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新疆烏什縣亞科瑞克村能源示範小區已成為集居住、休閒、商業為一體的「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農村新型小區。
昔日亞科瑞克村村民住的是「幹打壘」房屋。
亞科瑞克村村民牙生·卡地爾(右)和鄉裡的精神文明辦幹部肖玉龍打桌球。為提升村民精神文明素質,村裡舉辦多彩活動,豐富村民文化和體育生活。
位於亞科瑞克村的烏什縣阿大紡織有限公司,員工在分裝襪子。該村成立的扶貧工廠,吸收困難群眾務工,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亞科瑞克村村民在田間地頭忙生產。近年來,該村因地制宜、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助民增收。
烏什縣金橋超市,顧客在挑選鷹嘴豆產品。烏什縣是「中國鷹嘴豆之鄉」,亞科瑞克村是主要種植基地,如今該村產品已通過無公害檢測認證。
亞科瑞克村村民在給夏季果樹修剪、施肥。該村實施特色林果提質增效工程,通過組織種植戶學習林果管理技術培訓,為脫貧打好基礎。
亞科瑞克村村民在農家書屋讀書學習。為了帶動更多的鄉親發家致富,村裡依靠科技富裕起來的村民自費訂閱報紙雜誌書籍,供鄉親們閱覽。
文藝工作者來到亞科瑞克村為村民表演節目。
夏日午後,亞科瑞克村寧靜溫馨,特色民居、文化廣場、商業店鋪、衛星工廠錯落有致;放眼鄉野,果林吐綠、繁花競開。
這座鄉村位於新疆天山南麓,地處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亞科瑞克鄉。全村726戶、306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9戶、609人,於去年底實現整村脫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過程中,當地堅持「內外兼修」,努力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成色。
讓「口袋」與「腦袋」同富。他們認識到,解決「精神貧困」問題比解決物質貧困難度更大,脫貧不僅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對此,當地特別注重補齊「精神富裕」短板。在亞科瑞克村,村莊的面貌和鄉親們的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比如,過去村民環保觀念不強,生活垃圾不是倒在河邊,就是掃進村道渠溝;現在,該村每周開展兩次大清掃活動,群眾愛家園、愛生活的意識明顯增強。
讓「內力」與「外力」並舉。扶志與扶智相結合是亞科瑞克村脫貧攻堅的重要原則,當地堅持加強教育培訓、表彰激勵,激發了貧困群眾致富的內生動力。在駐村工作隊等幫助下,貧困戶根據自身條件確定脫貧思路。有的村民走進了衛星工廠,有的開辦了縫紉店,有的開辦了農家樂。「我們村可沒閒人,大家都忙了起來。」村民艾合買提·吐蓀道出了亞科瑞克村的變化,以及鄉親們的「精氣神」。
讓「終點」與「起點」換位。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國家能源局新疆監管辦公室駐村工作隊隊長符開建表示,實現整村脫貧後,要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接續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他們牽頭援建的能源示範小區項目,不僅有居住區,還設有商業街、文化廣場等,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農村新型小區,並打造成為美麗鄉村示範小區。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亞科瑞克村正在全面小康的路上奮力奔跑。
由經濟日報社舉辦的
2020年《大美中國小康印記》
主題攝影徵集活動
正在火熱徵集中!
徵稿啟事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