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廿二日十九時許,在甘肅岷縣梅川鎮永光村,蘭州軍區部隊官兵在廢墟中尋找生命跡象
昨日7時45分,甘肅省定西市發生6.6級地震,至截稿時已造成因災死亡89人,失蹤5人,受傷800多人,12.3萬人受災。四川亦有震感。
許多網友討論地震是否和汶川地震有關,也有人提出定西地震就是汶川地震、蘆山地震的「餘震」。中國地震局專家表示,此次甘肅定西6.6級地震位於南北地震帶中的臨潭宕昌斷裂帶上,屬於這條斷裂帶的正常活動。該斷裂帶所在的南北地震帶,自2008年汶川地震後進入活躍期,隨後的玉樹地震和蘆山地震表明其活躍度一直不減,目前仍處於活躍期。
震中歷史上是地震多發區
據悉,有歷史記錄以來,震中附近200公裡範圍內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25次。最早的地震是公元前193年甘肅臨洮6.5級地震,距離104公裡;時間最近的地震是1973年8月11日四川松潘東北6.5級地震,距離178公裡;距離最近的地震是1573年1月20日甘肅岷縣6.8級地震,距離21公裡;震級最大的地震是1654年7月21日甘肅天水南8.0級地震,距離121公裡。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劉傑分析稱,這次地震位於南北地震帶中的臨潭-宕昌斷裂,這條斷裂帶歷史上曾經發生過2次6級以上地震,說明它具備發生6級以上地震的能力。劉傑說,「1900年以來這條斷裂的活動水平一直較弱,因此本次地震屬於它的一次正常活動。」
至於此次地震的成因,他解釋說,由於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東北原,而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塊向中國的北部俯衝形成,因此,此次的地震是由印度板塊推擠造成。
「5·12」後南北地震帶活躍
針對網民關於此次地震是否屬於汶川地震、蘆山地震「餘震」的疑問,劉傑表示,此次地震所處的南北地震帶自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就已進入活躍期,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的發生都顯示出其活躍度一直不減。
劉傑解釋說,汶川地震時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引發了南北地震帶中不同斷裂帶的調整運動,也讓這些斷裂帶趨向於不穩定。以往的南北地震有十年的活躍期,所以現在處於相對活躍的時期。
中國地震局專家尹京苑贊成劉傑的說法:「地震的發生就是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產生破裂,汶川地震引發的破裂往北偏東一直延伸,此次地震發生的區域就處於這個方位。」尹京苑解釋,雅安離汶川很近,卻和汶川地震無關,是由於雅安處於汶川南邊,和破裂的方向相反,定西距離汶川上千公裡,但是確實處在破裂方向上。尹京苑同時指出,據他估計,這個破裂的影響還未停止,可能會向山西、寧夏一帶蔓延,至於何時能夠達到新的平衡還未可知。
與川震處於不同斷裂帶
尹京苑表示,中國有記錄以來一半以上的大地震都發生在南北地震帶,但是南北地震帶的概念要釐清,「它不是真正意義的斷裂帶,而是由很多小的斷裂帶組成,是一塊地震多發區域。只是中國許多斷裂帶集中在這一塊,我們習慣上這麼叫它。」他表示,汶川地震處於南北地震帶中段的龍門山斷裂帶,而這次地震處於南北地震帶北帶(蘭州-天水帶)上。
「這種效應叫做『庫倫應力觸發』,今年4月份的蘆山地震,還有這次甘肅地震,都是這種效應引發的。」劉傑介紹,「但汶川地震和蘆山地震位於龍門山斷裂帶,跟這次地震所處的斷裂帶是不同的。從這個角度上說,他們是位於相同地震帶上不同斷裂帶的相對獨立的地震。」根據以往經驗,南北地震帶一般需要活躍十年左右,所以現在這個地震帶還是處於活躍狀態。
劉傑分析了今年7月發生地震的情況。往年大陸是年均20次左右5級以上地震,但今年到7月中國大陸接連發生23次5級以上地震,已經高於年均活躍水平,總體上來說今年中國的大陸地震比較活躍。
預計未來一周餘震頻繁
劉傑同時表示,預計本次地震震中烈度達到八度,可對房屋造成嚴重破壞。此外,由於當地經濟較為落後,房屋質量一般,再加上地處山區,地震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預計地震將對當地造成較大損失。
根據中國地震局發布的信息,截至22日20時,本次地震已經記錄到餘震441次,其中包括7次3級以上餘震。「這次地震的餘震活動是正常的。接下來一周內預計餘震仍將比較頻繁,發生5級以上餘震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劉傑說。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認為,5.6級的餘震應該是此次地震最大的餘震了,之後基本不會再有超過5.6級的餘震了,但5級的餘震還難以排除。
劉傑提醒,災區群眾一定要注意防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一定不要在危房內居住,在開闊地帶暫避時也要注意觀察周圍地形地貌,便於及時躲避次生災害」。
影響範圍超1.6萬平方公裡
地震發生後,中科院遙感地球所立即啟動災害應急響應預案,對受災情況進行快速評估。評估顯示,本次地震極重災區烈度達到八度,影響範圍約16340平方公裡(按地震烈度6度模擬區域計算),主要涉及岷縣、漳縣、禮縣、宕昌縣、臨潭縣、卓尼縣等區域;結合當地人口數據,地震影響範圍內受災人口約90萬。
遙感地球所還完成了震區歷史衛星數據的處理,對震前衛星數據實施了共享,最高解析度2.5米。同時開展了災害應急監測準備工作,目前遙感飛機已做好飛赴震區的各項準備。
見習記者 王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