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到底是雲南人還是河南人? 看清楚別再搞混啦

2020-12-05 環球網

清華新聞網14日消息,根據《教育部關於尤政等職務任免的通知》(教任〔2015〕57號),教育部經研究決定,任命施一公為清華大學副校長。有細心的網友發現,網上公布的施一公簡歷裡面,卻寫著他是雲南大姚人。施一公不是一直說自己是河南人麼?簡歷上的雲南大姚又是怎麼回事?施一公到底是雲南人還是河南人?且讓政商君來為您分解。

其實在施一公寫的《我是河南人》文章裡面就給出了答案。他是這麼寫的:「我的家世比較複雜。在官方記錄上,我的籍貫是雲南大姚,其實那裡是我爺爺的出生地,至今我也沒去過一次。」「那裡(河南)是最讓我有歸屬感的地方」「我總是會很自豪地說:我是河南人!

原來是這樣!從這段自述裡,我們可以感受到施一公骨子裡面濃濃的鄉情。施一公是河南人的驕傲,我們河南人也為施一公感到自豪。

政商君在以前的文章中就介紹過,施一公教授並不是一個冷冰冰鑽實驗室的人,而是對家鄉、對家庭、對學校飽含著深厚感情之人。他在科研之餘,用平實的文字撰寫了《我是河南人》《父親是我最崇拜的人》《大學的意義》等文章,表達了對河南故鄉的眷戀,對父親深深地思念,對大學教育的熱愛思考,那些同甘共苦下建立的深厚鄉情,那些感人肺腑的父子之情,那些感同身受的敦敦教誨,讀來著實讓人感動。今天我們就再重溫下施老師的經典文章《我是河南人》,來感受河南人的質樸和本然。

我是河南人施一公我的家世比較複雜。在官方記錄上,我的籍貫是雲南大姚,其實那裡是我爺爺的出生地,至今我也沒去過一次。我父親出生於浙江杭州,但生長於江蘇、上海等地,後來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讀書。我母親來自江蘇丹陽的呂城鎮,高中畢業後考入北京礦業學院。父母大學畢業後選擇到條件較為艱苦的河南工作。雖然我出生在河南、成長在河南,但我對自己是哪裡人的問題一度迷惑,小時候的鄰居和同學也總認為我是「南方人」。高中畢業後,我離開河南,才逐漸意識到對生長了18年的故鄉的眷戀和感情。今天,無論什麼人問我,我總是會很自豪地說:「我是河南人!」是的,我是生於河南、長於河南、地地道道的河南人。

我出生在河南鄭州,兩歲半就隨父母下放到河南省中南部的駐馬店地區汝南縣老君廟鄉(當時稱光明公社)閆寨大隊小郭莊。2010年5月,我與母親一起看電影《高考1977》,之後老人家很有感觸地回憶起當年下放的情景:1969年10月的一天上午,我們一家六口人乘坐解放牌大卡車,從鄭州啟程前往從未去過的駐馬店。我年紀小,跟著母親坐在駕駛室裡,一路上又新鮮又興奮,嘰嘰呱呱說個不停。哥哥姐姐則是和家具一起站在後面露天的車鬥裡。雖然只有兩百公裡的路程,卡車卻顛簸了整整一天,好不容易在晚上十點鐘才到達小郭莊。我們的新家是剛剛把牲口遷移出來的一個牛棚,地上的麥秸稈還沒有打掃乾淨。父母點上早已準備好的煤油燈,忙著卸家具,哥哥姐姐則幫著搬運一些較輕的物品。面對陌生的草房,聞著怪異的氣味,我抱著母親不肯鬆手,哭著鬧著嚷嚷要回以前的家。懂事的大姐把我抱過去,告訴我這就是我們的新家……

沒想到,這間牛棚伴隨我度過了幼兒時期的三年。直到1972年離開小郭莊,我們全家一直住在這個村西頭的牛棚裡。能幹的父親弄來高粱稈、石灰、黃膠泥,把整個房子裝修一新。那時,小郭莊還沒有通電,電線桿也只架設到光明公社和閆寨的大隊部,村民們也捨不得用蠟燭和煤油燈,一般天黑以後就上床睡覺了。晚上,整個村子漆黑一片,只有看家狗偶爾叫上兩聲。1969年底,在徵得村幹部同意後,我的父親帶著我大姐和幾個鄉親,買來電線、瓷瓶,豎起一個個電線桿,把電線從大隊部一直引到小郭莊。小郭莊成為附近十來個村莊中第一個通電的,這在當時當地是件了不起的大事!

