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葡萄(散文)

2020-11-21 光明數字報

    大多數人對葡萄的認識始於水果,繼而酒,終於與之相關的文化。葡萄是一種落葉木質藤本植物,喜歡陽光水份,但不蔭蔽,不貪多。它不怕大冷大熱的溫差,更不需肥土沃壤,最適宜生長在布滿沙礫、碎石的乾熱河谷,這就註定了新疆是最佳產地,而在長江流域,雨量豐潤,土地肥沃,更適宜稻穀生長。只有在具有氣候和植物多樣性的長江上遊雲南,才生產好葡萄和好葡萄酒,這是長江母親的又一驕傲。

    史學家認為葡萄酒的釀造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古代波斯,是唯一可以天然發酵的酒。之所以今天以法國為代表的葡萄酒業如此興旺發達,是因為歷史上多次戰爭、移民,把種苗和釀酒技術傳至歐洲。初至埃及,然後希臘,再由羅馬人帶到法國高盧。好酒的羅馬人佔領了法國之後,法國才開始大面積種植葡萄。有人說,羅馬人是將炮火和酒壺一齊帶上了戰場。

    漢語中何時出現「葡萄」一詞?據希臘學家羅念生論證,此語源於希臘文「Botrytis」,漢學家勞費爾則認為是波斯語「Bldawa」的譯音。時漢武帝建元年間(公元前138-119年)張騫出使西域,從大宛國(今東亞費爾幹那盆地一帶)移來種苗,請來釀酒師,第一株葡萄(當時寫作「蒲桃」),開始在中國生根發芽。魏文帝曹丕吃了葡萄和喝了酒後也在《群醫詔》中讚美它「冷而不寒,味長多汁,除煩解渴,又釀以酒,甘於鞠櫱,善醉而易醒。」至唐代葡萄酒業達到一個輝煌鼎盛時期。「太宗破高昌,收馬乳葡萄種於苑,並得酒法,造酒成綠色,芳香酷烈,味兼醒醐,長安始識其味也。」(《南部新書·丙卷》)「高昌」即今新疆庫車一帶。膾炙人口的唐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寫盡了葡萄酒在唐代的影響。那是「醉臥沙場」或戰死沙場都要喝的。「長安始識其味也」,葡萄酒從皇宮走進民間,中國人真正認識葡萄酒妙處看來還是在唐代。自然,那時尚為蠻荒之地的雲南是沒有葡萄的。雲南出好葡萄和好葡萄酒是近代或當代的事。

    這串有名的葡萄叫「玫瑰蜜」(ROSE HONEY),最早生長在金沙江北岸的高山峽谷一個叫「茨宗」的地方。18世紀中葉,一個富於獻身精神的法國傳教士,出生入死,歷盡艱辛,把法國上好的葡萄良種「玫瑰蜜」和《聖經》一道帶到了茨宗。當法國葡萄酒在省會昆明還不知其為何物時,在中國這個人跡罕至的高山峽谷裡已經在喝「玫瑰蜜」法國紅酒了。隨著傳教士執著的信仰,《聖經》和葡萄苗又被他們從滇西北的峽谷經昆明沿滇越鐵路帶到滇南的乾熱河谷,開始了雲南葡萄和葡萄酒的新傳奇。

    那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一位被下放到彌勒縣東風農場「改造」的農業專家,有次外出勞動時,偶爾看到路邊結著一串當地老百姓叫「紫葡萄」的小粒葡萄,酸甜適度,芳香撲鼻。老專家留過洋,突然想到給法國帶來巨大財富和聲譽的法國葡萄酒,有種直覺:這不是當地品種。當他得知這裡早先曾來過法國傳教士,更驗證了他的猜測,當即請人把葡萄帶到昆明鑑定,最終證明它確實就是法國的優良葡萄品種「玫瑰蜜」。並且由於歐洲的一次生態災難,已在法國絕種,是傳教士又把它帶到了這個地方,因無人推廣、種植,任其自生自滅。此後,不知哪位領導還有點遠見,下令在種包穀、烤菸的同時,開始種葡萄,還成立了一個葡萄酒廠。可惜在那個年代,釀葡萄酒談不上工藝,更無市場。當地人從不喝這種帶酸味的酒,他們要喝白酒,而且是在早上。當地那些撒尼、阿細漢子常就著羊肉湯鍋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叫「喝早酒」。「玫瑰蜜」釀出的酒沒人喝,才開始生產就奄奄一息,就像在這個勞改農場裡被「改造」的「右派分子」,剛把種苗培育出來,又一個個萎斃在這塊土地上了。

