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2人獲2020年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2020-09-20 全國產經平臺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西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趙立臣主持的「可積系統與非線性局域波動力學」與地質學系副教授孫聖思主持的「構造地質學」分別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均為120萬元。

趙立臣,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本科畢業於石河子大學,2010年獲西北大學理論物理碩士學位,2013年獲中國科技大學理論物理博士學位。主要針對基於可積系統對非線性局域波激發機制以及它們的應用開展基礎性研究工作。

趙立臣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2項。

在相關方向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20篇發表在物理科學領域代表性期刊 Physical Review A(4 篇)、Physical Review E(14 篇) 和 Optic Letters(2 篇) 上。論文得到了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Lakshmanan、歐洲物理學會主席JM Dudley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T. P. Sapsis教授等知名學者的正面引用,被引1100餘次(他引900餘次),H因子為20。合作撰寫21世紀理論物理及交叉學科前沿叢書----《可積模型方法及其應用》的部分章節。

2016 年入選「陝西省百人計劃—青年項目」,2018年獲「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並於 2018 年以第三完成人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基礎研究類)二等獎。

可積系統研究是探尋物理模型的精確解,是數學物理的交叉領域。為物理學新現象、新概念、新機理提供基準,並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基礎支撐和重要的推動作用。趙立臣教授基於可積模型針對非線性耦合效應導致豐富的新現象、新機制開展研究工作,取 得了如下進展:

理論預言了諸多新奇的局域波,特別是發現並命名了一種新奇的「四花瓣型」怪波,該怪波隨後被多個小組在不同的物理體系內發現

通過引入局域波特徵波矢/頻率新定義,揭示調製不穩定區共振擾動誘導怪波出現的動力學機制,並提出了建立怪波等基本局域波觀測相圖的方法

發展達布變換方法給出了節點亮孤子的嚴格解,並率先基於相關嚴格解研究孤子波動的定量性質,為利用物質波孤子實現精密測量提供理論支撐

發現了常力驅動自旋孤子呈現周期振蕩的反直覺現象,揭示了非線性耦合導致孤子正負質量轉換的全新機制,對負質量觀測具有重要意義

孫聖思,地質學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學基地班,2012年獲加拿大蒙特婁大學構造地質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造山帶巖石流變學研究。

孫聖思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6項。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在Ge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等地球科學領域高水平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

獲得了陝西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陝西省高校「青年傑出人才」,西北大學青年學術骨幹等榮譽稱號。擔任陝西高校「大陸流變學」青年創新團隊負責人。兼任國際學術期刊Lithosphere 副主編、中國地質學會納米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高溫高壓巖石力學委員會委員。

巖石流變控制著巖石圈不同時空尺度的變形機制與過程,是理解大陸巖石圈構造演化的關鍵。孫聖思副教授瞄準巖石圈的流變學結構狀態、機制與過程問題,以巖石物性和變形組構為主要研究手段,取得如下工作進展:

建立了巖石流變各向異性的地震波速定量表達數學公式

釐定了造山帶地幔巖的變形組構和流變過程

揭示了造山帶中下地殼巖石的流變機制、抬升-剝露過程

至此, 西北大學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增至11人。其中地質學系3位、化材學院3位、生命學院2位、數學學院1位、物理學院1位、信息學院1位。

