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一公:我的家鄉在駐馬店
對於從大城市來的施家人,鄉親們心中充滿了好奇。「從大城市來的孩子就是不一樣。」提起年幼的施一公,溫乃槙印象深刻。「雖然來的時候他只有2歲半,但在我的記憶裡,他們家來這裡後,施一公好像就哭過一次。」溫乃槙說。
-
施一公回河南:說幫助他最多的,都是河南的、駐馬店的
6月4日下午,回到駐馬店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駐馬店海聯會名譽主席施一公,拜訪西湖大學榮譽校董、鵬宇集團董事長朱新紅並走訪了鵬宇集團。聽說施一公要來,鵬宇集團的工作人員早已在門外等候。看到大家,施一公急忙走下車和大家握手。
-
施一公:我是河南人,中!
9年後,另一個河南人成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他就是施一公。他感嘆道,河南真的不缺人才,很多人出去做得很好。 而如今,在豫工作的院士僅有19位,遠遠低於北京、上海等城市,與陝西、山東等相鄰省份比起來,也不佔優勢。 施一公認為,其中有一些文化的因素。 「我走到哪兒都挺想駐馬店的。
-
施一公被擬任為清華副校長:我是河南人我驕傲
施一公介紹,在所有真核生物中,基因表達分第一步轉錄、第二部剪接和第三部翻譯組成。目前,第一步與第三步中的關鍵催化機器RNA聚合酶與核糖體的結構解析已分別被授予2006年和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基因表達第二步中的關鍵分子機器剪接體的原子結構解析因其複雜性難度巨大,20年來全世界許多一流實驗室都在攻堅,卻無突破。
-
河南省的這所中學,施一公的母校,網友:「羨慕」
駐馬店的這所中學,自建校以來人才輩出,為多所重點大學培育了大批優秀人才。學校先後成為吉林大學、南開大學等全國重點高校的優質生源基地,在駐馬店市範圍內享有較高聲譽。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的母校,你猜到是那所中學了嗎?
-
施一公母親、河南工程學院退休教師姜小英女士談家風家教:忠厚傳家...
為了改善居住環境,施懷琳弄來高粱稈、石灰、黃膠泥,把牛棚修葺一新,並隔出好幾個小房間。徵得當地村幹部的同意,還買來電線、瓷瓶,豎起一個個用樹幹削制而成的電線桿,使小郭莊成為遠近十多個村莊中第一個通電的,在當時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
-
施一公這麼回答
原標題:施一公:年輕人若著眼點只是什麼工作能讓生活更富足,是狹窄「在人類這個歷史上,我們是第一個做這樣的發現,這是我們留給人類歷史,留給這個宇宙的一些印記,留給人類文明史的貢獻。」
-
施一公向張磊訴苦,創辦大學太費錢,張磊:這件事包在我身上!
從駐馬店少年到投資人張磊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了一個小人物是如何成功逆襲的,一路走來,除了自身的努力,還離不開兩個貴人,一個是施一公,一個是他的恩師史文森,被美國投資者視為與巴菲特齊名的教父級人物。施一公是西湖大學的首任校長,曾放言要比肩於清華大學,這是一所純由社會力量舉辦的學校。
-
施一公:捐人大再多也是校友,捐西湖大學是創始人,張磊:我包了
張磊和施一公的關係是千絲萬縷的,西湖大學成立之初,施一公和張磊在會議室閒談,施一公對張磊坦言說民辦大學需要錢,自己為了籌錢都有點焦慮。兩個人聊到了募集資金,施一公也是有意想請這個師弟幫忙,所以對張磊開玩笑說:「你給人大捐再多錢,你就是個人大校友,但你要是給西湖大學捐,你就是西湖大學的創始人了」。
-
聽下施一公怎麼說的,在哪都說自己是駐馬店人
而作為校長的施一公絕對也是實力派,從小就出生書香門第,父親哈爾濱工程大學畢業,母親是中國礦業大學畢業,從小生活在河南駐馬店,1984年以河南省第一名的身份保送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95年獲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之後便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
施一公:中國學者的脊梁
只想報效自己的祖國,報效駐馬店父老鄉親,那裡的人一直把他當親人。"施一公回國的根本,其實就是對人生的這種理解,他懂感恩日前連我最好的學生都告訴我想學金融,不是說金融不能創新,但當所有精英都往金融上轉的時候,就出了大問題。"施一公對我國基礎研究一直表示憂慮,這種憂慮,出自一個學者深深的責任感和"人"字支撐起的家國情懷。施一公說他常聽到一句話就是"加強轉化"。他總想問問:"轉化什麼?轉化從哪裡來?
