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以紅色文化為引領,重點發展金色稻米、綠色苗木和藍色水產三大特色農業產業,用「紅金綠藍」四色融合畫筆,繪就全面小康幸福圖景。
以紅色之筆,繪就文化傳承圖景
近年來,界集鎮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通過朱家崗烈士陵園和張道幹故居黨性教育基地引領帶動,弘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加強黨性教育,以黨風促政風、正民風,為幹群、來訪遊客尋覓心靈依歸提供信仰之源、力量之泉、修養之本、心學之根。同時,輻射帶動周邊農莊燒烤、水上垂釣、果蔬採摘等特色旅遊業發展,構建「以紅帶綠」旅遊綜合體,實現促脫貧、穩就業、強產業,改變了村居貧困落後的面貌,村民們也在致富中收穫滿滿幸福感。
初秋時節,金色的稻田順著綿柔的秋風,如浪濤般鋪展開來,與農房、道路、青松相映成趣,遠遠望去,一排民居白牆黛瓦,宛如一幅金秋鄉村的美麗畫卷。在朱家崗烈士陵園黨性教育基地,朱家崗村黨支部書記朱長棟正在接待從淮安來參觀的遊客,朱長棟感慨道:「朱家崗村是省定經濟薄弱村,過去,人們提起朱家崗,始終繞不開一個『窮』字,為了擺脫『窮』字,我們努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融合紅色文化元素建設美麗鄉村,同時大力做好紅色文化的傳承發揚,讓紅色文化直抵人心」。2019年以來,朱家崗烈士陵園接待周邊和外地遊客超過3萬人次,從無人問津的貧困村,到遊客雲集的現代「紅色小鎮」,在實現群眾增收致富的同時,曾經的經濟薄弱村,如今集體收入也突破了70萬元。
以金色之筆,繪就十裡稻香圖景
金秋十月,稻穀飄香,沁人心脾。界集鎮向陽稻蝦養殖專業合作社裡的千畝水稻正迎來豐收,多臺收割機來回穿梭於金色的稻田聯合作業,農戶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形成一幅天然畫卷,美不勝收。
在界集鎮蘇北糧油有限公司,5條現代化加工生產線前,20多名工人正在緊張忙碌著,每天將數百件從農戶手中直購的稻米進行加工,生產車間忙碌不停,運輸貨車也在排隊等待將精裝好的大米、麵條、稻米油裝車銷往南京、上海、蘇州等全國各地。企業著力探索構建「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多方利益聯結機制,重點發展「訂單式」農業,依託十萬畝稻(藕)蝦共作基地,與周邊鄉鎮、種植大戶、合作社籤訂訂單種植合同,成為了該鎮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節點。同時,通過稻米油產業富民項目,每年將不少於48萬元收益分紅給低收入戶和村集體,並帶動21戶低收入農戶及1000餘名糧農務工,走出了一條以企業、大戶帶動農業現代化的特色發展之路。
在打通種植、加工環節的同時,該鎮鼓勵支持企業主動融入「網際網路」大潮,在江蘇首次推廣「農民種地不花錢」扶貧示範工程項目,在全市糧食行業率先建成電商交易中心、農業大數據中心,在京東、阿里巴巴、淘寶等電商平臺上均開設企業店鋪,實現企業與農戶的經濟共贏。企業也先後榮獲「全國首批放心糧油示範企業」、「全國綠色食品示範企業」、「江蘇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榮譽,旗下「家緣」和「蟹園」品牌大米系江蘇省著名商標。2017年,「家緣牌」泗洪大米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評選金獎,2017-2018年,在「江蘇優質稻米暨品牌雜糧博覽會」上,「蟹園牌」大米蟬聯「江蘇好大米十大品牌」榜首,其種植加工也被列入國家星火計劃項目。
以綠色之筆,繪就苗木繁茂圖景
在航拍鏡頭下,泗洪界集鎮萬畝豐沃農業育苗基地蔚為壯觀,一臺臺微耕機正在地裡忙碌著,290名工人們正在基地除草、鬆土、打支撐,構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現代田園風光圖。
黃泥村支部書記夏春蘭說:「經過土地綜合整治,村裡原先零散的土地變成了大片農田,成為了村裡發展的聚寶盆。」2019年9月,界集鎮與山東豐沃集團合作,在山頭和黃泥兩個村流轉萬畝土地,建設大型農業育苗基地。一期工程近3000畝78萬株橡樹和蘋果樹種苗已栽植完成,運行情況良好,3000畝二期工程正在有序推進。基地全面實施工廠化作業、標準化流程、現代化技術應用和規範化管理經營模式,建成後將成為省內單體規模最大的全產業鏈林果育苗基地,預計每年可向市場提供400萬株無病毒優質種苗。在該基地的帶動下,50餘戶低收入戶實現脫貧,同時幫助周邊300餘名留守婦女、老人實現家門口就業,月收入2800-4500元。
以藍色之筆,繪就生態水產圖景
界集鎮山頭村水產養殖戶韓成江正在收攏昨晚放置的地籠,一隻只肥美的龍蝦被捕撈上來,肉肥膏滿的龍蝦回饋給蝦農一個豐收年。經過幾年的發展,韓成江承包的養殖水面已發展到220畝。韓成江表示,龍蝦覓食活動,有助於稻田鬆土、活水、通氣,可增加水溶氧量,同時排洩物還起到了增肥效果,水稻根系發達,又反過來為龍蝦生長提供了這樣的棲息場所,一年下來,龍蝦銷售收入可達100餘萬元。
近年來,界集鎮根據自身區位特點,積極開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稻蝦共作」「藕蝦混養」等高效綜合種養殖產業,大力引進生態高效農業項目南京瀚海生態農業公司,流轉土地4000畝,實施規模化種養、專業化管理、產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現已建成標準化小龍蝦種苗繁育塘口300畝,稻蝦綜合養殖塘口960畝,依託鎮域成子湖萬畝稻(藕)蝦共作基地,輻射帶動周邊村居發展稻蝦產業,推動構建「一路產業、十裡綠廊」的現代農業生態景觀帶,真正實現「以蝦淨稻、以稻養蝦」的良性循環。
目前,該鎮已建成稻藕蝦共作6000畝,稻蝦共作16000畝左右,擁有規模養殖戶50餘戶、水產養殖面積1.7萬餘畝,龍蝦、螃蟹、鱖魚、鯉魚等特色水產年產量達3萬噸,產值達1.75億元以上,全面促進農業產業不斷提效,助力農企農民增產增收。(孫鑫娟 朱昂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