父親對村裡的貢獻得到鄉親們的認可,大家有事情都來找他商量,也常常請他幫忙。尤其是逢年過節的時候,鄰居從鎮上的百貨店裡買來布料,然後請我父親量體裁衣,我們家的上海牌縫紉機在這時候也就成了全村的寶貝,父親、母親、大姐會輪流使用,儘量幫幫鄰居。父親除了裁縫,還會木匠活、剃頭剪髮等等,我們家的大部分家具都是父親親手打制的。後來父親還在全公社唯一的高中講授數學。

母親所描述的當時的物質之簡陋、生活之艱難,我基本都沒有印象。經過許多年的過濾記憶,童年剩下的只有無憂無慮的淘氣,唯一不盡如人意的可能是食物的相對匱乏。由於家裡孩子多,雖然父母都有收入,吃飽肚子沒有問題,但至於吃什麼就不得不量入為出了。如果一餐有肉,除大姐外的我們兄弟姐妹三人一定會掀起一場大戰,很慚愧那時我們誰都沒有孔融讓梨的覺悟。我是最小的孩子,可也是最饞的一個。不論母親把好吃的藏到什麼地方,我總是能憑著敏銳的嗅覺把它們找出來偷吃掉,儘管每一次都免不了挨一頓揍,依舊屢教不改。1971年的春節,我還不到四歲,父親從鎮上買來十多斤五花肉,做成一大鍋香噴噴的紅燒肉,讓我們幾個孩子隨便吃。一年多來第一次受到這樣的款待,我們都不遺餘力,尤其是我,專揀肥肉,吃了滿滿一大碗。吃完後身體很不舒服,難受了整整兩天,什麼都不想吃。那次吃傷了身體後,我有將近二十年對肥肉犯怵,吃一點就會反胃、嘔吐。直到現在,即便再美味的肥肉,我都心存疑忌、很少品嘗。

家裡吃的東西有限,我們就到田間地頭自己解決,童年覓食的經歷是記憶裡最大的快樂之一。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當地人俗稱的豌豆角子。翠綠的豌豆角剛剛長大,但裡面的豆子還是癟癟的時候,其美味真是勝過天下的任何水果!把豌豆角從中間一掰,但不完全掰斷,順勢從連接面上撕掉一層透明的膜,如法炮製再把對面的膜撕掉,剩下的部分往嘴裡一丟,其清脆香甜難以描述。我們幾個小夥伴貓在田裡放肆大嚼,有時,一不小心,一根竹竿就會狠狠地砸在誰的腦袋上。看田的魏大爺恨透了我們這些防不勝防的小害蟲,下手從不留情。但是魏大爺知道我們一家是從省城下放來的,對我們很照顧。他的扁擔從來沒有光顧過我的腦袋,甚至他還會偶爾在傍晚時用衣服兜一袋豌豆角送到我家。作為感激,我能幹的父親會幫他理髮以及過年時裁製衣服。村裡的人對我們一家都很照顧,也從沒聽母親說過有任何被排外的經歷。因此,儘管在那個貧瘠的農村只是生活了不太記事的三年,可是每當說起來,總覺得那裡才是自己的第一故鄉,透著一股發自內心的親切與眷戀。

1972年,我們全家搬往20公裡之外的駐馬店鎮。離開那天,又來了一輛解放牌卡車。村裡的眾多孩子圍著汽車看來看去、爬上爬下,我的母親從附近鎮上買來兩斤糖果,分給孩子們吃。這一次,我也隨同哥哥姐姐一起站在後面露天的車鬥裡,車開起來後感覺到大風撲面,真愜意!

