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專訪丨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感受數學的美和力量

2020-12-05 澎湃新聞

重慶專訪丨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感受數學的美和力量

2020-11-20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他已年過六旬,但依然精力旺盛

他是國內外知名的數學家

曾在第26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

語驚四座

面對人工智慧、大數據時代

他坦言,數學要與人工智慧融通共進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

時隔兩年,徐宗本院士再次造訪重慶,是受邀參加重慶郵電大學70周年校慶。在校慶院士報告會上,徐宗本院士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題為《AI與數學:融通共進的時代》的主題報告。

徐院士認為,隨著機器的深度學習,人工智慧與數學的聯繫更加緊密,它們的交互作用,為我們現實生活,帶來許多新的改變和可能。

在大數據智能時代,人們常說「人工智慧的基石在數學」。如何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如何學好數學,以數學為專業將來前景如何,徐宗本院士認為,數學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有著愈發重要的位置,一個民族的數學水平,直接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

而在基礎教育的問題上,徐院士呼籲,培養孩子的興趣和學習能力,比學奧數、拿高分、讀名校重要得多。

而說到科學家的責任和創新能力,徐宗本院士坦言,要從科技體制改革創新著手,積極推動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科技工作者創新創造的活力與動力。徐宗本院士認為,創新主體不明確,是造成效益不高的原因。

在專訪徐宗本院士的當天,他的行程安排:

● 當天下午三點乘坐飛機從廣州到達重慶;

● 下午4點半準時在重慶郵電大學的講臺上登臺演講;

● 下午5點半接受《重慶專訪》;

● 專訪後晚上還有會見活動,第二天乘機離開重慶。

65歲卻依然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徐宗本院士透露了自己的「養生」秘訣——保持專注。

夜幕降臨,徐院士匆匆離開。在他身上,我們沒有看到老驥的身影,卻是伏櫪後的志在千裡。徐院士說:「我說話比較直接,甚至有些刺耳,但這就是科學家,科學家不直接指出問題,還怎麼做學問?」

全身心的投入、忘我的工作、對科學的摯愛,徐宗本院士詮釋了那一代科學家的「傲骨」!

