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結果正式揭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的公告表示,今年決定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00項,共有來自196家單位的600位申請人入圍國家優青。統計得出:地球科學類2019年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按照單位依託單位統計:南京大學共計7人,位列第一。
南京大學獲得者名單
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該學科的評估結果:南京大學評估為「A+」,無疑是該領域的霸主,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本次地質科學類的「優青」入選人數眾多。
學科評估結果
入選國家優青有多難
傑青和優青已經成為中國人才梯隊最重要的兩個臺階,幾乎是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鬥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單位所必爭的人才。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統計數據,近幾年國家優青的資助率均低於10%。由於競爭越來越激烈,還會存在很多牛人有著申請傑青的條件,卻由於各種原因轉而申請優青,而且優青的平均年齡相比傑青要年輕好幾歲,很多優青還遠遠未到職業生涯的巔峰時期,還有非常大的潛力在未來更進一步。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南大地球科學相關專業以地球科學與資源環境類招生,該大類包括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等五大學院的眾多學科,南大這一學科群實力在全國可謂首屈一指。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歷史上曾經創下過多個「第一」佳績:這裡是國內最早的地質系之一,在1984年就培養過我國第一個地質學博士,地質學科評估一直位列全國最好之一。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起源於1921年成立的國立東南大學(後更名為中央大學,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南京大學)地學系,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地學系,首任系主任為竺可楨先生。目前學院設有三個系,分別為地球與行星科學系、水科學系和地質工程與信息技術系。學院堅持理工結合性質,師資力量雄厚,科研碩果纍纍。學院現有教職工156名,教授68名、副教授42名、其中,中科院院士6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青年千人5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2人,「長江學者」青年學者3人。在教育部學位中心最新一輪的學科評估中,地質學科被評為A+。伴隨著中華民族崛起的歷程,從這裡走出了一代又一代棟梁巨匠,先後有29位兩院院士在這裡學習和工作過,還培養了2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培養的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有39人,在學界、政界、商界等各個社會領域人才輩出。
南京大學「本科生國際科考與科研訓練項目」
南大「大地學」不僅能為你提供一流的培養環境和平臺,而且還會通過聯合科考的途徑帶你去貝加爾湖畔感受李健的旋律,去萊茵河岸遇見最美的歐洲,去愛琴海邊追隨詩與遠方,去阿爾卑斯山探尋人間的天堂。
在南大這些是能行走世界的專業。
南京大學2019年國際科考與科研訓練項目聯合出徵儀式
最完備的實踐環節是建設「最好本科」的必備條件,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也一直堅持並貫徹著這樣的教學理念。早在2004年起,南京大學在地學傳統野外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延展探索出地學類國際化野外實踐教學模式。
2017-2018年,學校將國際科考模式延伸到思政教育、醫學、社會學、生物醫學工程考古學、藝術與文化創意等學科。2019年,南大開展18個「本科生國際科考與科研訓練項目」,覆蓋11個學科專業領域,科考足跡將遍布美洲、歐洲、亞洲、澳洲、非洲五大洲。今年夏天,來自各系科的18支團隊,近450名師生和11名「飛越計劃」高中生已經陸續出發,前往全世界的山川河流、城市鄉村和經濟社會文化科技考察點,在第一現場開啟了又一年度的國際科考之旅。
南京大學「本科生國際科考與科研訓練項目」還有一個特別之處: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高中生可以通過「飛越計劃」遴選獲得與我校本科生同學一起參與國際科考的機會,提前感受大學學習生活以及與大學生共同感知科研實踐的魅力。目前,全國已有23名優秀高中生參與南大國際科考。
國際科考項目中學生代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趙嘉熙同學;
2019年度「飛越計劃」有9個項目招收了中學生營員。
整理、美編:吳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