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工作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近年來,江西全省上下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感恩奮進、盡銳出戰,實現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
脫貧攻堅的路上,贛鄱大地湧現出一批批先進個人,他們滿懷激情,用智慧和勇氣,帶領大家走上致富之路。從5月14日起,中國江西網推出系列融媒體報導,聚焦脫貧攻堅中湧現的感恩奮進典型人物,講訴他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的感人故事。今日,推出第五篇,走近九江市都昌縣大港鎮鹽田村街上自然村張海晶。
統籌:中國江西網地市新聞部
張海晶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張璐攝影報導:春日的細雨,悄無聲息地喚醒了沉睡的小草,薄霧籠罩的遠山和水田裡,幾間農舍掩映其中,一派世外桃源之景……這是都昌「輪椅畫家」張海晶畫筆下的都昌縣大港鎮鹽田村。「我們脫貧了,現在的生活很充實。」張海晶笑著對記者說。
17歲時不慎高樓墜落,通過繪畫走出傷痛
張海晶於1990年出生在浙江麗水一個普通家庭,17歲的她,在陽臺收衣服時不幸從六樓跌落,雖然生命得以挽救,她卻從此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只能與輪椅為伴。
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張海晶情緒低沉了近兩年。19歲時,不甘沉淪的她毅然離開家,先後到麗水、杭州等地學習素描、水彩、油畫和景泰藍工藝畫。期間,她認識了都昌縣大港鎮鹽田村殘疾青年但譽超,或許是有著相似的經歷,兩人有著很多共同語言,很快便墜入愛河。2014年,她與但譽超喜結良緣,成為大港鎮鹽田村的一名「外來媳婦」。2016年,女兒小小但出生,她的網名和畫作落款從筆名晶晶變成了「但夫人」。
張海晶在畫室教女兒畫畫
「輪椅畫家」用自己的專長普及農村美術教育
2016年,張海晶一家被當地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了改善生活,張海晶利用繪畫特長,出售自己的作品以增加家庭收入。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張海晶在鎮上創辦了美術工作室,在指導當地的留守兒童學習繪畫的同時,創作繪畫作品在網上銷售。「一節課只收20塊錢,加上網上賣畫,一個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覺得挺好的。」張海晶說,村裡的年輕老師也都喜歡跟著她學畫畫,只要有心學習,她也不分年齡,一併教授。
「我希望利用我的專長,普及農村美術教育,讓更多的農村孩子學到一些繪畫知識,為他們打開一扇繪畫世界的大門,讓他們的生活多一種可能。」目前,張海晶的畫室裡有30多個中小學生跟隨她學習繪畫。
與此同時,通過政府幫扶,丈夫但譽超也有了自己的工作。2018年,張海晶一家脫貧摘帽。
張海晶的作品《二十四節氣》
記者在張海晶家附近轉了轉,被她家新房外牆上的二十四節氣圖牆畫吸引住了,一幅幅圖色調清新,通過圖中展示的景色,一目了然看懂一年的節氣變化。「這是在疫情期間完成的,這段時間沒有學生來上課,我就想著做點什麼事。」張海晶笑著說,「一天不畫畫都難受。」
張海晶畫筆下的女兒
張海晶一家,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幫扶下,通過激發自身的內生動力,2018年已順利脫貧。張海晶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融入脫貧攻堅的大潮中,用手中的畫筆,繪就一幅幅多彩的脫貧攻堅畫卷。「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美好的時代,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過上想要的生活。」張海晶堅信地說。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