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
——習近平
他們是村裡最遠的那一戶,交通更不便,信息更閉塞,機會更稀缺,脫貧的任務更艱辛,脫貧的期盼更迫切。
最偏遠的那戶人家,繫著最深切的牽掛。黨和政府的關懷從未缺位,精準幫扶的努力從未鬆懈,邁向小康的腳步從未停歇。
我們從湖南14個市州各選一個村,聚焦每個村最遠的那一戶。14路記者跋山涉水,走進村裡最偏僻的角落,記錄最動人的脫貧故事,以此致敬扶貧這項千秋德政,致敬這個偉大徵程中行走的人們。
村裡最遠那一戶⑫丨壺瓶山上,一個倔強又聰明的豬老倌
文 |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朱玉文 通訊員 劉世霞 視頻 | 宋太桓 視覺 | 陳青青
「我只曉得做事。」這是王永初對自己的評價。
「他腦殼子靈光。」這是石門縣審計局駐姬塘峪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付建祖對王永初的印象。
「每次見他,都是笑眯眯的,問他有什麼困難,從來都是說沒有。」石門縣壺瓶山鎮黨委書記陳宏平說起對王永初的印象。
壺瓶山鎮位於石門縣西北山區,是湖南最北的鄉,也是全省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鄉鎮,全鎮38個村平均海拔約1000米,素有「湖南屋脊」之稱。
王永初生活的姬塘峪村是土家族聚集區,王家住在村子最偏遠的東北角。該村海拔1800米,前些年缺水缺物、交通閉塞、信息難通。
一把大火把王永初的房子燒掉,生活剛有起色,愛人又生一場大病,生活重陷困頓,人生起起落落。
建檔立卡貧困戶王永初脫貧願望格外強烈。
大門敞開,屋裡卻空無一人。
9月20日,記者從壺瓶山鎮開車20分鐘到達姬塘峪村村部,從村部出發,又翻了半個小時山路才到達王永初的家。
王永初不在家,扶貧工作隊的同志說,老王肯定幹活去了。
扶貧工作隊的同志熟門熟路,帶我們進了屋。
院前乾乾淨淨,家裡也收拾得整整齊齊。打開冰箱,冷凍櫃全滿,只有冷藏室裡還有點空間;豬圈裡,有三頭種豬,二三十頭仔豬。
半個小時後,王永初從外面趕了回來。
「我只曉得做事,不曉得講。」50歲的王永初人生中第一次接受記者的採訪,他不停地張望,不停地搓手,顯得格外侷促。
2009年,一場大火,家裡房子被燒垮,糧食全部燒光,王永初在塑料棚裡住了幾年。依靠種植玉米蔬菜,把房子蓋了起來。可欠債還沒還完,老婆又患了腫瘤,治療費花了十多萬。王永初的生活,就像周圍的山一樣起起伏伏。
青山蒼翠,雲霧繚繞,靜謐的姬塘峪村溫柔如水。但水也是這裡村民面臨的最大生存難題。
「你知道老王有好發狠、好勤快嗎?」付建祖告訴記者,人家都是自己挑飲用水,牲畜就用生活汙水,王永初不但挑自己的飲用水,還走五六裡山路,給豬挑飲用水,一直挑到安全飲水工程完工,家裡接上自來水管。
王永初養豬可不是瞎養,他養出了生意經。
(9月20日下午,王永初在自己的豬場餵豬。)
2019年,受非洲豬瘟影響,國內生豬產量下跌,豬肉價格上漲。由於防疫得當,王永初的生豬未受影響,他也靠賣生豬掙了一筆大錢。錢到帳後,王永初沒作它用,直接去市場上進了幾頭母豬。
「去年市場上生豬緊俏,我就估計今年仔豬價格會漲。所以年底趕緊買了幾頭母豬。」王永初說。
今年初,仔豬價格果然大幅上漲。王永初的仔豬供不應求,僅此一項,他就賣了近十萬。
欠債全部還清,他又用餘錢買了一臺農用運輸車。
「去年賣生豬老王掙了錢,今年又掙一筆,真是有眼光。」付建祖向王永初豎起了大拇指。
怎麼知道仔豬會漲價?王永初告訴記者自己的小秘密:看電視臺財經頻道的節目了解市場信息,還有就是多和農技人員交流諮詢。
每個月,石門縣壺瓶山鎮黨委書記陳宏平都要去看看王永初。
(9月20日傍晚,王永初在看電視劇。)
「政府給他的三萬塊錢貼息貸款,他一個星期內就都買了仔豬,政府其他什麼幫助他都不肯要。」付建祖說,王永初性格很倔。「我們問他原因,他就說他有手有腳,又不是殘疾,自己搞。」
幹部前腳送雞,貧困戶後腳殺雞,這樣的事情絕對不可能在老王身上發生。陳宏平說。
「共產黨真的好!」王永初告訴記者:「火燒了屋,村支書帶頭幫我搭棚子,怕我過不得年;老婆生病,醫保報銷了大部分;我要養豬,又給我貸款。」
家裡水通了,車買了,債還完了,老婆病好了,女兒也出嫁了,日子還要怎麼樣?王永初反問記者。
最近,老王的老婆去陝西探親了。他的女兒遠嫁陝西,外孫都幾歲了。
「明年這個時候我也去陝西看外孫了。」王永初和記者開著玩笑道別。
連結>>
村裡最遠那一戶①丨雙手炒出幸福味 快樂日子賽神仙
村裡最遠那一戶②|下山、上山,從貧困戶到「養殖大戶」
村裡最遠那一戶③|小鳥是應該去遠方的,他的女兒們也是
村裡最遠那一戶④丨村裡辦起公司,農民也能「朝九晚五」
村裡最遠那一戶⑤|山裡山外,一家人
村裡最遠那一戶⑥丨下次村裡再拍抖音,記得喊上我
村裡最遠那一戶⑦| 群山之上,夫妻倆操辦起500畝山地豬場
村裡最遠那一戶⑧丨壯心不已,有志竟成
村裡最遠那一戶⑨丨「我給現在的生活打200分!」
村裡最遠那一戶⑩丨嫁到山窩窩,也當金鳳凰
村裡最遠那一戶⑪丨「首席雞倌」:我們有「底」了
[責編:張笑]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