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學生定居國外,學生們為什麼而學?聽了施一公的講話後,我服了
在感嘆國家投入巨大的教育經費培養出幾個背棄祖國敗類的同時,有些人也在質疑為什麼我們國家每年會有那麼多學生去海外留學後選擇在國外發展,是國外好就業?還是給的薪水高?難不成國外的月亮比我們的圓?當我聽了施一公的講話後,我服了。「我35歲,拿到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正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我是它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你們有誰能做到我這樣的,多驕傲啊!
-
施一公:回國就是回家,學術界潛規則改變不了人格
施一公:回國就是回家,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國界分享一個眾所周知的世界級科學家,他就是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他是世界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學院士、美國雙院外籍院士。2008年,施一公在國外事業達到巔峰的時候,放棄了美國千萬美元的優厚科研待遇,毅然選擇了回國。
-
施一公的妻子很牛:清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支持施一公回國
說起舒紅兵和施一公這兩個名字,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這兩個人可以說是在我國科研界都是在響噹噹的存在,更都是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可是,為什麼舒紅兵的妻子王延軼在大火之後卻一直惹人非議呢?施一公的妻子為何又特別低調呢?
-
創業者施一公創業者施一公
2008 年,施一公婉拒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放棄了 500 平方米的獨棟花園別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就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教授、博導。2014 年 3 月,施一公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了晶體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愛明諾夫獎,這是他回國後所贏得的第一個國際最高獎項。
-
留學生為何在美國碌碌無為也不願回國?施一公:因為他們知足常樂
可能有些人會問「既然留學生在國外屢屢無為,那他們為什麼不回國發展呢」?是呀,這個問題,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偶然間聽聞施一公的說法後豁然開朗。施一公作為原清華大學副校長,現任西湖大學校長還是中科院院士,他的言論自然是有一定的語言分量。
-
創業者施一公
2008年,施一公婉拒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放棄了500平方米的獨棟花園別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就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教授、博導。2014年3月,施一公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了晶體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愛明諾夫獎,這是他回國後所贏得的第一個國際最高獎項。
-
科學+|創業者施一公
2014年3月,施一公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了晶體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愛明諾夫獎,這是他回國後所贏得的第一個國際最高獎項。時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評價,「施一公回國一舉將清華大學建成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 施一公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院長的日子,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科從只有40多個獨立實驗室,增加到了120個。2018年,施一公離開親手締造的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開始了一場新的試煉。
-
施一公棄美國國籍12年,不屑高薪回國做老師:我從不把錢看眼裡
在一次訪談中,我聽到一位教授這樣談到:「美國有34個州,而在這些研究性大學科學院裡,擔任教授相關等職務的華人有大約2600人,正教授就有800多人。」言外之意:這些選擇從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留學出去的學子,有很多都選擇留在了海外。而這,確實太令人痛心。
-
施一公背後的女人有多強?曾是高考狀元,施一公因她回國!
如果讓你說舒紅兵與施一公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的話,所以我們熟知的便是在2011年評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了,跟他們一起評選的饒毅這三位都是很多人支持的,但最終結果公布時,舒紅兵成功當選了當年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饒毅和施一公也都落選。這樣的結果真的很難讓人接受,甚至多少有所意外,這兩人都是我國非常著名的科學家,而施一公也在2014年時成功當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
-
施一公:清華學生留學後大多都不回國,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
學校越好,學生留學後歸國的越少根據2019年中國留學白皮書,只有28%的中國學生選擇畢業後立即回國就業。學生本科學校越好,學生留學後歸國的越少。以清華大學為例,清華大學2019屆畢業生中,選擇出國深造的本科生699人,碩士137人,博士199人。據網上的數據調查,清華學生選擇回國的比例為19%!
-
央視《新聞聯播》介紹施一公全職回國工作—新聞—科學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國夢,我的夢。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是一個有夢想的人。
-
81%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施一公說出實情:中國留學生「太安逸」
我認為,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技巧和藝術。——蘇霍姆林斯基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不過培養人才我們似乎已經做到了,但是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那就是留住人才,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清華大學發布了一個關於就業的報告,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有超過81%的留學生選擇在美國工作,或者其他的發達國家,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這81%的留學生不願意回國呢?
-
第二個「錢學森」:在美國待遇優厚,卻毅然決然選擇回國
當時美國為了阻止他回國,曾許諾給他許多好處,沒想到錢學森不為所動,無奈之下美國還採取了強硬手段,但都沒能留住錢學森。最終克服了重重苦難,錢學森還是順利回到了國內。無獨有偶,另一位科學家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他放棄了美國的優渥條件,毅然回國做建設,被稱為&34;,他的名字叫做施一公,同樣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推動了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
施一公:從清華大學副校長到西湖大學校長,回國科研拒絕美國高薪
雖然當時有人認為施一公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到中國很不明智,多少人希望能夠留在美國,拿到美國國籍,但施一公院士卻通通放棄,也從沒有後悔曾經的選擇,因為中國有他的根,有他的親人,更有他深愛的祖國,因此,就算擁有留在美國的能力,即便是他國再好,但是他清楚中國才是自己的家。
-
81%不回國?清華留學生散落海外,施一公:中國學生有一個通病
但有一篇研究表明,以清華大學這種在中國頂尖的高級學府為例,每年都會送走大批的留學生,但這些留學生最後有81%都選擇留在了國外。要知道,國家鼓勵留學的目的是為中國自己培養人才,而不是為他國輸送人才的。81%不回國?
-
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腳踏兩隻船」不符我風格
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饒毅、潘建偉、錢穎一等10人於2015年發起,是西湖大學的前身與籌建依託主體,由施一公擔任院長。2017年3月,西湖高研院完成第一批博士生的招生工作,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覆成立西湖大學(籌)。
-
施一公哽咽致謝:回國時爺爺給了最堅定的支持,感謝大時代
「2017年對我來講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今年我50歲了,人過半百知天命;今年是恢復高考40年,我有很多關於1977年的回憶;今年也是我親愛的父親去世30周年,是我結婚25周年,也是我回國到清華全職工作整整10周年。」施一公有些許哽咽,一一列舉。 施一公在發表獲獎感言時的主題是「感謝」——「感謝我的妻子和孩子,沒有仁濱的支持和理解,我不可能今天能站在這裡。
-
施一公:我是河南人,中!
同理,施一公說國家也應該有科學發展顧問委員會,需要一個對重大事項的科學決策提建議的部門,「這個委員會的論證不是說我們都知道要上馬了,領導請我們來,說說好話就上馬了。」關鍵詞•人才引進培養人才的同時 要不斷引進高層次人才 回國之後,施一公曾負責清華大學生命學科的人才招聘。
-
施一公請辭清華副校長任職西湖大學 施一公照片簡歷
經多方渠道證實,中科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已於近日請求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此消息已經得到施一公本人的證實,但他表示,在辭去副校長之後,他將繼續保留在清華的教授職務。他同時表示,這是為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籌建中的西湖大學,「腳踏兩隻船」也不符合他一貫的做事風格。
-
為什麼留學生不願意回國,問其原因,施一公和徐晨陽解釋截然不同
中國的教育發展時間很長,但是現代教育對於西方國家來說還是不夠,例如我們國家最為頂尖的兩所高校,清華和北大,在世界上的排名也並不高,所以很多的人選擇了出國留學,希望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這本來也無可厚非的,但是有一件事情,知道之後讓我們非常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