在駐馬店鎮住了整整八年。這期間,我開始懂事,也有了很清晰的記憶。平心而論,鎮上的生活比小郭莊要方便得多;但童年的我居然開始留戀農村生活,想念我的小夥伴。此後,這種感情長期跟隨著我,影響著我對世界的看法。在我心中,記憶並不清晰的小郭莊似乎是我永遠的故鄉。

儘管從1985年考入清華大學開始就基本沒有再長時間地回過河南,但是那裡依舊是讓我最有歸屬感的地方。在美國如果能夠遇到一個河南人,總是感覺分外親切。海外的華人生物學家當中有不少河南人,改革開放後,以CUSBEA(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第一屆考試第一名身份赴美留學的王小凡,以及在美國留學生中首先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的王曉東都是河南人。我和他們的交情也因為老鄉身份而更加深入和自然。

後來,不知什麼時候,河南人的名聲開始出問題。2001年我回國,似乎處處都不歡迎河南人。最可氣的是看電視裡的防盜公益廣告,地鐵裡的乘客都說普通話,卻偏偏讓兩個扒手之間用河南話交談!真是豈有此理!這種明目張胆的不公平也更激發了我為河南人鳴不平的願望。還好,還算有人主持公道,通過寫書為河南人講理。我自己也買了一本叫《河南人惹誰了》的書,邊讀、邊笑、邊生氣!雖然書裡講述了許多對於河南人莫名其妙的誤解,但書中的例證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也給人們增添了不少茶餘飯後的談資。

順便說說我自己親身經歷的兩件小事。一次是在美國東北部的佛蒙特州肯靈頓滑雪場滑雪,碰到一個中國人,很親切地聊起來。我很自然就問道:您是哪裡人?對方說:河北人。我說:哦,那咱們很近,我是河南的。這時對方不好意思地解釋說:其實我也是河南的,在河北邯鄲生活過兩年,只是河南人名聲不太好,所以外人問時總說自己是河北人。我聽後感慨良多:咱們至少都是中國人吧!不是有「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的道理嗎?

另外一次是去中國南方某高校做學術報告,晚宴時某位校領導問我:施教授,哪裡人?我答:河南人。他好像沒聽清楚,過了幾秒鐘,又問:您祖籍是?……我如實報告了爺爺和父母的出生地,他於是恍然大悟:哦,您是雲南人呀!好像一切都順理成章了,卻絕口不再提河南,真讓我哭笑不得。

回國不久的一次聚餐時,我認識了清華大學水利系一位河南老鄉。此君妙語連珠,因為同座的還有幾位山東老鄉,他就拿河南和山東比較,現摘錄如下:

——為什麼河南人名聲不好?那是因為別的省如果有人做了好事,都是用省說話,比如山東出了梁山好漢,山東有孔聖人;可出了壞事,卻是用市縣去說,比如,泰安有個罪犯。可到了河南,反了。河南要有好事,總是說市,比如洛陽的牡丹,南陽的孔明;可是壞事呢,卻一下子都說到河南省去了。這麼一來,就好像山東只出好人,河南只出壞人了。

——反正吧,我是這麼覺得:山東也有好人,也有壞人;河南也是如此。

聞言莞爾。其實全國各地,又能差多少?

從出生到18歲上大學,我有將近11年是在駐馬店地區度過的。所以,我不僅是地道的河南人,更準確點說,我是駐馬店人。今後,您貶損河南人之前,最好四下觀望一下,免得我在場讓您下不了臺。

後記:此文寫於2009年8月中旬。那一年的9月26日,我攜妻子兒女陪同母親、大姐玉芬、小姐雲楠,在離開了將近37年後又回到了河南省汝南縣老君廟鄉閆寨村小郭莊。本以為不會有人再記得幾十年前的事情,事實卻與我的想像完全相反。幾乎所有上了年紀的村民都出來了,熱情地拉住母親和大姐,自我介紹,問長問短,一再邀請我們住兩天再走。很多村民得知我父親早已辭世的消息後,紛紛向母親表達感激、思念之情。臨走時,他們希望我們帶些土產回來。推讓再三,我們收下六個剛剛從樹上摘下來的石榴。這些鄉親的情誼讓我感動不已。40年前,他們就對我們全家照顧有加,我的父親母親也盡力幫助過當地百姓。今天,我用什麼來報答這些父老鄉親的厚愛呢?現在,大家都清楚了吧,施一公是真真正正、不折不扣的河南人!