    改革開放,那株來自法國的葡萄「玫瑰蜜」,於一夜之間在彌勒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突然釀造出一個芳香醇美的神話,彌勒人種葡萄了!並且短短十二年,彌勒的葡萄酒居然發展成雲南的支柱產業。「玫瑰蜜」畢竟是法國人帶來的。可不可以自己培育一種像「雲煙」那樣無法取代的本土優良品種呢?終於在一個四萬畝葡萄早已收完的某年秋天,人們發現還有一串葡萄孤零零地掛在那裡,大老遠就聞到它那股仿佛高原陽光和這片熱土混合的特殊香氣。一枝本土新品種葡萄被發現了!移植、擴種、並定名為「雲中舞」。有遠見卓識的業內人士認為,當「雲中舞」釀成紅酒時,中國乃至世界也許會為它陶醉。

    這串「雲中舞」有可能是在上萬畝多個品種的葡萄生長過程中自然雜交而成的新品種。不知為什麼卻讓我想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種植最好的葡萄而倒下的那批拓荒者,他們的血,他們的肉……「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雲中舞」,這幾字取得多好!「忠魂」是那些直到死都忠於這片土地的靈魂,他們把名字留在紀念碑上,血肉之軀化作葡萄……

    住葡萄園裡空氣中會不時飄來葡萄香和酒香。早上醒來還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鳥叫,特別是斑鳩,「咕嘟嘟-嘟」一聲接著一聲,非常亢奮,仿佛也喝了早酒。

