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甘肅省中部地區的定西市,屬中溫帶半乾旱區,有著十年九旱的說法,曾被聯合國有關組織認定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然而近年來,定西人民創造出「中國薯都」的美譽。氣候變化背景下災害頻發,馬鈴薯種植業的繁榮發展與當地氣象部門的精細化、貼心式服務密不可分,本期氣象為農服務訪談我們邀請定西市農業氣象試驗站站長李巧珍講一講她們的故事。
嘉賓:甘肅省定西市農業氣象試驗站站長 李巧珍
記者:中國氣象報記者王若嘉
攝影: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永
順天應時服務特色農業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甘肅省定西市的基本情況、天氣氣候特徵和農業發展情況。
李巧珍:甘肅省定西市位於甘肅中部,屬於中溫帶半乾旱區,糧食作物面積655萬畝,其中馬鈴薯面積約為31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玉米220萬畝,目前這兩種作物佔糧食作物面積的80%以上。全市各縣區年平均氣溫為6.1~8.2℃,年降水量為377~556毫米。
李巧珍帶領農試站技術人員深入田間查看馬鈴薯晚疫病。
定西晝夜溫差大,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雨熱同季的氣候特點與馬鈴薯需水高峰期基本吻合,從而為馬鈴薯塊莖膨大和品質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根據本地氣候特點,定西市人民順應天時,遵循自然規律,及時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審定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定西市所轄的六縣一區也大力發展農業支柱產業,推動「一縣一品」,創新農業發展,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曾命名岷縣為「中國當歸之鄉」、隴西為「中國黃芪之鄉」、漳縣為「中國蠶豆之鄉」、渭源為「中國黨參之鄉」。
近年來,定西市氣象局緊緊圍繞當地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需求,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開展相關農業氣象試驗研究,總結農業氣象適用技術,將最新試驗研究成果上報政府、農業部門,推廣到農戶田中,提高農業氣象服務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試驗研究緊貼生產需求 建立農氣服務指標
記者:結合定西市農業發展情況,氣象部門為農服務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定西的馬鈴薯產業聲名遠揚,農試站做了哪些方面的服務研究工作?
李巧珍:定西市主要農作物有以馬鈴薯和玉米、小麥為主的糧食作物,也有以中草藥為主的經濟作物。馬鈴薯是喜涼作物,全國適宜生長馬鈴薯的地域大都氣候涼爽,定西市曾經溫涼的氣候正是優質馬鈴薯生長的基礎。然而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這一優越的自然條件發生了變化,氣候變暖導致當地夏季高溫時段明顯變長,如馬鈴薯種植面積最大的安定區夏季日最高氣溫超過30℃以上的高溫日數屢創新高,個別年份達到13至21天,是歷年平均日數的4~6倍。定西夏季氣候變暖,使得這裡按傳統播期種植的馬鈴薯在結薯和塊莖膨大期正好遇上高溫時段,導致產量低而不穩,品質下降明顯。為了找到馬鈴薯的適宜播種期和最遲播種期限,讓馬鈴薯在結薯和塊莖膨大期躲過高溫,並在苗期和收穫期避開霜凍,定西市農試站先後開展了馬鈴薯的分期播種試驗。結果發現,氣候變暖後除7月10日播種的馬鈴薯產量較傳統播期偏低外,其餘推遲播期的產量明顯增加,播期較傳統播期推遲20天到1月左右。
農試站人員與農業部門專家一起查看田間作物。
