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科瑞克村亞克西丨大美中國·小康印記

2020-11-29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新疆烏什縣亞科瑞克村能源示範小區已成為集居住、休閒、商業為一體的「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農村新型小區。

昔日亞科瑞克村村民住的是「幹打壘」房屋。

亞科瑞克村村民牙生·卡地爾(右)和鄉裡的精神文明辦幹部肖玉龍打桌球。為提升村民精神文明素質,村裡舉辦多彩活動,豐富村民文化和體育生活。

位於亞科瑞克村的烏什縣阿大紡織有限公司,員工在分裝襪子。該村成立的扶貧工廠,吸收困難群眾務工,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亞科瑞克村村民在田間地頭忙生產。近年來,該村因地制宜、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助民增收。

烏什縣金橋超市,顧客在挑選鷹嘴豆產品。烏什縣是「中國鷹嘴豆之鄉」,亞科瑞克村是主要種植基地,如今該村產品已通過無公害檢測認證。

亞科瑞克村村民在給夏季果樹修剪、施肥。該村實施特色林果提質增效工程,通過組織種植戶學習林果管理技術培訓,為脫貧打好基礎。

亞科瑞克村村民在農家書屋讀書學習。為了帶動更多的鄉親發家致富,村裡依靠科技富裕起來的村民自費訂閱報紙雜誌書籍,供鄉親們閱覽。

文藝工作者來到亞科瑞克村為村民表演節目。

夏日午後,亞科瑞克村寧靜溫馨,特色民居、文化廣場、商業店鋪、衛星工廠錯落有致;放眼鄉野,果林吐綠、繁花競開。

這座鄉村位於新疆天山南麓,地處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亞科瑞克鄉。全村726戶、306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9戶、609人,於去年底實現整村脫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過程中,當地堅持「內外兼修」,努力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成色。

讓「口袋」與「腦袋」同富。他們認識到,解決「精神貧困」問題比解決物質貧困難度更大,脫貧不僅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對此,當地特別注重補齊「精神富裕」短板。在亞科瑞克村,村莊的面貌和鄉親們的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比如,過去村民環保觀念不強,生活垃圾不是倒在河邊,就是掃進村道渠溝;現在,該村每周開展兩次大清掃活動,群眾愛家園、愛生活的意識明顯增強。

讓「內力」與「外力」並舉。扶志與扶智相結合是亞科瑞克村脫貧攻堅的重要原則,當地堅持加強教育培訓、表彰激勵,激發了貧困群眾致富的內生動力。在駐村工作隊等幫助下,貧困戶根據自身條件確定脫貧思路。有的村民走進了衛星工廠,有的開辦了縫紉店,有的開辦了農家樂。「我們村可沒閒人,大家都忙了起來。」村民艾合買提·吐蓀道出了亞科瑞克村的變化,以及鄉親們的「精氣神」。

讓「終點」與「起點」換位。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國家能源局新疆監管辦公室駐村工作隊隊長符開建表示,實現整村脫貧後,要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接續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他們牽頭援建的能源示範小區項目,不僅有居住區,還設有商業街、文化廣場等,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農村新型小區,並打造成為美麗鄉村示範小區。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亞科瑞克村正在全面小康的路上奮力奔跑。

由經濟日報社舉辦的

2020年《大美中國小康印記》

主題攝影徵集活動

正在火熱徵集中!

