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馬安果園
三峽陽菊喜獲豐收,上百農戶正在菊田中採摘菊花
雲陽紅橙
泥溪黑木耳
陳大毛雲陽面
三峽陽菊
還少堂羊肚菌
初冬時節,行走在雲陽的鄉間,鬱鬱蔥蔥的柑橘林,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園……處處升騰的綠色希望和農民露出的張張笑臉,在希望的田野上,交織成一曲曲動人的鄉村振興華彩樂章。
近年來,雲陽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以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重心,著力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如今的雲陽,一個個活力四射的鄉村正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繪就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新圖景,讓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提質擴面 三年攻堅行動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從前守著這片土地過苦日子,如今靠種柑橘,日子越來越紅火。」雲陽縣普安鄉回龍村5組村民丁學明穿梭在果林間忙著採摘,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曾經的普安鄉以發展傳統農業為主,村民收入甚微。自2007年起,在雲陽縣委、縣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全鄉大規模種植柑橘,大力發展柑橘產業,目前全鄉已種植柑橘11260畝,3000多戶村民因柑橘產業帶動鼓起腰包,柑橘成為名副其實的「金果果」。
事實上,不僅是柑橘產業發展得風生水起,近年來,雲陽全縣特色產業發展面積已達到73萬畝,總產值89.2億元,帶動貧困戶37110戶(佔貧困戶總數的99.7%),形成了以柑橘為主的水果,以菊花、天麻為主的中藥材,以花椒為主的調味品,以生豬、牛羊為主的生態養殖,以綠色有機為主的優質糧油的「五個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規模不斷擴大。
「農業大縣要向農業強縣轉變,必須向農業質量要效益。」雲陽縣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稱,為促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該縣印發了《雲陽縣農業產業振興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三年攻堅行動」),圍繞特色產業園、農產品加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和農產品品牌創建,出臺《雲陽縣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扶持管理辦法》,通過「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的方式,從項目、資金等方面重點向標準化產業示範園傾斜,推進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標準化、品牌化、組織化發展,全面實現農業產業的提質擴面。
通過3年攻堅,預計到2022年,全縣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產業面積將達到90萬畝,其中新發展特色高效經濟作物面積20萬畝,低效改造提質增效原有產業面積70萬畝。糧經飼結構比例優化為3:6:1。同時通過大力實施產量和產值倍增計劃,實現低效改造後的農業產業園平均畝產值達到5000元以上,新建標準化農業產業園平均畝產值達到8000元以上目標。
動能牽引 打造公用品牌賦能特色產業增效
去年11月,由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聯盟、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中國品牌雜誌社共同發布2019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入圍名單,其中「天生雲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上榜,進一步提升了「天生雲陽」公用品牌的知名度。
據了解,雲陽環境原生,風味純正,民風淳樸,代表著環境天生、農物天生、農情天生。「天生雲陽」是雲陽縣政府推出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更是雲陽縣優質農產品的標誌和象徵。
雲陽渾然天成的自然氣息,加上天生我才的自信氣質,在品牌的牽引下,如何讓優質農產品品質過硬、身價倍增?
自2015年「天生雲陽」品牌問世以來,雲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天生雲陽」品牌打造。在品牌管理方面,雲陽建立了嚴格的準入退出機制,授權使用「天生雲陽」品牌,必須在產品產地、產品質量認證、質量溯源、質量保險、品牌包裝等方面符合要求,此外為杜絕假貨情況的發生,當地也為「天生雲陽」量身打造了產品質量保險。
同時,加大對「天生雲陽」產品檢測和產品質量溯源,凡進入授權使用「天生雲陽」品牌的企業,均嚴格按照要求使用重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對生產全過程進行追溯。
「農業品牌創建是一個複雜過程,系統工程,必須把好產前、產中、產後的每一個環節。」雲陽縣農業農村委負責人說,為此,他們重點推進「三化一服務」模式,即產業組織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服務社會化,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
