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我家脫貧啦丨冊亨縣秧壩鎮宜哨村村民黃阿幹

2021-01-22 天眼新聞

我叫黃阿幹,今年52歲,是冊亨縣秧壩鎮宜哨村人,家中4口人。我自幼家境貧寒,只讀過小學二年級,妻子四級肢體殘疾,父親年邁體弱多病,小孩在秧壩中心小學上學。2014年家庭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還記得當時什麼都不懂,不知道貧困戶是什麼,以後要做什麼,會不會有什麼變化都不知道,只知道我家窮,叫我貧困戶我承認。

當時有一個幹部到我家來,他說他以後就負責幫扶我家,首先來我家了解情況。他問我家裡幾口人,家裡主要勞動力怎麼樣,主要收入來源靠什麼,米麵夠不夠吃,有沒有冬天的衣服被褥,住房安全不安全,有沒有人生病,有沒有小孩因為沒錢上不了學等問題,隨後還到廚房、臥室查看並拍照。

我當時還不知道他問這麼多情況幹什麼用,我還不太樂意。我跟他說:「你問這些也沒什麼用,你們就是走走過場。」之後他又耐心地和我講解一些政策。

「生豬養殖補助發放了,你家今年養了2頭豬,貧困戶可以得到2000元的補助。」有一天,那名幹部急匆匆地敲開我的房門,當時他很激動。我聽了他講的話也很激動,那時正是我養豬開支最大的時候,這2000元的補助幫了我很大的忙。

幫扶幹部查看黃阿幹戶的養豬情況

他每次來我家都會帶一個小本子來,上面還記很多東西,我都數不清他這是第幾次到我家了,他記東西的本子已經是厚厚的一本了。

自我家評為貧困戶以來,承蒙上級黨委、政府關心和支持,我家又享受低保,2017年申請了搬遷房,小孩上學也有補助,繳納合醫也有返還,政府還給我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護林員,搬遷後還可以在秧壩鎮附近的菌藥產業園打小工,增加家庭收入,目前我家收入穩定。

