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界行 看小康⑨丨一個「土專家」帶富百家養蠶戶

2020-12-05 澎湃新聞

市界行 看小康⑨丨一個「土專家」帶富百家養蠶戶

2020-10-1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開欄話:

蜿蜒的營口城市邊界線,勾勒出滋養營口人生活的廣闊土地。市界線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市界線更是營口人逐夢奮鬥的熱土。9月起,營口新聞傳媒中心推出大型融媒體專題報導「市界行 看小康」,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獻禮新中國成立71周年。

營口新聞傳媒中心的記者們踐行「四力」強內容,知行合一再出發,他們將以浮渡河橋為起點,沿著市界線奔向營口的四面八方。採訪活動歷時60天,行程約240公裡, 通過全媒體形態聚焦20個邊界鄉鎮,展綠水青山澄澈底色,看百姓生活幸福圖景,見證「小康生活」非凡蝶變。

從營口市主城區向東南行駛,一路漸見群山起伏。兩個多小時車程後,礦洞溝鎮張家堡村已在腳下。

位處蓋州市與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的交界,這裡柞林資源豐富,加之氣候適宜,種種條件完美地指向了一個產業——柞蠶養殖。村裡564戶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蠶。隨著近些年來養殖技術進步、市場成熟,柞蠶養殖已經成為很多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說到張家堡村的養蠶致富之路,不得不提到一個「帶頭人」。姜明東自打20來歲便跟隨父輩上山放蠶,如今已有40多個年頭。9月中旬,姜家收穫的5000多斤蠶繭賣掉了大半,剩下的也是經銷商眼中的「俏貨」。「十八塊五一斤,沒白忙活!」姜明東語氣中滿是欣慰。收繭的間隙,這個老蠶農給記者講起了他的「養蠶經」。

在他的印象中,村裡祖祖輩輩都離不開養蠶這個行當。「我小時候看過老一輩人上山拴蛾,就是把蛾子的翅膀拴到樹枝上,等它產卵。一隻一隻拴,那是啥工作量啊!現在技術進步了,紙面產卵,省事不說,也方便消毒!」說到消毒,姜明東接著回憶道,「要說以前,養蠶就是個『靠天吃飯』的活兒!辛苦不說,一場蟲害,基本上就啥都沒了。」

蟲害是蠶的天敵。這些年來,姜明東想方設法在每一個環節儘可能地規避蟲害。第一步,便是選種。幾經對比,姜明東最終選擇了每年遠赴吉林省採購更抗蟲害的繭種。母蛾產卵後,消毒用什麼溫度、具體消毒多長時間、什麼時間上山、選什麼樹放蠶這些門道也需要反覆嘗試。

看著姜家的蠶養得好,鄉親們紛紛前來「取經」。姜明東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總結的經驗分享出來。

「要是養蠶這行也有證書,他絕對能評個高級職稱。」「他是中共黨員,村監委會主任。」「他選的繭種,白瞎的時候少。」「大伙兒相信的不僅是他的經驗,還有人品。」眾口稱讚中,姜明東養蠶「土專家」的名號越叫越響。

事實證明,村民的信任沒有錯付。姜明東的眼光確實靠譜,他選回的繭種產量高、抗病力強,鄉親們跟著一起受益。後來,村裡五百多戶蠶農至少有三分之一請他幫忙採購繭種。今年,他從吉林省收的1萬多斤繭種,除了自家留了300斤外,都是義務幫人「代購」的。產量穩定、市場行情不錯,拿到了賣繭錢,村民們心滿意足。「以前收繭和摘蘋果的時間總撞在一起,根本忙不過來。現在技術進步了,恆溫庫裡拿出來的繭種,可以控制放蠶時間,提前收繭。等到收蘋果的時候,賣繭的錢已經裝進保險箱嘍!」有村民笑道。

一年到頭的收成「變現」,有啥心願要完成?面對這樣的問題,姜明東和幾個鄉親認真地想了想,默契地給出答案,「還真沒有啥大件需要置辦了,現在就是想吃啥、用啥隨時買,日子過得挺舒心的。」

