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我所在單位需要選派一位具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同志到冊亨縣雙江鎮榮丁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擔任榮丁村第一書記。
當領導找我談話時,我心裡是矛盾的:妻子懷著二胎,不足兩個月就要生產,女兒上小學每天都要接送,年邁的母親身患重病,長時間需要有人照顧……駐村幫扶工作任務艱巨,肯定要長期離家,作為家裡的主心骨,去到村裡,家裡怎麼辦?小家與大家如何選擇?
我是軍人出身,又是一名黨員,這雙重身份在思想鬥爭中贏得了勝利,讓我堅定必須舍小家顧大家,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
榮丁村距縣城70公裡,轄8個村民小組,全村戶籍人口526戶211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77戶672人。村裡交通基礎設施落後、產業條件差,2014年貧困發生率為33.49%,是全省深度貧困村之一。
進村後,我立即向村支兩委了解村情,再到各組對全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了解。通過數天的走訪,我深刻感受到:基礎設施制約了榮丁人民的發展。
修路,才是脫貧解困之道。
凱亞林和榮丁村初心圖
沒有資金,我通過自身資源找企業贊助籌到資金9萬元,立即安排項目施工。為節省建設資金,我發動村支兩委和駐村幹部投入項目建設,親自守在項目上進行協調工作。
7月的雙江鎮,氣溫高達37攝氏度。我帶領村幹部克服種種困難,在短短20天內,就將通村路面修復好並投入使用。
凱亞林在修路
路修好了,但相關水泥、機械、砂石料催款的電話接踵而來,相關協調資金一時半會又不能到位,我取出了自己的住房公積金和工資墊付建設材料款。
之後,在我和單位的努力下,向黔西南州交通局爭取到20萬元項目建設資金,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
為了修橋,我帶領村支兩委在3天內完成項目徵地拆遷,全程協調水、電、路問題,使榮丁橋項目建設得以順利實施。很快,榮丁大橋提前建成並投入使用,群眾走在堅實的大橋上,出行再也不受雨季汛期影響了。
路修通了,橋建好了,村民生活慢慢好起來了。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榮丁村組織建設得到有效加強,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得到補齊,產業結構更加優化,農戶就業人數大幅提升。
凱亞林組織群眾共商發展大計
吃虧我一個,幸福全村人。在家人與村民的選擇題上,我選擇的是榮丁人民。儘管少了對家人的陪伴,但榮丁村實現了脫貧,我覺得一切都值。
【人物小傳】
凱亞林,軍隊轉業幹部,2008年赴北川參加抗震救災,同年轉業到黔西南州體育局工作。2019年6月至今在冊亨縣雙江鎮榮丁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擔任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匡奇燃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