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之策——沐川縣產業扶貧啟示

2021-01-15 四川新聞網

茶葉基地

林區一景

養殖增收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遠古詩詞裡農耕文明的溫暖場景,在今日沐川處處可見。

消除絕對貧困的社會理想,在沐川大地已是一個活生生的事實,一種實實在在的生活。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從生態農業到農村電商,從特色種養到鄉村旅遊,從金融造血到產業崛起……循著產業扶貧這個根本之策和根本出路,國家烏蒙山區連片扶貧開發縣——沐川縣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噴薄而來。生態脫貧、綠色崛起的「沐川範式」,持續彰顯活力生命力。

啟示 生態理念優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保持生態發展定力,築牢綠色產業家底。

溫潤清雅,水墨韻味。金秋的沐川,撲面而來是一望無際的綠。77.34%的森林覆蓋率,18個國家級和省級生態鄉鎮、128個省級和市級生態村,昭示這片土地的盎然生機。

2011年至2018年,沐川縣累計減貧48949人,貧困發生率從2011年的23.4%降至2018年的0.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1年的5323元增加到2018年的14254元,在2018年四川省41個中低收入類區縣中位列第一。2018年6月,沐川以優異成績通過國家最嚴格的脫貧考核;8月,省政府批准沐川退出貧困縣序列,在樂山率先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這場「大考」,全縣群眾滿意率近100%。

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政治責任,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沐川實踐雄辯地證明:生態屏障就是綠色家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魚」和「熊掌」可以得兼。

產業帶越陌度阡,產業園星羅棋布,「五業六帶百基地」產業扶貧新格局豁然開朗。林竹、茶葉、林下養殖、果蔬、中藥材5大優勢主導產業縱橫交織,五指山、五馬坪、天馬山、馬邊河、沐溪河、龍溪河「三山三河」6大脫貧奔康產業帶串珠成鏈,縣域集中連片產業基地達到328個,1000畝以上園區140個。161萬畝林竹、22.1萬畝茶葉、11.6萬畝果蔬、4.5萬畝中藥材,生態養殖烏骨黑雞、山羊等480萬隻(頭),綠色產業蓬勃興旺,綠色銀行生生不息。

產業扶貧喚醒主動,打開產業想像空間。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產業經濟,沐川人民家底日漸殷實。

啟示 體制機制活

金融槓桿撬動產業支點,全新意義上的「產加銷」風生水起。

產業扶貧,錢從哪裡來?靠什麼「造血」?資金投入、利益聯結、市場對接機制如何匹配?金融槓桿撬動產業支點,全新意義上的「產加銷」在沐川風生水起。

產業互助金融,開閘源頭活水。建立以財政投入引導、社會投入補充、信貸投入輔助的「三位一體」產業扶貧激勵機制,政策激活資本,2016年以來完成農業產業扶貧總投資5.56億元。路徑選擇上,一是產業基金推動,按貧困村每村50萬元、非貧困村每村10萬元標準,安排產業扶持基金3420萬元,既壯大集體經濟,又推動產業發展和農民穩定增收。二是風險基金撬動,整合投入小額信貸風險基金3244萬元,撬動銀行貸款3.244億元;信用評級7886戶貧困戶,獲得扶貧小額信貸1.99億元。三是經營主體帶動,鼓勵農民將承包地向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8.4萬畝,農業規模化節約化水平顯著提高。

創新利益聯結,產業化如魚得水。以訂單農業、股份合作農業、養殖託管農業等方式,建立「公司+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支部+合作社+農戶」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農戶參與產業經營收益分成。培育壯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成農業龍頭企業1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35個、家庭農場109個、專業大戶1034戶。眼下,全縣有訂單合同、股份合作等新型農業企業8家、農民合作社19家,年訂單生態雞30餘萬隻,名優茶(鮮葉)、獼猴桃、蔬菜2.55萬噸,帶動農戶5.3萬戶,農業產業化帶動面71.4%。

農特產品上「雲」,產銷高頻對接。2018年,沐川電商帶動農產品銷售2.5億元,同比增長24.5%,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和省級電子商務脫貧奔康示範縣。農商對接、農超對接,特色生態農產品進商場、進超市、進高速服務區。雲上線下廣覆蓋,全縣建成電商孵化中心和村淘、京東、易田等服務站點300個,鄉村級電商服務覆蓋率100%。借力東西部扶貧協作平臺,與浙江江山4家電商企業籤訂合作協議,設立「沐品進江」展示館,在300多家「左鄰右舍」門店設立直銷點,茶葉、肉製品、水果、休閒食品4大類20餘種沐川農特產品「雲」遊四方。

啟示 「第六產業」興

跨界思維發展農業「第六產業」,一產接二連三,生態、產業、脫貧增收多方共贏。

實驗室—自主技術裝備—基地種植—精深加工—消費終端,四川森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農、工、貿」產業鏈條一氣呵成。

農產品加工業的特點在於一產與二產融合,森態源的跨界抱負正從一產二產向三產延伸:集研發、商務、展示、博物館等技藝於一身,農產品種植及加工以外,生產基地同步設計建造魔芋加工全流程展示參觀、魔芋博物館,提供差異化科普研學旅遊。