●市界行 看小康④︱電力十足!照亮村民幸福路

●市界行 看小康⑤丨以路串景,以景興村

總監製 / 王忠陸 監製 / 張旭勇

原標題:《市界行 看小康⑨丨一個「土專家」帶富百家養蠶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全媒視界丨高水平全面小康 可持續幸福台州
    先富帶後富,攜手奔小康,已在台州圓夢。1月1日,臨海市江南街道,被火紅的水杉林環繞的小區,展現出城市生態之美。記者 潘侃俊 攝詩與遠方的代名詞溫嶺市石塘鎮,中國大陸新千年新世紀第一縷曙光首照地。從昔日的垃圾村、空心村到中國最美漁村、AAA級景區村莊、網紅旅遊地,踐行「兩山」理念,建設美麗鄉村,為該鎮金沙灣畔的幾個小漁村帶去發展紅利。「去年一年淨收入在18萬元左右,一家子早就奔小康啦。」如今,在石塘的金沙灣畔,像金沙村村民鄭雪萍這樣「洗腳上岸」,吃上「旅遊飯」的致富例子已不勝枚舉。
  • 村裡最遠那一戶⑫丨壺瓶山上,一個倔強又聰明的「豬老倌」
    ,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黨和政府的關懷從未缺位,精準幫扶的努力從未鬆懈,邁向小康的腳步從未停歇。 我們從湖南14個市州各選一個村,聚焦每個村最遠的那一戶。14路記者跋山涉水,走進村裡最偏僻的角落,記錄最動人的脫貧故事,以此致敬扶貧這項千秋德政,致敬這個偉大徵程中行走的人們。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野草詩社天津詩友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甘肅:農民土專家發明捕鼠「神器」 帶動鄉鄰共同致富
    因此被政府部門評為「農民土專家」,產品已經得到國內很多地方政府和農技部門的認可,集中採購推廣使用。如今,趙恒生產的滅鼠器每年的銷量在兩萬件以上。不僅自己通過科技致富,也帶動村裡人通過加工捕鼠器共同致富。1發明捕鼠器會寧農民成土專家清明期間,會寧縣楊集鎮劉咀村村民趙恆家裡繁忙異常。
  • 踐行囑託爭出彩小城故事④丨遷建狼城崗 灘區人民繪小康
    為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大河網派出記者到河南沿黃8市採訪,開展「小城故事」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請跟著大河網一起走進「小城」,見證人民幸福生活,探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故事。大河網訊(記者 王君傑)「以前我家住在東狼村,典型的『水泥路』,汙水和淤泥混合,不管是架子車還是後來的拖拉機,陷進去都得折騰半天才能出來。」
  • 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有山有水有鄉愁 記者Vlog帶你看郝堂村到底「好...
    十年前,河南信陽的郝堂村還是大別山革命老區一個凋敝村落人稱「空心村」村裡多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年輕人都靠在外打工賺錢>如今,那裡卻成為中國最美宜居鄉村的一個典範很多人都去參觀、遊覽、考察村裡的年輕人大都回來了遷出的戶口又遷回來遠遠近近的城裡人紛至沓來堵車竟成了家常便飯
  • 咱們都是小康發言人丨南京:康寧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推動「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的起步之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中共江蘇省委網信辦、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江蘇省總工會指導,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中國江蘇網、「新江蘇」客戶端、網信江蘇承辦的「咱們都是小康發言人——眾說全面小康系列微視頻」,聚焦人們身邊和眼中的民生變化,生動展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角度反映江蘇幹部群眾與時俱進、奮力前行的精神狀態,全景式呈現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嶄新面貌。
  • 【決勝2020全面小康湖南行】柚子黃了 產業紅了 村民富了
    向黎黎是菖蒲塘村80後返鄉大學生,每年獼猴桃和柚子豐收的時候,她就站在產業園前向廣大網友進行水果直播帶貨。菖蒲塘村距鳳凰縣城7公裡,是一個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菖蒲塘村是一個典型的乾旱村和貧困村,村民們僅靠種植水稻、玉米維持生計,全村90%房屋為土磚房或石頭房,10%為茅草房,「有女莫嫁菖蒲塘,家裡只有爛籮筐」是其貧窮境況的真實寫照。
  • 護堤近三十年 「土專家」自創排水法
    方明勇也在其中,他是煙墩街道「土專家」技術專班的班長,從事農林水利工作近30年,長期紮根一線,與土地、河道打交道,歷經了1998年、2008年、2016年防汛抗洪工作。今年,自汛情發生以來,方明勇一直守在壩堤上,24小時待命,隨叫隨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房屋翻新 住得舒心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湖南日報丨安居樂業奔小康——看發達地區扶貧的長沙縣模式