相關焦點

  • 靈性葡萄
    大多數人對葡萄的認識始於水果,繼而酒,終於與之相關的文化。葡萄是一種落葉木質藤本植物,喜歡陽光水份,但不蔭蔽,不貪多。它不怕大冷大熱的溫差,更不需肥土沃壤,最適宜生長在布滿沙礫、碎石的乾熱河谷,這就註定了新疆是最佳產地,而在長江流域,雨量豐潤,土地肥沃,更適宜稻穀生長。
  • 【一瓣書香】藍鳳蝶丨又到葡萄成熟季
    又到葡萄成熟季作者丨藍鳳蝶 朗誦丨樂子十歲的小女兒愛吃葡萄,每每出門,只要看見葡萄,總要纏著我買給她。夏季是葡萄的自然成熟期,味道好,價位合適,我出門常常給她買點。只是現在外面太熱,等媽媽把這篇《又是葡萄成熟季》的散文寫完,再出去吧?」一瓣書香閒時,我喜歡爬格子,也算苦中尋樂吧!我正敲擊著鍵盤,女兒笑哈哈地過來了,「媽, 咱一會不用出去買葡萄了。」我納悶地看著女兒,這可不像女兒的習慣呀!果然,她接著說:「我爸爸說,他在咱村南邊的葡萄園買了些才成熟的葡萄,甜得很,一會給咱送來呀,咱不用出去受熱了。嘻嘻。」
  • 季羨林散文裡的書影
    【光明書話】    季羨林先生散文用情極深,或賦花草貓狗以靈性,或寄天地以悲憫,或追述母愛,或抒發一以貫之的愛國情懷。這在東方出版中心新近出版的季羨林散文合集《園花寂寞紅》裡得到了一定的體現。
  • 散文丨姜花、文殊蘭、火焰樹……滇緬邊境的靈性植物
    一路行走給我印象特深的便是德宏芒市勐煥大金塔周圍充滿靈性的花草植物。一進勐煥大金塔院內,左邊高高的樹林上似有一團紅紅的火焰在燃燒。我們用手機舉得高高的,用識別花草的軟體一識別,馬上告訴我們叫火焰樹。相傳,在2500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馬拉雅山腳下,有一個迦毗羅衛王國。
  • 中國散文發展史
    先秦散文是我國古典散文的一個重要發展時期,指的是後殷商到戰國末年這一段時期的散文。以目前的文獻資料看來,我國最早的「書面文學」應該起於商朝的甲骨卜辭及銅器銘文,它們包括了韻文和散文的記載,這就是散文的起源。接著在春秋戰國時代,由於社會文化變遷,提供給散文一個很好的孕育、發展環境,使散文邁向中國古典散文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 【金榜題名】全國報紙副刊散文一覽無餘
    ★河南日報中原風副刊發表作者鄭彥英散文《蘭考,一個引人向善的地方》 ★大河報河南副刊發表作者汪葆夫散文《嫂子,你還好嗎?》此植物不光美麗,還很實用,止咳化痰少不了它,想來應是有些靈性的。 夏至過半,人生過半。回望來路,感恩家人、朋友一路相伴,感謝相互間的竭盡全力。未來的星辰大海,相信彼此依然會相扶相攙,直到永遠。 那人,那事,那風景,終將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 葡萄在中國畫裡有什麼好寓意?葡萄畫最適合掛家裡哪裡?
    葡萄在中國畫裡有什麼好寓意?葡萄畫最適合掛家裡哪裡?」 「滿筐圓實驪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 「西園晚霽浮嫩涼,開尊漫摘葡萄嘗」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讚美葡萄的名詩佳句,讓人對葡萄充滿嚮往與期待。
  • 火山啟示錄(散文)
    現為鄒城市作家協會理事,濟寧市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學會理事,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兗礦新聞報社副刊編輯。近年來,在《鄒城文藝》、《鄒魯作家》《新晨報》《濟寧文藝》、《中國煤炭報》《散文詩》《花溪》《中國文學》《山東文學》《當代散文》等報刊雜誌發表散文、詩歌、散文詩等40餘篇(首)。詩歌《望雲》《觀普陀山觀音菩薩像》《人與獸》獲中國作家世紀論壇二等獎,入編「獲獎作家文庫(2005卷)」。
  • [靈性功課]參加靈修班並不能加快靈性進化(被刪重發)
    ●訊息提供:光之兄弟群體●莫妮克·瑪修(Monique Mathieu)傳導●廬影譯自其法文網站「從天到地」在地球上,有一些人會參加靈性培訓班以求加快某種進化程序他們覺得通過這些,自己會在靈性上成長得更快,會更快速地取得進步。這是由於他們不了解靈性進化,不了解按照法則的規定——人在地球上只能通過體驗、通過一生又一生計劃好的各種體驗來獲得覺知。
  • [靈性課堂] 靈性進化不需要極其複雜的修煉
    ●莫妮克·瑪修(Monique Mathieu)於2021年2月6日傳導●廬影譯自其法文網站「從天到地」   有些人說:要想進入新世界,就得進行某些極不可思議的、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的靈性修煉為此某些人開辦靈性培訓班,教人進行那樣的修煉。然而這並沒有使人們取得進步,反而讓他們退步了,因為參加培訓的人發現這類修煉太過複雜,自己永遠都無法做到。 我們要告訴你們的是:靈性進化非常簡單,並不複雜! 你們看看那些原始人。他們並沒有特別的技術以取得靈性進步,只是有意識地與外界元素相連接。
  • 給大家介紹葡萄 葡萄生產的特點以及發展葡萄生產的意義
    給大家介紹葡萄,葡萄生產的特點以及發展葡萄生產的意義。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葡萄。葡萄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傳統果樹。其果實味美可口、營養豐富,不僅含有人類必需的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等)、有機酸(蘋果酸、檸檬酸、草酸、水楊酸等)、礦物質(鉀、鈣、鈉、磷、錳、鐵、銅等)、胺基酸(精氨酸、色氨酸等)、蛋白質、粗纖維、果膠等,而且含有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生物活性物質。
