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迎風長 產業「牛」起來——產業扶貧系列觀察①

2020-12-02 中國網

  圖①在寧陵縣石橋鎮呂新莊扶貧產業基地,果農靠種反季節水果走上致富路。本報資料圖片

  孟津縣魏家坡古村落景區依託清代古民居,走出一條發展鄉村旅遊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本報資料圖片

  在內黃縣首屆電商直播節上,網絡主播正在為當地的農產品直播帶貨。本報資料圖片

  □河南日報記者曾鳴本報通訊員許保疆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尤其是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已經成為我省不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好門路。紫花苜蓿被譽為「牧草之王」,發展苜蓿產業,對於我省調整種植業結構,推進優質草畜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省沿黃草業帶發展勢頭良好,逐漸形成了規模發展、種養一體的產業新模式,日益成為貧困農戶實現持續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

  苜蓿品質佳牛羊吃得好

  「飼料好不好,養牛羊的最知道。」近日,在蘭考縣河南花花牛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紫花苜蓿基地舉行的「規模化紫花苜蓿高產高效生產技術示範暨現場測產會」現場,河南花花牛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戩告訴記者。

  苜蓿蛋白質含量高,是餵牛羊的好飼料。經專家組現場測產,該苜蓿基地示範田苜蓿長勢較好,病蟲害少,平均鮮草產量每畝為1700.35公斤,青乾草產量每畝為404.85公斤,按第一茬佔比35%折合年乾草產量每畝為1.157噸,呈現出優質高產的特點。

  蘭考縣毗鄰黃河,土壤性質主要是瘠薄沙地,偏鹼性,漏水漏肥現象突出,制約當地的牧草產量與質量。2017年,該基地與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牽手」,成為「四優四化」優質牧草示範基地。

  在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草業研究室主任馮長松團隊的指導下,該基地開展品種換代、測土配方施肥、高效適期灌溉,優化了病蟲草害高效防控、青乾草加工調製、苜蓿倒茬等技術方案,不斷加強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有效提升了牧草產量和質量。去年,基地全年苜蓿乾草畝產達到了900公斤,粗蛋白平均達18%以上。

  要想養好牛,先得種好草。優質苜蓿已經成了奶牛場的「標配」。近幾年,該基地全年生產苜蓿草產品優良率達91.5%以上,供應自有牧場的高產奶牛,奶蛋白含量達到3.48%,乳脂率達到4.18%,平均每頭年產奶量達到9.5噸。

  種養一體化綜合效益高

  距離苜蓿基地不遠,就是牧場的另一個核心區——奶牛養殖基地。這裡目前存欄荷斯坦良種奶牛1600頭,設有擠奶工坊、奶牛月子中心、牛犢區等。「近年來,我們致力於發展集有機奶牛養殖、生態循環牧草種植於一體的種養結合生態農牧基地。」趙戩說。

  隨著進口苜蓿供應日益緊張,實現優質苜蓿本地化生產、就近供給成為我省各大牧場發展的必然趨勢。據省農業農村廳飼草站站長李鵬飛介紹,圍繞牧場周邊發展苜蓿種植,實現糞汙還田、飼草供應,可以有效緩解養殖場糞汙處理難、飼草料採購緊張的狀況,改善養殖場髒亂差的形象,進一步樹立綠色循環、生態養殖的理念,不斷完善種養一體發展模式。

  種好小牧草,撬動大產業。「發展優質牧草,可以帶動養殖、加工等多個環節,可以延伸整個草畜產業鏈,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所長徐照學說,隨著優質牧草的發展,畜產品質量在得到提升的同時,畜產品加工也會隨之轉型升級,將會有更多優質畜產品走上大市場。

  產業有前景增收不用愁

  近年來,我省大力發展苜蓿產業,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為契機,以高產優質苜蓿建設項目為抓手,持續推進黃河灘區優質草業帶建設,培育了20餘個苜蓿專業化生產企業,連片種植面積10多萬畝,全省苜蓿乾草、苜蓿裹包青貯等產品開發能力不斷加強,年產商品化苜蓿乾草約15萬噸,規模奶牛場基本實現苜蓿飼餵全覆蓋,畜牧產業前景看好。

  蘭考縣將產業脫貧作為主攻方向,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與農民實現全面小康相結合,充分調動和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把畜牧業培育成為貧困農戶實現持續增收和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

