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困戶子女到幫扶幹部丨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駐村幹部吳永健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吳永健,是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駐村幹部。

  我出生於農村,是貧困農民的兒子,因母親不幸患有重病,家裡所有積蓄都用於四處求醫,加上當時本人亦在上學,這使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變得窮困潦倒。  但幸運的是,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後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幫扶,在幫扶單位、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順利畢業並進入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檢察幹警。  我深知脫貧攻堅、扶貧工作任務的遠大意義,所以當聽到縣組織部派幹部下沉農村的消息後,我第一個主動報名,申請前往基層一線開展幫扶工作。

吳永健與村扶貧幹部們一起為村民插秧

與單位同事到達南高村後,我被分到下巖寨村與現任主任負責該第四網格其中18戶貧困戶及41戶非貧困戶的具體工作,分工完成後,我們就到下巖寨村進行入戶走訪。  我在下巖寨村駐村幫扶的時間裡,除了負責自己的幫扶戶外,還負責網格其他貧困戶及非貧困戶的日常幫扶任務,了解所有網格戶的生活狀況。

吳永健入戶收集村民情況

幫扶戶萬秀兵患有長期慢性病,沒有勞動能力,家有8口人,大兒子成家,二兒子還在上大學,妻子在家務農,該戶較為困難。  我儘自己所能幫他家爭取各項幫扶政策,當時他家裡房子四面漏風,不具備居住的條件,為了免受寒冬之苦,我向鎮政府給他家爭取到透風漏雨政策,幫助他家把一樓全部修完並蓋上廚房。  同時,我繼續給他妻子邰興你落實護林員公益性崗位,享受到幫扶項目分紅,提高收入,為他大兒子減輕負擔,解決「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今年他家順利脫貧。  在村裡面我還與攻堅隊幫助村裡面進行道路硬化,衛生廁所改造等基礎設施改造,實現供水入戶,解決飲水困難等等。  如今,我的工作得到幫扶戶及其他村民的肯定和認可,脫貧攻堅工作讓我學會成長,增強自己的工作能力,這也是最值得我回味的地方。

