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基地
林區一景
養殖增收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遠古詩詞裡農耕文明的溫暖場景,在今日沐川處處可見。
消除絕對貧困的社會理想,在沐川大地已是一個活生生的事實,一種實實在在的生活。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從生態農業到農村電商,從特色種養到鄉村旅遊,從金融造血到產業崛起……循著產業扶貧這個根本之策和根本出路,國家烏蒙山區連片扶貧開發縣——沐川縣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噴薄而來。生態脫貧、綠色崛起的「沐川範式」,持續彰顯活力生命力。
啟示 生態理念優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保持生態發展定力,築牢綠色產業家底。
溫潤清雅,水墨韻味。金秋的沐川,撲面而來是一望無際的綠。77.34%的森林覆蓋率,18個國家級和省級生態鄉鎮、128個省級和市級生態村,昭示這片土地的盎然生機。
2011年至2018年,沐川縣累計減貧48949人,貧困發生率從2011年的23.4%降至2018年的0.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1年的5323元增加到2018年的14254元,在2018年四川省41個中低收入類區縣中位列第一。2018年6月,沐川以優異成績通過國家最嚴格的脫貧考核;8月,省政府批准沐川退出貧困縣序列,在樂山率先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這場「大考」,全縣群眾滿意率近100%。
脫貧攻堅是最大的政治責任,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沐川實踐雄辯地證明:生態屏障就是綠色家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魚」和「熊掌」可以得兼。
產業帶越陌度阡,產業園星羅棋布,「五業六帶百基地」產業扶貧新格局豁然開朗。林竹、茶葉、林下養殖、果蔬、中藥材5大優勢主導產業縱橫交織,五指山、五馬坪、天馬山、馬邊河、沐溪河、龍溪河「三山三河」6大脫貧奔康產業帶串珠成鏈,縣域集中連片產業基地達到328個,1000畝以上園區140個。161萬畝林竹、22.1萬畝茶葉、11.6萬畝果蔬、4.5萬畝中藥材,生態養殖烏骨黑雞、山羊等480萬隻(頭),綠色產業蓬勃興旺,綠色銀行生生不息。
產業扶貧喚醒主動,打開產業想像空間。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產業經濟,沐川人民家底日漸殷實。
啟示 體制機制活
金融槓桿撬動產業支點,全新意義上的「產加銷」風生水起。
產業扶貧,錢從哪裡來?靠什麼「造血」?資金投入、利益聯結、市場對接機制如何匹配?金融槓桿撬動產業支點,全新意義上的「產加銷」在沐川風生水起。
產業互助金融,開閘源頭活水。建立以財政投入引導、社會投入補充、信貸投入輔助的「三位一體」產業扶貧激勵機制,政策激活資本,2016年以來完成農業產業扶貧總投資5.56億元。路徑選擇上,一是產業基金推動,按貧困村每村50萬元、非貧困村每村10萬元標準,安排產業扶持基金3420萬元,既壯大集體經濟,又推動產業發展和農民穩定增收。二是風險基金撬動,整合投入小額信貸風險基金3244萬元,撬動銀行貸款3.244億元;信用評級7886戶貧困戶,獲得扶貧小額信貸1.99億元。三是經營主體帶動,鼓勵農民將承包地向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8.4萬畝,農業規模化節約化水平顯著提高。
創新利益聯結,產業化如魚得水。以訂單農業、股份合作農業、養殖託管農業等方式,建立「公司+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支部+合作社+農戶」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農戶參與產業經營收益分成。培育壯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成農業龍頭企業1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35個、家庭農場109個、專業大戶1034戶。眼下,全縣有訂單合同、股份合作等新型農業企業8家、農民合作社19家,年訂單生態雞30餘萬隻,名優茶(鮮葉)、獼猴桃、蔬菜2.55萬噸,帶動農戶5.3萬戶,農業產業化帶動面71.4%。
農特產品上「雲」,產銷高頻對接。2018年,沐川電商帶動農產品銷售2.5億元,同比增長24.5%,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和省級電子商務脫貧奔康示範縣。農商對接、農超對接,特色生態農產品進商場、進超市、進高速服務區。雲上線下廣覆蓋,全縣建成電商孵化中心和村淘、京東、易田等服務站點300個,鄉村級電商服務覆蓋率100%。借力東西部扶貧協作平臺,與浙江江山4家電商企業籤訂合作協議,設立「沐品進江」展示館,在300多家「左鄰右舍」門店設立直銷點,茶葉、肉製品、水果、休閒食品4大類20餘種沐川農特產品「雲」遊四方。
啟示 「第六產業」興
跨界思維發展農業「第六產業」,一產接二連三,生態、產業、脫貧增收多方共贏。
實驗室—自主技術裝備—基地種植—精深加工—消費終端,四川森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農、工、貿」產業鏈條一氣呵成。
農產品加工業的特點在於一產與二產融合,森態源的跨界抱負正從一產二產向三產延伸:集研發、商務、展示、博物館等技藝於一身,農產品種植及加工以外,生產基地同步設計建造魔芋加工全流程展示參觀、魔芋博物館,提供差異化科普研學旅遊。
從綠色中來,到千家萬戶中去,森態源以其獨有優勢,領跑樂山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今年1—6月實現出口創匯832萬美元。
肩挑兩頭的森態源,堅定走綠色有機之路,魔芋膠、魔芋面、魔芋米、魔芋微粉等數十種魔芋製品獲得歐盟、美國有機認證和其他多個國家的國際準入認證,產品遠銷日本、泰國及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帶動沐川及周邊貧困地區種植魔芋,發展會員3250戶,種植魔芋21000畝,年產魔芋42750噸,帶動農戶增收1.54億元。
紮根生態綠色,業界新秀四川金惠晨達農業有限公司集開發、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以半固態複合調味料、醬醃菜生產加工為主,中藥材及有機蔬菜種植為輔,「飯噠」牌醬菜系列、「金惠華強」牌火鍋料及調味料等系列產品取得「四川扶貧」集體商標認證,2018年實現產值5000萬元。
不獨森態源與金惠晨達,永豐漿紙、一枝春茶業等龍頭企業的生態產業之路也是漸行漸寬。原來單純的農作物生產,搭載市場主體的接入,一腳踏進農產品加工、流通乃至文旅領域,一產接二連三,生態、產業、脫貧增收多方共贏。
跨界思維發展農業「第六產業」,沐川特色的生態文化旅遊張力無限。《烏蒙沐歌》山水實景劇、沐川竹海、桃源山居、櫻花公園、龍門峽谷漂流、朱䴉繁育中心等聯袂開放,「觀竹海+玩漂流+住民宿+賞朱䴉+觀演藝+品美食」旅遊新業態風景獨好,以整個縣域為單元的「生態康養旅居地」正姍姍走來。
樂山日報 記者 楊心平
(本版圖片由沐川縣委宣傳部提供)
原標題: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