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院士葉向東:三十餘年鑽研求索數學之美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合肥11月25日電 (劉愛華 吳蘭)2019年中國科學院新增選院士名單近日公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葉向東教授入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院士稱號是黨和國家給予的崇高榮譽」,葉向東說,「研究工作是一項集體的工作,這是對我的肯定,也是對我們團隊的肯定」。

  數學之美

  葉向東與數學結緣,並非偶然。

  1963年,葉向東出生於皖南寧國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上世紀70年代,學習資料匱乏,家中僅有的幾本當年父親讀書時保留下來的數學教材,成了可以參考、學習的珍貴讀物。

  1979年,時年16歲的葉向東參加高考,數學考試的最後一道題是證明勾股定理。得益於父親留下來的教材,他很輕鬆地用了幾種不同的證明方法去證明它。同年,他被中國科大數學系錄取,由此開啟了數學的研究之路。

  此後,從中國科大到莫斯科,從本科到博士,又到義大利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再回到中國科大任教,葉向東與數學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

  1996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0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1年,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13年,獲得第十四屆陳省身數學獎。

  數學的美妙之處,在於它能將一些複雜的問題變簡單。在葉向東眼裡,基礎數學充滿魅力,「基礎數學是一門藝術,它追求簡潔和美感」,就像美術作品之於畫家,文學作品之於作家。

  葉向東介紹:「數學的產生就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從遠古時期的結繩記事,到農業社會的田畝測量,再到當今的CT檢查、令人震撼的5G應用等等,數學來源於生活,如今已經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學,無處不在。

  研究之路

  葉向東的辦公室有一面長5米高2米的黑板,上面寫滿了各種演算公式。三十多年的科研生涯,對葉向東來說是一個不斷探索——突破——再探索—-再突破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歷經多年不懈的努力,葉向東教授、黃文教授、邵松教授研究團隊對動力系統的結構及逐點多重遍歷定理、熵理論、複雜性層次等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獲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到目前為止,他在國際高水平數學雜誌上發表論文90多篇,多次在國際數學會議上做邀請報告,擔任多個國際數學雜誌的編委,是所從事領域中有國際影響的學者。

  科學研究就是一個不斷修正和調整的過程,他明白,做學問不能停。讀書時,葉向東就很努力。

  為師之道

  中國科大數學系是1958年由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親自主持創辦,並任首任系主任,關肇直、吳文俊、馮康、龔昇、王元等一大批知名專家曾在此任教。老一輩科學家熱愛科學、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始終影響著葉向東。

  讓葉向東記憶猶新的是,當年在中國科大讀本科,數學分析的輔導老師在批改他的作業時,感覺演算方法看起來是正確的,但是仔細琢磨又覺得不對。為此,老師從教研室跑到教室三趟,與葉向東探討,最終找出問題所在。

  不同導師對培養研究生的方式或有不同。葉向東在研究生培養的前期他深度參與,從選題的確定到論文字句的修改,事無巨細;後期則放手讓學生獨立做課題,在大方向上為學生做指引。

  他的學生感受頗深,葉向東對他們的培養是啟發式的,是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到目前為止,葉向東已經培養了18名博士,其中2名分別獲得國家傑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名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3名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名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相關焦點

