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 冬小麥赤黴病防治氣象條件預報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 通訊員李森報導4月3日,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今年第一期《冬小麥赤黴病防治氣象條件預報》,在央視《新聞聯播》後播出的《天氣預報》節目播出,提醒江漢、江淮南部冬小麥進入赤黴病預防關鍵期,須抓住晴好天氣及時噴藥。

入春後麥區氣溫明顯偏高,近期降水偏多,利於小麥赤黴病發生發展。結合4月天氣氣候趨勢及小麥赤黴病發生發展氣象條件等級預報分析,2020年小麥赤黴病在長江中下遊、江淮和黃淮南部麥區重發風險高。目前,四川盆地、江漢、江淮南部冬小麥已進入抽穗、揚花期,正是赤黴病防治關鍵期。

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提醒,4月上旬,湖北、江蘇南部、安徽中南部應抓住晴好天氣見花打藥,主動預防;四川、重慶等要利用降雨間歇看天噴藥,及時防治。

此次服務是中央氣象臺強化春耕春管和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的舉措之一。4月1日,中央氣象臺生態和農業氣象中心進一步梳理近期服務重點,確定提前啟動小麥赤黴病防治服務,通過與農業農村部相關業務管理部門和專家對接,就赤黴病重點防治區域、防治技術、服務時段等進行會商,並通過《天氣預報》節目確保將權威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服務信息及時傳送到各級農業生產部門。

接下來,中央氣象臺將根據重點區域冬小麥抽穗開花進程,密切跟蹤天氣變化,每周製作一期《冬小麥赤黴病防治氣象條件預報》,紮實做好春季農業生產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