    安居樂業奔小康 ——看發達地區扶貧的長沙縣模式 入圍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全國製造業百強縣(市)前十強;連續14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一個個榮譽接踵而至。 但,發達地區也有發達地區的相對貧困。這種相對貧困,像一條極不協調的尾巴,拖累著全面小康的步伐。 「要靶心不散、盡銳出戰,把扶貧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來推進。」
  • 2020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榜單出爐!紅河州這兩個縣市上榜
    近日,「2020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榜單發布,其中紅河州共有兩個縣市上榜,分別是石屏縣和紅河縣。 據悉,「2020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榜單由《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以網絡大數據
  • 浙江紹興交出「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智造強市「小康答卷」
    馬衛光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紹興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徵程上接續奮鬥、砥礪前行,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穩、堅實邁進,交出了一張靚麗的「小康答卷」。率先助力做強大灣區產業帶。杭紹甬三地同處杭州灣的南翼,是浙江省、長三角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紹興濱海新區是構建大灣區產業帶的重要節點,紹興正在致力打造的生物醫藥產業可以與杭州左右呼應;加快構築的新材料產業基地,與寧波新材料產業互補聯動;正在建設的國家級集成電路創新中心,將成為全省乃至長三角集成電路的發展提供紹興「芯」的力量。
  • 亞科瑞克村亞克西丨大美中國·小康印記
    他們認識到,解決「精神貧困」問題比解決物質貧困難度更大,脫貧不僅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對此,當地特別注重補齊「精神富裕」短板。在亞科瑞克村,村莊的面貌和鄉親們的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比如,過去村民環保觀念不強,生活垃圾不是倒在河邊,就是掃進村道渠溝;現在,該村每周開展兩次大清掃活動,群眾愛家園、愛生活的意識明顯增強。讓「內力」與「外力」並舉。
  • 界市城隍廟的 前世今生
    這裡曾有古堡雄關,系東漢未年所建的軍事工程,嶽飛、辛棄疾曾在此駐軍,明末張獻忠也曾搶此關而先入湖南,一九三三年紅八軍聯合茶陵遊擊隊與蓮花地方武裝曾在此伏擊何鍵的三個旅而大獲全勝……只是,現在的「吳楚雄關」是找不到了,起而替之的,是一座「春華秋實納香火,暮鼓晨鐘聽風雨」的界市城隍廟。
  • 人大代表專訪⑨ | 謝彩霞:為了心中永恆的堅守
    人大代表專訪⑨ | 謝彩霞:為了心中永恆的堅守 2020-12-02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啟示
    來到這一歷史裡程碑面前,回望風雨兼程走過的路,很值得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踐,對中國的歷史和未來,意味著什麼,帶來什麼啟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設立的一個階段性目標,又拓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途徑和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近代以來,追求現代化的一個階段性目標。
  • 匯聚幸福路,脫貧致富奔小康丨肅北縣草原巧手奶食品技能培訓班開班...
    匯聚幸福路,脫貧致富奔小康丨肅北縣草原巧手奶食品技能培訓班開班啦~ 2020-11-20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立勝:從全面小康看毛澤東防止兩極分化思想的時代價值
    原標題:王立勝:從全面小康看毛澤東防止兩極分化思想的時代價值 摘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倡導的「協調發展」「共享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至關重要。
  • 海子:生前無聞死後名,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德令哈|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出德令哈市,沿敦煌方向前行約40公裡,就來到了位於柴達木首府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裡處的白公山。白公山北鄰可魯克湖和託素湖,外星人遺址就坐落在託素湖南岸。該地有三個深6米的不規則三角形巖洞,還有從上至下的鐵管從山巖間貫穿而過。由於不合常理,被認為是外星人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