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三門「四好農村路」,鋪就「鮮甜」小康路

2021-01-21 浙江在線

2021-01-15 10:18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章雪瑤

打造74公裡公路旅遊精品環和10公裡環筆架山「船幫裡」最美漁村環,帶動全域旅遊和產業發展;蛇寧線建成通車,改善蛇蟠島對外交通條件,打通三門與寧海的快速通道;全面完成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新增農客公交85輛;建設村級物流服務點250個……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新的起點,回首「十三五」,三門縣「四好農村路」建設成績斐然。

2018年,該縣全面啟動「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來,新建改建211公裡農村公路。路通了,城鄉美景串聯成線,美麗鄉村展現勃勃生機;路通了,特色生鮮飛向全國各地,還漂洋過海遠銷海外;路通了,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創業夢,走上致富路……

串美景、興產業 建設幸福「小康路」

10年前的橫渡鎮巖下潘村,還是個一窮二白、鮮為人知的「空心村」。2013年以來,該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打造「潘家小鎮」品牌,蝶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然而由於交通條件的局限性,村莊發展觸碰到了天花板。

亭流線是通往巖下潘村的主要通道,全長約35公裡。為打破交通制約鄉村發展的局面,三年來,三門投資1.3億對該條農村公路全線進行路面拓寬、白改黑、綠化景觀打造等提升改造,並新建了多功能公路驛站,成功將亭流線打造成了一條精品旅遊公路。

如今,車行至亭流線,兩側峰巒疊翠,溪水淙淙,蜿蜒的村道將特色美景與鄉野風光串聯起來,一路前行,一路風景,「美出了新高度」。

亭流線的改造提升盤活了巖下潘村的旅遊資源,也打通了富民之路。目前,「潘家小鎮」年客流量從以前的25萬人次增加到70萬人次,全村共有50戶村民經營民宿、農家樂,帶動600餘人就業,民宿經營戶平均收入高達27萬元。

「沒開這個民宿之前我在寧波打工,自從公路修好了,來潘家小鎮的客人也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旺季的時候一個月有好幾萬,相當於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的收入。」村民魯小麗說。

三年間,三門打造了74公裡「六橫線-亭流線-獅白線-石嶺線」四色公路旅遊精品環,串聯起沿途景點,為亭旁、橫渡、健跳、沙柳、海潤五個鄉鎮街道的旅遊、海鮮、手工藝品等產業發展提供了交通綠色通道。

在「公路旅遊精品環」的帶動下,不少農民就地辦起了民宿,發展鄉村旅遊,年收入最高可達幾十萬元,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一路通,則百業興。三門縣「四好農村路」的建設不僅給當地鄉村旅遊裂變發展創造了條件,也為當地特色產業——小海鮮產業興旺注入了新活力。

「十三五」期間,該縣巧乘「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春風,不斷健全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和配送網絡體系,構建「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農村交通運輸網絡。

縱橫交錯的農村物流網延伸至各個養殖塘,三門的小海鮮也因此走出江浙滬,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及海外市場。截至目前,全縣160個漁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超300多萬元,漁戶平均收入近40萬元,實現家家致富、村村殷實。

精管理、勤養護 探索高效「品質路」

「四好農村路」,既要建得好,科學、高效地管養也很關鍵。近年來,隨著通達順暢的農村公路網絡逐步完善,三門在注重擴大有效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實效,統籌推進,多項公路管理養護舉措接連落地。

2020年12月14日傍晚,三門縣農村公路智慧管養平臺接到一條預警信息——「溫度低於零度,獅白線梘頭路面積雪嚴重」。該縣交通部門迅速響應,根據平臺內提供的溫度預警、視頻監控和車流量統計等數據,精準選擇封道點位,並在第一時間聯合縣交警大隊對獅白線、亭流線兩條道路的相關路段進行封道,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

作為該縣高水平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創新舉措,「農村公路智慧管養平臺」藉助五網合一、電子地圖、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科技手段,突破傳統人工管養模式,運用人工智慧模塊分析農村公路在不同的車流量、人流量、溫度、雨量等要素,提前安排、配置養護人員,指導養護管理工作,最大化實現養護資源的有效利用。

「開展1+X聯創共建」,以黨建示範路為引擎,創新公路黨建聯盟,推進黨員護路工作;推行「1號路長制」,縣委書記、縣長任縣級總路長,鄉鎮書記、鄉鎮長任鄉鎮總路長,村書記任村級路長;實現五級路長全覆蓋,組建縣、鄉、村、巡查、警務「五級」路長596名……近年來,三門不斷壓實責任、加強管理,讓境內1000多公裡的農村公路實現了「路路有人管」。

此外,針對沿海地區颱風暴雨多、農村公路災毀多發的特點,該縣還推行「農村公路財產保險+服務」模式,實行保險智慧服務,利用天氣預警、出行提醒、危險即時反饋、危險邊坡智能防控等手段,提高事前預防能力,減低交通安全事故發生。