  • 新晉中科院院士葉向東:求索數學之美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9年11月22日,兩院院士增選名單正式公布,記者了解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葉向東教授入選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就在10個月前,葉向東和他的同事黃文、邵松研究團隊完成的「動力系統的結構及其複雜性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葉向東院士解讀動態系統中的冪零結構
    這位學者,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葉向東。 11月13日下午,衛津路校區第6教學樓108會議室座無虛席,葉向東教授給在座師生帶來了一場內容豐富、深入淺出的學術講座。講座由數學學院院長孫笑濤主持。會議開始,孫笑濤向在場師生熱情介紹葉向東院士。
  • 大家|袁亞湘院士:以稚子之心探數學之美
    當別人都在感嘆他未來仕途不可限量時,47歲,他卻卸下所有行政職務,以一顆稚子之心回歸科研淨土,「帶帶學生,想想數學,寫寫文章,遊遊世界,不亦樂乎」。 率真、童趣、高明的「段子手」,很難想像,這幾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位功成名就的中科院院士。但11月剛剛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新任理事長的袁亞湘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
  • 袁亞湘院士:以稚子之心探數學之美—新聞—科學網
    率真、童趣、高明的「段子手」,很難想像,這幾個詞可以用來形容一位功成名就的中科院院士。但11月剛剛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新任理事長的袁亞湘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今年55歲的他用自己對數學的執著與深愛,用孩提般純真的科研之心,深深地感染每一位聽過他的課或曾與他交談的人。
  • 清華都沒有專職數學院士!中科院啟動院士增選,數學院士名額大增
    元旦第一天,中國科學院2021年院士增選工作正式啟動,與往年不同的是,73個總名額中,將大幅提升新興和交叉學科與數學領域的名額,其他學科相應減少,尤其是對於數學的重視是這次院士增選的一大亮點,預計至少增加2人以上。
  • 姜伯駒:讓數學之美走入生活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5-1998年為北大數學科學學院首任院長,現任數學科學學院教授。數學之美,思維之美、理性之美。30餘年前,描寫陳景潤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引發了無數人對探索數學未知的嚮往;20餘年前,陳省身登高一呼,讓國人燃起中國數學走向國際數學前沿的無限期望;今天,以姜伯駒為代表的一代數學家致力於數學的推廣與普及,執著於數學人才的引領和培養,讓數學之美為人所知,引人入勝。
  • 四川大學舉行西南數學論壇暨劉應明院士誕辰80周年紀念會
    劉應明院士夫人吳玉群老師,中國科學院姜伯駒院士、張恭慶院士、林群院士、張景中院士、馬志明院士、文蘭院士、田剛院士、洪家興院士、陳木法院士、彭實戈院士、王詩宬院士、龍以明院士、張偉平院士、李安民院士、席南華院士、袁亞湘院士、鄂維南院士、勵建書院士、周向宇院士、江松院士、張平文院士、方復全院士、湯濤院士、葉向東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數學會、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代表,北京大學等百餘家國內外院校、
  • 院士敲門磚!中科大教授獲何梁何利獎
    近日,中科大兩位教授榮膺何梁何利獎,分別是2019年新晉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數學學院葉向東教授和中科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吳楓教授。葉向東教授長期深耕基礎數學理論研究,憑藉「動力系統的結構及其複雜性研究」項目作為第一完成人曾獲得2018年度自然科學二等獎(在當年全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獲獎名單中排名第一),2019年當選中科院院士,此前還獲得過陳省身數學獎和國家傑青、長江特聘教授稱號。
  • 數學之美
    結果這份職業卻激發了青年對圖形和設計的愛好與天賦,他的作品不是一般藝術家的天馬行空,而是基於精準的絕對理性,儘管從來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數學訓練,但是數學成為他的靈感來源,他鑽研於規則、結構,創作出許多「不可思議」的畫面。這位青年在中年時終於成名,他的畫裡充滿著黎曼曲面、彭羅斯三角、拓撲幾何等數學命題,他被譽為數學的「譯者」,他的名字叫埃舍爾。
  • 數學家田剛院士到訪巴蜀中學—2020年北大數學學院人數最多的中學
    榮幸之至——11月21日上午,田剛院士到訪巴蜀中學,作了題為《走進數學》的講座,帶領師生們一同漫步於數學世界,領略它的獨特魅力。自然界中花朵呈現的斐波那契數列,謝克洛弗拉清真寺屋頂使用的雙螺旋圖案,以及達文西畫作中運用的「黃金分割」定律等理念……數學之美展現在自然與藝術等領域。數學究竟有哪些美呢?
  • 丘成桐:享受數學之美
    文學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而數學也具有詩歌和散文的內在氣質,達到一定的境界後,也能體會和享受到數學之美。數學既有文學性的方面,也有應用性的方面,我對這些都感興趣,探討它們之間妙趣橫生的關係,讓我真正享受到了研究數學的樂趣。」下午1:55,到達中科院。由於車上沒有備水,丘先生一連喝了5杯水。隨後走進演講報告廳。