【人物小傳】

吳永健,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駐村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川洞村是仰阿莎街道辦事處辦所轄7個社區和11個村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全村人口為苗族,我負責的第一網格是一、七兩個村民小組,有46戶,199人,其中貧困戶22戶98人。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肩 共創美好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第一書記...
    我叫龍登斌,劍河縣森林公安局太擁森林派出所副所長,2016年4月被選派到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擔任第一書記。  該村受地理環境和民族習慣影響,經濟極端落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作為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首先就要解決村鎮交通和群眾思想。
  • 幫扶後盾單位發揮作用,派駐幹部、落實政策、發展產業 太陽村繪就...
    近年來,玉州區委宣傳部充分利用自身特點和優勢,切實發揮幫扶後盾單位作用,通過向太陽村選派駐村幹部、投入幫扶資金、發展扶貧產業、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等一系列強有力的幫扶舉措,使得太陽村面貌煥然一新。據悉,太陽村貧困戶7戶28人,已於2019年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告別過去 迎接美好未來丨劍河縣久仰鎮久仰社區...
    我叫姜進楠,男,今年17歲,是黔東南州劍河縣久仰鎮久仰社區(畢下小村)村民,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在是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一名學生。  我的家庭條件很不好,八年前爸爸不幸去世,媽媽的身體也很弱,繁重的家庭負擔壓得她更是身心俱疲。幾年的操勞,讓媽媽大病不起,不久也去世了。
  • 駐村幫扶有力量 凝聚合力築新貌---岷縣閭井鎮後治村幫扶駐村隊...
    本網記者 程健 通訊員 王興彪 李昊  寒冬時節,在黃土高原的廣袤大地上,隨處可見駐村幹部忙碌的身影。他們腳下沾滿泥土的芬芳,讓一個個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 ...故事」山旮旯裡飛出金鳳凰丨赫章縣興發鄉丫口社區幫扶幹部陳永鵬
    2019年7月,我作為一名下沉幹部,來到赫章縣興發鄉丫口社區,開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幫扶工作。得知我幫扶的周真松戶有個女兒在日本留學,我心裡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興奮,有一種迫不及待地到他家看看的衝動。周梅家門前的那條小路,只有兩尺來寬,卻有30度的坡,是一條牲口路。由於長時間下雨,路上全是被牲口踩踏出來的泥漿與牛糞的混合物,牛走過後,一個個深深的腳印裡面裝滿了水。
  • 湖北78746名幹部駐貧困村開展幫扶
    湖北78746名幹部駐貧困村開展幫扶 2020-10-10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駐村幹部朱清雲:帶領村民走出一條產業脫貧之路
    駐村工作以後,他把加強黨建工作貫穿幫扶工作全過程,全力提升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執行力,通過抓黨建推動各方面工作的深入開展。堅持每月召開2次村幹部碰頭會、1次村「兩委」會議,向村「兩委」班子成員灌輸黨的建設管理、村級組織管理運行等方面的知識。
  • 各地氣象部門開展節前幫扶慰問活動
    梁文全 攝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何寅萍 記者楊群娜報導 1月12日下午,廣東省氣象局組織工作組來到省局掛鈎扶貧點雷州市雷高鎮符村村探訪慰問貧困戶,實地察看了村容村貌及村民文化設施,與鎮村幹部及駐村工作隊召開座談會,聽取了駐村工作隊的匯報,詳細了解符村村基本情況和存在困難,代表廣東省氣象局黨組送上新春祝福。
  • 貴州磷化集團幫扶關嶺結碩果
    幾年前,磷化集團下派幹部鄒華江來到這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看到村中落後面貌,他下定決心要改變現狀。在海百合村駐村第一書記鄒華江坦言,老百姓缺資金、缺技術這方面特別的嚴重,導致老百姓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於是我們就通過協調資金,比如去介紹老百姓進行特惠貸、惠農貸引入資金髮展生產。
  • ​陝西「四個強化」推動駐村幫扶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張維) 1月14日,記者從省扶貧辦獲悉,脫貧攻堅以來,陝西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強化組織領導、強化幹部培訓、強化考核考評,推動全省駐村幫扶工作水平不斷提升。全省累計選派駐村工作隊15843支、駐村幹部90126人,直接投入幫扶資金87.08億元,引進幫扶資金117.54億元,45.53萬幹部參與結對幫扶,實現了脫貧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全覆蓋,脫貧戶幫扶責任人全覆蓋。目前,仍有10677支駐村工作隊,37358名駐村幹部(第一書記9367名)戰鬥在鞏固脫貧成果一線。
  • 駐村幹部陳華明帶著感恩去了
    1月28日22時02分,廣州市僑聯扶貧幹部陳華明,因肺癌晚期,積勞成疾,在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去世,歿年46歲。 2011年9月,他被市僑聯選派為駐梅州市豐順縣建橋鎮三社村扶貧幹部。一年多來,當地百姓親切地叫他「僑聯叔叔」。 陳華明的扶貧工作取得一定實效。
  • 「單位包村、幹部包戶」這些單位在行動(11月16日)
    走訪中,工作組分別按照「二十看二十問」及「八看八問」等內容要求,仔細查看村委會相關資料及貧困戶檔案信息,並對4月份以來發現的問題整改情況逐條逐項進行再核實,確保各類整改問題落實到位。隨後工作組與觀堂鎮、觀堂村幹部進行座談。馬露要求,鎮村幹部要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嚴格按照市委部署,對所有貧困戶再次排查出的新問題及時幫助解決,確保做到動態清零,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好充分準備。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這是我在駐村工作筆記本上寫的一段話。我叫楊昌豔,是劍河縣觀麼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4年9月參加工作,工作的第三個月我就被派駐觀麼鎮平下村,至今已駐村6年。平下村是銀杏村的一個小村。沒有水泥路、沒有路燈、沒有自來水、沒有衛生室、沒有規模產業,活動室透風漏雨,這就是我初到時的平下村,一個實實在在的貧困村。
  • 駐河北萬全賜溝村工作組紀實:讓幫扶看得見、摸得著
    長城網張家口5月25日訊(記者張世豪)太陽跳進萬全區舊堡鄉賜溝村時,兩位70多歲的老人正在村委會門口坐著馬扎聊著村裡的新變化和以後的新發展;萬全區委宣傳部駐村工作組的三位同志邢鵬飛、武會成、李亞東正在村委會的外牆上懸掛關於「兩學一做」的標語。
  • 湖北麻城1.9萬名幹部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4年底,麻城市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9096戶、159733人,貧困村178個,貧困發生率為16.68%。面對貧困人口體量大、貧困發生率高、工農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內生動力不足的現狀,麻城黨員幹部群眾上下一心,咬定目標不放鬆,緊跟黨走不掉隊,精準施策,攻堅克難,吹響了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的嘹亮衝鋒號,砥礪奮進八餘載,向黨和人民群眾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群眾解決了89件煩心事丨劍河縣久仰鎮東鳳村...
    我叫李榮華,是劍河縣久仰鎮人民政府黨委組織委員,2019年3月,受組織選派,我有幸到劍河縣久仰鎮東鳳村擔任脫貧攻堅隊隊長。東鳳村是由原來的東庫村和奉黨村合併而成。全村共有329戶1396人,其中貧困戶119戶505人。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不肯脫貧」到「我要脫貧」|劍河縣南加鎮雷打...
    我叫龍家良,黔東南劍河縣南加鎮方家村一組村民,家庭人口5人,家庭勞動力4人,2014年因學被評為貧困戶。2019年把我戶列入擬脫貧對象,當時我不肯脫貧。幫扶幹部龍顧文入我龍家良戶核實脫貧標準「不是我把你家搞成脫貧的,是你家確實達到脫貧條件了,通過小組提名評議你家符合2019年脫貧條件,才把你家列入擬脫貧戶的」當時龍隊長給我解釋道。
  • 邁進門檻 住進心坎——記巴潤嘎查駐村工作隊
    連日的倒春寒,把初夏的熱浪氣息一下降到十幾度,帶入了乍暖還寒之中,但霍林郭勒市達來胡碩蘇木巴潤嘎查59戶貧困戶卻沒有感覺到一絲寒意,他們的內心反而蕩漾著陣陣暖流,因為這59戶在黨組織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迎著朝陽踏上了幸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