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脫貧智慧】奮鬥的青春 脫貧路上杜鵑紅

2021-01-08 安青網
【中國的脫貧智慧】奮鬥的青春 脫貧路上杜鵑紅

2020-11-19 21:09:29   來源:江西網絡廣播電臺    

【摘要】

現年53歲的沃壤村村民張德林一家5口怎麼也沒想到,在娃娃女村官和鎮黨委的幫助下,這麼快就告別了祖祖輩輩住的土坯房,而且還爭取到了政府公益性工...

現年53歲的沃壤村村民張德林一家5口怎麼也沒想到,在「娃娃」女村官和鎮黨委的幫助下,這麼快就告別了祖祖輩輩住的土坯房,而且還爭取到了政府公益性工作崗位、3個低保名額,孩子讀書也有補貼。村民口中的「娃娃」女村官就是江西省井岡山市古城鎮扶貧專幹、沃壤村村黨支部書記助理肖馨。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 良保 張夢露 萬瑞波 商傑 肖檬)現年53歲的沃壤村村民張德林一家5口怎麼也沒想到,在「娃娃」女村官和鎮黨委的幫助下,這麼快就告別了祖祖輩輩住的土坯房,而且還爭取到了政府公益性工作崗位、3個低保名額,孩子讀書也有補貼。

說起「娃娃」女村官,沃壤村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村民口中的「娃娃」女村官就是江西省井岡山市古城鎮扶貧專幹、沃壤村村黨支部書記助理肖馨。

這位27歲的「娃娃」村官究竟為村民做了些什麼,受到村民如此好評?今天是五四青年節,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新時代青年,了解她的奮鬥歷程。

「小嘍囉」 立志幹大事

1993年出生的肖馨是地地道道的井岡山人。2016年她從南昌大學畢業後,經江西省大學生村官統一招考,選派到井岡山市古城鎮沃壤村。

當時年僅23歲的肖馨剛到村裡的時候,並不被村民看好。「這『小嘍囉(小孩子)』能行嗎?又是城裡的,她能幫我們什麼,估計就是來這裡過渡一下,用不了幾年就要走的。」沃壤村花巷組村民尹丁芳說出了很多村民的懷疑。

古城鎮黨委書記王小輝剛見到肖馨時,心裡也犯嘀咕:這個城裡的小姑娘,又是獨生子女,估計是養尊處優慣了的,能勝任鄉村工作嗎?

不被看好的肖馨,自己心裡也很緊張,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還暗自抹過淚。「農村與城市的生活差距相去甚遠,狗見到你會大叫,追著你跑,真的有些害怕。」

「不過,既然當初鐵了心決定去農村鍛鍊,就必須在這裡好好幹,幹出一番新天地,改變大家對自己的看法。」肖馨不斷給自己打氣。

「怎樣才能改變大家的看法?我該從哪入手?」肖馨問自己,思前想後,她覺得只有將自己沉入基層、深入群眾、融入農村中去,才是唯一的出路,「你得明白村民們到底需要什麼。」

於是,肖馨開始每天不間斷地走村竄戶。走訪中,她將村民的生活生產情況,尤其貧困家庭致貧原因一一記錄在筆記本上。晚上,回到辦公室後,將了解到的情況錄入信息,並針對貧困戶不同情況思考對策。

一個月後,全村情況都被肖馨基本摸清了,村裡的貧困戶情況更是記錄得清清楚楚。

隨著了解的深入,肖馨感覺到身上的責任越來越重,也更加理解脫貧攻堅的緊迫,她沒日沒夜的工作,作息時間也開始變得沒規律,辦公室裡的燈總是深夜還亮著。

「沒想到這個小姑娘工作這麼認真、這麼能吃苦。」王小輝書記發現,肖馨嘴巴甜,見到村民就叫爺爺、婆婆、阿姨的,村民越來越喜歡她,有什麼好吃的,都會拿出來與肖馨分享,如果有幾天沒看到她,還會問是不是忙別的事去了。

不脫貧 不找男朋友

肖馨沒日沒夜地忙著扶貧,她的父母則張羅著她的終身大事。在父母看來,已過23歲的肖馨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也該找人家了。

