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發展葡萄種植、紅酒釀造產業——「甜蜜產業...

2021-01-08 中國文明網

  從西藏昌都市芒康縣城出發,沿著214國道往南100餘公裡,翻越海拔約4500米的紅拉山,就到了位於瀾滄江畔的芒康縣南部三鄉:曲孜卡、鹽井和木許。當下,地處瀾滄江畔乾熱河谷地帶的鹽井納西民族鄉一片蔥蘢,正值葡萄即將成熟的季節,50多歲的藏族村民益西江措和女兒巴桑旺姆正在葡萄園裡清除雜草。

  遠處雪山掩映,近處葡萄滿架,行走在葡萄園裡,益西江措眼裡滿是笑意。

  鹽井納西民族鄉地處滇、川、藏交界處,歷史上是茶馬古道由滇、川入藏的重要驛站。鹽井藏語名為「擦卡洛」,「擦」即鹽的意思,這裡因特產井鹽及其傳統製鹽術而出名。千百年來,瀾滄江兩岸層層疊疊的數千塊鹽田,為這裡的人們提供了生計來源。如今,井鹽曬制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益西江措家有5塊鹽田。以往,由於傳統井鹽產量低、銷路不好,家裡每年賣鹽的收入只有4000多元。近年來,當地政府圍繞「鹽井千年古鹽田」打造旅遊產業,遊客漸多,益西江措家的鹽田一年收入已超過1萬元。不僅如此,芒康縣利用乾熱河谷地帶海拔低、溫差大、光照充足的氣候優勢,挖掘當地150多年種葡萄、釀紅酒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南部三鄉曲孜卡、鹽井和木許大力發展葡萄種植和紅酒產業,使之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甜蜜產業」。受益於此,益西江措家的日子也越過越甜。

  「以前家裡種青稞,一畝地大約能收700斤青稞,按每斤價格1.3元算,一畝地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益西江措說,2014年,他把家裡的3畝土地流轉給當地企業藏東珍寶酒業作為葡萄種植基地,「一畝地一年的流轉費1800元,明年還能漲到2000元。」此外,他自己可以在葡萄基地打工,一天工資150元,一年能工作200天左右,收入大大提高。近兩年,妻子擁宗拉姆在村裡做保潔員,一年有3500元收入,全家實現了穩定脫貧。「收入提高了,村子也越來越漂亮,我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感謝黨的好政策!」益西江措笑得咧開了嘴。

  益西江措所說的藏東珍寶酒業,是政府扶持的一家紅酒龍頭企業。經營企業的是鹽井納西民族鄉本地的一對80後兄妹,哥哥洛松次仁在2009年將自家的葡萄酒小作坊擴大、設立公司,2014年在政府政策吸引下,從西藏大學畢業的妹妹東子曲措也回到家鄉創業。如今,公司已流轉土地500畝建立葡萄種植基地,並通過「企業+協會+基地+農戶」模式帶動當地群眾種植釀酒葡萄2500畝,公司年產值達3000餘萬元,每年解決農牧民臨時就業700餘人。

  「小時候的夢想是走出大山,現在政策好了,我想留在大山發展『甜蜜產業』!」已是公司副總經理的東子曲措笑著說,「媽媽過去從瀾滄江邊背鹽水上來製鹽,很辛苦。以前,這裡的鹽能走出大山,現在,我要讓我們的紅酒走出大山,帶領鄉親們致富,為家鄉帶來更甜蜜的生活!」

  鹽井納西民族鄉黨委書記張斌介紹,近年來,芒康縣引進、培育多家葡萄酒企業,通過企業和種植協會帶領種植戶不斷擴大葡萄種植規模、提高經濟效益,葡萄種植和紅酒產業已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2019年,全縣葡萄種植規模1.17萬畝,年產量達7200餘噸,葡萄加工產值達7000餘萬元。截至目前,共帶動種植戶1459戶9720人增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13戶1039人,人均創收達6018元。

  記者手記

  產業發展要因地制宜

  芒康縣南部三鄉發展葡萄種植、紅酒釀造等「甜蜜產業」,既吸引了有志青年返鄉創業,也帶動了當地村民脫貧致富。

  產業發展要因地制宜。一個好的產業,既能讓企業看到發展前景,也能解決當地就業、幫助村民致富。在採訪中,我們了解到,當地政府為確保群眾利益,葡萄掛果前三年還對種植戶進行補貼,村民發展葡萄產業積極性很高;同時,在政府積極扶持下,當地紅酒龍頭企業的品牌已打響,產品銷往成都、北京等地。期待「甜蜜產業」能為當地群眾帶來更多甜蜜。(記者 李昌禹)