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旨在支持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西北大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西北大學2人獲2020年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西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趙立臣主持的「可積系統與非線性局域波動力學」與地質學系副教授孫聖思主持的「構造地質學」分別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均為120萬元。
  • 西北大學2人獲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西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趙立臣主持的「可積系統與非線性局域波動力學」與地質學系副教授孫聖思主持的「構造地質學」分別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直接經費均為120萬元。
  • 濟南大學教授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 通訊員 劉珂珂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公布。濟南大學教授周偉家成為濟南大學第一位自主培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濟南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周偉家教授申報的「金屬-碳基電催化劑」項目成功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實現了濟南大學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上歷史性突破。
  • 西北大學韓英鋒教授獲批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2020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結果,西北大學韓英鋒教授主持的「有機金屬化學」獲得資助,資助總經費400萬元。至此,西北大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增至12位。韓英鋒西北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0年9月出生於山東省菏澤市。
  • 樂清籍青年科學家陳擎 獲2020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評審結果,樂清籍青年科學家陳擎獲此殊榮。陳擎,1986年出生樂清市樂成鎮,2016在結束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之後,加入香港科技大學,在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和化學系任教,同時也是該校能源研究院執行委員會委員。他的研究一貫秉持基礎科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方針。陳擎在香港科大領導和參與了多個儲能材料相關的大型項目,所取得的成果獲得了學術界的好評和工業界的青睞。
  • 西工大6名青年教授獲得2019年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西工大新聞網12月20日電(李崧維)近日,陝西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19年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獲得者名單(陝科辦發〔2018〕270號),全省共有33名青年學者入選。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李慧平,材料學院李宏偉、範曉麗、謝科予,理學院顧軍渭,光學影像分析與學習中心黃慶華等6位青年教授獲得資助。
  • 優秀!博士畢業四年就獲2020年優青項目資助
    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清單,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郭兆將副研究員喜獲資助。目前,他主持或參與國家級課題項目4項,獲省部級獎勵2項,發表SCI論文25篇。其中,近5年來,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Genetics、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著名SCI期刊發表論文12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並多次受邀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報告;曾先後獲得北京市優秀博士畢業生、中國農業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和中國昆蟲學會青年科技獎
  • 香港多所高校的年輕學者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資助
    新華社香港9月22日電(記者張雅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0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日前公布結果,來自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的21名學者的項目獲選,每人獲120萬元人民幣資助金額。記者22日從香港相關高校獲悉,港大有7名學者獲選,科大有5人、香港理工大學有4人、香港中文大學有3人、香港城市大學有2人。這次獲選的研究項目涉及不同範疇,包括醫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工程學、電腦科學、地理學等。有關學者所獲的資助金額可直接在香港作研究經費,資助期限3年。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
    9月27日,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資助率高於國家平均水平,其中獲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再創歷史新高。在集中受理期深圳大學共提交申報項目1742項,較去年同期增長10.1%。在公布結果中,深圳大學獲資助348項,基本與去年持平。其中面上項目119 項,青年科學基金 212項,重點項目5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7項,聯合基金重點項目、重大研究計劃等類型尚待公布結果。深圳大學資助率為20%,高出國家平均資助率4.2%。
  • 國家優青項目再創新高!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結果發布
    高校科技進展 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據悉,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接收到項目申請269671項,經過專家評審後,決定資助項目32486項。
  • 國家優青625項!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結果發布
    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據悉,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接收到項目申請269671項,經過專家評審後,決定資助項目32486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截圖從資助情況來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決定資助的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均在萬項以上,分別為14773項、13771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共計資助2260項,項目數量僅次於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出爐,深大348個項目獲資助,國家優青項目數再...
    9月27日,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資助率高於國家平均水平,其中獲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繼去年傑青項目創歷史新高之後再創歷史新高。
  • 優秀!博士畢業四年即獲2020年優青項目資助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清單,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郭兆將副研究員喜獲資助。郭兆將副研究員自2016年在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博士畢業後留所工作至今,主要從事蔬菜害蟲抗藥性研究。
  • 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共獲348項資助
    近日,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結果出爐。深圳大學獲資助項目348項,其中獲資助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繼去年傑青項目創歷史新高之後,又創一項新紀錄。在全國平均資助率下滑的背景下,深圳大學保持穩定,資助率高於國家平均水平。
  • 香港大學7位年青科學家獲2020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科學家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0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公布結果,在港澳區25個項目中,香港大學有7個項目獲選,連續第二年在港澳院校居首位。「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自2019年起開放給香港及澳門八間大學的年青學者申請,旨在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優秀成績的青年學者,在其自選的研究方向上進一步開展創新研究,以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人才。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11項目獲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9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申請2020年項目評審結果,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共計11項,其中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項目9項。與此同時,實驗室7名雙聘研究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 香港大學7位年青科學家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香港大學7位年青科學家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2020-09-21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香港理工大學四位學者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中新社香港9月22日電 (記者 張曉曦)香港理工大學22日表示,該校四位青年科學家獲得本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每人將獲得120萬元人民幣,直接支持他們在香港進行研究,資助期限三年。據悉,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於2019年首次向港澳地區開放。該基金項目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男性未滿38歲,女性未滿40歲),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有望晉身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人才。
  • 22人獲2019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編者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9年獲資助名單正式批准北大22人入選入選人數位居全國第一截至目前依託北大獲「傑青」基金資助者2019年22位「傑青」基金獲資助者(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示名單為序)劉毅北京大學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劉毅長期從事拓撲學研究,特別是三維流形、雙曲幾何等方面的研究。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11個項目獲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9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申請2020年項目評審結果,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共計11項,其中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項目9項。與此同時,實驗室7名雙聘研究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