可肖馨完全沒有任何心思談婚論嫁,沃壤村的現狀與它的名字完全不相符,這個古城鎮的「十三五」貧困村,有貧困戶57戶、217人,貧困發生率約9%,要全面脫貧任重道遠。

昔日的「乖乖女」,這一回違背父母的意願,推掉了所有的相親,撂下一句「村民不脫貧,我不找男朋友」作為回應。

「要知道,如果一旦找了男朋友,就會分散精力,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回想起當初的那句「豪言壯語」, 肖馨微微一笑中透露著堅定。

為幫助貧困村民脫貧,肖馨絞盡腦汁,甚至自掏腰包為貧困戶買大米、買油、買牛奶、買電風扇、買電飯煲、買取暖器,卻從不在貧困戶家吃一頓飯,不增加群眾一分錢負擔。

貧困戶張德林是沃壤村店前組的貧困紅卡戶,他和妻子是殘疾人,全家5口人一直住在土坯房,遇到下雨天,家裡就漏水,全家人住在這樣的房子裡總是擔驚受怕。

肖馨為張德林爭取到了6萬多元的土坯房改造資金。2017年,張德林全家搬進了新家。肖馨還幫他們申請了3個低保名額,爭取到了政府公益性崗位,為他正在讀中專的兒子申請到了每學期1500元的補助。

「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肖幹部,不是她的話,我們一家人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張德林說,現在家裡情況好了,也脫貧了,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多元。

貧困戶張良廷種紅薯做紅薯粉,由於沒有銷路,每年總有一些貨賣不出去,收入不穩定。得知這一情況後,肖馨立即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同學群等各種私人關係幫他拓展銷路。

肖馨手把手教張良廷利用網際網路銷售農產品。現在,網上訂單越來越多,張良廷的紅薯粉生意越來越旺。

「之前每年產紅薯粉2000斤,今年我準備擴大種植,做3000斤,每斤紅薯粉掙7塊錢,一年下來收入起碼2萬多。」不再擔心銷售問題的張良廷開心地說。

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辦村民之所盼。2017年,沃壤村成功摘帽,當初不被看好的肖馨迅速成長為村民心中的好幹部。

也就是在這一年,肖馨認識了丈夫。家人本打算2018年為他們舉辦婚禮,但為了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肖馨決定延遲婚期,直到2019年,村裡最後一批貧困戶脫貧後,她才與丈夫舉辦了婚禮。

不收兵 為同步奔小康

「跟肖馨同事兩年了,她從不怕苦不怕累,在她身上有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去學習。」與肖馨同一個辦公室的尹兆軍說,大家都有掛點貧困村,他深知扶貧工作不易。

「我們經常加班,她一個小姑娘從來不報怨。就在前兩天,她挺著大肚子,加班到流鼻血。」尹兆軍對記者說,當時大家都很擔心,勸她回家休息,但她仍堅持把工作做完。

說到肖馨的不怕苦不怕累,古城鎮黨委委員周雲祥印象特別深。2016年,周雲祥還在井岡山市委組織部工作,當時他帶領16名剛考進來的大學生村官去農村體驗種田。「來到田間,肖馨是第一個脫鞋下田幹活。」

肖馨一邊努力工作一邊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很快成為了同事眼中的業務通。「肖馨是扶貧領域的百科書,扶貧方面的政策她已爛熟於心,我們有什麼不明白的都會去找她,她能立馬跟我們解答。」周雲祥說。

如今,懷孕8個月的肖馨挺著大肚子,早出晚歸,在發展產業、扶志、扶智、扶技上下功夫,為貧困戶講解政策,組織培訓技能,發展合作社,確保貧困戶脫貧不返貧,同步奔小康。

看著肖馨連走路都不那麼利索,還經常在山裡走訪貧困戶,村民們都有些不忍。

「你馬上要當媽媽了,為了我們還一直堅守在崗位上,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注意休息。」見肖馨又來家裡了解情況,村民張良廷立即搬來板凳讓她坐下。