黃阿幹的新家內景

我的房門又一次響起,那幹部又一次來到我家,「這幾年來你自身努力發展生產加上政府的好政策,經過仔細測算,你家人均純收入今年可以達到5000元以上,經上級各部門和村『兩委』會議通過後,2020年你家實現脫貧了!」他又一次激動地說。這一次,我也激動地流出了眼淚。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匡奇燃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不肯脫貧」到「我要脫貧」|劍河縣南加鎮雷打...
    「龍隊長,你怎麼把我搞成脫貧了,我不肯脫貧!」當時我非常生氣對村脫貧攻堅隊長龍顧文兇狠道。  我叫龍家良,黔東南劍河縣南加鎮方家村一組村民,家庭人口5人,家庭勞動力4人,2014年因學被評為貧困戶。2019年把我戶列入擬脫貧對象,當時我不肯脫貧。幫扶幹部龍顧文入我龍家良戶核實脫貧標準「不是我把你家搞成脫貧的,是你家確實達到脫貧條件了,通過小組提名評議你家符合2019年脫貧條件,才把你家列入擬脫貧戶的」當時龍隊長給我解釋道。
  • 「我的脫貧故事」「土專家」的脫貧之戰丨大方縣興隆鄉果木村村民...
    女兒說她雖然很想繼續念書,但更不忍心看到我們為了他們把身體拖垮……當時妻子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我心裡像有一棵刺一樣梗著難受,提著小鋤頭便進了山。  後來,大女兒打工寄來的錢,總算是讓其他3個孩子的學費有了著落,我每天到山裡找些野生天麻、草藥等去賣,一家人勉強維持生計。2013年,另外三個孩子相繼上了初中,村裡看我家實在困難,便把我家推薦成了精準貧困戶。  這對於自尊心很強的我來說,成了第二道梗。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讓我茁壯成長丨冊亨縣巧馬鎮納桃村貧困戶肖...
    我叫肖貴吉,是一個12歲的女孩,家住冊亨縣巧馬鎮納桃村,現就讀於冊亨縣第二中學,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家本是幸福的四口之家,但因爸爸媽媽生病,我們家於2017年底被識別為貧困戶。  評為貧困戶之後,幫扶幹部賀文學哥哥第一時間來走訪了解我家情況,賀文學哥哥告訴我們,我爸屬大病人員,已辦得大病證,住院可以報銷90%左右,就這樣,我爸再也不用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住院治療了。但天不遂人願,我爸爸還是於今年離開了我。  記得爸爸在世時曾說過,能活到今天,全靠國家扶貧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2020-11-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從心中絕望到充滿希望|修文縣陽明洞街道新生村...
    【我的脫貧故事】從心中絕望到充滿希望|修文縣陽明洞街道新生村村民裴金昌 2020-12-30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的變化真大|赫章縣朱明鎮海田村村民皮尋
    我叫皮尋,我家住在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朱明鎮海田村麻布塊組。  這些年,我發現我的家鄉變化真的很大。以前我們生病買藥吃,都要去鎮上才能買到,現在在我家門口就可以買到藥了,因為我們村的衛生室就修建在了我家門口,這讓我們以後看病買藥少跑一點路。  當然了,我家的變化也很大。
  • 「我的脫貧故事」清鎮市流長鄉王院村月亮衝組村民王興付:只要有...
    我叫王興付,是清鎮市流長鄉王院村月亮衝組村民,一家4口人。以前,我們夫妻倆靠種地維持生計,一年辛辛苦苦攢的一萬多元錢,既要供女兒讀書,又要給患有先天性腦癱的兒子治病,日子過得異常艱苦。2014年,通過村評議、鄉審核,我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脫貧故事」竹鼠「啃」出致富路丨岑鞏縣羊橋鄉坪地村村民張...
    「貧窮不可怕,怕的是『等、靠、要』的懶惰思想,只要自己身無疾病,我就不會停下奮鬥的腳步……」這是我內心一直堅定的信念。  我叫張維成,今年46歲,中共黨員,是黔東南州岑鞏縣羊橋土家族鄉坪地村村民,家中有4口人,兒子在都勻師範學院讀大二,女兒職校畢業在家幫助我發展產業。
  • 開講啦!全區「脫貧先鋒面對面」主題宣講示範活動在我市舉行
    開講啦!>市委書記農生文出席活動本次活動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脫貧先鋒面對面」交流座談會在武宣縣桐嶺鎮和律村舉行。座談會現場,致富帶頭人、脫貧戶代表、駐村第一書記、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代表,先後從不同角度分享的脫貧攻堅中的感人故事,讓大家感受到了黨的好政策、恪盡職守的好幹部、奮發圖強的群眾和脫貧攻堅的勝利在望。
  • 「我的脫貧故事」做一隻領頭「羊」 帶著大家一起脫貧丨務川自治縣...
    2014年,在村民代表大會的評議下,我被納入貧困戶,但一年以後我就摘掉了這個稱呼,我要領好這個頭,做好一個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不僅自己要脫貧,還要讓周圍的村民都脫貧,我心裡才踏實。我是1974年入伍,在雲南當了3年義務兵,1977年4月退伍回家。回到巖腳組當了幾年生產隊的小組長後,被群眾推選為鹿坪村黨支部副書記,一幹就是5年。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我的脫貧故事」養蜂讓我一家過上了「甜蜜」生活丨黃平縣紙房鄉...
