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題名】全國報紙副刊散文一覽無餘

2021-01-09 騰訊網

★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發表作者範曉波散文《心在鄱陽》

★人民日報海外版旅遊天地發表作者簡梅散文《龍舟夜賽》

★河南日報中原風副刊發表作者鄭彥英散文《蘭考,一個引人向善的地方》

★大河報河南副刊發表作者汪葆夫散文《嫂子,你還好嗎?》

★西安日報西嶽副刊發表作者閆群散文《又到一年粽香時》

★南陽晚報星光副刊發表作者史恆臣散文《舊物》

★三門峽日報伏牛副刊發表作者常幫娃散文《紀念屈原》

★南陽晚報星光副刊發表作者王曉建散文《夏至時節》

王曉建/夏至時節(散文)

夏至,光聽名字就覺得已經浪漫至極,想來做一個溫婉可人的女孩的名字是再合適不過了。

記得兒時亦或許是在夢裡,每逢夏至之時,總會有個小女孩在薔薇叢中或夾竹桃樹下玩耍,其家人輕聲呼喚:「夏至、夏至!」小女孩總是歡快地回應,風一般奔回家去,小女孩的裙子裡,裝滿了夏至的風。

兒時對節氣是沒有概念的,甚至成年後對節氣也是不太在意的。直到壯年,經歷世事滄桑,閱盡人間百態,看多了世事,突然發現原來二十四節氣充滿魅惑和內涵,所以才對節氣重視起來,如今已知天命的我明白,隨著年歲的遞增,人生的時間則是遞減的,屬於自己的節氣是越來越少了。

夏天是多雨的,尤其是夏至時節,烏雲飄來,甘霖灑下,萬物潤澤,綠意更濃。雨後的天空如洗,白雲繞著青山轉,青山和白雲手牽手,縹緲流動間,宛若人間仙境。

青山綠水,白雲藍天,草木蔥蘢。夏至時節的世界是綠色的,神州大地處處綠意盎然。熱浪襲來,樹影婆娑,枝丫搖曳,綠蔭如蓋,芳草萋萋,夏至之美,美在那滿世界肆意流淌的綠。

夏至是歡快的,此時,沉寂了一年的蟬聲再次響起,在大地深處蟄伏了千年的蟬的幼蟲被一聲聲夏至雷聲驚醒,夏天從此不再寂寞。「知了,知了」夜以繼日。那飄逸、俊朗的昆蟲為什麼這麼鳴叫呢?我想它們可能早已知道所有事情都會了結的吧!畢竟,一場緣分總會終結,一段陪伴總會再見,所有的世事紛擾終會煙消雲散。

夏至是忙碌的,太陽還沒露臉,農人就披著晨露荷鋤勞動了。此時的勞作,只圖個早起的涼快。鋤禾半畝,一輪夏日方才升起,看著一壟壟鬱鬱蔥蔥的莊稼,農人陶醉在豐收的夢想裡。

夏至的夜晚,荷塘披上一池銀色月光。月色如水,月華如煉,夜色也一片朦朧。漫步荷塘畔,柔柔的風兒輕撫臉龐,聽取蛙聲一片,蛐蛐兒也加入了這歡快的合奏,天籟之音迴蕩在夜色中。

喜歡在此時,聽著大自然的協奏,在心中默默地種花養蓮,修一身清淨,讓身心通透,安然自在。

夏至時節,夏天也將過半,有一種美麗的植物,因為生在夏至前後,故得名「半夏」。此植物不光美麗,還很實用,止咳化痰少不了它,想來應是有些靈性的。

夏至過半,人生過半。回望來路,感恩家人、朋友一路相伴,感謝相互間的竭盡全力。未來的星辰大海,相信彼此依然會相扶相攙,直到永遠。

那人,那事,那風景,終將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漯河日報水韻沙澧發表作者餘紅麗散文《艾草悠悠粽子香》

★遼瀋晚報遲桂花副刊發表作者徐永清散文《採採艾草》

★新民晚報夜光杯副刊發表作者馬尚龍散文《四季分明即分寸》

★亳州晚報渦河副刊發表作者王秋芝散文《為這場雨駐足》

★邢臺日報百泉副刊發表作者劉秀清散文《草木知本心》

★天津日報聚焦西青·副刊發表作者周童散文《歸來的溫馨》

★重慶日報農村版副刊發表作者趙呈榮散文《端午艾草香》

★西安日報西嶽副刊發表作者白來勤散文《風情萬種說粽子》

白來勤/風情萬種說粽子(散文)

