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定西地震是南北地震帶獨立地震

2020-12-04 搜狐網

  七月廿二日十九時許,在甘肅岷縣梅川鎮永光村,蘭州軍區部隊官兵在廢墟中尋找生命跡象

  昨日7時45分,甘肅省定西市發生6.6級地震,至截稿時已造成因災死亡89人,失蹤5人,受傷800多人,12.3萬人受災。四川亦有震感。

  許多網友討論地震是否和汶川地震有關,也有人提出定西地震就是汶川地震、蘆山地震的「餘震」。中國地震局專家表示,此次甘肅定西6.6級地震位於南北地震帶中的臨潭宕昌斷裂帶上,屬於這條斷裂帶的正常活動。該斷裂帶所在的南北地震帶,自2008年汶川地震後進入活躍期,隨後的玉樹地震和蘆山地震表明其活躍度一直不減,目前仍處於活躍期。

  震中歷史上是地震多發區

  據悉,有歷史記錄以來,震中附近200公裡範圍內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25次。最早的地震是公元前193年甘肅臨洮6.5級地震,距離104公裡;時間最近的地震是1973年8月11日四川松潘東北6.5級地震,距離178公裡;距離最近的地震是1573年1月20日甘肅岷縣6.8級地震,距離21公裡;震級最大的地震是1654年7月21日甘肅天水南8.0級地震,距離121公裡。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劉傑分析稱,這次地震位於南北地震帶中的臨潭-宕昌斷裂,這條斷裂帶歷史上曾經發生過2次6級以上地震,說明它具備發生6級以上地震的能力。劉傑說,「1900年以來這條斷裂的活動水平一直較弱,因此本次地震屬於它的一次正常活動。」

  至於此次地震的成因,他解釋說,由於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東北原,而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塊向中國的北部俯衝形成,因此,此次的地震是由印度板塊推擠造成。

  「5·12」後南北地震帶活躍

  針對網民關於此次地震是否屬於汶川地震、蘆山地震「餘震」的疑問,劉傑表示,此次地震所處的南北地震帶自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就已進入活躍期,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的發生都顯示出其活躍度一直不減。

  劉傑解釋說,汶川地震時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引發了南北地震帶中不同斷裂帶的調整運動,也讓這些斷裂帶趨向於不穩定。以往的南北地震有十年的活躍期,所以現在處於相對活躍的時期。

  中國地震局專家尹京苑贊成劉傑的說法:「地震的發生就是打破了原有的平衡,產生破裂,汶川地震引發的破裂往北偏東一直延伸,此次地震發生的區域就處於這個方位。」尹京苑解釋,雅安離汶川很近,卻和汶川地震無關,是由於雅安處於汶川南邊,和破裂的方向相反,定西距離汶川上千公裡,但是確實處在破裂方向上。尹京苑同時指出,據他估計,這個破裂的影響還未停止,可能會向山西、寧夏一帶蔓延,至於何時能夠達到新的平衡還未可知。

  與川震處於不同斷裂帶

  尹京苑表示,中國有記錄以來一半以上的大地震都發生在南北地震帶,但是南北地震帶的概念要釐清,「它不是真正意義的斷裂帶,而是由很多小的斷裂帶組成,是一塊地震多發區域。只是中國許多斷裂帶集中在這一塊,我們習慣上這麼叫它。」他表示,汶川地震處於南北地震帶中段的龍門山斷裂帶,而這次地震處於南北地震帶北帶(蘭州-天水帶)上。

  「這種效應叫做『庫倫應力觸發』,今年4月份的蘆山地震,還有這次甘肅地震,都是這種效應引發的。」劉傑介紹,「但汶川地震和蘆山地震位於龍門山斷裂帶,跟這次地震所處的斷裂帶是不同的。從這個角度上說,他們是位於相同地震帶上不同斷裂帶的相對獨立的地震。」根據以往經驗,南北地震帶一般需要活躍十年左右,所以現在這個地震帶還是處於活躍狀態。

