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花鳥畫常見的題材,自古就是文人畫家們吟詠歌頌的對象,它代表了豐收和富裕,有吉祥喜慶、多子多福、人丁興旺、一本萬利的寓意,能夠託物言志寄託畫家美好的祝福與願望。
2016年,工筆作品《葡萄》被選作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杭州峰會國禮,贈送世界各國元首,其作者被授予「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他就是畫家聶峰。
聶峰,新工筆葡萄創始人,中國著名花鳥藝術家,有「葡萄才子」的美譽,也是中國國禮特供藝術家,其筆下的工筆葡萄堪稱「畫壇一絕」。
五歲起拜一代宗師蘇葆楨先生為師學習繪畫,後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創作高研班,期間又得到了李苦禪、田世光、高冠華、王雪濤、李可染等名家大師悉心指導。

現任中國書畫院院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禮特供藝術家、中國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國際美術家聯合會會員、中國榮寶齋推薦書畫家、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北京水墨之韻畫院研究員、中外書畫名家交流中心副主席、中國李苦禪花鳥藝術研究院院長和中國國際書畫藝術協會理事會主席等職務。

聶峰數十年來勤學筆耕,潛心研學書畫,採百家之長力創新意,獨特的畫風自成一家,立意新穎別致,墨韻揮灑淋漓。他筆下的工筆葡萄是中國水墨藝術和西方油墨色彩的結合與創新,濃墨相間的葡萄枝葉氣韻生動、以形寫神,碩果纍纍的葡萄晶瑩如珠光鮮可鑑,且色澤紛披,錯綜交迭,相映生輝而極富變化。

聶峰筆下的工筆葡萄有別於傳統的工筆葡萄,傳統工筆葡萄作品雖然很美很漂亮,但手法比較單一,作品千篇一律,停滯不前。聶峰在多年不斷的探索中,融匯傳統技法,從構圖和技法上,大膽創新,突破了傳統的束縛,將傳統水墨與西方色彩相融合,利用色彩光線的變化和寫意兼工筆的繪畫手法使整個畫面獨具藝術魅力,最終探索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開創了中國新工筆葡萄繪畫技法。
觀聶峰的葡萄作品,枝葉肌理形象逼真,珠粒飽滿,鮮嫩水靈。他在葡萄的表現上既充分利用生宣的浸潤性能和水、墨推拒的天然效果,又運用色彩的濃淡變化,並在葡萄中間留出柔光點,這一獨特創新的表現手法使他筆下的葡萄水分飽滿、豐盛充盈、生動自然,充分表現出葡萄那種半透明的質感、光感和空間感,取得了寄神於形、氣韻生動、意境清新、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

在葡萄葉子的畫法上,聶峰先生不僅運用了寫意畫中有無相形、虛實相生的畫法,並且注重水墨淋漓的效果,用些自然形成的肌理以增加書畫的效果,還大膽嘗試在畫好的葉子上噴灑鹽粒,這一獨創的技巧使葉子質感倍增,形象更為逼真。
尤其在色彩的處理上他匠心獨具,以中國畫獨有的筆墨技法,大膽吸納西畫中的透視和光影表現手法,創作當中工筆兼顧、虛實相間,形成了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最終在密實實、鬱蔥蔥的葉子下,水靈靈的葡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串串葡萄掛滿了架,有紫紅色的、有青綠色的,像瑪瑙,似翡翠,整幅作品玲瓏多姿、青翠欲滴,充滿勃勃生機。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濃鬱的藝術氣息,實屬藝術界難得的創新型作品。

聶峰的工筆葡萄具有獨特的畫風墨韻,這是繼中國現代繪畫之父徐悲鴻倡導中西合體人物畫之後,花鳥畫中的曠世典範,他不求中國畫筆墨和趣味的純粹,而力求在呈現客觀物象美的同時,表現自己的內心感受。
在審美多元化的今天,聶峰的這種繪畫風格為中國畫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數千年來花鳥畫的藩籬,並總結出了「聶氏工筆葡萄38法」,「中國當代葡萄第一人」由此而得名,他的作品藝術價值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