粽子的由來已久,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已有「粽子」的記載,是一種用蘆葉裹米的食品。不過,在古代,粽子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時,出現雜粽。品種增多,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慄、紅棗、赤豆、裹成的粽子用作交往的禮品。唐代時期,粽子用米已「白瑩如玉」,粽的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代出現有「以艾葉浸米裹之」的「艾香粽」,還有「蜜餞粽」,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明、清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而且,粽子多用糯米包裹,這時就不叫角黍,而稱粽子了。因地區不同,內包材料以至粽葉,都有很大的差別,連「裹」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如今,粽子的品種繁多,南方以燒鴨粽子、八寶粽子、鮮肉蛋黃粽子、椰茸粽子,蓮茸粽子等最為著名。北方則以小棗粽子、雞肉粽子、赤豆粽子等頗享盛譽。

在江浙滬地區,嘉興粽子獨樹一幟,多用箬葉包成,裡面肉汁和醬油白糖滲透的軟糯米。新鮮包出的嘉興粽子,風味溫柔醇厚,香氣四溢,肉質肥瘦相宜,和煮成醬色的糯米搭配,代表了天下糧倉杭嘉湖的滋味。

嘉興旁邊的湖州,粽子不是常見的三角形,而是細細長長地裹成一條,剝開慢咬,相當優雅,不至於像平時吃大粽子一樣的手忙腳亂,十分適合文藝人士,而且湖州粽子口味也相當多樣,有豬油豆沙的甜粽子,也有濃油赤醬的鹹粽子。古人說:「嘉湖熟,天下足」,湖州正是江南的溫柔之鄉,密集的水鄉河浜,藏著南潯、新市等錯落的江南古鎮,也藏著上海人的後花園莫幹山,還有吳昌碩待過的安吉竹海。印象最深刻的還有太湖邊的喜來登酒店,半園沉入水中,深夜看去,如夢如幻。而且,作為一枚有文化的粽子,湖州粽子還讓嘉興人金庸喜愛不已,他在《鹿鼎記》裡借著韋小寶的話,大誇湖州粽子:「韋小寶聞到到一陣肉香和糖香。雙兒雙手端了木盤,用手臂撩開帳子。韋小寶見碟子中放著四隻剝開的粽子,心中大喜,提起筷子便吃,入口甘美,無與倫比。韋小寶當時兩口吃了半隻,就問雙兒:『雙兒,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記得當年看到這一段,忍不住偷偷咽了好幾口口水,印象比後來韋小寶遇見陳圓圓還深刻。

而中國北方,華北一帶的粽子,幾乎都是甜的。通常只加點紅棗、豆沙,一般要點白糖來吃。西安的涼粽,也是通體潔白的小清新,切片撒點野生蜂蜜,最適合夏天消暑小吃。北方也喜歡做黃米粽,一般只會放紅棗,黃米也叫糜子,古代叫黍,如果經常看古書的話,這個字會經常看到,黍質感比較粗,沒糯米那麼綿滑。孔子當時黍吃多了,又經常周遊列國坐牛車出差,所以得了胃病。(這是魯迅考證出來的)但黃米做的粽子,口感也很不錯。

裹蒸棕,肇慶的最有名。作為美食之都,廣東人自然不會對粽子無所作為,所以,能想像得到的食材,廣東人都會把它包進粽子裡,什麼鮮肉、板慄、鹹蛋黃、冬菇、蝦米、瑤柱、慄子、花生、雞肉、鴨肉、叉燒、綠豆等等。在海南,還能吃到包鹹魚的粽子,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有夢想的口感。

到了廣東潮汕,粽子更是超乎你的想像。這裡的粽子,不是甜的,也不是鹹的,而是一半甜的一半鹹的!剝開一隻潮汕粽,一口咬下去,是蛋黃、香菇、豆沙的甜味,用上好的廣東甜品必備豬網油調和,又甜又滑。多咬幾口,口感會慢慢變鹹,下面是蝦米、乾貝等海鮮,口腔裡,鹹香、鮮美和甜潤交織,滋味豐富到不可描述。如果沒親口試過,是無法想像這種甜鹹交織的百變滋味的。

廣西的粽子品類繁多,橫縣的巨粽尤其嚇人,一隻就足夠五六個人吃一頓,其用大如芭蕉葉的冬葉包裹,餡料主要是綠豆和豬肉,一隻粽子至少有兩斤重。這種巨粽子煮起來也費柴火,要煮上近十個小時才熟。橫縣隔壁的靈山縣,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會把整隻豬蹄包進粽子裡!