從綠色中來,到千家萬戶中去,森態源以其獨有優勢,領跑樂山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今年1—6月實現出口創匯832萬美元。

肩挑兩頭的森態源,堅定走綠色有機之路,魔芋膠、魔芋面、魔芋米、魔芋微粉等數十種魔芋製品獲得歐盟、美國有機認證和其他多個國家的國際準入認證,產品遠銷日本、泰國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帶動沐川及周邊貧困地區種植魔芋,發展會員3250戶,種植魔芋21000畝,年產魔芋42750噸,帶動農戶增收1.54億元。

紮根生態綠色,業界新秀四川金惠晨達農業有限公司集開發、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以半固態複合調味料、醬醃菜生產加工為主,中藥材及有機蔬菜種植為輔,「飯噠」牌醬菜系列、「金惠華強」牌火鍋料及調味料等系列產品取得「四川扶貧」集體商標認證,2018年實現產值5000萬元。

不獨森態源與金惠晨達,永豐漿紙、一枝春茶業等龍頭企業的生態產業之路也是漸行漸寬。原來單純的農作物生產,搭載市場主體的接入,一腳踏進農產品加工、流通乃至文旅領域,一產接二連三,生態、產業、脫貧增收多方共贏。

跨界思維發展農業「第六產業」,沐川特色的生態文化旅遊張力無限。《烏蒙沐歌》山水實景劇、沐川竹海、桃源山居、櫻花公園、龍門峽谷漂流、朱䴉繁育中心等聯袂開放,「觀竹海+玩漂流+住民宿+賞朱䴉+觀演藝+品美食」旅遊新業態風景獨好,以整個縣域為單元的「生態康養旅居地」正姍姍走來。

樂山日報 記者 楊心平

(本版圖片由沐川縣委宣傳部提供) 