抓運營、促服務 打造均衡「民生路」

「以前『有路無車』,我們去趟縣城都不容易。自從有了『微公交』,出行就方便多了。」三門縣橫渡鎮巖下村村民小潘對家門口的變化讚嘆不已。

去年5月,該縣在全省率先推出「微公交」服務。「我縣部分農村道路不符合公交班線運行條件,導致部分農村公交難以覆蓋。」該縣交通發展集團經營管理部負責人方學省透露,作為公交班線有效的補充方式,「微公交」實行不固定線路、按需下單等個性化出行方式,廣大農村居民只需通過微信公眾號下單即可享受公共運輸便利。

而這只是該縣近年來不斷完善交通運營服務的縮影。建設和管養是基礎,更好的運營、滿足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才是建設「四好農村路」的最終目的。

「十三五」期間,該縣始終堅持城鄉客運服務均等化,緊抓農村公路運營,讓農村村民共享交通運輸發展成果。

全面完成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新增農客公交85輛,統一安裝衛星定位裝置;建成港灣式停靠站190個;引導物流資源整合,建成普通公路驛站11個,開啟集公路驛站、共享汽車站、旅遊休憩等功能於一體的運營新模式……一個個成果的背後,是三門縣政府持續強化的制度供給和資金保障。

為了補齊資金和農村公路基礎薄弱等短板,該縣遵循「潔齊平綠」最簡單樸素的美麗公路建設思路,把「小投入大效益」理念引入「四好農村路」建設實踐,發揮建設資金的最大化利用,最小成本打造美麗鄉村路。2018年以來,累計投資10億元用於「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

「路通了,村口也有了公車停靠站,我們農村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舒心了。」健跳鎮大塘村村民葉大伯說。

路暢人勤日子有奔頭。回望「十三五」,三門以「有限空間」謀「無限發展」,向全縣44萬名群眾交出了「四好農村路」建設的精彩答卷;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江海蓬勃奔流,三門將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的理念,齊心協力共繪美好新藍圖。