其實,粽子就像人生,不止甜的鹹的,還有酸的辣的苦的。在潮汕,有一種粽子是苦的,叫梔粽。這種在糯米粉裡滲入梔子汁、食鹼液、茶水,再用紗布包裹裝入竹箕蒸熟的另類粽子,走的是苦味路線。吃時切成小片蘸點糖,還有健胃祛溼的功效。酸的粽子也不出奇,在衢州江山,用老壇酸菜配上農家臘肉做粽子,那口感也是相當的酸爽。麻辣粽子則是四川人的專利,川人在粽子中加入大量花椒的赤豆臘肉棕,越麻越香!吃的時候再沾點辣椒粉,外地人吃完了會口舌麻木,大半天不知嘴和臉都是誰的。

粽子的風情萬種,不勝枚舉,麗水遂昌的長粽,蘇州的豬油夾沙粽,金華的火腿粽,江南的灰湯粽,廣西仫佬山的枕頭粽,廣西的三角粽,桂北背包粽,宜州的枕頭粽,博白假蔞肉粽,廣東清遠的黑糯米駝背粽,東莞道滘粽,泉州燒肉粽,臺灣粿粽……實在數不過來。

粽子不僅清香可口,而且營養豐富。中醫認為,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氣、止瀉、補中之功,其他各種配料也多為食療上品。如:小棗有養胃健脾、益血壯神之效;雞肉有益氣、暖胃、補虛,調經之功;赤豆有利水消腫,清熱去溼、健脾止瀉的功能;鴨肉有滋陰補腎效用;蓮子、椰子肉亦為補虛強壯之上品。

★深圳商報萬象副刊發表作者月如鉤散文《心中無妓》

★江海晚報夜明珠副刊發表作者孫同林散文《端午的綠》

★鹽城晚報登瀛副刊發表作者裴藝元散文《枇杷滿樹金》

★徐州日報放鶴亭副刊發表作者孫愛雪散文《莎草》

★重慶晚報夜雨副刊發表作者龐國翔散文《難忘端陽節趕娃兒場》

★如皋日報水繪園副刊發表作者張立俊散文《媽媽包的花色粽子》

★各界導報老友記憶發表作者李柯漂散文《父親的篾笆扇》

李柯漂/父親的篾笆扇(散文)

現在家鄉家家戶戶早已有了電風扇或空調,可每到夏天,父親仍閒不下來,他戴著老花鏡還在編織篾笆扇——那是用來送人的。

父親是織篾笆扇的好手。

初夏的時候,父親就開始織扇子了。父親總是把劈成條兒的竹篾子揉得又薄又細,這樣編織出的扇子不僅扇起來風大,而且拿在手裡感覺也輕巧。小村裡的人夸父親扇子織得好,都爭著來買。

父親織的扇子經濟實用,既解暑熱又驅蚊蟲。夏夜裡,月亮升起來的時候,人們都喜歡到村東頭的老槐樹下去乘涼,手裡拿著父親織的扇子不停地搖著。大家一邊搖著扇子,一邊搬來一天的話題,七嘴八舌地擺起了「龍門陣」。那些年,儘管小村裡的人生活清苦,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各家各戶都保證了人手一把篾笆扇。那些扇子,都是父親編織的。

那時,我們家也不寬裕,我讀書的學費和全家下半年的油鹽錢,就靠父親編織的扇子了。每當放了暑假,我就給父親打下手,或是遞篾條兒,或是給父親用扇子扇涼風——為了使他幹活時能涼快些。

我們家到小鎮約十裡路,每到趕集的日子,父親起得特別早。有時,他不吃早飯就背起一大捆扇子上街去賣。扇子走俏的那段時間,就是天氣最熱的時候。有一天,我們正吃午飯,父親就賣完扇子回來了。他走到門口就說:「今天扇子好賣,三角錢一把,站著就賣完了。」進了屋,他來不及換口氣,又趕著織扇子去了。我過去給他扇涼風,他只是抬頭望了我一眼,手裡卻不停地擺弄著那細薄的篾條兒。我看得出,父親心裡很高興。

