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我是河南人,中!

2020-12-03 清華大學新聞網

2013年,他成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今年,他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為河南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接受河南商報記者專訪

施一公:我是河南人,中!

來源:河南商報 2014-3-11 孟令強 趙強 時文靜

  2010年,剛過元旦,一篇博文讓很多河南人知道了施一公,也記住了他「河南人」的身份。

  昨天,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北京接受了河南商報記者的採訪。一個小時裡,他侃侃而談,真誠、自然。

  關於老家河南,他說要走科技強省的路子,要注重人才培養;關於自己,他坦陳自己只是普通人,但也要為河南做貢獻。

關鍵詞•思路

在事業上 不能知足

  2004年4月,美國國家科學院評選出新一屆院士,美籍華裔科學家王曉東,成為改革開放後大陸留美人員中當選的第一人。他,是河南新鄉人。

  9年後,另一個河南人成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他就是施一公。他感嘆道,河南真的不缺人才,很多人出去做得很好。

  而如今,在豫工作的院士僅有19位,遠遠低於北京、上海等城市,與陝西、山東等相鄰省份比起來,也不佔優勢。

  施一公認為,其中有一些文化的因素。

  「我走到哪兒都挺想駐馬店的。2010年在以色列領過一個獎,這個國家的人口和面積都與駐馬店相仿,都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兩地的人民都熱情好客,但差距非常大。」施一公說,以色列的科技非常發達。

  兩年前,施一公曾回到駐馬店,與老鄰居、老同學見面,除感受到熱情、淳樸之外,還有另外一些東西,「能感受到中國人的知足常樂。小學、初中的同班同學,我覺得他們非常聰明,如果出國一定是大企業的老闆、大科學家。他們沒有走出駐馬店,在事業上、在追求上也知足常樂。」

  在他看來,如果拿駐馬店與以色列相比,這就是最大的區別,而在事業上、科學上,是不能知足的。

關鍵詞•人才短缺

知道應該做 不知道怎麼做

  上述情況的存在,造成了目前國內科技界缺乏高精尖人才。在河南代表團第一次全團會議上,施一公曾發言,稱如今的國內,很多人知道應該做什麼,但不知道怎麼做。

  「我確實覺得中國不僅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各部委也一樣,項目都很好,總體而言,我們的科技相當落後。很多事關國家安全的都沒有核心技術,原因是什麼呢,其實是缺乏人才。」昨天,對施一公的採訪仍以他最關注的人才開始。

  他說,很多人申請項目,「這些項目是對的,甚至請國外的專家來,這些項目也應該立項。但是很尷尬,我們做不好,就是因為沒有合適的人才。」

  他總結說,事情一定要落實到人上,「我們缺的是人才。」

  在這次全國兩會期間,在任何場合,「航空港」都吸引最多的關注。施一公說,河南要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簡稱航空港實驗區),這是具有前瞻性的,最需要的一定是人才,項目還是需要人才來做,沒有人才什麼都做不成。

關鍵詞•人才運用

成立科學發展顧問委員會 為發展提供諮詢

  對於航空港實驗區,施一公坦言,他懷著既激動、盼望又擔憂的心情。

  「拿出415平方公裡發展一個國家級的實驗區,這是極大的投入。如果建不好的話,責任重大,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施一公說。

  對於航空港實驗區的建設,施一公說他有個建議:「這樣的大事情,靠行政領導拍腦袋、靠專家論證個別項目不行。」

  他認為,目前缺乏一種機制,「以航空港實驗區為例,是不是應該成立科學發展顧問委員會,找一些沒有利益衝突的科技專家,可以請在京、外省的,給航空港實驗區的建設提一些建議。」

 

  以此而論,施一公認為,應該成立一個可以直接諮詢省長的科學發展顧問委員會,「對河南的教育、科技相關政策提一些諮詢意見。美國有總統科學顧問,管兩個辦公室,各有一個智囊團。通過這種渠道,民間的意見都匯集到這兩個辦公室。」

  這種委員會,在他看來應該是常規性的、經常性的,能夠向政府提供戰略諮詢意見,而且不代表部門利益。

  同理,施一公說國家也應該有科學發展顧問委員會,需要一個對重大事項的科學決策提建議的部門,「這個委員會的論證不是說我們都知道要上馬了,領導請我們來,說說好話就上馬了。」

關鍵詞•人才引進

培養人才的同時 要不斷引進高層次人才

  回國之後,施一公曾負責清華大學生命學科的人才招聘。「從美國、西歐把一批年輕的中國學子招到清華來,來教書、做研究、培養人,也招聘了幾位資深的海外教授回來。」在不同的場合,通過微博、媒體、訪談,施一公多次談到,現在回國時機成熟了,應該回到中國來,「無論是做研究,還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應該考慮中國,應該回到中國,中國是一個大的舞臺,每個人都應該找到一個很好的位置。」

  不過,施一公也有自己的擔心,「因為缺乏一批這樣的人才,現階段一些核心技術還沒有突破。我認為中國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還是要儘量引進海外非常優秀的高層次人才。」

