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郭英舉,今年56歲,是大方縣興隆鄉果木村人。
在當地,人們都說,我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人。成功之處在於我不僅培育出了一堆大學生,還培育出了一大片仿野生天麻。大家這樣說的時候,心裡還真有點美滋滋的,但其實人們不知道,這一切看似成功的背後,也飽含著許多心酸。 我一共有4個孩子,早些年,因為家庭人口多,土地少,我與妻子哪怕四處打零工,一家人還是一年不夠半年糧。2000年,因過度操勞,我身體出了點問題,大女兒乖巧懂事,本來在學校成績很好,看到家裡實在困難,便主動提出輟學外出打工。 我當時很生氣,告訴她困難只是暫時的,讓她好好念書。可女兒不顧我反對,留下一封信便偷偷與一個親戚去了寧波。女兒說她雖然很想繼續念書,但更不忍心看到我們為了他們把身體拖垮……當時妻子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我心裡像有一棵刺一樣梗著難受,提著小鋤頭便進了山。 後來,大女兒打工寄來的錢,總算是讓其他3個孩子的學費有了著落,我每天到山裡找些野生天麻、草藥等去賣,一家人勉強維持生計。2013年,另外三個孩子相繼上了初中,村裡看我家實在困難,便把我家推薦成了精準貧困戶。 這對於自尊心很強的我來說,成了第二道梗。當時我死活不願意,可妻子一句話提醒了我:有了國家的好政策扶持,孩子們讀書才有盼頭。其實,說實在話,真的沒有誰願意當貧困戶,當時因為條件不好,就怕孩子們上不起學,要是因為窮耽誤了他們,我就是罪人吶。 後來,在國家一系列偏向貧困戶的好政策扶持下,我家生活基本不成問題,加上孩子們讀書也有了補助,我心理壓力減少了許多。因為以前在山裡找過野生天麻,加上我在大方文德天麻種植合作社裡打過工,我就想,與其長期靠政府,還不如自己謀一條長久之計。 2015年後,幾個孩子相繼考上大學,大女兒也有了自己幸福的家,閒暇之餘,我就買來一些天麻菌種,從山裡找來野生天麻,通過培育,人工給他們進行授粉,然後再將人工授粉後的仿野生天麻拿到山裡去種。經過精心栽培,試種第2年,我家的4畝荒山挖出的仿野生天麻淨賺6萬餘元,我也因此收穫了仿野生天麻種植的第一桶金。
郭英舉給鄉親們講解注意事項
2017年,我貸款5萬元,在村裡流轉了50餘畝荒山土地,正式開啟了我的仿野生天麻種植之路。2019年,我家種植的仿野生天麻因為麻黃素含量高,個頭大,銷量供不應求,50畝荒山也一下子讓我從貧困戶一躍成了村裡的殷實戶。後來,鄉親們看到我種天麻脫貧了,都紛紛來找我討經驗,我也不含糊,從授粉到栽培,一家一家手把手親自教。在我的帶動下,現在全村有50餘戶老百姓與我一起搞仿野生天麻種植,其中就有貧困戶17戶。
剛挖出的仿野生天麻
如今,我的孩子們差不多都大學畢業了,有的已經踏上工作崗位。村子裡因為種植天麻富裕起來的人也越來越多,村民們給我取了個外號叫土專家,鄉裡還讓我去給大家講仿野生天麻種植的門道。反正我也是過來人,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黨和政府幫助了我,現在如果能幫到那些有需要的人,我也算是不白活了一場。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閔建華 整理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劉娟
編審 田旻佳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