公益多一點

點餐不隨意,量度把控有意義。亂點一氣,絕非闊氣。掂量好了再點餐,剩菜剩飯太難堪。

原標題:《重慶專訪丨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感受數學的美和力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重慶專訪丨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感受數學的美和力量
    在校慶院士報告會上,徐宗本院士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題為《AI與數學:融通共進的時代》的主題報告。徐院士認為,隨著機器的深度學習,人工智慧與數學的聯繫更加緊密,它們的交互作用,為我們現實生活,帶來許多新的改變和可能。
  • 重慶專訪:中科院院士袁亞湘——「鬼點子」 推動原始創新
    重慶專訪:中科院院士袁亞湘——「鬼點子」 推動原始創新 2020-12-20 2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注丨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這些行業和領域有福了
    12月11日,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揭牌。這是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設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也是重慶市數學領域第一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中心由重慶師範大學牽頭,聯合北京大學等16家單位共同建設。科技部為何啟動建設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數學與生活有怎樣的聯繫?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將在哪些領域進行研究?
  • 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又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北京這位教授厲害了!
    7月27日,歐洲科學院 (Academia Europaea, the Academy of Europe) 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成秋明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歐洲科學院年會暨新當選院士入會儀式將推遲至2021年10月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市舉行。
  • 新增院士葉向東:三十餘年鑽研求索數學之美
    中新網合肥11月25日電 (劉愛華 吳蘭)2019年中國科學院新增選院士名單近日公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葉向東教授入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院士稱號是黨和國家給予的崇高榮譽」,葉向東說,「研究工作是一項集體的工作,這是對我的肯定,也是對我們團隊的肯定」。
  • 丘成桐:享受數學之美
    文學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而數學也具有詩歌和散文的內在氣質,達到一定的境界後,也能體會和享受到數學之美。數學既有文學性的方面,也有應用性的方面,我對這些都感興趣,探討它們之間妙趣橫生的關係,讓我真正享受到了研究數學的樂趣。」下午1:55,到達中科院。由於車上沒有備水,丘先生一連喝了5杯水。隨後走進演講報告廳。
  • ...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與會人員共同感受數學之美、探尋數理之源
    大會期間,與會嘉賓參觀了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聆聽了由丘成桐院士領銜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所作的專題報告,共同感受數學之美,探尋數理之源,共話發展之道。他認為,應對計算機硬體設計的瓶頸問題,方法之一就是大力改善軟體,找到更好的算法,繞過硬體的速度和儲存的能力,目前對此的研究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中國的人口規模是發展人工智慧的優勢,在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方面已經處於世界前沿水平」,丘成桐認為,在基礎理論和算法創新方面,中國跟美國、英國等國尚有差距,想要在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在國際上領先,基礎理論的突破不可或缺。
  • 21世紀中國科學院院士最集中的高校排行榜!
    8月1日,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了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共有157位科學家入選,最終的當選名單將於今年12月公布。中科院院士的增選情況歷來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藉此機會,小編對新世紀以來中國科學院八次增選當選院士情況進行了整理,供大家參考。
  • 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做強石墨產業 助推巴中快速發展
    9月16日,「院士專家巴中行」活動舉行,5名巴中籍兩院院士,12位巴中籍專家,以及來自全國著名院校和研究機構的40位學者出席活動。這些院士專家,心懷桑梓情,對家鄉巴中發展踴躍建言獻策。近日,巴中電視臺推出「院士專家巴中行」專訪。今天,我們來看中國科學院院士、瀋陽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主任成會明的專訪。
  • 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成會明:做強石墨產業 助推巴中快速發展
    9月16日,「院士專家巴中行」活動舉行,5名巴中籍兩院院士,12位巴中籍專家,以及來自全國著名院校和研究機構的40位學者出席活動。這些院士專家,心懷桑梓情,對家鄉巴中發展踴躍建言獻策。近日,巴中電視臺推出「院士專家巴中行」專訪。今天,我們來看中國科學院院士、瀋陽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主任成會明的專訪。
  • 新晉中科院院士葉向東:求索數學之美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9年11月22日,兩院院士增選名單正式公布,記者了解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葉向東教授入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就在10個月前,葉向東和他的同事黃文、邵松研究團隊完成的「動力系統的結構及其複雜性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田剛教授走進重慶巴蜀中學 帶領學子領略數學獨特...
    中國網11月23日訊 11月21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原副校長田剛教授來到重慶巴蜀中學,為師生帶來一場專題講座——《走進數學》,帶領同學們領略數學的獨特魅力。,新浪網創始人、校內外創始人董事長王志東一行,西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重慶數學學會秘書長劉賢寧、重慶數學學會理事長唐春雷、重慶市巴蜀中學校校長、黨委副書記王國華、重慶市巴蜀中學校黨委書記、副校長舒義海等領導和嘉賓出席本次講座。
  • 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這些行業和領域有福了
    重慶日報記者就這些問題,對該中心主任楊新民教授進行了專訪。重慶日報:科技部為何在全國首批批准建立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楊新民:科技部首批批准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天津、山東等12個省(市)。創建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是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可以加快形成和提升創新平臺、人才團隊、開放合作、成果應用的能力和水平。
  • 我校8位教師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位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正式對外公布,我校陸夕雲、葉向東、楊金龍、俞書宏4位教授,以及常進、陳學思、相裡斌、吳宜燦4位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名譽教授安東·塞林格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龍騰校友當選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人民網莫斯科11月27日電,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官方網站公布了新當選外籍院士人員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龍騰(8406)校友當選「信息系統、計算與電子工程、通信與電信」學部外籍院士。圖丨龍騰龍騰教授主要從事新體制雷達與實時信息處理領域的研究工作。
  • 關於公布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
    關於公布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8-01 09:43 來源: 中科院網站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
  • 南開大學陳軍院士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化學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大陸科學家。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稱,陳軍院士發展了「氧化還原—轉晶」新方法可控合成三維金屬氧(硫)化物電極材料,用於製備高性能電池。他的研究拓展了人們對於納米材料在能源儲存和轉化領域應用的理解。此次共有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大陸。
  • 大家|袁亞湘院士:以稚子之心探數學之美
    當別人都在感嘆他未來仕途不可限量時,47歲,他卻卸下所有行政職務,以一顆稚子之心回歸科研淨土,「帶帶學生,想想數學,寫寫文章,遊遊世界,不亦樂乎」。 率真、童趣、高明的「段子手」,很難想像,這幾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位功成名就的中科院院士。但11月剛剛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新任理事長的袁亞湘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
  •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士中:發揮制度優勢 打造空天信息網
    「北鬥組網、火星探測,這都是綜合國力強盛的表現,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楊士中近日接受了記者的專訪,83歲高齡的他思維依舊敏捷。楊士中院士把一生貢獻給了中國的航天事業,也關注著每一次火箭發射,每一顆衛星升空。
  • 四名溫州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新院士
    此外,中國科學院新增外籍院士16人,出生於溫州的華人科學家沈志勳名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此次有兩名科學家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別為謝作偉、滕錦光,他們均是溫州鄉賢。出生於溫州市區的華人科學家沈志勳為何是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溫州市科協的工作人員表示,沈志勳是美籍華人,所以是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