1610677122000

相關焦點

  • 彩色標線施工、青石板路鋪設……衢州柯城「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
    通訊員 吳怡婧 記者 邱丹晨近日,在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苦獅線至碗東村的村道上,約3公裡長的村道已完成瀝青澆築,與其他路段不同的是,這段路中間並非是傳統的黃線,而是紅黃藍三線。「白改黑」、彩色標線施工、青石板路鋪設,屬於溝溪鄉「四好農村路」範疇。
  • 【回眸「十三五」 聚力再出發】旬邑交通運輸篇
    「四好農村路」示範縣高標準建設 為持續鞏固交通脫貧攻堅成果,2019年以來,累計完成投資6818.9萬元,創建了「四好農村路」示範鎮2個、示範村2個、示範路35條,對具備條件的農村公路均實現了「路田分家」「路宅分家」。
  • 田園孟津|徐嶺村:黃金油葵鋪就小康路
    田園孟津|徐嶺村:黃金油葵鋪就小康路 2020-10-21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吉林輝南縣輝發城鎮富強村劉闖:君子蘭鋪就小康路
    他幹事有熱情、善鑽研,執著於君子蘭種植業,帶著父老鄉親一道闖出了一條君子蘭鋪就的康莊大道。他就是鴻通綠植花卉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闖。今年35歲的劉闖是吉林省輝南縣輝發城鎮富強村村民,2016年,他自籌資金先後投資30餘萬元建起了第一棟花窖,搞起了試驗示範。
  • 「四好農村路」建設初見成效,白雲已建成農村公路達1058公裡
    在白雲區近8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1058公裡的農村公路猶如一幅壯麗畫卷,拉近了城市與鄉村的距離,承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近三年來,我區全力推動農村公路建設以及路網提質優化,完成公路升級逾200公裡,「四好農村路」建設初見成效。
  • 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讓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華安
    官畲村的蛻變是華安推進「四好農村路」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華安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旅遊主通道貫通、旅遊環線建設、精品旅遊路示範「三大工程」。投資約4.07億元建成了一批具有華安特色的美麗鄉村和脫貧之路,被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扶貧辦命名為第四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成為繼長泰、雲霄之後,全市第三個「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建得好,也要管得好。
  • 「紅」「綠」輝映小康路
    好生態如何變成好經濟?郝慶水和村兩委班子反覆商議,決定把河邊的千畝荒地流轉、清整出來,種水稻、養螃蟹,發展特色產業,鼓起村民「錢袋子」。原本在荒地裡種著玉米的村民嶽訓成臉上寫滿疑惑,「一來水就把地淹了,種水稻折騰半天,還要費心養螃蟹,能成?」「只要方向對頭、功夫到家,能成!」辛口鎮黨委書記任秀元斬釘截鐵。
  • 綜述:「十三五」,決勝全面小康帶來民生新獲得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 題:綜述:「十三五」,決勝全面小康帶來民生新獲得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孫少龍、齊中熙  近日,河南省焦作市最大棚戶區改造工程——焦作澗西街棚戶區改造項目首期工程全面封頂。
  •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民樂:手工編織鋪就脫貧致富路 20-12-03 15:51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雲南交出五年答卷
    記者 趙崗 攝  11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與省發展和改革委舉行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綜合主題發布會。省發展和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能源局、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就我省「十三五」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進行介紹。
  • 灌雲縣:一條蟲子「吃」出億元大產業 | 強國小康路②
    從今天起,我們推出「強國小康路」專欄,聚焦江蘇重點幫扶脫貧攻堅奔小康的生動實踐,展現江蘇人民建設幸福生活的動力和活力。  新華網南京7月30日電(虞啟忠)眼下,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階段。連雲港灌雲縣地處江蘇北部,經濟相對欠發達,曾經是江蘇12個省級重點幫扶縣之一。
  • 回眸| 合肥市城鄉建設局「十三五」成就巡禮
    建成上海路、銅陵路高架北延、阜陽北路高架北延、裕溪路高架東延、郎溪路、方興大道等160公裡城市快速路,和平路、大眾路、習友路、興業大道等一批主次幹道路相繼通車, 城市道路長度達3029.07公裡,累計增長37.3%,城市建成區路網密度提升至5.95公裡/平方公裡,累計增長18.1%,「高快一體」城市路網進一步完善。
  • 山東:全部鄉鎮、建制村實現通瀝青(水泥)路,創樹新農村幸福
    12月2日,記者從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獲悉,「十三五」以來,全省新改建農村公路近7萬公裡,路網規模達到25.2萬公裡,累計完成投資超過1000億元。全部鄉鎮、建制村實現通瀝青(水泥)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實現通客車,農村公交化改造率達到91.1%。
  • 「十三五」時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哪些決定性成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這主要是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角度來總結的。「十三五」時期,我們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 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發力、蹄疾步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加強、全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力度不減、縱深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根本動力、制度保障和政治保證。
  • 貴州舉行「十三五」交通建設邁上新臺階新聞發布會
    「3」:補齊公路路網、綜合樞紐、水上運輸「三個短板」,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樞紐,著力打造路衍經濟、樞紐經濟。  「5」:推進交通運輸投融資模式創新、交旅融合發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智慧交通建設、山區公路建設運營風險管控等交通強國「五項試點」,提升人民群眾交通便捷度,進一步增強對交通運輸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抓投資。
  • 巧家紅山:小小蠟蟲「引客入鄉」鋪就致富路
    今年,紅山鄉蠟蟲產業又喜獲豐收,來自湖南、四川、貴州的「蟲客」都不約而同地來紅山收購蠟蟲,小小蠟蟲「引客入鄉」,大大提高了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為當地老百姓鋪就了致富路。近年來,紅山鄉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富民強鄉的主攻方向,把「產業興鄉、生態立鄉」的思路融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以「一山、兩帶、三片、四通道」為總體發展思路,呈現好「秘境紅山、生態家園」自然風光,做好山水文章。
  • 路路路……磐安交通未來30年將有大變化!
    04貨運鐵路構建「三縱五橫多聯」的貨運鐵路網絡:重點規劃建設港口後方通道、完善港口集疏運系統,支撐「大灣區」建設,加快構建寧波港、溫州港、台州港及嘉興港鐵路後方通道。S315三門至龍遊公路:含懷萬線、尚天線,我縣境內26公裡。S316三門至江山公路:含S323大盤至方前、沙溪口至雙峰、雙峰至仁川至新渥及磐永公路,我縣境內38.8公裡。07農村公路打造全域「四好農村路」:全面建成「四好農村路」,全省規劃總裡程12萬公裡。
  • 久久為功,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報導之一
    ——  編者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五年間,面對艱巨繁重的脫貧攻堅和改革發展任務,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實施「433」重點工作,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市「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 凝聚力量奔小康——寧陝「三建」黨建扶貧工作法調查
    膠州市13個基層黨支部與寧陝13個基層黨支部共建,開展以組織聯建、活動聯誼、發展聯姻、實事聯辦「四聯共建」為主要內容的「組織牽手共奔小康」主題實踐活動,進一步推動了基層黨支部與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度融合。「在脫貧攻堅中,我們通過發揮縣級領導的指導作用,整合「四支力量」,並充分利用中辦和膠州的「包聯共建」,讓基層脫貧工作形成合力,有力地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
  • 南京高淳:拓展螃蟹產業鏈 鋪就特色致富路
    「蟹養得好不好,要看水質、蟹種和餌料,尤其水質是關鍵。」孔祥華現在是調節蟹塘水質的專家,通過投放輪葉黑藻、扁擔草等水草,配合螺螄、雜魚、小蝦和大豆、玉米、小麥這「三葷三素」,加上微生物製劑,能為螃蟹營造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去年螃蟹平均規格公蟹4.7兩、母蟹3.2兩,每畝淨收益4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