看到村民生活越來越好,望著這片土地越來越美,肖馨說:「我很慶幸,我的孩子能夠出生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沃壤村全面脫貧、一個不少,是給我即將出生孩子最好的禮物,我也將盡我所能,讓這片土地今後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祁夢寶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從「脫貧奇蹟」中讀懂「中國力量」
    ,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這份脫貧奇蹟得益於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得益於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得益於全國人民的齊心協力,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中國力量」,才創造出了人類脫貧史上的偉大奇蹟。
  • 【中國的脫貧智慧】「輪椅畫家」張海晶:畫筆繪出多彩脫貧路(組圖)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工作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近年來,江西全省上下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感恩奮進、盡銳出戰,實現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
  • 俯下身子真扶貧,《江山如此多嬌》折射全國脫貧攻堅戰中的青春力量
    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南省廣播電視局和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旗下湖南衛視、芒果超媒、芒果TV、天娛傳媒聯合出品,被稱為湖南衛視現實主義「脫貧攻堅三部曲」的壓軸之作《江山如此多嬌》已經登陸湖南衛視播出。在最新的故事劇情裡,扶貧幹部濮泉生(羅晉飾)和都市女記者沙鷗(袁姍姍飾)初次見面,便「火藥味」十足,而當沙鷗接到新工作時,卻意外的發現,這一次與她搭檔的,竟是她眼裡「想當網紅」的村幹部濮泉生。為了碗米溪村,「相看兩生厭」的二人不得不攜手工作,而等待他們的,將是一段刻骨銘心的青春成長路程。
  • 脫貧路上的強者:記明光市張八嶺鎮3名殘疾人自強自立脫貧故事
    近日,明光市張八嶺鎮在表彰光榮脫貧的「十佳脫貧戶」中,有3名殘疾人自強自立,在脫貧路上擺脫貧困,跨上致富行列。他們脫貧的故事發人深省,給人啟迪,無不為之點讚。
  • 【中國的脫貧智慧】「苦瘠」褪 「甘味」來 奮力書寫脫貧攻堅...
    >甘肅是中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共有75個貧困縣其中58個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飲水安全甘肅省制定了《飲水安全有保障衝刺清零後續行動方案》和《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掛牌督戰實施方案》。摘帽退出的8個貧困縣實施鞏固提升工程217處,改造冬季凍管627公裡,截止今年6月底,衝刺清零後續行動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
  • ...在脫貧採訪的路上——追記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陳文燕 王彥輝...
    原標題:他們,永遠留在脫貧採訪的路上——追記舟曲縣融媒體中心記者陳文燕 王彥輝 閔江偉 當你看見我的時候,我和我的新聞在電視裡;當你看不見我的時候,我和我的新聞在路上。」可是,這一次他們年輕的生命,在歸來的路上永遠回不來了……記者 李建舟 張繼元2019年10月7日,舟曲縣融媒體中心的陳文燕、王彥輝、閔江偉三位新聞工作者倒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他們在完成曲告納鎮脫貧攻堅新聞採訪後,返回途中所乘坐的車在隴南市兩水鎮不慎墜江,三人不幸遇難。
  • 脫貧路上的幸福歌
    李樹蓮(右)在給記者唱歌。 發展鄉村旅遊,帶動了西河村的脫貧步伐,目前該村已有362人脫貧,還有48人未脫貧,今年年底前將全部完成脫貧任務。這對張思忠一家來說,不光是脫貧,還能致富。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除農家樂10多萬元收入,家裡還有20畝油茶樹,4畝板慄樹,以前對我們來說這些是負擔,現在流轉給合作社集中經營,年底還能分紅。」 此話不假。
  • 眾志成城 蝶變出彩 商水:戮力同心繪就「脫貧畫卷」
    在這場戰役中,勤勞樸實的商水兒女發揚「責任擔當、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守望相助」的奮鬥精神,以大地為卷,以心血為墨,書寫著忠誠與擔當,繪就了一幅脫貧與發展的「商水畫卷」。截至2018年底,全縣13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019年5月省政府批准商水縣脫貧摘帽。全縣建檔立卡人口23607戶92878人全部脫貧,歷史性地實現區域性整體脫貧。
  • 【脫貧攻堅在路上】90後養蜂青年的自主脫貧甜蜜夢
    【脫貧攻堅在路上】90後養蜂青年的自主脫貧甜蜜夢 2019-04-02 15: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地評線】太陽鳥視評:實現千百年夙願 決戰脫貧在今朝
