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驚喜相遇
文丨姜滿珍
古歷去年年底,二位文友相邀去四季如春的雲南,我是第二次踏上那片熱土。熱愛植物的我,特喜歡麗江古城,享受那種「麗郡從來喜植樹,山城無處不飛花」的狀態;喜歡大理「家家流水,戶戶茶花」;喜歡「春城(昆明)」植物園的一草一木……他們的生存環境、人文歷史讓我流連忘返。
我們這次以滇緬邊境為主。穿越滇緬公路,一路依舊綠樹蔥蘢、花香不斷,油菜花已在田間地頭燦爛一片,小茶花也紅通通地絢爛在枝頭,還有我們不曾相識的藍木菊、相識的迎春花都展示著它們最美的姿態迎接著遠方的客人。
一路行走給我印象特深的便是德宏芒市勐煥大金塔周圍充滿靈性的花草植物。一進勐煥大金塔院內,左邊高高的樹林上似有一團紅紅的火焰在燃燒。我們用手機舉得高高的,用識別花草的軟體一識別,馬上告訴我們叫火焰樹。相傳,在2500年前,在古印度的西北部,喜馬拉雅山腳下,有一個迦毗羅衛王國。國王淨飯王和王后摩訶摩耶婚後多年無生育,直到45歲時才懷孕,按當時古印度的風俗,婦女頭胎懷孕必須回娘家分娩,途經蘭毗尼花園時感到疲乏,下轎到花園中休息,當她走到一株蔥蘢茂盛開滿金黃色花的火焰樹下,伸手扶在樹杆上時, 驚動了胎氣,在火焰樹下生了一代聖人釋迦牟尼。所以,西雙版納的每個傣族村寨幾乎都建有寺廟,而幾乎每個寺廟周圍都種有火焰花。另外,有些沒有生育但想得子女的人家,也常常在房前屋後種植一株火焰花以求子。
往右邊旋轉,不遠的地方在寺院的西門處見到了文殊蘭,它的每一朵花莖上通常長著十八朵花,所以又叫十八學士,花形碩大無比,顏色中間紫紅,兩側粉紅,花香濃鬱,讓人賞心悅目、沁人心脾。它是佛教的「五樹六花」之一,代表著人間智慧化身的文殊菩薩,是一種帶著靈性的花朵。因水土氣候的差異,有很多植物,我們湖南都是無法擁有的。
在寺院的北門邊有姜花,以前聽說過,但這次是第一次見到了它的真面目,綠青綠青的枝條上綻放了純白純白的姜花,姜花寓意著將記憶永遠留在夏天,意境美美的。據說在嶺南的水鄉地帶,種植姜花頗多,他或她憑著一顆純樸無邪的心,會隨手摘下幾枝姜花,送到心上人的家裡去。在寺院的東門我們見到了一棵奇異的植物,植物的下半部分已全部枯萎,上半部分依然茂盛,而且生長了三角梅和常春藤兩種植物。我想應該是日積月累的灰塵,加上適當的雨水,讓鳥兒銜來的種子或枝條,在溫暖的陽光、和煦的風兒吹拂下,它們發芽、長葉、開花了,而不是什麼神奇的力量讓它們從枯萎的枝條上長出來。在東門右側,長了一樹鴛鴦桂花樹,所有的美好、多年的夙願都寄托在這些有靈性的植物上。導遊說要順時針圍繞大金塔旋轉三圈,而我過多的是不停地欣賞察看大金塔周圍的芳菲。它們每天在聆聽大金塔裡傳過來的梵音,每天傾聽和尚們敲響的木魚聲,每天接受著大自然的風吹雨淋、日曬夜露,長得葳蕤而靈動,人見人愛。設想人生遇到煩心事,能在這裡小住十天半個月,還有什麼不能釋懷呢。據導遊說,這座大金塔是一位企業家捐資一個億而新建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厚德方能載物,歷史上的佛教用語、成語及多少公德故事激勵著愛心人士不斷地伸出大愛之手,讓人世間充溢著流傳著經久不衰的捐贈故事。
離開大金塔,前往騰衝等地,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又遇到了諸多我們湖南不曾擁有的植物,讓我羨慕不已,我便擁有了折枝回家扦插的想法。在大家稍不留意的情況下,我便偷偷地折一點枝條塞進旅行包內,回到賓館用礦泉水瓶供養著,希望能讓它們在我的露天陽臺上落戶。在緬甸邊境,遇見了黃金間筆竹,它又叫青絲金竹,其竿及主枝為黃色,節間正常,但具寬窄不等的綠色縱條紋,農家庭院中均有栽培,色彩美麗,金碧生輝,很受休閒農家的親睞。它是一個很吉祥的植物,蘊含萬兩黃金的內涵,象徵事業輝煌,財源滾滾。一路傾聽導遊講述「丁紹光大畫家」悽美的愛情故事,一路觀察雲南的花草植物,一路激情滿滿,一路收穫多多。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是獲取新知識最有效的方法。雲南一行,讓我感受至深,一路相識了大量植物,同時在「度娘」上學習了許多與植物有關的知識、與植物有關的故事。最有收穫的便是有好幾個植物被我這個「媒娘」遷徙到了湖南,在我的精心呵護下,已經生根發芽了,相信再過些許時日,一定能枝繁葉茂,或綻放出心怡的花朵來。愛植物,愛生活,愛行走,為我的人生之旅增添更多的情趣與能量。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