  劉傑分析了今年7月發生地震的情況。往年大陸是年均20次左右5級以上地震,但今年到7月中國大陸接連發生23次5級以上地震,已經高於年均活躍水平,總體上來說今年中國的大陸地震比較活躍。

  預計未來一周餘震頻繁

  劉傑同時表示,預計本次地震震中烈度達到八度,可對房屋造成嚴重破壞。此外,由於當地經濟較為落後,房屋質量一般,再加上地處山區,地震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預計地震將對當地造成較大損失。

  根據中國地震局發布的信息,截至22日20時,本次地震已經記錄到餘震441次,其中包括7次3級以上餘震。「這次地震的餘震活動是正常的。接下來一周內預計餘震仍將比較頻繁,發生5級以上餘震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劉傑說。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認為,5.6級的餘震應該是此次地震最大的餘震了,之後基本不會再有超過5.6級的餘震了,但5級的餘震還難以排除。

  劉傑提醒,災區群眾一定要注意防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一定不要在危房內居住,在開闊地帶暫避時也要注意觀察周圍地形地貌,便於及時躲避次生災害」。

  影響範圍超1.6萬平方公裡

  地震發生後,中科院遙感地球所立即啟動災害應急響應預案,對受災情況進行快速評估。評估顯示,本次地震極重災區烈度達到八度,影響範圍約16340平方公裡(按地震烈度6度模擬區域計算),主要涉及岷縣、漳縣、禮縣、宕昌縣、臨潭縣、卓尼縣等區域;結合當地人口數據,地震影響範圍內受災人口約90萬。

  遙感地球所還完成了震區歷史衛星數據的處理,對震前衛星數據實施了共享,最高解析度2.5米。同時開展了災害應急監測準備工作,目前遙感飛機已做好飛赴震區的各項準備。

  見習記者 王文佳

news.sohu.com false 新民晚報·新民網 http://xmwb.xinmin.cn/html/2013-07/23/content_4_1.htm report 4091 七月廿二日十九時許,在甘肅岷縣梅川鎮永光村,蘭州軍區部隊官兵在廢墟中尋找生命跡象昨日7時45分,甘肅省定西市發生6.6級地震,至截稿時已造成因災死亡89人,失蹤

