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興滇 幸福小康」大理深山中的「致富路」通到太邑鄉

2021-01-09 羊城派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綺曼

8月12日,循著蜿蜒曲折的山路,載著記者一行人的汽車繞過一個又一個的「發卡彎」,到達了雲南省大理市太邑彝族鄉。

太邑鄉副鄉長李橋進帶領記者進農家、探產業、看車釐子種植基地,與村民深入了解這些年走過的脫貧攻堅的艱辛之路。作為大理市唯一一個貧困少數民族鄉,2019年,太邑彝族鄉建檔立卡貧困戶565戶2415人全部脫貧達標。

特色產業新模式

太邑鄉在鞏固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培植與開發特色產業。在太邑鄉的者摩村,漫山遍野的果樹長勢正好。

者摩村黨總支書趙金龍向採訪團介紹,近年來,太邑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成立專業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帶領貧困群眾一起受益、一起致富。種植「水果貴族」車釐子235畝,高寒山區傳統農業產量低、收益少,但車釐子畝產值可以達到7萬元左右,遠高於糧食作物種植。

此外,太邑鄉還建成太邑魔芋種植基地347畝,帶動全鄉魔芋種植750多畝,扶持者摩常花核桃加工廠加工銷售突破300噸,發展續斷、重樓、白芨等林下種植中藥材1250餘畝;引進彝溪谷家庭農場建設200餘畝虹鱒魚、金鱒魚養殖基地,發展壯大烏棲石磺廠土雞土豬養殖規模,年收入突破100萬,肉牛、黑山羊等家禽養殖健康平穩。

金融創新促生產

今年57歲的李秀英居住於太邑鄉大坪地村,在過去的日子裡她們的家庭都仰仗於男丁外出打工的收入,每逢生病,家中便無比拮据。

2016年5月,李秀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富滇-格萊珉扶貧貸款項目的工作人員來到家中,為李秀英辦了貸款手續,這一年,她一次性貸款2萬元。先是買了幾頭小豬仔,又用一部分資金種植花椒、滇重樓等,至此,她的致富產業啟動了,當年收入就達到一萬元以上。

隨後兩年,嘗到甜頭的李秀英又分別貸款2萬元,繼續擴大種植、養殖產業,小日子越過越紅火,一步步走上了幸福路。如今,她的年收入已經超過了在外打工的丈夫。提起這些變化,李秀英說:「婦女也頂起了半邊天,更重要的是小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了。」

李秀英參與的「格萊珉」模式與傳統貸款有所不同,不需要擔保和抵押,貧困婦女只需要提供身份證、戶口本就能申請,待銀行項目部核查後即可成功獲得貸款。項目貸款周期為50周,以周為單位每周等額還款,項目部工作人員會每周定時到會員約定的地點收款。

目前,該項目在太邑鄉已成功發放扶貧貸款1432.5萬元,335戶家庭獲得317筆583萬元扶貧貸款,還款率達到100%。項目推出後,部分貧困農戶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致富門道,包括彝族刺繡、核桃、中草藥、野生菌、豬牛羊等種植養殖項目。

「如果用傳統的銀行小額信貸業務助推太邑彝族鄉脫貧攻堅是不行的。」 富滇銀行大理分行駐太邑彝族鄉工作隊員段永建解釋說,因為傳統銀行貸款需要土地固定資產、穩定收入等抵押物,但是農戶拿不出來就貸不了款,沒有資金談何發展。

扶貧先扶志,扶志必扶智

「富滇—格萊珉扶貧貸款」模式以農村婦女為信貸支持的主要群體,扶貧工作組幹部通過逐戶走訪掌握具體情況,確保扶貧目標後精準鎖定,並激活其潛在的致富能力和信貸需求。

為幫助貧困群眾樹立創富脫貧的信心,讓「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太邑鄉建立組織體系,形成貧困家庭小組和社區互助合力。其中,設定5人為1小組、2組以上組建中心。每周工作組召開中心會議,落實資金使用和歸還情況,並向農戶提供技術、信息服務諮詢。農戶之間通過交流致富信息,形成知識和技術共享。

此外,為把扶貧與扶志、扶智有機結合,會員需遵守「六條格萊珉公約」,勤奮工作、團結紀律;參加中心會議;保證下一代的教育;使用衛生廁所,保證家庭內外環境整潔;每年要參加一次體檢,並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節約資源,愛護環境。

自「六條格萊珉公約」發布後,村容村貌和生活習慣有了較大改善。據富滇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通過開展該項目,因村施策,全力推動貧困地區金融服務到村到戶到人,讓貧困地區群眾實際獲得金融服務,提供社群化、企業化、公益化金融精準扶貧解決方案,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真正扶到點上、根上。

齊心聚力奔小康

擺脫貧困,民心所向。脫貧奔小康是太邑鄉人共同的願望,只有通過扶貧幹部和貧困群眾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這一偉大目標。

