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國夢,我的夢。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是一個有夢想的人。為了夢想,他用十幾年時間,從求學之餘在餐館打工的留學生,變成世界著名大學的終身教授;為了更大的夢想,他又在一夜之間決定放棄18年海外奮鬥換來的優越條件,回國從頭創業。(
《新聞聯播》視頻)
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系。1989年,他又以年級第一名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去美國留學。
就這樣,一邊打工賺錢,一邊要在實驗室中尋找自己的研究目標。在讀博士後期間,施一公確定了「癌症發生和細胞凋亡」這個研究方向。
因為在這一領域的貢獻,2003年,年僅36歲的施一公獲得全球生物學界享有盛名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學家獎」,並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歷史上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十多年前出國時做的求學夢,已經完全變成了現實。但這時的施一公總還是覺得心裡缺點什麼。一個更大的夢想、更大的挑戰,就要走到他的面前。
僅僅一夜間,就決定放棄令人羨慕的優厚條件全職回國,沒提任何條件就要從頭開始建立實驗室,施一公的選擇立刻遭到很多人的勸阻。
施一公心裡清楚,這時的夢,已不是學術地位或是優厚條件,而是自己要為那片生他養他的土地,做點事情。他用兩年的過渡期關掉了美國的實驗室,回到清華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從買儀器設備,到招聘研究人員,一切從頭再來。這個創業夢,不止是施一公一個人的。清華大學也想方設法給他「開綠燈」,幫著一塊使勁兒。
短短5年,施一公又先後把70多名世界範圍的優秀人才引回清華大學全職工作。他本人也在2010年把自己的國籍從美國改回了中國。
回國後這5年,施一公又在《自然》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了12篇論文。高水平成果產出的頻率,比他在國外時還要高。2010年,一支世界一流學者組成的國際評估組來到清華,評估的結果是:清華大學生命學科發展態勢很好,其中結構生物學學科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原標題:【出彩人生:中國夢·我的夢】施一公:「海歸」生物學家圓夢祖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