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他已年過六旬,但依然精力旺盛
他是國內外知名的數學家
曾在第26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
語驚四座
面對人工智慧、大數據時代
他坦言,數學要與人工智慧融通共進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
時隔兩年,徐宗本院士再次造訪重慶,是受邀參加重慶郵電大學70周年校慶。在校慶院士報告會上,徐宗本院士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題為《AI與數學:融通共進的時代》的主題報告。
徐院士認為,隨著機器的深度學習,人工智慧與數學的聯繫更加緊密,它們的交互作用,為我們現實生活,帶來許多新的改變和可能。
在大數據智能時代,人們常說「人工智慧的基石在數學」。如何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如何學好數學,以數學為專業將來前景如何,徐宗本院士認為,數學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有著愈發重要的位置,一個民族的數學水平,直接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
而在基礎教育的問題上,徐院士呼籲,培養孩子的興趣和學習能力,比學奧數、拿高分、讀名校重要得多。
而說到科學家的責任和創新能力,徐宗本院士坦言,要從科技體制改革創新著手,積極推動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科技工作者創新創造的活力與動力。徐宗本院士認為,創新主體不明確,是造成效益不高的原因。
在專訪徐宗本院士的當天,他的行程安排:
● 當天下午三點乘坐飛機從廣州到達重慶;
● 下午4點半準時在重慶郵電大學的講臺上登臺演講;
● 下午5點半接受《重慶專訪》;
● 專訪後晚上還有會見活動,第二天乘機離開重慶。
65歲卻依然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徐宗本院士透露了自己的「養生」秘訣——保持專注。
夜幕降臨,徐院士匆匆離開。在他身上,我們沒有看到老驥的身影,卻是伏櫪後的志在千裡。徐院士說:「我說話比較直接,甚至有些刺耳,但這就是科學家,科學家不直接指出問題,還怎麼做學問?」
全身心的投入、忘我的工作、對科學的摯愛,徐宗本院士詮釋了那一代科學家的「傲骨」!
公益多一點
點餐不隨意,量度把控有意義。亂點一氣,絕非闊氣。掂量好了再點餐,剩菜剩飯太難堪。
原標題:《重慶專訪丨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感受數學的美和力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