-
施一公:年輕人若著眼點只是什麼工作能讓生活更富足,是狹窄
10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未來科學論壇上,施一公作為今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的獲獎人,和青少年分享他在突破一項新研究時的感受。面對青少年的提問,施一公做了深入淺出的解釋。 談及中國教育,施一公說:「中國人因為教育模式比較單一,考試無論是怎麼樣,我們希望學生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後,所以我們的均值非常高,但是方差很小。」他認為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學生水平很高,但中國的科學技術還沒有領先於世界,中國的基礎研究還沒有領先於世界。
-
施一公的幸福生活:畢業清華的狀元妻子龍鳳胎兒女和109歲的爺爺
說到施一公院士對其很多人還是比較了解的了,這位60後科學家,在學術界的名望人氣很高,作為10多年前放棄國外優越生活而回到國內為國效力的典型代表,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
施一公和杭州的緣分很深很深
這天,我恰好在杭州——父親的出生地——開會。一天忙碌之後,我回到酒店自己的房間,情不自禁地想起父親,淚流滿面,只能給父親的在天之靈寫信:「爸爸,您走得太早了、太急了,都沒能趕上一天好日子,也沒能叮囑兒子一句話;27年來,兒子拼命努力,只怕辜負了您的期望。」——施一公《懷念我的父親》 很多人都問過施一公這個問題:你最崇拜的人,是不是同樣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過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
-
施一公放話人工智慧:不擔心是否取代人類
施一公施一公表示很感謝這個大時代,在河南出生在駐馬店長大,從小追求簡單的人有今天不容易,趕上大時代很幸運。施一公教授稱從恢復高考後接著經歷改革開放,開始有開放的心態,國家和百姓積極向上,從小學到大學,在充滿正能量環境下長大,能有機會接受好的中學教育,直到進入清華在接著能有機會出國最後回國這一歷程,感受很真的很深。現在我國每年有有500萬人留學,300萬人回來,中國巨變正在這個大時代發生。他最後表示重新崇尚科學,不要被社會其他價值觀牽著鼻子走。
-
我的良師益友-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唯一重點綜合...
那年我還在正陽縣公安局嶽城派出所治安隊工作。之前我向所長沈正明匯報了情況,沈所長很高興地批准我代表派出所參加慶典,並一次性訂閱5份全年的《天中睌報》。從此,大伙兒多了一份精神文化大餐。記得晚報創辦不久,開展了一次好媳婦、好丈夫、好女婿等十佳人物評選活動。
-
施一公:在河南辦民辦大學 肯定能辦到全國前五
老家是駐馬店的施一公,對河南有種特殊的感情。 「為啥中國沒有一個一流大學呢?」 「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句話,『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施一公代表說,「這句話,非常關鍵。」 「我國目前尚沒有一所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大學,但是我們必須加大力度全方位推動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
-
施一公獲頒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因「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複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層面機理的重大貢獻」,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院士獲頒「生命科學獎」。閃光燈中,身穿禮服的施一公登上舞臺,發表獲獎感言。2017年對於施一公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年:他正好50歲,人過半百知天命;親愛的父親去世30周年;結婚25周年;回到清華工作10周年。似乎,有一根線,把他人生中的大事都串了起來。
-
施一公:500元一條父命!清華求學的理想非學者而是從政改良醫德
施一公施一公,男,漢族,1967年5月5日出生於河南省駐馬店施一公接到電報,猶如晴天霹靂哭著飛奔向火車站,他一路上在腦海裡不停地否定著,覺著一定是電報有誤。他下了火車後,沒有等公交車而是一口氣跑回了家,回到家看見樓下擺著花圈,他心裡還僥倖想著,一定不是他的父親,不會的,不會的。當他上樓,看見門口擺放的花圈時,他痛哭崩潰,他的父親再也回不來了。
-
河南老鄉施一公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曾解讀為什麼河南人名聲這麼差
教育部任命尤政、施一公為清華大學副校長。1967年5月5日出生於河南鄭州,在駐馬店長大,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年年名列全年級第一,不但提前一年畢業,還獲得數學系學士學位;36歲被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40歲拿到終身講席教授;46歲先後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清華園,他被稱為「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