原標題:根本之策

相關焦點

  • 東方證券產業扶貧結碩果 打造「東方菇娘」品牌
    這其中,東方證券圍繞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公益扶貧、消費扶貧等方面開展工作,並且與內蒙古呼倫貝爾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簡稱「莫旗」)、山西省靜樂縣、吉林省通榆縣、四川省沐川縣4個國家級貧困縣籤訂「一司一縣」結對幫扶協議,持續深入開展城鄉結對幫扶工作,讓扶貧行動在貧困地區結出碩果。
  • ...提升產業扶貧質量和可持續性 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省長易煉紅今天深入于都縣調研產業扶貧工作。他強調,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決勝的衝刺關頭。> 省長易煉紅今天深入于都縣調研產業扶貧工作
  • 創新模式精準扶貧 因地制宜科學扶貧 解放思想智力扶貧 國資國企...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市國資兩委舉辦「打贏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專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十三五」時期國資國企主動融入天津市扶貧大格局,集中優秀兵力投入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有關情況。
  • 小「草」迎風長 產業「牛」起來——產業扶貧系列觀察①
    圖①在寧陵縣石橋鎮呂新莊扶貧產業基地,果農靠種反季節水果走上致富路。本報資料圖片  □河南日報記者曾鳴本報通訊員許保疆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尤其是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已經成為我省不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門路。紫花苜蓿被譽為「牧草之王」,發展苜蓿產業,對於我省調整種植業結構,推進優質草畜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省沿黃草業帶發展勢頭良好,逐漸形成了規模發展、種養一體的產業新模式,日益成為貧困農戶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
  • 蛟河市慶嶺鎮:產業扶貧激活「造血」功能
    鄉村美,鄉親富,這要歸功於該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道出了當地自然條件惡劣、產業結構單一、村民收入低的情況。 2016年,吉林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吉林市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派駐第一書記到葡萄溝村開展扶貧工作。葡萄溝村緊鄰松花湖,與五虎島隔湖相望,山水環繞,森林覆蓋率高,地理環境優越。經過扶貧工作隊和鎮、村幹部的調研踏查、認真梳理分析以及反覆與村民交流探討,尋求出一條發展網箱養魚、黃牛養殖等特色養殖業的道路。
  •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第一次在沙瓦調研拍攝點位【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2017年通往沙瓦村的小道【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2017年的沙瓦村雖然貧困,但是乾淨整潔2017年4月1日,經雲南省宣傳部與廣電總局的溝通洽談
  • 精準扶貧關鍵在激發群眾主動性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貧困群眾的積極參與才是精準扶貧成功的關鍵。一些地區貧困群眾參與度不足,仍然是當前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短板,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千方百計調動貧困群眾參與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精準扶貧的內生動力。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
  • 「蕉」出群眾致富花——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產業扶貧的冊亨實踐
    這是一場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幹部掛幫、項目落地……在綠水青山間,中國聯通貴州省分公司(以下簡稱貴州聯通)用產業扶貧與冊亨共同書寫致富篇章。  自幫扶冊亨縣以來,貴州聯通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貴州省委省政府、中國聯通集團黨組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因地制宜,創新路徑,聚焦產業扶貧精準施策,打造出冊亨縣香蕉全產業鏈,開創了冊亨縣高質量脫貧的新模式。
  • 東安扶貧故事入選產業扶貧優秀案例
    打贏收官之戰,必下非常之功,瞄準關鍵問題,依託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才能扭住「產業扶貧」牛鼻子。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永州市東安縣人大常委會駐村幫扶幹部唐明登理清工作思路,立足鄉村資源優勢,扭住「牛鼻子」,種活「產業樹」,走出「幸福路」。
  • 精準扶貧 「網際網路+」模式助力黔貨出山
    融媒助力 黔貨出山 本報記者 吳秉澤 通訊員 蒙煥琴藏身於大山深處的納雍赤松茸、來自開陽的生態富硒雞蛋、產自黔北正安的野生木瓜……打開「助農團團」貴陽融媒扶貧展示平臺,貴州各地的原生態綠色農產品映入眼帘。
  • 扶貧攻堅「特種兵」
    扶貧脫貧曾是這裡的「心病」。2015年,伴隨全國扶貧攻堅戰役的全面打響,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將橋板鄉古板村、中村村、良老村、江邊村4個重點貧困村,劃歸為廣西監獄管理局定點幫扶對象。為此,廣西監獄管理局秉持「舉全局之力,發揮監獄系統優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理念,從人、財、物各方面大力支持,認真履行脫貧攻堅政治責任,以攻城拔寨的態勢投入這場脫貧攻堅戰。
  • 順昌高陽:特色產業助力村民脫貧
    鎮村扶貧幹部聽說他要回鄉種植葡萄,都十分支持。缺少經驗,村裡給他對接了種植經驗豐富的村幹部謝友興,從買苗、搭棚到鬆土、施肥、藤枝管理等葡萄種植全過程,提供技術指導,並為他安排參加2次雨露計劃培訓。缺少資金,鄉扶貧辦的工作人員為他申請各類產業扶貧資金1.5萬元,還幫他辦理小額貼息貸款2萬元,購買大棚物料、葡萄苗等。
  • 精準扶貧路上,那些動人的故事
    在後來的一系列視察中又提出一些針對性措施,這些要求為我國各地脫貧攻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刊發在《求是》雜誌上關於精準扶貧的那些動人故事↓↓故事一 產業精準,「幹沙灘」變「金沙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加強產業扶貧,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和旅遊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增強了貧困地區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
  • 精準施策的前提是什麼?青年大學習答案
    什麼是精準施策的前提?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五期團課學習第一題的答案是什麼呢?目前青年大學習已經更新到第十季第五期了,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答案及解析,希望能幫到大家。什麼是精準施策的前提?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五期視頻第一題:——是精準施策的前提A:嚴格執行扶貧政策B:精準識別貧困人口C:加大扶貧資金投入D:紮實落實扶貧措施答案:B解析: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指出,精準識別貧困人口是精準施策的前提,只有扶貧對象清楚了,才能因戶施策、因人施策。
  • 佛山商道|佛山民企各展所長,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向
    民營企業作為社會扶貧的重要方面,是脫貧攻堅的生力軍。  佛山民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發揮市場主體和創新主體的積極作用,利用自身的市場、技術、信息、資金、人力等要素,把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在為黨和國家偉大事業作出貢獻的同時,亦為自身的發展拓寬思路,開啟新的方向。  點擊視頻,為您講述!
  • 河南省南召縣南河店鎮:培育富民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近年來,河南省南召縣南河店鎮黨委、政府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合理統籌,科學謀劃,把產業扶貧作為摘「窮帽」、拔「窮根」的根本之策,堅持長短結合、大小結合、引扶結合,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實現扶貧產業多點開花。
  • 對271起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案例的分析
    2018年以來,至2019年3月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共通報曝光了271起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有哪些特點?對下一步開展整治工作有哪些啟示? 監管不力等四類問題易發多發 從具體問題類型來看,271起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主要集中在監管不力、作風漂浮、違規決策、弄虛作假四個方面。
  •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2020年07月28日 09:4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張貴友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運鴻集團:鞏固產業扶貧成果 確保脫貧攻堅成色
    近幾年,湖北省武穴市田家鎮銜道黨工委引進企業運鴻集團,帶動當地農業化改造和產業型升級,進一步推動了精準扶貧戶們快速脫貧。運鴻集團在武穴市田家鎮鑄錢爐村、韓垸村累計投資逾10億元,建設棚上光伏發電,棚內種植苦瓜、黃瓜等蔬菜大棚53座,面積750畝,在8個鎮處開展土地流轉2.6萬多畝種植優質稻,帶動了當地農業改造和產業型升級。
  • 漫評:生態扶貧讓「美麗」與「富裕」並肩同行
    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通過推進生態補償扶貧、國土綠化扶貧、生態產業扶貧和定點扶貧縣脫貧摘帽,全面完成生態扶貧各項目標任務,助力200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增收。在我國,森林草原區、生態脆弱區、深度貧困地區高度耦合,這些地區不僅是生態建設的重點區域,也是生態扶貧的主戰場。可以說,生態扶貧一頭連著綠水青山,一頭連著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