    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十三五」時期超過5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960多萬貧困搬遷民眾喬遷新居、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幅30%、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6%,一連串數字與成績,見證了「中國力量」、彰顯了「中國鬥志」、創造了「中國奇蹟」。
  • 行走的「精準扶貧」——湖南作協組織脫貧攻堅主題文學創作
    紀紅建在活動期間受到啟發,此後他帶著簡單的行李,走進大山深處,三年間行走在全國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9個縣(區、縣級市)的202個重點脫貧村莊,走訪貧困戶、脫貧的老鄉和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工作者,帶回了200多個小時的採訪錄音,整理了100多萬字的採訪素材,創作完成長篇報告文學《鄉村國是》。
  • 雲貴高原看「脫貧」
    連日來,記者走村串戶,一窺我國脫貧「最後一公裡」的攻堅進展。金沙江上遊的雲南麗江是記者此次「長江行」的首站。在去玉龍縣魯甸鄉的路上,海拔2000米的高原風光令人讚嘆,但一路顛簸、山高彎急的生存環境,又讓人心生脫貧之憂。脫貧不能光喊口號,要靠特色產業帶動。魯甸鄉的辦法是通過土地流轉,成立專業合作社,扶助77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發展「雲南白藥」種植園。
  • 聚力決勝攻堅戰 見證脫貧奮進路|重慶衛視《謝謝你來了》系列特別...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在全國上下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重慶湧現出許多用奮鬥戰勝貧困、用奮鬥創造幸福的脫貧典型和扶貧先鋒。作為重慶廣播電視創新創優扶持的品牌欄目,重慶衛視《謝謝你來了》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緊跟時代重要議題,持續創新策劃理念,製作播出了脫貧攻堅系列特別節目《決戰決勝 奮鬥有我》。
  •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貧困縣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2016年至2019年已有78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今年國家對剩餘的52個貧困縣實施掛牌督戰,各地區各部門集中精力、加大投入、攻堅克難,近期通過省級專項評估檢查達到退出標準。
  • 扶貧劇:緊扣時代主題 講好脫貧故事
    電視劇作為傳統的、具有廣闊市場與影響力的傳播載體,一直與時代同步,成為中國脫貧攻堅故事的重要展示窗口。  2020年以來,一大批優秀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閃亮登場,從《一個都不能少》《綠水青山帶笑顏》《花繁葉茂》到《最美的鄉村》《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等,一度引發收視熱潮,屢創收視新高,觀眾口碑良好,為講好中國脫貧故事發揮了重要作用。
  • 「沾泥土、帶露珠」 踏上助力脫貧路 江蘇衛視《從長江的盡頭回家...
    奔騰的長江,如一條金腰帶,穿起中國東中西三大區域。盤活了長江帶狀的「一條線」,就能舞動全國經濟的「一條龍」。 地處長江下遊的江蘇,以經濟強省的擔當力爭上遊,在深化對口支援、促進區域協同、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及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感動中國人物」張渠偉:貢獻健康、智慧和熱血換來13萬人脫貧
    據了解,該片取材於渠縣扶貧開發局局長張渠偉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先進事跡。渠縣是四川省的人口大縣。窮,曾是渠縣的代名詞,這個四川省排名第二的平困縣曾經是遠近聞名的「稀飯縣」!2014年3月,張渠偉赴任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初來乍到,他第一時間翻出了縣裡的貧困資料,143802!這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讓張渠偉嚇了一跳。只有10多名工作人員,怎麼脫貧?成了張渠偉成天思考的問題。
  • 【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鐵道遊擊隊精神」激勵棗莊攻堅克難...
    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也是激勵棗莊脫貧攻堅路上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也是激勵棗莊脫貧攻堅路上攻堅克難的精神源泉。
  •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我的扶貧故事】李繼文:脫貧路上的力行者 2021-01-06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路上 叮叮銀響
    而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銀飾加工這門歷代傳承的彝族傳統技藝,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瓦曲村位於成昆鐵路沿線,有著成昆線「銀飾加工第一村」之稱,全村360戶中有200戶人從事銀飾加工。不過,這樣的盛況並非並非古而有之。「2016年開始,我大約帶動了村裡十幾戶人做銀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