以農業技術服務為例。雲陽堅持「派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通過成立農業產業扶貧專家組、貧困戶產業指導員制度、深入鎮村開展科技示範主體培訓,為農民提供「田下技術」「田下服務」等,保障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僅去年以來培訓骨幹新型職業農民、科技示範主體、基層農技人員等8300餘人次。
目前,「天生雲陽」品牌涵蓋企業已有48家(共55個農業產品),2017年11月入選重慶十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在中國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中躋身前六,提質增效作用初顯。「天生雲陽」品牌正在精彩綻放,並逐漸在世界市場叫響。
如今,在品牌的賦能下,2020年前三季度,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70.6億元、增速5.1%,位列全市第一;實現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8元、增速8.5%。
效益凸顯 產業扶貧出質效消費扶貧促增收
陳天翠從事烏天麻種植10多年了,自雲陽烏天麻加入「天生雲陽」區域公用品牌後,她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僅今年靠種植烏天麻就收入了9萬多元,曾經需要外出務工才能維持生計的丈夫,現在也回鄉加入種植烏天麻的隊伍。
如今,在雲陽縣龍壩鎮雲峰村,許多村民像陳天翠一樣,通過種植烏天麻實現了脫貧增收。點燃他們致富夢想的是已建成5800餘畝的渝峰烏天麻培育示範基地,現已帶動農戶培育烏天麻基地4萬畝,戶均增收達2萬多元。
近年來,消費扶貧為農民增收拓寬了渠道。大陽鎮民富村二組村民任善青在消費扶貧的帶動下,他家種植的木耳不僅找到了銷路,還賣上了好價錢。
今年國慶,任善青的萬段桑枝木耳棒喜迎豐收,他採摘的一批木耳經過分揀、稱重後,運往鎮裡的村村旺扶貧展示中心,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並和雲陽其他參與農業扶貧協作的龍頭企業和脫貧戶自己生產的農產品一起,通過一紙農產品購銷協議,擺到了山東威海700多家超市展銷的貨架上。以購代銷、以買代幫、設立展銷中心、依託電商平臺,幫助貧困群眾賣出自己的產品,這只是雲陽實施消費扶貧的一個縮影。
雲陽農業農村委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圍繞貧困戶農特產品應銷盡銷的總目標,在克服疫情影響下,著力破解貧困戶農產品收集難、銷售難的問題,通過「五進」對接直銷、對口幫扶助銷、愛心企業訂銷、節會推介展銷、電子商務營銷、旅遊服務帶銷等多種方式,促進深度貧困鎮村和貧困戶農副特產品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促進貧困戶收成變收入,切實解決貧困戶到戶產業產品銷路窄、組織化程度低、市場進入難等突出問題。
如今,通過「雲陽洋」農村電商品牌,幫助55個農特產品抱團闖市場,通過電商促銷、領導幹部直播帶貨以及知名主播的宣傳推介,目前已累計助銷農特產品22.8億元。
亮點》》
「雲陽紅橙」助力柑橘產業抱團闖市場
為叫響雲陽柑橘的知名度,雲陽縣整合域內各類柑橘品種,統一打造了「雲陽紅橙」柑橘品牌,這標誌著雲陽柑橘從此告別了散、亂、雜、多現象,借力品牌抱團闖市場。
雲陽是重慶市柑橘產業核心區縣之一,柑橘種植歷史悠久。其中,「雲陽紅橘」為古代朝廷貢品,漢朝時還專設橘官進行管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特別是近10年來結合移民產業發展、退耕還林政策、綠化長江柑橘經濟林建設和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契機,該縣打造了「一江四河」柑橘產業發展示範帶,並形成了從11月到次年5月為主打的中晚熟柑橘品種。
截至目前,全縣柑橘種植面積31.5萬畝,其中晚熟柑橘20萬畝,中熟柑橘11.5萬畝,涉及29個鄉鎮(街道)198個村(社區)1628個社7.5萬戶27萬餘人,其鮮果更是出口印尼、新加坡等國家。如今,當地6家企業獲得了柑橘出口備案登記。
經過多年發展和培育,其中「雲陽紅橙」、「W·默科特」、「雲陽紐荷爾」摘得多項「金字招牌」,成為家喻戶曉的「金果果」。但由於品種多、品牌雜、品類亂,一直以來,雲陽柑橘的知名度不高,柑橘產業的效益起不來。為叫響雲陽柑橘,該縣決定統一打造「雲陽紅橙」柑橘品牌,主推「紐荷爾臍橙、倫晚臍橙、紅肉臍橙」三大品種,實現抱團發展。
據了解,圍繞《柑橘三年倍增計劃行動方案》,雲陽將全力打造「雲陽紅橙」特色品牌,擬通過5年時間發展優質臍橙5萬畝,柑橘提質增效15萬畝,力爭雲陽柑橘種植面積突破40萬畝。
■連結》》
產品繁多、活動豐富
雲陽展區邀您一起買土貨品美食
本次展會雲陽展區位於S1-40,總面積達180平方米,展廳設計以「萬裡長江天生雲陽」為主題,以重點突出雲陽的環境天生優異、農情天生熱情、農物天生優質。
雲陽展區也帶來了品種繁多、品類豐富的優質農特產品。其中涵蓋了水果、調味品、中藥材、生態養殖、優質糧油「五大產業集群」。同時精心組織了27家企業80餘個產品參展,產品包括柑橘、菊花、天麻、黑木耳、調味品、高山大米、麵條、桃片糕等多種雲陽區域特色優質農產品。
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著諸多品牌光環的知名農產品。比如雲陽紅橙、故陵椪柑、泥溪黑木耳等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三峽陽菊、渝峰烏天麻、泥溪黑木耳、龍缸茶葉等產品通過有機食品認證;王大漢桃片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峽雲菊、奎博桑葉豬肉等產品入選《重慶農業品牌薈萃》。
值得一提的是,雲陽展團還將舉行多場優質農產品推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籤約等系列活動。
趙童 劉玉珮 呂玲玲 圖由雲陽縣農業農村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