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小拎,家住羅甸縣龍坪鎮七一村裡況二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布依族婦女。
七一村是一個美麗的布依村寨,坐落在貴百高速公路旁,距羅甸縣城8公裡,下轄12個村民組348戶1558人,村內交通阡陌,小樓林立,嶄新的村容村貌使得它成為高速沿線一道亮麗的風景。這裡和全縣其他村一樣,發生新變化的不僅僅是村容村貌,村裡人在脫貧的歷程中也發生了喜人的蛻變。而我,自然也不例外。
我今年49歲了,生活中有諸多不幸。丈夫2017年去世了,22歲的兒子言語和肢體均屬二級殘疾,無勞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全靠我一個人養活,我家是貧困戶。但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女兒聰明乖巧,現在都勻職校讀書。
練習寫字
由於國家政策好,領導們也很關心,我現在家裡什麼都不缺。每個月除了能夠如期領到民政部門發的低保金外,村裡還給我安排了護林員的公益性崗位,每個月有800元的固定收入。除了當護林員,我還是村裡安排的幾個衛生保潔員之一,我平時打掃村寨的衛生時特別勤快,每個月都能拿到300元。 在我們村,針對像我一樣的貧困戶,駐村工作隊在給予社會保障兜底的同時,根據具體情況,逐戶制定脫貧幫扶計劃,通過解決公益性崗位、落實扶貧產業項目、合作社分紅、教育與醫療扶持等途徑,穩固提升我們貧困群眾的收入。但我常想,不能什麼都靠國家幫扶,自己更要主動努力脫貧。
目前,雖然家裡只有我一個勞動力,但我卻種了2畝紅心火龍果,不打農藥,施的都是農家有機肥,果子品質好,所以很好賣。此外,我還種有9畝多珍珠李已經掛果,十多棵核桃樹每年能產2000多斤。一年下來,收入還算可觀。 我從小沒有讀過書,以前別說認字寫字,我就連漢話都聽不明白講不清楚。有外面的領導來家裡,我常常只有躲在一邊的份,都不敢跟人家說話。另外,就因為我不會講漢話也不太聽得懂,很多時候甚至連打個電話都很困難。 2018年底,縣民宗局、團委在村裡辦「雙培」培訓班、辦夜校,吃過沒文化虧的我第一個就報名參加,沒有哪一節課落下。當前村裡已經成功開展夜校培訓26節,實施「雙培」2期共10天。每次舉行學習培訓,我總是第一個到,學得也最為認真,在前年學習結業時還得了獎狀,被評為優秀學員。
現在,我完全會寫自己的名字,會寫自己的家庭地址了。自從參加村裡組織的培訓後,我已經會講和聽懂一些日常的漢語了,也敢跟外面來的人講話了,還會使用手機刷抖音、看微信,整個人活潑開朗了不少,精神面貌好了很多。 現在,在國家扶貧政策措施的幫扶下,我家已經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生活過得越來越滋潤了。
班方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登成 整理
編輯 施昱凌
編審 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