在馬鈴薯適宜播種期試驗成功之後,我們農試站又開展了 「重茬馬鈴薯晚疫病與倒茬馬鈴薯晚疫病的對比試驗」、「馬鈴薯當年倒茬試驗研究」、春秋覆膜的馬鈴薯對比試驗和開花後的揭膜試驗等10多項;同時開展不同行向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的試驗研究,不同氣候年型全膜雙壟溝播玉米不同株距的對比試驗、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的分期播種試驗、春小麥分期播種試驗、春麥區種植冬小麥的試驗、黑白膜全覆蓋穴播覆土春小麥對比試驗、夏收後複種豌豆試驗以及新儀器的對比試驗等20多項試驗研究。高溫天氣時,我們連續觀察並記載不同地域馬鈴薯的葉、莖和塊莖等受害情況。這些緊貼農業生產實際的小試驗,為建立農業氣象服務指標、開展農業氣象服務提供了科學依據。
多年來,我們緊貼當地農業生產需求,開展了有針對性的農業氣象服務,為有關部門提供了大量及時、準確的農業氣象信息,受到當地黨政機關和農業部門的一致好評。我們連續8年向定西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發布了細化到鄉鎮一級的「馬鈴薯適宜播種期預測」氣象服務產品,為政府和農業部門安排農業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根據馬鈴薯晚疫病與氣象條件的關係,我們建立了預測指標,連續8年成功預報了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發展氣象等級趨勢預報,為相關部門購置藥品和科學施藥防治提供了依據,贏得了政府部門和農業部門的讚譽。
完善服務方案 細化服務內容 服務成效獲肯定
記者:農試站如何推廣研究成果?為農服務的效果如何?
李巧珍:每年初,我們及時修訂完善農業氣象周年服務方案。根據當年氣候特點,開展了以冬、春小麥、馬鈴薯、玉米、中藥材等主要作物的產前、產中及產後全程系列滾動服務。服務產品大到馬鈴薯適宜播種期預測、產量預報、馬鈴薯晚疫病氣象等級預測,小至根據播種當天天氣情況確定馬鈴薯一天內具體種植時段、根據不同區域的馬鈴薯長勢分類的施肥建議、病害防治的適宜噴藥時段、噴藥方向等。
農業氣象服務不僅讓當地農業部門和農戶滿意,而且受到了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與讚揚。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和矯梅燕都曾給予高度肯定。原定西市長許爾鋒評價道:「定西農試站的馬鈴薯服務很到位,我們很滿意」。定西馬鈴薯農業氣象試驗研究和服務,不僅造福當地,也有益於全國馬鈴薯種植區的借鑑和推廣,先後有河南、青海、寧夏、浙江、山東、四川、重慶、北京、陝西、新疆等10餘省市和省內同行們前來參觀學習或索要服務產品,作為搞好當地馬鈴薯和特色氣象服務的參考資料。馬鈴薯農業氣象服務指標已在多省市進行了推廣應用。 「夏糧收穫後複種甜豌豆透心藍技術」和「黑膜全覆蓋雙壟側播馬鈴薯抗旱栽培技術」被中國氣象局編入《全國農業氣象適用技術》,定西農試站馬鈴薯農業氣象服務的做法也被作為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培訓基層臺站的教學案例之一。定西農試站氣象為農服務引起了當地政府和新聞媒體的重視,先後有定西電視臺、甘肅日報、農業部、新華日報社、甘肅電視臺、中國氣象報等報導或轉載了定西農試站氣象為農服務的做法。
定西市政府有資料顯示,馬鈴薯適宜播種期試驗研究成果自2008年以來在定西全市進行了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其中2008~2010年期間,定西市共推廣馬鈴薯適播期種植700萬畝,總產量增加7億公斤,增收6.2億元。
定西氣象部門推出多種精細化農氣服務產品。
目前馬鈴薯旱作農業技術的普遍推廣使得馬鈴薯進一步增產的空間很小,而馬鈴薯農業氣象服務集成技術,將使定西、甘肅乃至我國北方馬鈴薯種植區根據當年氣候特點,適時播種,趨利避害,防災避災穩產高產的空間較大。
但凡我們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都以試驗成果作為依據。一些重要的、時效性強的產品,都會及時通過電子顯示屏、村村響大喇叭、手機簡訊或電話等方式傳遞到農民手中,部分農業氣象服務產品也被定西農業信息網、定西農科院、定西防旱抗汛指揮部、甘肅農業信息網、中國農業部網站、中國農業信息網、農業資訊、農業新聞等網站全文轉發,點擊率較高,已成為馬鈴薯種植用戶的重要參考信息。2014年應馬鈴薯種植大戶的要求,開通了定西馬鈴薯氣象為農服務微信平臺,實現了氣象為農服務手機一點通的快捷功能。