相關焦點

  • 西藏芒康百年葡萄酒香飄高原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3日18時25分訊(記者 王慶煉)西藏東部,高山深谷間,藏著一個納西民族鄉。每年盛夏,家家戶戶的小院裡,葡萄、石榴等果木成蔭,嬌豔的三角梅爭相怒放。來到村民家中,主人會從陶瓷大缸裡舀上一碗碗紅酒,端到來客面前雙手敬上,如同藏家農民為客人斟上青稞酒一般,這是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百姓的待客之道。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2019西藏芒康首屆葡萄產業品牌推廣節今開幕
    今(23)日,在滔滔瀾滄江畔,西藏唯一的葡萄酒之鄉,馬幫駝鈴今猶在的鹽井,康巴漢子與藏族姑娘熱情的舞蹈拉開了2019年西藏芒康首屆葡萄產業品牌推廣暨第五屆重走茶馬古道旅遊節的序幕。西藏昌都市旅遊發展局領導、雲南德欽縣領導、全國主流媒體、企業家代表、自駕車協會、旅行社、旅遊大咖等人員出席活動。
  • 發改委鼓勵西部葡萄種植與釀造;美國火災或給葡萄帶來嚴重影響...
    ,西班牙一酒廠5萬升葡萄酒「付諸東流」,中國海關公布的前8個月進口葡萄酒數據也十分慘澹……當然本周也不全是令人憂心的消息,國家發改委頒布的文件中,明確鼓勵西部葡萄種植和釀造。 2、發改委鼓勵西部葡萄種植與釀造 9月2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2020年本,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 西藏昌都芒康縣索多西辣椒種植:讓日子「紅」起來
    記者 陳志強 攝  索多西辣椒產於西藏昌都芒康縣索多西鄉。2007年,芒康縣通過扶持當地民營企業,成立了西藏農牧業龍頭企業芒康縣綠野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探索出了「六個統一」辣椒工藝化生產流程。
  • 【看長江之變】野果「支撐」的「甜蜜產業」
    記者來到東線江西省贛州市崇義縣採訪點,與當地負責人和村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看看兩傑村和君子谷為代表的野果保護、野果開發、野果種植如何推動了當地的「甜蜜產業」。如果您仔細觀察,這裡的葡萄品種也是與眾不同的,藤蔓上長滿了刺,當地人都叫它「刺葡萄」,兩傑葡萄溝是刺葡萄產業的發源地。
  • 給大家介紹葡萄 葡萄生產的特點以及發展葡萄生產的意義
    對葡萄剩餘的種子和皮渣加工還可提煉單寧和高級食用油及化工原料。近年來,葡萄酒作為世界上重要的飲料酒,其消費量逐年急驟增加。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長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葡萄生產發展極為迅速,全國許多地方都把發展優質葡萄生產作為一項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脫貧致富、促進農業產業化的主要途徑。因此,在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中,與其他果樹相比,葡萄有著較大的發展優勢,可作為農業產業化的首選樹種。
  • 中國沒有好紅酒?那是你沒有去過的中國的葡萄酒城
    整個走廊地區,以祁連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綠洲農業較盛,尤其是釀酒葡萄的種植。2000多年前,張騫奉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河西走廊,開始了中原與西域的第一次「約會」。大漠駝鈴給古涼州(今甘肅武威)帶來了第一粒葡萄種子,開啟了河西走廊葡萄種植的歷史,也開啟了河西走廊葡萄酒釀造的歷史。武威也成為中國葡萄酒的發源地。
  • 東鳳小拉菲紅酒回收-雙清新聞
    通化葡萄酒的原料是生長在長白山區,一種叫「阿木魯「(滿語)的山葡萄。這種葡萄生存在攝氏零下40度的嚴寒環境中,皮和汁均為濃,酸甜適度,口味純正,是天然的優良釀酒原料。採用傳統工藝和新技術釀造的通化葡萄酒呈寶石紅色,色澤豔麗,清澈明亮,芳香濃鬱,醇厚爽口,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從1937到今天,時光將通化葡萄酒打磨得光彩四溢。
  • 用良心釀造 高崖仙月的釀酒哲學
    作為濰坊本土誕生的紅酒,其創始人秦春明一開始的定位就是要做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好的紅酒。他的自信來自哪裡呢?秦春明說,他的法寶就在於「做良心企業」,他從葡萄種植這一源頭開始抓起,按照國際綠色、無公害種植標準種植,為高品質葡萄酒的釀造打下基礎,讓自己生產的每一滴葡萄酒都成為高品質產品。
  • 助力南方葡萄產業鏈發展 交大葡萄品種結碩果
    今天被大家品嘗的葡萄,就來自這裡,由國家特聘專家、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冠名講席教授、農業與生物學院葡萄與葡萄酒研究中心主任盧江通過國家948項目成功引入。這些圓葉葡萄今年已經進入盛果期。從葡萄樹下抬眼望去鮮果一串串、一簇簇,有綠色的「卡洛斯」,棕色的「格威爾」,紅色的「諾貝爾」,紫色的「阿拉紫」,還有像桌球一樣大的「南洋1號」等數十個品種。