  作為一個「海歸」,施一公說,海外的中國人也是中國人,「以前流傳一句話,不出國不知道愛國。」

  他說,在美國的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很愛國,也很想回國效力,「這正是一個最好的機緣,不論是中國這樣一個國家,還是鄭州、駐馬店、航空港,都應該抓住這樣的機會,把一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吸引回來。」

  中國大的發展,一些核心科技的持續發展,不僅僅靠培養人才,還需要不斷引進人才。

關鍵詞•愛國

愛自己 更應該愛祖國

  一個小時,坐在記者面前的施一公談了很多,真誠,自然。

  施一公說,科學是高尚的,科學家不一定都高尚,「我從來不覺得我是一個像崇拜我的人說的那麼高尚。我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既然是人,會有七情六慾,會自私,會有一些不願意告訴別人的想法。」

  不過,這種自私的小我,與為國家做貢獻並不矛盾,「但非常遺憾,到現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還把這兩點對立起來。我們經常強調集體主義,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的同時,忽略了人作為一個人的存在。」

  在施一公的印象裡,如今的學校教育並不理想,「我們可以看到講愛國主義教育課的老師,在課堂上可以跟學生講愛國主義如何重要如何好,講得痛哭流涕,學生也受感染。可是這個老師因為工資調一級,可以大鬧,不覺得滑稽嗎?」

  施一公說,如果我們的學生接受這樣一種教育,公私不兼容,小我和大我不兼容,不能在照顧到自己利益的同時,又為國家為社會服務的話,是不可持續的。

  所到之處,包括面對學生,施一公說,他會考慮自身利益,「但我也告訴我的學生,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河南人,作為一個科學家,要更多地想這個國家的利益,這個民族的前途。」