相關焦點

  • 施一公被擬任為清華副校長:我是河南人我驕傲
    施一公研究組得到的結果不僅逐步將解析度由11埃提高到5.9埃,再提高到3.6埃,且其解析對象是真正的剪接體,並首次在近原子解析度上看到了剪接體的細節。業內權威人士稱此成果為「諾獎級成果」。履新擬任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是河南人,1967年出生於鄭州,童年在駐馬店度過。
  • 河南人,施一公,他的爺爺今年高壽110歲
    施一公,現在是西湖大學校長。上世紀80年代,18歲的施一公從河南省實驗中學畢業,被保送到清華大學讀書。1990年初,施一公赴美深造,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讀生物物理學及化學博士學位。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後,施一公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工作,直到評為終身教授。
  • 施一公:我是河南人,中!
    2013年,他成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今年,他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為河南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接受河南商報記者專訪施一公:我是河南人,中!來源:河南商報 2014-3-11 孟令強 趙強 時文靜  2010年,剛過元旦,一篇博文讓很多河南人知道了施一公,也記住了他「河南人」的身份。  昨天,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北京接受了河南商報記者的採訪。一個小時裡,他侃侃而談,真誠、自然。
  • 我的世界:「水草」和「海草」傻傻分不清楚?萌新們別再搞混了!
    可是,萌新玩家有時候在外出冒險的過程中有機會遇見漂浮在水面上的草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是很早之前就被玩家們發現的一個「特性」,說白了也就是系統漏洞問題,使得草叢莫名其妙地生成於水面上!因此,玩家們一般都會開玩笑地說這是「水草」!隨著海洋版本的更新,玩家們探險海底即可看到真正意義上的「水草」,也就是海草!
  • 看這4點就足夠,可別再搞混了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呢,是有關JK制服與「地球人」服飾之間的一些「愛恨情仇」~如今提到JK制服,雖然大家對它並不陌生,但是對於這一類服飾,種草機相信還是有不少人都存在著一點迷惑。那就是JK制服與百褶裙之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區別呢?明明都是用格子圖案做成的半身裙,這兩種服飾卻遭到了大眾們天差地別的對待方式。一個深受歡迎,一個是無人問津,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交警:別搞混了,別超速都不知道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相信大家經常會聽到許多的人說,汽車行駛了80公裡,也有人說汽車行駛了80邁。大家知道這兩者的區別嗎?我想,很多的人都認為它們是一樣的,沒有區別吧。那麼80邁和80公裡一樣嗎?交警:別搞混了,別超速都不知道,可能會鬧笑話。交警表示,首先,我們先認識下「邁」。其實,「邁」是來自於英語的,,它與「英裡」諧音,而「英裡」在我們國內是被叫做「公裡」。照這樣來看,它們之間並沒有衝突。但是,大家要注意,它們之間是需要換算的。實際上,一邁的長度比一公裡的長度要長一些。
  • 給河南人點讚!施一公校長:西湖大學捐贈名單,河南企業家最多
    西湖大學是由施一公、饒毅、潘建偉等一批有崇高理想的科學家共同發起籌建的,借鑑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規模和史丹福大學的辦學理念,秉承"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聚焦理學、生命與健康、前沿技術等方向設立生命科學學院、理學院、工學院等3個學院,堅持"有限學科"定位,注重學科交叉,力求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方面有所突破。
  • 施一公學霸家族有多牛?看完他父母妻子爺爺畢業的大學後讓人服氣了
    很多時候學霸無論是在遇到難題還是容易的試題都能夠考到高分,但是學霸並非是每個時期都固定不變的,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在小學時是學霸到了初高中就不一定了,有些人在小學初中是學渣,但高中時候開竅了最終成為了學霸考上了重點大學。
  • 施一公:在河南辦民辦大學 肯定能辦到全國前五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  核心提示  昨天,在河南代表團小組討論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說,河南可以建「小而美」的世界一流大學
  • 河南老鄉施一公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曾解讀為什麼河南人名聲這麼差