  記者從蘭考縣畜牧部門了解到,近年來,該縣按照「龍頭企業做兩端、農民群眾幹中間、普惠金融惠全鏈」的產業發展扶貧模式,打造雞、鴨、牛、羊、驢和飼草「5+1」產業體系,加快轉變生產方式,積極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畜牧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多家涉牧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扶貧帶貧,通過入股分紅、土地流轉、訂單收購、安置就業、直接參與等方式開展產業扶貧,直接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蘭考縣畜牧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

相關焦點

  • 我區探索構樹產業扶貧新路:小構樹也能孕育大產業
    再經過一個月的發酵,這些被碾碎的構樹枝葉將成為這裡上千頭西門塔爾牛的上等青飼料。祁守春說,內行人誰不知道構樹餵牛好,往年想要採購構樹青飼料得跑到河南,長途奔波運費貴不說,路途中的顛簸擠壓也會影響飼料品質。「現在直接就在本村地頭收購,這邊割一茬,我收一茬,這一下子成本就省下來不少呢。」今年過年,他的構樹牛肉一上市就以高出市場30%-40%的價格一路暢銷。 2018年,省市陸續推廣構樹種植。
  • 立足優勢,讓犛牛產業「牛」起來——青海農業產業強鎮走訪記之四
    龍頭企業「以大帶小」  9月的祁連草原,天高雲淡,草色漸黃。色彩斑斕的秋日美景,如詩如畫。  天氣雖已轉涼,但青海祁連億達畜產肉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公司屠宰生產線正式投入運營,也標誌著祁連縣一年一度的秋季牲畜屠宰期正式開始。
  • 產業協同勾勒優江拓海黃金線——江海聯動論壇系列觀察①,南通網...
    產業協同勾勒優江拓海黃金線——江海聯動論壇系列觀察① 2020-12-02 09:32:37 來源: 南通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
  • 東安扶貧故事入選產業扶貧優秀案例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打贏收官之戰,必下非常之功,瞄準關鍵問題,依託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才能扭住「產業扶貧」牛鼻子。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 牽住產業扶貧「牛鼻子」——廣西賓陽脫貧攻堅一線觀察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賓陽縣牽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帶動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讓更多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通過駐村第一書記陳星河了解到相關幫扶政策後,鄧德威回到了家鄉,希望利用自己掌握的種養技術打開一片天地。經過調研,他在2018年10月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460畝種植泰國紅寶石青柚、釋迦、火龍果等作物,並養殖蛋雞等。
  • 根本之策——沐川縣產業扶貧啟示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從生態農業到農村電商,從特色種養到鄉村旅遊,從金融造血到產業崛起……循著產業扶貧這個根本之策和根本出路,國家烏蒙山區連片扶貧開發縣——沐川縣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噴薄而來。生態脫貧、綠色崛起的「沐川範式」,持續彰顯活力生命力。啟示 生態理念優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保持生態發展定力,築牢綠色產業家底。
  • 中國犛牛暨柴達木福牛產業發展大會召開
    為了提升犛牛產業價值與經濟效益,為畜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加快實現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千億元」特色生物產業集群目標。10月22日至25日,由中國畜牧業協會主辦、海西州人民政府和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承辦的以「創新發展思路、振興犛牛產業、加強精準扶貧、促進綠色發展」為主題的中國犛牛暨柴達木福牛產業發展大會在德令哈市召開。
  •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2020年07月28日 09:4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張貴友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中國的脫貧智慧】瓜州:產業扶貧託起增收致富「小康夢」
    2017年開始,產業扶貧政策在吳生錄家落地生根,他先後調引了7隻基礎母羊,開始發展養殖業。政府的溫暖讓吳生錄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在自身努力和政府的幫扶下,吳生錄實現了脫貧摘帽。  「幫扶幹部到我家,拿出『扶貧菜單』和我商量,是養牛養羊養豬還是養雞養鴨,是種苜蓿還是制種花卉?扶持選項讓我自己挑選。」
  • 甘肅民勤:沙漠裡長出「黃金」產業