烏棲村的郭金榮是太邑鄉扶貧路上的「老班長」了,自1999年擔任烏棲村總支書記以來,他一直戰鬥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白天他和鄉村組幹部入戶走訪了解民情,晚上不時組織召開戶長會。

脫貧攻堅工作要抓、村級事務要抓、黨建意識要抓,工作千頭萬緒,但這位老書記總是有條不紊。用他的話說:「只要能吃苦,只要有心幹、用心幹,沒有幹不成的!」2017年年底,烏棲村順利脫貧出列。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李飛虎是大理市太邑彝族鄉烏棲村人,曾經為父親治病而負債高達10餘萬元,2015年他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被評為貧困戶那天起,李飛虎就一直感到臉上無光,睡覺都不踏實。

2016年,李飛虎用產業發展扶貧資金1.2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對自家周圍的土地進行改造和擴建,結合傳統的種植養殖技術,在村裡貧困戶中帶頭進行了土雞養殖和果木種植。

如今,他家房前屋後,果樹林立,菜園、魚塘一應俱全。依託烏棲村良好的生態優勢和紅河源頭的特殊地理標誌,李飛虎看到了發展鄉村旅遊的前景,還辦起了農家樂。

李飛虎總是對身邊的人說:「所有的貧困戶都要自強、誠信、感黨恩,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發揚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精神,好日子才會越來越甜!」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全面脫貧的太邑鄉人並沒有安於現狀止步不前,而是以只爭朝夕的奮鬥精神,追求更高質量的小康生活。(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責編 | 謝哲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潘穎彤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桑蠶養殖 重慶黔江致富有「絲」路
    靠桑蠶養殖走上產業扶貧致富路時值立秋,黔江區金溪鎮清水村山間坡地上的桑園一片翠綠,養蠶大戶田建正在蠶棚內忙碌著,田建是當地致富能人,創業多年,帶動周邊幾十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我在創業之初既沒錢,也沒技術」。田建說,村裡修通產業路後,政府還為他請來農技員作指導,「讓我發展產業更有信心。」
  • 回眸「十三五」——三門「四好農村路」,鋪就「鮮甜」小康路
    2018年,該縣全面啟動「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來,新建改建211公裡農村公路。路通了,城鄉美景串聯成線,美麗鄉村展現勃勃生機;路通了,特色生鮮飛向全國各地,還漂洋過海遠銷海外;路通了,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創業夢,走上致富路……
  • 新疆:16項興邊富民重點工程布局32個邊境縣市
    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委)宗教局獲悉:近日,自治區人民政府頒布了《自治區興邊富民行動規劃(2011-2015)》。5年裡,將依託國家興邊富民專項資金、自治區各部門專項資金等,在全區32個邊境縣(市)實施16項重點工程,使邊境地區各族群眾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 大理藏著一個滇金絲猴秘境!
    不過,這位萌萌噠「大師兄」也在大理哦!2015年,大理雲龍縣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滇金絲猴群,這是該區域滇金絲猴自1968年消失以來首次「現身」。小夥伴們也許會說「現身又咋樣,反正我沒看到」,嘿嘿,反正網友是拍到了,還告訴小編他們找尋「大師兄」的故事,圍觀圍觀: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吳生錄說,今年,他結合自己的想法和幫扶幹部的建議,將養牛作為發展新路子,調引了2頭西門塔爾牛,大力發展養殖業。
  • 江蘇做好富民「加減乘除」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2017年江蘇省地區生產總值達8.59萬億元,增長7.2%;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6%和8.8%……近日,江蘇省「兩會」曬出2017年度百姓「幸福帳單」,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數字繪就實實在在「富民經」。
  • 「路通了,新房子住上了,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路通了,新房子住上了,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從今天起嘉興日報推出「同走小康路」系列報導,廣視角、全方位、多角度,展現東西部攜手扶貧路、共同奔小康中的擔當與作為。■記者 張春榮 楊 薇通訊員 吳學輝紅瓦屋,白泥牆,鬱鬱蒼蒼的竹林重重疊疊。沿著寬闊的水泥路走進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書樓鎮高田村,一棟棟新修葺的樓房錯落有致,在遠處青翠高山的襯託下,構成了一幅文明新農村圖畫。
  • 吉林輝南縣輝發城鎮富強村劉闖:君子蘭鋪就小康路
    為了改變一直以來本地百姓零星種植且品種單一、檔次較低、根本達不到致富興農效果的現狀,劉闖多次到長春君子蘭種植基地取經學習,邊養花邊開始了鑽研,購買書籍自學、結合實踐學、外出取經學三結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從基礎理論到田間地頭,他獲得了大量的心得體會,又有幸得到長春老花農的悉心指導。實踐中,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種花養花的特長,克服資金不足等困難,走上了艱辛的創業路。
  • 巧家紅山:小小蠟蟲「引客入鄉」鋪就致富路