    教育部任命尤政、施一公為清華大學副校長。1967年5月5日出生於河南鄭州,在駐馬店長大,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年年名列全年級第一,不但提前一年畢業,還獲得數學系學士學位;36歲被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40歲拿到終身講席教授;46歲先後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清華園,他被稱為「大牛」。
  • 河南日報獨家專訪施一公:我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施一公,這位生命科學界的領軍人物,自籌建西湖大學之始,就踏上了一條艱苦跋涉卻矢志不渝的辦學之路,也成為這所高校最重要的標籤和宣講人。12月27日,河南日報獨家受邀走進西湖大學雲棲校區,見到了這位河南老鄉。
  • 父親是他唯一崇拜的人 施一公和杭州的緣分很深很深
    2018-04-18 10:20 | 都市快報很多人都問過施一公這個問題:你最崇拜的人,是不是同樣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過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施一公總是這樣回答:有些科學家比如愛因斯坦,我會佩服,但不會崇拜。當然,如果一定要找的話,可能是我的父親。
  • 【聚焦】雲南白藥的混改探索!《經濟日報》整版報導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對雲南白藥目前混改的評價是「非常成功」。宋志平認為,搞混合所有制非常重要的是引入市場機制,就是讓企業的效益和員工的利益之間有正相關關係。「國企要市場化,不是一定都要通過混合所有制。但無論哪種模式的改革,機制改革都是核心,否則股權再怎麼改,董事會再怎麼改,企業也做不好。」
  • 施一公回河南:說幫助他最多的,都是河南的、駐馬店的
    6月4日下午,回到駐馬店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駐馬店海聯會名譽主席施一公,拜訪西湖大學榮譽校董、鵬宇集團董事長朱新紅並走訪了鵬宇集團。聽說施一公要來,鵬宇集團的工作人員早已在門外等候。看到大家,施一公急忙走下車和大家握手。
  • 施一公母親、河南工程學院退休教師姜小英女士談家風家教:忠厚傳家...
    近日,大河網記者一行專程拜訪、看望了河南工程學院退休教師姜小英女士。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的母親,姜女士講述了施一公成長中的故事,暢談了她對家風家教問題的認識和體悟。畢業以後服從國家需要她來到河南工作,先後在焦作礦院、鄭州電力技校、河南電力工業局、汝南縣小郭莊、駐馬店機械廠、駐馬店地區機械技校、省會計學校等地區和單位生活和工作過。1986年4月到河南工程學院前身之一的鄭州煤炭幹部管理學院工作,1990年9月從學校退休。
  • 施一公:我的家鄉在駐馬店
    在官方記錄上,我的籍貫是雲南大姚,其實那裡是我爺爺的出生地,至今我也沒去過一次。我父親出生於浙江杭州,但生長於江蘇、上海等地,後來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讀書。我母親來自江蘇丹陽的呂城鎮,高中畢業後考入北京礦業學院。父母大學畢業後,選擇到條件較為艱苦的河南工作。雖然我出生在河南、成長在河南,但我對自己是哪裡人的問題一度迷惑,小時候的鄰居和同學也總認為我是「南方人」。
  • 施一公:捐人大再多也是校友,捐西湖大學是創始人,張磊:我包了
    西湖大學,2018年2月創辦,施一公擔任首任校長,曾放言要比肩於清華大學,這是一所純由社會力量舉辦的學校。 施一公,1967年出生於河南鄭州,1972年隨父母搬到駐馬店市,高中時成績優異,被保送清華,官至清華大學副校長。
  • 我就是那個河南人
    據說,火的程度遠遠超出了河南群體的範疇,連帶著全國各地以及海外華人都在追問:「我到底是不是一個河南人?」在這篇文章裡,秦朔由美國大選引發的「白等,白等」這個段子開頭,引發對自己離開故土30年,鄉音漸改,突然有點不好意思,「好像自己已不是河南人」。
  • 牛氣的西湖大學獲批,這些河南人都成了捐贈人
    西湖大學的創始捐贈人中,起碼有四位是河南或者出身於河南的企業家。杭州西湖邊,西湖大學經批准正式成立了。這是中國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也與千裡之外的河南有著濃如春意的關係。關係在西湖大學的掌舵者叫施一公,是河南人;關係在西湖大學的創始捐贈人裡,有好幾位來自河南的企業家。
  • 可千萬別把它和浣熊給搞混了!
    這句成語出自《漢書》,是漢朝一個叫楊惲的人,說出來的。可見,早在漢朝,就有「貉」這種動物了。那麼貉,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是古代一種已滅絕的動物?還是現今一種,已經更換了名字的動物?看到貉之後,可千萬別把它和浣熊給搞混了!1.「它,不是浣熊!」貉,是一種從古到今,都存在的動物,而且名字一直是這個。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它們的時候,都會誤以為它們是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