相關焦點

  • 氣象精細服務農業病蟲害防治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若嘉  「江漢、江淮南部冬小麥進入赤黴病預防關鍵期,須抓住晴好天氣及時噴藥。」4月3日,央視《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首次播報了一條農業病蟲害防治氣象條件預報。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病害,可防不可治。一旦錯過時機,小麥發病後將無根治的可能,打出來的糧食連牲畜都無法食用。」在這一通識下,「堅持防字當頭,把功夫下在前端」成為共識。  在復工復產的關鍵時刻,由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農氣提示,如同一聲「發令槍」,拉開從南到北針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攻堅戰。
  • 中國氣象局聯合多部門會商春節假日全國天氣 全國大部地區氣象條件總體較好
    2月9日,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2021年春節假日全國天氣預報大會商,綜合研判春節期間(除夕至初六)全國天氣形勢和氣象災害風險,強化部門聯動,紮實做好春節假日氣象保障服務工作
  • 中國氣象局:將開展全國臭氧氣象預報,為環保等部門提供支撐
    1月16日,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在「2018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上說,中國氣象局將發揮氣象優勢,做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氣象服務,加強重汙染天氣應對服務,提高大氣汙染氣候預測能力。
  • 中國氣象局調度部署重點地區颱風預報服務
    9月2日18時,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防禦颱風「美莎克」氣象服務工作調度視頻會議。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連線聽取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地氣象服務及部門聯動情況,對防禦颱風「美莎克」氣象服務進行全面調度部署。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主持會議。
  • 天津市氣象局發布天津今年秋冬季天氣趨勢
    天津市氣候中心介紹11月天津市氣候趨勢預測情況  綜合國家氣候中心指導預報和海洋大氣的主要影響因子的演變特徵,預計2020年11月,天津全市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偏高1℃左右(略偏高),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成左右(略偏少)。預計初冰凍日(最低氣溫≤-4.0℃的初日)接近常年同期略偏晚,出現在23日前後。
  • 冬小麥返青後防治病蟲害,噴啥藥?常見的病蟲害有哪些?
    為了更方便地閱讀到,我分享給大家的,有關農業技術方面的信息,請點擊我的頭像關注我。 冬小麥經過寒冷的冬季,隨著溫度的回升,進入到返青期之後,生長的速度會逐漸加快,各種病蟲害,在溫度的驅使下,也會逐漸復甦,開始了,對冬小麥的危害,病蟲害每年都會發生,如若是防治不及時,對冬小麥的影響會非常的大,冬小麥在受到病蟲害的危害之後,輕則增加防治的成本投入,重則就會導致嚴重的減產減收,冬小麥有哪些主要病蟲害呢?
  • 加強病蟲害防治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司法部、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
    3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籤署第725號國務院令,公布《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農業農村部負責人就《條例》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問:請簡要介紹一下《條例》的出臺背景。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
  • 「藏糧於技」的氣象密碼-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為確保在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河南省氣象局通過開展農業氣象自動化觀測、格點化農用天氣預報和農業氣象災害預報、農業氣象災害精細化預測預警、人工增雨消雹能力提升等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與保障工程建設,不斷完善「藏糧於技」升級版,助力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使「多彩農業」成為河南的亮麗底色。
  • 農業農村部發布「十三五」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新華社南京11月21日電(記者黃垚、董峻)農業農村部日前總結並發布了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等10項「十三五」期間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 促「晉」發展 守護平安——山西防災減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紀實
    榆社縣氣象局第一時間組建應急分隊趕赴現場開展保障服務。山西省氣象局與中國氣象局密切溝通,及時獲得遙感服務支持,並與省應急管理廳、林業和草原局強化聯繫,部署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及時做好火點周邊的氣象保障服務。同時,一支由預報專家、信息技術專家、服務人員組成的應急服務隊伍迅速組建,由省氣象局副局長王文義帶隊,一同趕赴現場開展應急保障服務。
  • 中國氣象局關於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意見
    —— 應用氣象業務:生態與農業氣象業務由國家、省、地、縣四級承擔,以國家和省兩級為主,地和縣級主要開展農業氣象監測評價和解釋應用,生態氣象業務由國家級和省級開展;大氣環境監測和區域空氣品質預報業務主要在國家級開展,突發汙染事件的氣象監測由省(區、市)氣象局負責組織,汙染物擴散預報由國家和省級承擔,大氣環境評價由獲得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人影作業條件預報業務主要由國家、省兩級承擔,解釋應用由作業單位負責
  • 中國氣象局關於發布2018年度氣象行業標準覆審結論的通告
    項目編號:QX/T—2018—47,項目負責單位: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65​ QX/T 70—2007大氣氣溶膠元素碳與有機碳測定 熱光分析方法項目編號:QX/T—2019—44,項目負責單位: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113​ QX/T 125—2011溫室氣體本底觀測術語
  • 建立分類管理制度 科學應對病蟲危害——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
    根據《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有關規定,為加強農作物病蟲害分類管理,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以下簡稱《名錄》),包括草地貪夜蛾、飛蝗、草地螟等10種蟲害和小麥條銹病、小麥赤黴病、稻瘟病等7種病害。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負責人就《名錄》制定的原因、意義以及貫徹落實等回答了本報記者提問。問:為什麼要對農作物病蟲害實施分類管理?
  • 中國氣象局與工信部聯合開展氣象預警靶向發布試點
    近日,中國氣象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氣象災害預警簡訊精準靶向發布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在福建、貴州及四川省汶川縣等地開展試點,推動利用通信大數據平臺精準靶向發布預警簡訊,解決簡訊發布的時效性、精準度等問題,努力實現預警信息發布到村到戶到人。
  • 【省氣象局】氣象:主動服務在路上
    平安出行氣象相伴  為了建立科學高效的公路交通氣象信息預測、發布機制,向社會公眾提供準確、全面的公路氣象信息,避免公路交通延誤,減少惡劣天氣誘發交通事故,2014年3月,青海省氣象局與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籤訂了聯合提升全省交通氣象服務能力合作框架協議。
  • 【科普閱讀】空氣汙染氣象條件如何預報?
    採集:氣象要素及大氣成分  今年年初,我國大部分地區遭遇霧霾侵襲,尤其是多日「霧鎖京畿」,較之此番華東地區的霧霾天亦不遑多讓。從那時起,能否做好霧、霾及重汙染天氣的預報預警,就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9月1日,中國氣象局正式開展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工作。
  • 中國氣象局2012年11月新聞發布會
    中央氣象臺共發布颱風預警92期,海上大風預警30期,中國氣象局共啟動颱風應急響應8次。特別是在「蘇拉」、「達維」和「海葵」三個颱風接連正面襲擊我國期間,中國氣象局近五年來首次啟動了重大氣象災害Ⅰ級應急響應。
  • 【創新為農服務系列訪談】甘肅定西篇_中國氣象局
    根據馬鈴薯晚疫病與氣象條件的關係,我們建立了預測指標,連續8年成功預報了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發展氣象等級趨勢預報,為相關部門購置藥品和科學施藥防治提供了依據,贏得了政府部門和農業部門的讚譽。服務產品大到馬鈴薯適宜播種期預測、產量預報、馬鈴薯晚疫病氣象等級預測,小至根據播種當天天氣情況確定馬鈴薯一天內具體種植時段、根據不同區域的馬鈴薯長勢分類的施肥建議、病害防治的適宜噴藥時段、噴藥方向等。  農業氣象服務不僅讓當地農業部門和農戶滿意,而且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與讚揚。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和矯梅燕都曾給予高度肯定。
  • 赤黴病這樣防治,才能將病菌徹底剷除
    發生初期,在小穗和穎片上產生水浸狀淺褐色斑,隨著病情的發展,整個小穗染病,引起小穗枯死,在溼度較大的環境條件下,病斑迅速擴展,在短時間內引起多個小穗甚至整個麥穗感染,發病後期,病斑處產生粉紅色膠狀黴層,用手抹有凸起感,但無法抹掉。籽粒乾癟並伴有白色至粉紅色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全部死亡,形成枯白穗。
  • 中國氣象局提升業務能力 服務大氣環境治理
    一系列應急工作需要強有力且高效運行的精細預報技術的支撐。  早在12月1日,中國氣象局京津冀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以下簡稱「京津冀環境氣象中心」)利用客觀預報產品,就觀察到從6日開始大氣擴散條件逐漸轉差,PM2.5濃度升高,能見度降低,有持續汙染天氣出現。其後連續幾天的預報也均顯示出這段時間將出現持續性霧-霾和低能見度天氣。對這一切的精準預報得益於技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