到我讀初三那年,村裡家家戶戶通了電。第二年夏天,就有十幾戶人家相繼買回了電風扇。他們覺得這玩藝兒在農村是最實用的,忙完農活回家,插上電源往電風扇前一站,一會兒就吹涼快了。比起篾笆扇,電風扇方便得多。

後來的日子,父親仍是埋頭編織他的篾笆扇去賣,可是生意卻一年比一年難做。即便是大熱天,仍是幾毛錢一把,也很少有人問津。有一次,父親很早就背起扇子去小鎮上賣,到晌午才回家,扇子一把也沒賣掉。他把扇子往桌子上一甩,罵道:「這扇子沒賣頭了。」

父親坐在涼椅上悶悶不樂,我覺得有些好笑,就走過去對父親說:「您就知道埋頭織扇子,也不想,現在人家都買上電風扇了,哪個還需要這土扇子?再說,現在我們家又不是前幾年,也不缺你賣扇子那點錢……」第二天,我從小鎮上買回一臺落地扇,照著說明安裝好,插上電源,電扇嗚嗚地轉起來。父親站在電風扇前,笑呵呵地說:「這風可大哩!」

都過去好些年了,我後來在城裡生活工作,每每到了夏天天熱的時候,在裝有空調的屋子裡,就會想起父親當初編織篾笆扇的情景。現在家鄉家家戶戶早已有了電風扇或空調,可每到夏天,父親仍閒不下來,他戴著老花鏡還在編織篾笆扇——那是用來送人的。

★今晚報今晚副刊發表作者劉誠龍散文《見賢思敬》

★開封日報艮嶽副刊發表作者誠鋼散文《道不盡父愛如山》

★鹹陽日報鹹陽往事發表作者李勝靈散文《故鄉的端午》

★文藝報文學觀瀾發表作者魏麗敏散文《茶要慢慢品》

★廣州日報每日閒情發表作者錢國宏散文《只管種好你的豆子》

★淮北日報文學副刊發表作者李少華散文《滿眼是目送》

★牛城晚報牛尾河副刊發表作者董蓮芬散文《包粽子》

★今日義龍文藝副刊發表作者施崇偉散文《長夏村墟風日清》

施崇偉/長夏村墟風日清(散文)

孩提時代,到外婆家去度夏,是我翹首以盼的事。

外婆家在鶴山坪。五十多裡外的的路程,要經過一整天的跋涉。終於登上坪頂,望見那一彎彎的大田,一叢叢的竹林,我激動起來。「涼水灣」、「小竹園」、「大石壩」、「大老山」……一串串地名,聽起都覺得涼爽。並真真是,我童年度夏難忘的「樂園」。

外婆家的夏天,是一場接一場的勞動組成。外婆家養著一頭牛,兩頭豬,七八隻雞,這是需要全家人來照料和伺候的。盛夏時,還得搶收玉米、收割新一季稻穀,日頭最旺時曬場,暴雨襲來時搶場,這是一場接一場地與天公競賽,有趣極了。

我喜歡那些勞動的日子,並積極加入進外婆家每一天的出工。外公專門為我編織了割牛草的背簍,不僅編得比舅舅和小姨的好看、精緻,還特意小一號。我像尾巴一樣跟在小姨後面,我後面的尾巴是「二黃」,「二黃」是一條喜歡叫卻從不咬人的狗。要割到最鮮嫩的餵牛草必須早起,鮮嫩的牛草也是鄰裡間的一場資源爭奪。小姨比我還小一歲,卻是異常的老練。她早已在我來之前「偵察」到了一片藏在「大老山」深澗裡的芳草地。特意給我留下,讓我來斬獲。幸運得很,一直無人發現。即使有好的草源,也需要有技術作支撐,才能既保持青草的鮮嫩,又不會把草浪費。幾年的暑假操練,我割草的技術也是爐火純青。

老練的割草者是先不急於動手的。我放下背簍,環視左右,找準下刀的入口。再蹲下身,撿拾去草叢中暗藏的石頭、瓦礫。掛著露珠的青草在晨曦中似在含笑,輕風徐來,它柔嫩的腰身悠悠搖晃。是展露我技藝的時候了——蹲著的雙腳,變成了弓腰,是為了持刀的手能舒展地揮舞,腳能韻致地移動。頭天晚上就磨亮的月牙刀早已按捺不住。右手持刀,在青悠的草叢划過一道柔美的弧線,空靈的左手迎來幽香傾覆,頃刻之間,五指蔥蘢。一陣子的風捲殘雲,一陣子的手舞足蹈,搶在太陽還沒敢猙獰時,就已將老牛的美食裝滿背簍。收穫歸途,山歌在谷澗迴蕩,溼透的衣褂迎接著清風的獎賞。那份得意,連身後的「二黃」都能懂。咋不?且聽它肆無忌憚的「汪汪」。