  • 「數學及其應用中的若干前沿問題」論證會在我校成功舉行
    2006年10月25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數學及其應用中的若干前沿問題」論證會在我校東區理化大樓16008室成功舉行。出席會議的有數學會理事長文蘭院士、我校常務副書記許武教授、中科院基礎局黃勇副局長及王永祥副處長、基金委數理學部雷天剛處長,我校有關院系、職能部門領導葉向東、朱長飛、胡嶽東等也出席了會議。      創新項目「數學及其應用中的若干前沿問題」由數學系和統計與金融系共同申請,項目負責人是我校葉向東教授、楊亞寧教授。
  • 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成立三十周年慶典舉行
    清華新聞網9月22日電 9月20日,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以下簡稱 「學會」)成立三十周年慶典在北京舉行。此次大會由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承辦。學會第二屆理事長、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曾慶存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主席袁亞湘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中國數學會理事長田剛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席南華院士,中國數學會計算數學分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主任江松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陳志明院士,中國運籌學會理事長胡旭東研究員、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理事長楊曉光研究員、地方學會和高校學院的代表
  • 為科學女性立傳,傳揚夢想與奮鬥之美
    ■ 素波300餘頁油墨飄香,21位科技女傑不懈求索,讀罷兩卷《大美·中國女科學家》深感餘味無窮。以一項項科學發現、技術發明造福社會,堪稱「大美」。就在半年多以前,「成都一小學開設男女專屬課,女生織毛衣,男生造火箭」的新聞還曾被熱議,可見此偏見遺毒之深。破除偏見非一朝一夕之功,有賴長期的文化改進和社會政策支持,但在啟蒙心智、影響個人選擇方面,榜樣的力量卻至關重要。《大美·中國女科學家》樹立起一個個追求創新、科技報國的女性榜樣,相信會讓很多踟躕在科學門前的女性鼓起勇氣、向前一步。
  • 李躍平會見中國華電集團總經理葉向東
    李躍平會見中國華電集團總經理葉向東 2020-11-19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宛秋書畫之——牡丹之美
    作者簡介:時光荏苒,飛逝如斯十二年彈指一揮間昨夜夢中與君聚萬般不舍,兩情依依餘往矣,每每則思餘年有恨三十年來,刻苦勤奮,努力鑽研,書畫力作數以百計。擅長水墨,作品充滿了韻味,兼宋,元,明清數家之大成,山川流水,頗具古人遺風。詳情請百度一下:宛秋書畫。本店所有作品均由店主親筆繪製,製作可以保真,並保證其作品的唯一性,每件作品都不可多得。
  • 李嬋穎:感知數學之美
    這其中,數學尤其容易陷入題海戰術。對此,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研究員李嬋穎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表示:「數學如藝術,培養對數學之美的感知力,比單純強調數量的刷題訓練更重要。」刷題是駕馭「已知」,研究是發現未知菲爾茲獎得主小平邦彥曾經說過:理解數學需要具備一種純粹的感覺,即「數感」。
  • ...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與會人員共同感受數學之美、探尋數理之源
    大會期間,與會嘉賓參觀了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聆聽了由丘成桐院士領銜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所作的專題報告,共同感受數學之美,探尋數理之源,共話發展之道。  數智聚「蕉」 探秘數理之源  藉助卡拉比-丘(梅州蕉嶺)數學大會召開的契機,昨日,菲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院長丘成桐院士領銜多位專家學者,在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現代數學研討會,進行學術交流與智慧碰撞,暢談數理、科技創新發展。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5名。
  • 溫州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專業:在數學家之鄉邂逅未來卓越教師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專業是溫州大學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專業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溫州師範學院創辦的數學教育專業。1988年溫州師範學院恢復數學教育本科專業,2004年開始招收應用數學碩士研究生,2007年開始招收數學課程教學論碩士研究生,2015年開始招收學科教學(數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18年獲得數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