  • 什麼是靈性世界?
    什麼是靈性世界?時代發展到今天,量子物理科學找到了物質的真相,正在帶領人們走出完全唯物的世界,穿過4%的物質,看到了96%無形無相的真實存在,最終發現了這是一個全然歸屬於意識和能量的靈性世界,這意味著長久以來唯物和唯心的爭論結束了,並且最終證明:心物合一,本一體。量子物理學家們證實:這個物質世界只佔整個世界約4%的比例,而其餘96%則是肉眼看不見的真實存在。
  • 在散文的深處守望,或遇見
    我絲毫不敢看矮他們,我的意思是,散文家的學養無法遁跡,鑑於散文沒有欲蓋彌彰的技術,所以在舉手投足之間,散文的每一行字,就是寫作者的一呼一吸。2017年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文學阿壩走向」研討暨「阿壩作家書系」首發式在成都隆重舉行。我應四川省作協創研室之邀,做了阿壩州文學創作綜述報告,沒有涉及散文家韓玲的寫作。
  • 樹葡萄和藤葡萄的種植區別
    樹葡萄是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水果品種,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才引進臺灣,是一種比較稀有的品種。而藤葡萄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水果品種,酸酸甜甜的口感。雖然這兩者都有「葡萄」兩字,但是樹葡萄學名為嘉寶果,是桃金孃科樹番櫻屬植物,而藤葡萄是葡萄科葡萄樹木質藤本植物。那它們的種植方式有什麼區別嗎?
  • 最會畫葡萄的畫家 葡萄才子聶峰
    2016年,工筆作品《葡萄》被選作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杭州峰會國禮,贈送世界各國元首,其作者被授予「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他就是畫家聶峰。聶峰,新工筆葡萄創始人,中國著名花鳥藝術家,有「葡萄才子」的美譽,也是中國國禮特供藝術家,其筆下的工筆葡萄堪稱「畫壇一絕」。
  • 靈性成長 | 有靈性的人,這10大品質會自然流露出來
    靈性在於我們是什麼人,而不在於我們追逐什麼理想;靈性不再是到遠方的印度、西藏或某一個宗教聖城,而是回到家中。這種靈性充滿了喜悅與整合,既是平凡的,也是覺醒的;這種靈性能讓我們在生活的驚奇之中安住;這種成熟的靈性讓神聖之光照亮我們、穿透我們……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靈性成熟的10大特質。
  • 烏茲別克斯坦家庭三大怪:葡萄涼棚、桑樹冰箱、瓷器牆
    門外搭葡萄涼棚葡萄涼棚  無論是烏茲別克斯坦東部的費爾幹納盆地,南部的澤拉夫尚河河谷,或者西部的沙漠綠洲,都種植葡萄。除了大面積的葡萄園,很多鄉村住戶會選擇在自家門口搭建一個造型美麗的葡萄棚。  烏國人的飲食中常有葡萄,自家周圍的葡萄棚也是秋季收穫葡萄最方便、快捷的地方。葡萄葉可入菜,果實可生吃,也可製成葡萄乾,可以說,葡萄棚為烏國家庭的食譜增添了豐富內容。
  • 馮紫英散文創作特色評析:用史家筆法寫文學散文
    用史家筆法寫文學散文——馮紫英散文創作特色評析■陳仲庚馮紫英「新時代兵生活作品系列」散文一套共5部,940餘千字,僅從作品的厚度和字數來說,就是一套十分厚重的書;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更讓人感覺其內容的厚重
  • 海葡萄 |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的「葡萄」
    姜芳燕,宋文明,楊寧,黃海,海南長莖葡萄蕨藻的營養成分分析及評價.海南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2014.郭輝.海葡萄(Caulerpa lentillifera)切斷組織再生培養及發育條件研巧[D].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Matanjun P, Mohamed S, Mustapha N M and Muhammad K.
  • 靈性覺醒的14個跡象
    你有經歷過任何一種靈性覺醒的症狀嗎?如果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你的答案是「是的!」靈性覺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個人會意識到他們與無限連接,並逐漸意識到他們的靈性本質。然而,當我們在身體之中時,有許多人都「忘記」我們的靈性本質。我們經常認為我們是彼此分離的,這一生就是我們唯一的存在。當一些人體驗了靈性覺醒,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靈性本質,並且理解他們真正與永恆的存在連接。這個結果往往會遇到一些特定的靈性覺醒狀況。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靈性覺醒之人都將體驗到以下的跡象和症狀,但他們至少會經歷到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