勞動中收穫快樂,最淋漓盡致還得算打穀子。

一天天的,谷田由青轉黃。當谷穗馱得谷杆有屈服之意時,外公和舅舅已經在忙著準備了。方形的搭鬥上了新漆,確保它能滴水不漏;再多編了兩幅圍席,泛著竹香;鐮刀的鋸齒格格分明,閃著亮光。

打穀的當天,儼然一次莊嚴的出徵。除了外婆在後方燒水煮飯外,一家老小全部出動。豐收的戰場,六姨和小姨在前頭用鋒利的鐮刀把墜滿穀粒的稻穀苗整齊地放倒,外公和舅舅各自抱著一束稻苗,高高揚起,狠狠砸下,隨著此起彼伏的「梆梆」聲,飽滿的稻穀像一粒粒閃爍的金瓜子,脆聲聲地落入圍席間的搭鬥。我在割開後的水田裡,撿拾遺落的穀粒,顆顆歸倉,是外公交給我的任務,也是那個年代我們最實物的珍惜。

打穀,很辛苦,也是讓人享受的勞動。童稚年月,更興奮的是收谷完成後變成一個泥人,朦朧夜色中投入到清涼的池塘,和遊魚嬉戲,聽蟬兒在林間歌唱。陪我的,是外婆的故事,是月光的明媚。