    今年,紅山鄉蠟蟲產業又喜獲豐收,來自湖南、四川、貴州的「蟲客」都不約而同地來紅山收購蠟蟲,小小蠟蟲「引客入鄉」,大大提高了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為當地老百姓鋪就了致富路。全鄉8個貧困村1888戶貧困農戶中,分布在蠟蟲種植區域的貧困村6個,覆蓋貧困戶527戶。主產區為紅山社區、天星村、白果村、保坪村、黑鐵村、安邦村。
  • 「語音版」老縣紀行,文/王莉
    在這個世紀初突然有了醒悟:在山水間尋找美麗,在綠色中探尋富裕。恰逢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春風化雨,平利仿佛一夜之間羽化成蝶,驚豔於世。  這一次,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和詩人。作為一個本土作者,在和他們的行走中,我深深地感到他們對平利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愛戀。我每到一處,都願意把所知道的全部告訴他們,把自己的那種幸福和快樂,都傳導給他們。
  • 軍報記者探尋:沿著紅軍的足跡如何走出新路
    對於那段翻山越嶺、蹚溪穿林的經歷,吳清海記憶猶新,「走出深山過上好日子,是祖祖輩輩的期盼。」 改變,從1988年6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成立畢節試驗區開始。大路大富,小路小富,高速公路快速致富……一系列創新之舉陸續展開,讓畢節走上了科學發展之路。
  • 大理風花雪月的美,鉑爵旅拍「ROMANTIC」新品替你尋來
    大理是一座溫柔的城市,也是理想主義者心馳神往的烏託邦,「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的絕佳景觀吸引著無數旅人前往。大理所到之處皆為風景,隨著旅拍的盛行,使得大理也成為95後新人中人氣頗高的蜜月旅拍首選地。鉑爵旅拍奔赴大理,在蒼山之麓,洱海之濱,尋找風花雪月,打造羅曼風採,讓旅拍告別枯燥無味,留下動人的愛情誓言。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⑳】詩詠天津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政仁百業謀強國,策善三農為富民。  庚子年逢興盛舉,小康社會夢成真。,致富攻堅住大樓。  秦嶺北南都致富,黃河上下盡脫貧。  惠民解難研良策,善政排憂鑑古今。  日朗藍天興偉業,風和沃土暖乾坤。  致富齊心提速遠,扶貧有意佈局頻。  康莊大道強國路,百舸爭流滿目春。
  • 沒有時間了,快來王府井打卡巨潮的「深山」集市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馬銘悅)霓虹燈、貨櫃、賽博朋克風,你很難將這些時尚前衛的元素跟「深山」結合起來。最近,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一條商業街——王府井步行街,一場名為「深山集市·千年蜀繡」的集市,成為今年北京冬季最有趣的潮玩集市,受到了很多年輕人前來打卡拍照。
  • 全媒視界丨高水平全面小康 可持續幸福台州
    小康路上的你我他全民創業帶動增收致富,百姓家底更殷實。小康生活是個什麼樣?在椒江大陳島,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當年落後的小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小康的大陳」。去年,大陳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9394元,是2006年的9.6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三個清零」的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
  • 聚焦扶貧致富和興教助教|廣廈集團一批重大項目建成
    聚焦扶貧致富和興教助教|廣廈集團一批重大項目建成 2020-11-04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紅甸山藥變「致富藥」!「雲嶺小康展畫卷」直播閱讀量達2.12億
    11月24日,《鏡頭裡的故事·雲嶺小康展畫卷》大型主題系列直播走進文山州文山市紅甸鄉,看紅甸山藥如何變成管用的"致富藥"。截至目前,本場直播全網閱讀量1045萬,系列直播全網閱讀量累計超過2.12億。其中,"雲嶺小康展畫卷"微博話題閱讀量累計超過1.67億,百度關鍵詞累計搜索達932萬。
  • 小小縫紉機 「踏」出村民致富路
    點擊播放 GIF 0.0M小小縫紉機 「踏」出村民致富路隨著政府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2016年她萌發了創辦一家縫紉合作社的想法,不僅可以實現自己的「老闆夢」,還可以帶動村民一起走上致富路。但是,創辦合作社需要幾十臺縫紉機、場地、前期資金投入和員工僱用等諸多現實問題使她愁眉不展,好在通過幫扶幹部的溝通、協調,村委會為她免費提供創辦場地,村民們也紛紛為她出點子。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合作社順利成立,並投入生產。
  • 【視頻】華池:決戰貧困 逐夢小康
    持續推進村組道路、農電改造、環境整治、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鄉村舞臺)建設,實現建制村硬化路、自然村動力電、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貧困群眾行路、用電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放眼華池,等級公路、通村硬化路、橋梁隧道,山大溝深的華池縣公路網已經形成
  • 灌雲縣:一條蟲子「吃」出億元大產業 | 強國小康路②
    編者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心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朝著這一歷史目標,江蘇人民砥礪前行,一路奮進。  扶貧徵途,一個也不能掉隊;小康路上,一個也都不能少。脫貧攻堅是全面小康的必經之路,也是檢驗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