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吳永健,是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駐村幹部。
我出生於農村,是貧困農民的兒子,因母親不幸患有重病,家裡所有積蓄都用於四處求醫,加上當時本人亦在上學,這使原本並不富裕的家庭變得窮困潦倒。 但幸運的是,我家被評為貧困戶後得到了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大力幫扶,在幫扶單位、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順利畢業並進入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檢察幹警。 我深知脫貧攻堅、扶貧工作任務的遠大意義,所以當聽到縣組織部派幹部下沉農村的消息後,我第一個主動報名,申請前往基層一線開展幫扶工作。
吳永健與村扶貧幹部們一起為村民插秧
與單位同事到達南高村後,我被分到下巖寨村與現任主任負責該第四網格其中18戶貧困戶及41戶非貧困戶的具體工作,分工完成後,我們就到下巖寨村進行入戶走訪。 我在下巖寨村駐村幫扶的時間裡,除了負責自己的幫扶戶外,還負責網格其他貧困戶及非貧困戶的日常幫扶任務,了解所有網格戶的生活狀況。
吳永健入戶收集村民情況
幫扶戶萬秀兵患有長期慢性病,沒有勞動能力,家有8口人,大兒子成家,二兒子還在上大學,妻子在家務農,該戶較為困難。 我儘自己所能幫他家爭取各項幫扶政策,當時他家裡房子四面漏風,不具備居住的條件,為了免受寒冬之苦,我向鎮政府給他家爭取到透風漏雨政策,幫助他家把一樓全部修完並蓋上廚房。 同時,我繼續給他妻子邰興你落實護林員公益性崗位,享受到幫扶項目分紅,提高收入,為他大兒子減輕負擔,解決「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今年他家順利脫貧。 在村裡面我還與攻堅隊幫助村裡面進行道路硬化,衛生廁所改造等基礎設施改造,實現供水入戶,解決飲水困難等等。 如今,我的工作得到幫扶戶及其他村民的肯定和認可,脫貧攻堅工作讓我學會成長,增強自己的工作能力,這也是最值得我回味的地方。
【人物小傳】
吳永健,劍河縣岑松鎮南高村的駐村幹部。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