    我叫毛庭武,是黃平縣紙房鄉墮坪村的一個普通村民。5年前一直在外務工,一度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2015年我返鄉創業,成了紙房鄉墮坪村一位養蜂人,我通過養蜂脫貧了,但是我最大的願望還是帶領村裡的貧困戶大力發展養蜂業,共同增收致富。
  • ​微光丨 「脫貧,一個人都沒落下!」彝族老村長的心裡話
    ​微光丨 「脫貧,一個人都沒落下!」彝族老村長的心裡話  △人民政協網原創視頻——《微光丨 「脫貧,一個人都沒被落下!」建設特口甲谷育肥場的精準扶貧項目  「每次生豬出欄後,貧困戶每戶分紅3000元,  非貧困戶每戶分紅1500元,  我覺得對於我們家裡來說生活方面就夠啦
  • 「我的脫貧故事」自強不息 感恩奮進丨安順市西秀區華西辦黑石頭村...
    我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殘疾人,家住安順市西秀區華西辦黑石頭村。我出生於1991年10月28日,今年已經29歲。2歲時患上小兒麻痺症,導致我下肢癱瘓。  當年由於家境貧寒,確實無力支撐高額的醫療費用,我不得不放棄治療。對我來說,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我是在苟延殘喘地活著。
  • 「我的脫貧故事」不能什麼都靠國家,自己也要努力丨羅甸縣龍坪鎮...
    七一村是一個美麗的布依村寨,坐落在貴百高速公路旁,距羅甸縣城8公裡,下轄12個村民組348戶1558人,村內交通阡陌,小樓林立,嶄新的村容村貌使得它成為高速沿線一道亮麗的風景。這裡和全縣其他村一樣,發生新變化的不僅僅是村容村貌,村裡人在脫貧的歷程中也發生了喜人的蛻變。而我,自然也不例外。我今年49歲了,生活中有諸多不幸。
  • 「我的脫貧故事」我有工作了!|天柱縣竹林鎮棉花村村民劉秀蓮
    我叫劉秀蓮,今年62歲,家在竹林鎮棉花村。丈夫患有嚴重的帕金森症候群、二級重殘,所需醫療費用高昂,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2014年。我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沒有什麼文化,身體也有不少小毛病,每年兩口子都得花費不少醫療費,小兒子在外面掙錢不固定,每次電話也是報喜不報憂,因為丈夫哪裡都去不了,我每天都得照顧他起居吃飯。  我能做的也只是養些雞鴨,種些蔬菜保證日常不愁吃,家庭的收入也只能靠國家的低保、養老金、殘保金生活。
  • 【我的脫貧故事】將牛棚「裝滿」牛
    【我的脫貧故事】將牛棚「裝滿」牛 2020-11-3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吃虧我一個,幸福全村人丨冊亨縣雙江鎮榮丁村第一書記凱亞林
    2019年6月,我所在單位需要選派一位具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同志到冊亨縣雙江鎮榮丁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擔任榮丁村第一書記。我是軍人出身,又是一名黨員,這雙重身份在思想鬥爭中贏得了勝利,讓我堅定必須舍小家顧大家,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榮丁村距縣城70公裡,轄8個村民小組,全村戶籍人口526戶211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77戶672人。村裡交通基礎設施落後、產業條件差,2014年貧困發生率為33.49%,是全省深度貧困村之一。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幫我把苦日子熬出頭!丨遵義市匯川區毛石鎮...
    我叫王大忠,今年50歲,是匯川區毛石鎮大梨村坎上組的村民。今天和往常一樣,我和妻子起了個大早,先把牛趕上山吃草,又給圈裡的豬和羊準備熟食,很累,但很充實。特別是看著膘肥體壯的豬牛羊,心裡踏實感十足。「我們趕緊把飯吃了,再把羊兒趕出去吃草。」時間來到中午,忙活了一早上,我和妻子商量早點吃飯,休息下再把羊趕上山吃草。「行,那先吃飯。」說完,妻子一頭扎進廚房。
  • 「我的脫貧故事」致富路上飄酒香丨遵義市匯川區毛石鎮臺上村新...
    我叫黃正林,是遵義市匯川區毛石鎮臺上村新房子組村民。 我所在的新房子組,是臺上村地理位置最為偏遠的村組,交通條件落後……作為一個普通村民,最大的感受就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但是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政策的幫助下,我的村組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組路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戶戶門口。此外,新農合、新農保政策的實施,讓我們貧窮老百姓也能夠「病有所醫、老有所依」。在教育扶貧政策的落實中,我們也減少了很多生活壓力,孩子都上起了學。這些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實施脫貧攻堅帶來的最深體會,我們從心裡感恩黨、感恩黨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