李巧珍給農民做農氣使用技術培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著農民需要什麼就培訓什麼的原則,近年來,每年在相對農閒季節,我們組織農業氣象技術人員深入邊遠貧困農村,對農民進行馬鈴薯等農業氣象適用技術培訓和田間示範指導,培訓中及時發放培訓資料、互通聯繫服務方式等。圖文並茂的PPT課件,使廣大農民親眼目睹傳統種植和適宜播種期的不同產量、生長狀況等,提升了培訓效果。我們還通過村村響大喇叭,向農民傳播農業氣象適用技術,真正讓農民成為農業氣象試驗研究成果的應用者和獲益者,使農業氣象適用技術在農業生產和防災減災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定西市安定區馬鈴薯經銷協會會長劉大江說,農業氣象服務讓他們受益匪淺,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的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現在,農民和氣象部門多年來已經形成一種默契,他們的種植進程基本按照我們的服務建議來走。
甘肅凱凱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老總李愷不止一次跟我們說,聽了你們服務產品中的建議就等於吃了一顆定心丸。有的用戶每年初會發簡訊給我們,除感謝過去一年對他們的指導幫助外,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夠繼續得到指導和幫助。
需求為導向 試驗研究為依託 提高農氣預報服務工作
記者:農試站在做好氣象為農服務工作的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啟示?有沒有一些困難和挑戰?
李巧珍:多年的氣象為農服務,我們深深地感到,圍繞當地農業結構調整,制定和完善農業氣象觀測標準(先後制定當歸、黨參和黃芪等農業氣象人工觀測地方標準),是做好氣象為農服務的基礎;以農業生產實際需求,開展農業氣象試驗研究,是做好氣象為農服務的科技支撐;開展農情調查,是做好氣象為農服務的根本;建立種植大戶信息庫,是做好直通式農業氣象服務的關鍵;政府主導,是農業氣象服務發揮效益的主要途徑;提高農業氣象預報準確率,強化責任意識,提升業務素質是做好氣象為農服務的保證。
近年來,我們農試站與時俱進,堅持試驗研究和農情調查工作的創新,確立了科學的「農業氣象試驗研究」工作指導思想,就是農業氣象試驗研究來自於農業生產實際,我們不是先寫項目本子申報項目後做試驗,而是只要農業生產需要立即開展試驗,試驗成果要符合農民的期盼,要能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我們不是試驗後先發表論文,而是將最新試驗研究成果告知決策部門和農民,把汗水灑在田間,把論文寫在大地,把成果送給千家萬戶,將試驗研究成果體現在農業豐收中,農業氣象試驗研究邁出了新路子。
急政府所急、急農民所急的責任意識,使我們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氣象為農服務工作中了。為了及時解答農民諮詢的問題、為了向村村響發廣播稿和為了培訓農民準備課件等,我們常常不能按時吃飯或必須工作到深夜,這些年,我和我的團隊幾乎放棄了大部分的休息日,為當地防災減災和農業豐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中國氣象局、甘肅省氣象局和定西市氣象局不僅給我們項目上的支持,而且給我們工作上的鼓勵和關懷,這些都是我們工作的動力。雖然我們的氣象為農服務工作取得了一點點成績,但隨著農戶新的更高的需求,我們這個團隊今後的工作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如何讓定西氣象為農服務持續發展,需要我們正視新的困難和解決新的問題。
(責任編輯:張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