  採訪的最後,施一公用標準的河南話說,「我是河南人,中!」

相關焦點

  • 施一公被擬任為清華副校長:我是河南人我驕傲
    近日,豫籍科學家施一公在學術與行政兩大領域均收穫頗豐,受到社會關注。昨天上午,施一公研究組在清華大學召開「剪接體的三維結構和RNA剪接的分子結構基礎」重大成果發布會,「這項研究成果的意義很可能超過了我過去25年科研生涯中所有研究成果的總和」。
  • 河南日報獨家專訪施一公:我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施一公,這位生命科學界的領軍人物,自籌建西湖大學之始,就踏上了一條艱苦跋涉卻矢志不渝的辦學之路,也成為這所高校最重要的標籤和宣講人。12月27日,河南日報獨家受邀走進西湖大學雲棲校區,見到了這位河南老鄉。
  • 河南人,施一公,他的爺爺今年高壽110歲
    施一公,現在是西湖大學校長。上世紀80年代,18歲的施一公從河南省實驗中學畢業,被保送到清華大學讀書。1990年初,施一公赴美深造,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讀生物物理學及化學博士學位。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後,施一公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工作,直到評為終身教授。
  • 施一公:我的家鄉在駐馬店
    在官方記錄上,我的籍貫是雲南大姚,其實那裡是我爺爺的出生地,至今我也沒去過一次。我父親出生於浙江杭州,但生長於江蘇、上海等地,後來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讀書。我母親來自江蘇丹陽的呂城鎮,高中畢業後考入北京礦業學院。父母大學畢業後,選擇到條件較為艱苦的河南工作。雖然我出生在河南、成長在河南,但我對自己是哪裡人的問題一度迷惑,小時候的鄰居和同學也總認為我是「南方人」。
  • 給河南人點讚!施一公校長:西湖大學捐贈名單,河南企業家最多
    西湖大學其他課題組如生命科學學院郭天南帶領的蛋白質組大數據實驗室對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的蛋白質和代謝物分子進行系統檢測,發現重症患者的血清中存在多種獨特的分子變化,並找到了一系列生物標誌物。3月份,西湖大學組織參與了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耶魯紐哈芬醫院、耶魯大學醫學院四方的線上抗疫經驗分享。
  • 施一公回河南:說幫助他最多的,都是河南的、駐馬店的
    6月4日下午,回到駐馬店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駐馬店海聯會名譽主席施一公,拜訪西湖大學榮譽校董、鵬宇集團董事長朱新紅並走訪了鵬宇集團。聽說施一公要來,鵬宇集團的工作人員早已在門外等候。看到大家,施一公急忙走下車和大家握手。
  • 施一公到底是雲南人還是河南人? 看清楚別再搞混啦
    清華新聞網14日消息,根據《教育部關於尤政等職務任免的通知》(教任〔2015〕57號),教育部經研究決定,任命施一公為清華大學副校長。有細心的網友發現,網上公布的施一公簡歷裡面,卻寫著他是雲南大姚人。施一公不是一直說自己是河南人麼?簡歷上的雲南大姚又是怎麼回事?施一公到底是雲南人還是河南人?且讓政商君來為您分解。
  • 河南老鄉施一公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曾解讀為什麼河南人名聲這麼差
    教育部任命尤政、施一公為清華大學副校長。1967年5月5日出生於河南鄭州,在駐馬店長大,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年年名列全年級第一,不但提前一年畢業,還獲得數學系學士學位;36歲被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40歲拿到終身講席教授;46歲先後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清華園,他被稱為「大牛」。
  • 施一公:在河南辦民辦大學 肯定能辦到全國前五
    老家是駐馬店的施一公,對河南有種特殊的感情。  「為啥中國沒有一個一流大學呢?」  「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句話,『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施一公代表說,「這句話,非常關鍵。」  「我國目前尚沒有一所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大學,但是我們必須加大力度全方位推動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
  • 施一公:我幸福的概念就是從駐馬店來的!
    這,就是施一公和西湖大學。施一公:幸福的概念,就是從駐馬店來的!「我很驕傲我很驕傲我生長在河南駐馬店生長在這樣一個中華文化非常濃厚中華文化傳承得非常好的地方從小到大耳濡目染作為河南人我不僅沒覺得有異樣的感覺反而非常地驕傲這是我昂首挺胸做一個大寫的人的基礎」
  • 施一公母親、河南工程學院退休教師姜小英女士談家風家教:忠厚傳家...
    近日,大河網記者一行專程拜訪、看望了河南工程學院退休教師姜小英女士。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的母親,姜女士講述了施一公成長中的故事,暢談了她對家風家教問題的認識和體悟。畢業以後服從國家需要她來到河南工作,先後在焦作礦院、鄭州電力技校、河南電力工業局、汝南縣小郭莊、駐馬店機械廠、駐馬店地區機械技校、省會計學校等地區和單位生活和工作過。1986年4月到河南工程學院前身之一的鄭州煤炭幹部管理學院工作,1990年9月從學校退休。
  • 我就是那個河南人
    據說,火的程度遠遠超出了河南群體的範疇,連帶著全國各地以及海外華人都在追問:「我到底是不是一個河南人?」在這篇文章裡,秦朔由美國大選引發的「白等,白等」這個段子開頭,引發對自己離開故土30年,鄉音漸改,突然有點不好意思,「好像自己已不是河南人」。
  • 施一公:我被信仰追問——回國為什麼是最好選擇
    20世紀60年代初,施一公的父親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母親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父母結婚後響應祖國號召,到河南焦作煤礦工作。「我是在『文革』時鄭州開始武鬥那天出生的,母親生我時找不到醫院,最終來到一家保皇派醫院,在驚恐中將我生下。父母想給我取一個有革命意義的名字,想來想去,就取了『一心為公』的前後兩個字。」
  • 父親是他唯一崇拜的人 施一公和杭州的緣分很深很深
    2018-04-18 10:20 | 都市快報很多人都問過施一公這個問題:你最崇拜的人,是不是同樣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過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施一公總是這樣回答:有些科學家比如愛因斯坦,我會佩服,但不會崇拜。當然,如果一定要找的話,可能是我的父親。
  • 牛氣的西湖大學獲批,這些河南人都成了捐贈人
    西湖大學的創始捐贈人中,起碼有四位是河南或者出身於河南的企業家。杭州西湖邊,西湖大學經批准正式成立了。這是中國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也與千裡之外的河南有著濃如春意的關係。關係在西湖大學的掌舵者叫施一公,是河南人;關係在西湖大學的創始捐贈人裡,有好幾位來自河南的企業家。
  • 施一公:我35歲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你們有誰能像我這樣?
    也許很多人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但是單憑他的姓氏也會讓人覺得印象深刻,施一公是中科院的院士、生物學家、也是清華大學的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同時他還擔任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無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在去年的10月份,施一公在接受央視訪問時談到自己在35歲時就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教授,有誰能夠像我這樣?
  • 施一公和杭州的緣分很深很深
    這天,我恰好在杭州——父親的出生地——開會。一天忙碌之後,我回到酒店自己的房間,情不自禁地想起父親,淚流滿面,只能給父親的在天之靈寫信:「爸爸,您走得太早了、太急了,都沒能趕上一天好日子,也沒能叮囑兒子一句話;27年來,兒子拼命努力,只怕辜負了您的期望。」——施一公《懷念我的父親》  很多人都問過施一公這個問題:你最崇拜的人,是不是同樣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過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
  • 科學院院士施一公談老家河南:真的不缺人才
    施一公:我是河南人,中!2010年,剛過元旦,一篇博文讓很多河南人知道了施一公,也記住了他「河南人」的身份。昨天,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北京接受了河南商報記者的採訪。一個小時裡,他侃侃而談,真誠、自然。關於老家河南,他說要走科技強省的路子,要注重人才培養;關於自己,他坦陳自己只是普通人,但也要為河南做貢獻。
  • 施一公:捐人大再多也是校友,捐西湖大學是創始人,張磊:我包了
    西湖大學,2018年2月創辦,施一公擔任首任校長,曾放言要比肩於清華大學,這是一所純由社會力量舉辦的學校。 施一公,1967年出生於河南鄭州,1972年隨父母搬到駐馬店市,高中時成績優異,被保送清華,官至清華大學副校長。
  •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易人,王宏偉接替施一公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易人,王宏偉接替施一公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6-04-15 15:49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