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梁成虎)8月18日,山西晚報從省科協了解到,在剛剛公布的2019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名單中,太原理工大學李立博、崔豔霞,中北大學唐軍,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陳成猛等4名山西科技工作者上榜。
8月16日,2019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名單公布,太原理工大學李立博、崔豔霞,中北大學唐軍,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陳成猛等4名山西科技工作者上榜。
傑青和優青已經成為中國人才梯隊最重要的兩個臺階,幾乎是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鬥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單位所必爭的人才。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統計數據,近幾年國家優青的資助率均低於10%。根據統計,本年度共有來自196家單位的600位申請人入圍國家優青,資助強度為120-130萬元/項。山西的4位申請人均獲得130萬元資助。
優青獲得者介紹
李立博,男,博士,太原理工大學化工化學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新型多孔材料的製備、功能化,以及能源氣體的分離與純化相關方面的研究。作為第一作者撰寫的《具有鐵-過氧陰離子位點的金屬有機框架物用於乙烷/乙烯分離》,成為太原理工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的論文,被譽為一次歷史性的突破。
崔豔霞,女,博士,太原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表面等離子體微納光子材料與器件;表面等離子體技術提高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發光二極體的出射效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項目及多項省部級項目。榮獲「香江學者」「山西省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山西省131工程優秀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截止2013年底,發表SCI論文19篇,共被引用近200次。美國光學學會會員,擔任頂級國際學術期刊(如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 Plasmonics)的審稿人。
唐軍,男,博士,中北大學儀器與電子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納米材料、微/納電子機械系統和微慣性傳感器件。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項目、973計劃專項、總裝預研、山西省人才項目、省基金等重大項目近20項,累計經費1500多萬元。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5項,授權42項,出版英文著作1部。在Scientific Reports、Sensors and Actuators A&B、Optics Letter等學術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139篇(SCI收錄64篇,EI收錄24篇)。先後在本研究領域內的頂級國際學術會議做Oral報告6個、Poster 8個。獲山西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是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
陳成猛,男,博士,研究員,中科院山西煤化所709課題組長、中科院炭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山西省石墨烯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先進炭材料與器件研究工作,主持項目20餘項。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Chem Commun、J Mater Chem和Carbon 等刊物發表SCI論文118篇,他引4700餘次,h因子31。授權專利18項,出版英文專著1部,主持制定國際和國家標準7項。榮獲山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獎、中國顆粒學會青年顆粒學獎,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科院北京分院「啟明星」優秀人才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