程」已在全國21個省份落地,通過扶貧保、發債、貸款等多種形式,發放扶貧資金227.84億元,項目已在全國18省份61個縣市落地,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通過消費扶貧,完成扶貧產品銷售3.5億元。
在脫貧攻堅的大道上,有一群如高晶超一般不屈的身影。
他們曲折而生動的故事,便是這個宏大戰場上的鮮活一角,迎著奮進與感動,書寫了更為美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