  • 靈性葡萄
    只有在具有氣候和植物多樣性的長江上遊雲南,才生產好葡萄和好葡萄酒,這是長江母親的又一驕傲。 史學家認為葡萄酒的釀造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古代波斯,是唯一可以天然發酵的酒。之所以今天以法國為代表的葡萄酒業如此興旺發達,是因為歷史上多次戰爭、移民,把種苗和釀酒技術傳至歐洲。初至埃及,然後希臘,再由羅馬人帶到法國高盧。好酒的羅馬人佔領了法國之後,法國才開始大面積種植葡萄。
  • 靈性葡萄(散文)
    只有在具有氣候和植物多樣性的長江上遊雲南,才生產好葡萄和好葡萄酒,這是長江母親的又一驕傲。    史學家認為葡萄酒的釀造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古代波斯,是唯一可以天然發酵的酒。之所以今天以法國為代表的葡萄酒業如此興旺發達,是因為歷史上多次戰爭、移民,把種苗和釀酒技術傳至歐洲。初至埃及,然後希臘,再由羅馬人帶到法國高盧。
  • 濟陽企業家把「SOD」種進葡萄裡
    濟陽區有個叫霍全勝的企業家,數年前引進中國農業大學一項專利技術,把SOD「種進」葡萄裡,釀造出富含SOD的紅酒,讓人們天天喝SOD成為現實,尤其成為女士喜愛的「能喝的化妝品」。這款紅酒就是濟南紅芳尊酒業的SOD紅酒,它讓人們通過喝紅酒這個生活方式就能輕易獲取SOD營養。
  • 紅酒世界專訪白馬酒莊技術總監
    自2008年起,我開始管理酒莊的葡萄種植和釀酒團隊,主要負責白馬酒莊葡萄園的管理以及葡萄酒的釀造、調配和裝瓶工作。 Q:在釀酒時,一定發生過一些讓您印象深刻的事情。您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嗎?葡萄園的管理、葡萄酒的釀造以及在酒窖中的陳釀對於釀造精品佳釀來說都十分重要。 在白馬酒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葡萄園土壤豐富的多樣性,這也是白馬酒莊在波爾多眾多酒莊中如此特別的原因。我們的葡萄園中有10種不同的土壤類型,種植了不同的葡萄品種。白馬酒莊葡萄酒的複雜性正是得益於葡萄園的多樣性。
  • 釀酒葡萄品種的簡介,之三:西拉
    西拉的顏色深,釀成的紅酒顏色呈深黑色,酒香濃鬱多變,年輕時以紫羅蘭花香和黑色漿果香為主,隨著陳年慢慢發展成胡椒、荔枝幹、焦油、皮革等成熟的香味。西拉的紅酒口感上緊密厚實,美味可口,但是單寧含量很高,適合釀成耐久存的頂級佳釀。羅納河谷北部的西拉以羅帝丘與赫米塔奇最為著名,可以與頂級的波爾多紅酒相媲美。
  • 凱裡大風洞鎮產業發展勁頭足
    緊扣產業園經營範圍和發展方向,在全鎮建立18個公司,17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著力抓好「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產業發展,成功打造出林下養雞、生豬養殖、平良貢米、葡萄立體種養、林藥套種等一批周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的產業,切實為全鎮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為群眾發展長效穩定的增收產業指明了方向。  黨員帶動,注入發展動力  示範是最好的引領。
  • 為什麼法國紅酒一點兒也不浪漫?
    那就是釀造聞名世界的法國紅酒時所採用的等級制度。在這件事上,法國人嚴格遵守傳統,絲毫不改變釀造方法,已經延續了超過200年。 包括種植葡萄的葡萄園範圍、釀酒葡萄的品種、葡萄的栽培方式及修建方式、葡萄產量、釀造和陳釀工藝等等,違反了這麼多規定的任何一條,所釀造的葡萄酒都只能作廢。
  • 西北農林科大李華教授:自然葡萄酒是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圖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終身名譽院長李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28日訊 在今日舉辦的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七屆年會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終身名譽院長李華在主題為「中國葡萄酒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報告中表示
  • 清遠有位「蜂王」 帶動鄉親釀造「甜蜜生活」
    四十出頭的陳志軍過去是砂糖橘種植大戶,5年前才轉行養蜜蜂,吃苦耐勞,愛動腦筋的他很快掌握了割蜂蠟、搖蜂蜜……近年來,因為養蜂手藝不斷進步,蜂巢規模逐步擴大,慕名而來向陳志軍取經脫貧的村民越來越多,性格熱情豪爽的陳志軍手把手地教大家,毫無保留地向他的「徒弟」們分享不同季節養蜂的竅門,不少人因此走上了致富路,陳志軍的「蜂王」名氣也在清新區南充一帶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