徵稿啟事見下圖↓↓

相關焦點

  • 小康大美 南京展出農民畫裡的「春天」
    9月30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江蘇省現代美術館承辦的「小康大美——第二屆中國(南京)農民畫優秀作品雙年展」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開幕。
  • 咱們都是小康發言人丨南京:康寧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推動「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的起步之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中共江蘇省委網信辦、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江蘇省總工會指導,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中國江蘇網、「新江蘇」客戶端、網信江蘇承辦的「咱們都是小康發言人——眾說全面小康系列微視頻」,聚焦人們身邊和眼中的民生變化,生動展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角度反映江蘇幹部群眾與時俱進、奮力前行的精神狀態,全景式呈現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嶄新面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房屋翻新 住得舒心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第二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丨世界你好,這裡是中國!
    她的名字,叫做——中國。中國,古老而又年輕。曾在現代化大門外徘徊掙扎,7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用曾經的苦難孕育堅強、發展自己,敞開懷抱,造福世界:從百廢待興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連續多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不斷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留下了人類追求繁榮進步的中國印記;世界透過這裡,看到了現代化之路的多樣選擇,看到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光輝未來
  • 市界行 看小康⑨丨一個「土專家」帶富百家養蠶戶
    市界行 看小康⑨丨一個「土專家」帶富百家養蠶戶 2020-10-1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鏡頭裡的扶貧印記⑦丨紅絲線裡的扶貧情 鄉鎮女扶貧幹部的扶貧路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山東把脫貧攻堅擺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 時政微視頻丨淬火煉真金
    今天,金磚五國人口約有32億,地域覆蓋亞、非、歐、美四大洲,代表著當今世界最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金磚國家秉承著「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共同精神,已同舟共濟十餘載。自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已經連續8次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
  • 小康中國 大愛天地 ——第二屆「童話裡的世界」 童話故事創作大賽...
    小康中國 大愛天地 ——第二屆「童話裡的世界」 童話故事創作大賽優秀作品分享展示活動在張家港舉辦 2021-01-08 2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媒視界丨高水平全面小康 可持續幸福台州
    小康路上的你我他全民創業帶動增收致富,百姓家底更殷實。小康生活是個什麼樣?在椒江大陳島,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當年落後的小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小康的大陳」。去年,大陳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9394元,是2006年的9.6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三個清零」的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
  • Science長文丨基因印記與罕見病的「糾葛」
    基因印記基因印記是指受精卵形成過程中,來源於父親或者來源於母親的等位基因被修飾後,該印記導致下一代僅僅表達父源或者母源等位基因。多年研究表明,正常的基因印記發生錯誤,會導致多種疾病,這其中包括Silver-Russell和貝威二氏症候群及其他幾種罕見病。基因印記的起源可追溯至1.5億年前。
  • 匯聚幸福路,脫貧致富奔小康丨肅北縣草原巧手奶食品技能培訓班開班...
    匯聚幸福路,脫貧致富奔小康丨肅北縣草原巧手奶食品技能培訓班開班啦~ 2020-11-20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ForevermarkTM永恆印記美鑽在《W.E.》紐約首映禮上
    導語: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Andrea Riseborough)等多位明星近日佩戴ForevermarkTM永恆印記鑽飾盛裝出席了麥當娜導演的電影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Andrea Riseborough)電影女主角安德麗亞佩戴了18k白金的ForevermarkTM永恆印記鑽石寬手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集中管理、抱團發展、技術靠譜、農機優惠、土地連片、銷售保障,春天我剛播種,秋天的訂單已經到手了,我期待的生產省心、生活舒心的小康生活已經在眼前了。」  要保證中國飯碗裝滿中國糧食,離不開科技的力量。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全體幹部職工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自覺擔負起建設「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重任,發揮黑土帶的生態優勢,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野草詩社天津詩友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奔向小康】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奔向小康」環伍姓湖長跑賽場地...
    「奔向小康」環伍姓湖長跑賽。為環湖賽搭建的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奔向小康」環伍姓湖長跑賽主題綠色雕塑矗立在伍姓湖溼地公園大門口,雕塑上成熟的麥穗、盛開的鮮花和奔跑的人物造型交相輝映,兩旁八根雕刻精美的綠色火炬柱,共同迎接八方來客,體驗農耕文明,分享金秋豐收的喜悅。
  • 重慶專訪丨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感受數學的美和力量
    重慶專訪丨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感受數學的美和力量 2020-11-20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界面·財聯社財經年會】丨圓桌論壇: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企業責任
    三大攻堅戰確實是影響整個小康社會建設非常重要的制約性因素,但是我認為整個小康社會要建成其實是要實現在報告裡邊講的所謂「七個有所」,叫做「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應該說,中國41年的實踐證明,無論是建成小康社會,還是未來要建設的美好生活,企業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 借「小康」的春風,看41年間家居生活時代脈搏的變遷
    從1979年鄧小平同志提出小康概念到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到來,在這41年的時間裡,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居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遷,每一個年代都鐫刻著屬於它的時代烙印。這一次,就借小康的春風,感受「家」的時代脈搏。
  • 隕石坑——天地大衝撞的印記
    隕石坑——天地大衝撞的印記在地球近46億年的歷史中,類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並不鮮見。
  • 中國農業大學PNAS解析玉米基因組印記新進展
    中國農業大學PNAS解析玉米基因組印記新進展   近日來自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玉米改良中心的研究人員獲得了玉米基因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