「長夏村墟風日清,簷牙燕雀已生成。」快樂的日子去得特別的快。秋涼一到,我就被外公送下山了。我向媽媽舉起結實的小臂,得意地說:「看,我長壯了!」

是啊,鄉村夏日,加速了我的成長。生活雖然清貧,沒有農藥、化肥的玉米棒子、小米稀粥餵養了我的身體;烈日炙烤,汗水浸泡的日子,讓我理解了辛苦也是一種快樂。

相關焦點

  • 【三分鐘】當天主要報紙副刊散文一覽無餘(2018年12月28日)
    ★檢察日報明鏡副刊發表作者鄭海嘯散文《剝啄聲》 ★文匯報(香港)採風副刊發表作者韓小榮散文《超然臺懷古》 ★文匯報筆會副刊發表作者曾豔兵散文《為什麼是「愛琴海」》 ★廣州日報每日閒情副刊發表作者林清玄散文《房租總會到期
  • 曾紅雨赴輝南縣舉辦公益講座 講述《關於散文的幾個話題》
    2020年7月12日,輝南縣作家協會特邀《吉林日報·東北風》周刊副主編曾紅雨來到輝南縣舉辦公益文學講座——《關於散文的幾個話題》曾紅雨《吉林日報·東北風》周刊副主編,三級高級編輯,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全民閱讀協會理事
  • 火山啟示錄(散文)
    現為鄒城市作家協會理事,濟寧市作家協會會員,濟寧市散文學會理事,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兗礦新聞報社副刊編輯。近年來,在《鄒城文藝》、《鄒魯作家》《新晨報》《濟寧文藝》、《中國煤炭報》《散文詩》《花溪》《中國文學》《山東文學》《當代散文》等報刊雜誌發表散文、詩歌、散文詩等40餘篇(首)。詩歌《望雲》《觀普陀山觀音菩薩像》《人與獸》獲中國作家世紀論壇二等獎,入編「獲獎作家文庫(2005卷)」。
  • 山東女散文家沙龍開啟 山大教授講述「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日訊 (記著 王麗 通訊員 王田田)散文世界是什麼?有意義不如有意思,還是有意思不如有意義?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第23期名家分享活動利用周末開啟,邀請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叢新強,作了一堂題為「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的精彩講座。著名文化學者張期鵬,山東財經大學副教授亓鳳珍,大眾日報豐收副刊主編劉君,周三讀書會創始人李炳峰,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攝影師李恆昌,農村大眾報總編室主任劉秀平等30餘名嘉賓到場。講座由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秘書長王力麗主持。
  • 誰是「中國新聞報紙之父」?
    林語堂在英文版的《中國報刊與輿論史》一書中,將這位曾經的科舉失意者推崇為「中國新聞報紙之父」。與那些金榜題名的進士舉人相比,他們不過是士人群體中的末流。對清王朝來說,他們的存在與否,真的是無足輕重。然而,就是這兩個無足輕重的小秀才,卻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沒落帝國的前途命運。 1867年7月21日,在南京的兩江總督府裡,曾國藩與他的師爺趙烈文進行了一番頗有歷史深意的對話。在閒談中,趙烈文對曾國藩說:「清亡不出五十年。」此即歷史上著名的趙烈文預言,又稱「丁卯預言」。
  • 《江西日報》推出全國首張AR直播報紙
    原標題:在江西南昌開幕的2019世界VR產業大會上《江西日報》推出全國首張AR直播報紙 鍾珊珊 攝   很多人都會在電視和手機上看直播,但誰想過在報紙上也能看直播?10月18日,江西日報社基於AR(增強現實)技術製作的全國首張AR直播報紙正式出版,並於19日在江西南昌開幕的2019世界VR產業大會上精彩亮相。   在18日舉行的第25屆全國省級黨報社長總編輯新聞工作研討會現場,江西日報社社長王暉向所有與會者展示了這張當天剛剛出版的彩色報紙。
  • | 鳳凰副刊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還有另外一條路:近年美國的一次重大進展是麥當勞要求雞蛋商,對供應給該公司的每年15億隻雞蛋改變生產條件,養雞的空間要比全國標準提高50%,同時不準用斷飼的方式逼使雞多下蛋。其後快餐連鎖集團漢堡王和溫蒂也宣布跟進麥當勞訂下的行業準則。
  • 散文|湯飛:蟬茶有禪
    【「浣花溪」文學欄目徵稿啟事】歡迎投來散文(含遊記)、小小說等純文學作品,詩歌因系編輯部自行組稿,不在徵稿範圍內。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500字,標題註明「散文」或「遊記」或「小小說」。作品須為原創首發、獨家向「浣花溪」專欄投稿,禁止抄襲、一稿多投,更禁止將已公開發表的作品投過來。作者可以將自我簡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郵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將文字發過來即可。
  • 日本街拍雜誌《FRUITS》回歸 推出新副刊
    中奢網時尚訊 日本街拍雜誌《FRUITS》回歸,推出新副刊。作為主刊《FRUITS》在INS上繼續活躍,官方帳號在5月份上傳了一張重啟截圖,之後又更新了很多另類街拍照片,雖然作為實體的雜誌已經不再定期發布,不過還是會在網絡上分享標誌性的元素街拍。
  • 散文|映錚:窗寒心寧等瑞雪
    【「浣花溪」文學欄目徵稿啟事】歡迎投來散文(含遊記)、小小說等純文學作品,詩歌因系編輯部自行組稿,不在徵稿範圍內。字數原則上不超過1500字,標題註明「散文」或「遊記」或「小小說」。作品須為原創首發、獨家向「浣花溪」專欄投稿,禁止抄襲、一稿多投,更禁止將已公開發表的作品投過來。作者可以將自我簡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郵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將文字發過來即可。
  • 祝高考生乘風破浪,金榜題名!
    今年3月31日,教育部發布公告稱,為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經綜合研判、審慎研究,經中央同意,2020年全國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 今年高考報名人數為1071萬人,比去年增加40萬。全國將設考點7000餘個、考場40萬個,安排監考及考務人員94.5萬人。
  • 魯迅:嫌中國臭蟲多嗎,外國也有 | 鳳凰副刊
    文/魯迅凡中國所有的,外國也都有。;狄昆希吸鴉片(狄昆希(1785—1859),英國散文家。曾服食鴉片,著有《一個吃鴉片的英國人的懺悔》。);陀思妥夫斯基賭得發昏(今譯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窮人》、《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罪與罰》等。在他夫人的回憶錄中曾談到他賭博的事。);斯惠夫德帶枷(斯惠夫德(1667—1745),今譯斯威夫特,英國作家。著有《格列佛遊記》等。
  • 日月同輝 | 校報副刊徵稿啟事
    本期校報副刊徵稿主題「日月同輝」,內容詳見下方介紹。新中國恰如一輪紅日,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的不屈士氣,是「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的噴薄而出,更是「須臾走向天上來,逐卻殘星趕卻月」的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