    面對黃沙連綿,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防沙治沙與扶貧開發的雙贏課題,怎麼破?讓「旱生植物之王」 與「沙漠人參」完美「聯姻」,在梭梭根部嫁接肉蓯蓉讓老百姓有收益,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互促互補,是民勤縣長期與風沙鬥爭中總結出的生態生計兼顧、治沙致富共贏的新路子。↑工人們採挖肉蓯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臨川多舉措發展燈芯草產業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臨川多舉措發展燈芯草產業 2020-11-04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慧文:暖鋒計劃培養產業扶貧的「四有創客」
    暖鋒計劃是高頓教育集團系統性參與公益扶貧的開始。我們做這個項目的初衷,是希望發揮我們的教育優勢,調動集團培訓的學員,以及企業方的力量。我們希望通過這個項目把各方力量整合起來,調動每一個人對公益的關注,每一個人想做公益的心,共同在這樣一個非常微小的項目上得到建設和生長。簡單地說,暖鋒計劃由兩個獨立的項目組成。
  • 象山縣立足白鵝產業「小支點」 撬動精準扶貧「大格局」
    近年來,象山縣按照中央和省市精準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瞄準「象山白鵝」特色資源,積極探索產業化扶貧新模式和利益聯結新機制,走出了一條「政府+聯盟(公司)+基地+農戶」的白鵝產業扶貧新路子,有效帶動縣內、對口幫扶地區乃至國內10多個省份2000餘戶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
  • 最美扶貧人物風採丨產業扶貧的「雙喜」故事
    產業扶貧的「雙喜」故事——記湘鄉市湘中惠農公司負責人鄭雙喜湘潭在線11月28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黃武平)時令進入冬季,以空心菜、莖(葉)用紅薯為主打特色產品的湖南省(湘鄉市)湘中惠農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 住寧全國政協委員調研光伏產業扶貧情況
    8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組織住寧全國政協委員就光伏產業扶貧項目調研,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在銀川市興慶區紅墩子區的寶豐光伏、枸杞產業基地,委員們詳細了解了項目建設、扶貧模式、經濟社會效益等情況。對於寶豐集團在光伏發電板下面種植枸杞,將工業扶貧和特色種植業扶貧嫁接起來的做法,委員們認為這是能源優勢和特色農業的有機結合,應該大力支持。
  • 鹽鹼地上的新模式:勝偉草牧產業示範園究竟好在哪?
    母牛寄養期間,勝偉集團為養殖戶提供統一牛舍標準、統一牛種、統一飼料、統一服務指導、統一獸藥、統一牛回收「七個統一」標準,切實為農戶解決缺資金、缺技術、肉牛價格市場風險等,保證農戶利益最大化,真正達到助農增收的目的,走出了一條農企利益聯結、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 高原犛牛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女主人嫻熟地打好酥油茶,幾個人圍坐在爐子旁聊了起來。  「我們家以前養了90頭犛牛。如今在淨土牧場郭慶場入股了26頭犛牛,自己養殖了31頭犛牛,剩下的全賣掉了,摘掉了『超載戶』的帽子。」貢嘎平措掰著手指算了算,「我現在入股當了股東有收入。除此之外還幫著淨土牧場照看寄養的犛牛,一年下來有4萬元的收入。」在過去,由於不懂市場經濟,貢嘎平措家一年僅出欄9頭犛牛,收入也只有5萬元左右。
  • 利川發展「借雞下蛋」精準扶貧產業
    「兩委」商討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生蛋母雞,以委託農民代養的方式發展土雞生態放養特色產業事項。把該公司在「千企進千」村精準幫扶活動中的 「借雞下蛋」扶貧產業向社會延伸。  2萬餘只扶貧母雞落戶車落洞村  在「千企進千村」精準扶貧幫扶活動中,利川市涼霧鄉車羅洞村是湖北利川林創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對口幫扶的整體推進村,該村地處利川市城東北約1。5公裡處。村中心距離城中心不足5公裡,距離國家AAAA級風景區騰龍洞1公裡。
  • 加大產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 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
    要加大產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要把握好供需關係,讓市場說話。這段話出自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凸顯了產業協作扶貧的重要性,為東西部完善結對,深化幫扶,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指引了方向。
  • 犛牛產業發展活起來 藏區群眾腰包鼓起來
    紅原縣委書記廖敏說,圍繞犛牛全產業鏈培育,溫州支持紅原創新幫扶模式,助力犛牛企業和犛牛產業活起來,通過犛牛產業發展,有效帶動了全縣13個貧困村1354戶515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增收。  紅原縣是川西北高原高寒純牧業縣,畜牧業是當地的主導產業和牧民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