相關焦點

  • 專家稱我國南北地震帶仍存發生7級地震可能
    劉傑介紹說,此次發生地震的甘肅岷縣地處南北地震帶北帶的臨潭——宕昌斷裂帶。南北地震帶包括四川、雲南、青海東部和甘肅東部等地區,在這條地震帶上,集中了我國有歷史記錄以來一半左右的8級以上地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均位於此地震帶上。  位於南北地震帶上的岷縣地區有較長的地震歷史。據悉,有歷史記錄以來,震中附近200公裡範圍內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25次。
  • 南北地震帶地震趨勢討論會在成都召開
    南北地震帶地震趨勢討論會在成都召開 雲南、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內蒙古、重慶、貴州、湖北、四川等10個省(市、區)地震局和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質研究所、地殼應力研究所、地震預測研究所、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等單位的分管領導和專家共50餘人參加會議。
  • 地震九成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圖)
    地震專家:  全球進入地震高發期  本報訊 對於近年來強地震的頻繁發生,地震研究員孫士鋐3月11日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全球已經進入地震高發期。他分析說,自從去年智利發生芮氏8.8級強震後,追溯到2004年12月印尼發生8.7級強震的情況,他的推斷結論是:全球可能進入「地震高發期」。
  • 地震帶在哪裡
    2020年以來,雲南共發生3級以上地震29次,其中3.0到3.9級23次,4.0到4.9級5次,5.0到5.9級1次,6.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020年5月18日在雲南昭通市巧家縣發生的5.0級地震。    雲南地震多發是永遠迴避不了的現實。那麼地震帶出現在哪裡呢?
  • 回顧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成因:龍門山地震帶
    光明網訊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東經103.0)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裡,成都市震感強烈。據重慶市民介紹,重慶震感十分強烈,可以聽見玻璃噼裡啪啦的響。從地震帶分布圖示資料了解到,今日四川雅安蘆山地震位於大陸斷裂地震帶。
  • 帶你了解地震帶
    地震帶地震帶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地震帶基本上在板塊交界處,在地震帶內震中密集,在帶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帶常與一定的地震構造相聯繫。世界主要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
  • 帶你了解地震帶
    地震帶地震帶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地震帶基本上在板塊交界處,在地震帶內震中密集,在帶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帶常與一定的地震構造相聯繫。世界主要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我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紐西蘭。這裡是全球分布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所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的四分之三。歐亞地震帶 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後向南經我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
  • 地震為何波及近半中國 專家認為淺源地震危害大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上海、寧夏、雲南、重慶等10多個省區市均有震感。有關專家對此次地震形成的原因、進一步發展趨勢和今後應注意的問題作出了初步分析。  據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介紹,這次汶川發生地震是我國大陸內部地震,屬於淺源地震,其破壞力度較大。
  • 中國地震帶分布圖詳解:中國有哪些主要地震帶?
    在五個地震區中,它的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居全國第二。華北地震區共分四個地震帶。(1)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鐵嶺的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是我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1975年海城7.4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2)華北平原地震帶。
  • 中國地震帶分布圖
    中國的臺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於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分布和震中分布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重要依據。是中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1974年海城7.4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據記載,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60餘次。其中7-7.9級地震6次;8級以上地震1次。⑵華北平原地震帶。
  • 成都不屬於任何地震帶
    據四川省地震局預報研究所所長程萬正介紹,我國地震最多的是臺灣省,依次為西藏、新疆、雲南和四川,「四川處在中國南北地震帶中段,地震頻率很高」。不少市民擔心現在四川是否進入了地震的高發時期,但省地震局專家通過統計認為,這兩年四川並不算地震頻發時期。  據省地震局相關人士介紹,成都不屬於任何地震帶和地震區,成都本身基本上不會發生地震。而大成都地區每年都有地震,主要集中在龍泉、金堂等地方。因為龍泉山脈是地殼積壓形成的,所以每年有地殼運動時候都會有輕微的地震。
  • 回顧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成因:位於龍門山地震帶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東經103.0)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裡,成都市震感強烈。據重慶市民介紹,重慶震感十分強烈,可以聽見玻璃噼裡啪啦的響。從地震帶分布圖示資料了解到,今日四川雅安蘆山地震位於大陸斷裂地震帶。
  • 全球9成地震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圖)
    數據顯示環太平洋地震帶很活躍釋放能量佔全球八成多2010年4月,在印尼發生7.8級強震後,本報記者曾就地球是否進入了強震頻發期、強震為何集中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等問題採訪過多位地震專家。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副教授雷軍博士表示,單從數據上看,最近幾年強震確實密集,顯示了較強的地球內部運動,但是不是說地震已經進入一個強震頻發期,地球科學理論和觀測到目前為止尚未能給出明確結論。雷軍博士介紹說,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2010年以來,全球爆發的7級以上地震,絕大多數都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 專家認為:汶川地震發生屬淺源地震破壞力度較大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 楊維漢、譚浩、隋笑飛)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上海、寧夏、雲南、重慶等10多個省區市均有震感。有關專家對此次地震形成的原因、進一步發展趨勢和今後應注意的問題作出了初步分析。
  • 專家:四川長寧與汶川屬同一地震帶,後續還會有餘震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截至今日(6月18日)15時,四川宜賓長寧6.0級地震共造成12人死亡,134人受傷,10萬人受災。新京報記者從中國地震局及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處了解到,雖然長寧與汶川地震同處我國南北地震帶,精細劃分時兩地不屬於同一斷裂帶上。
  • 地震局專家解答有關環太平洋地震帶知識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 顧瑞珍)針對近期地震頻發的情況,記者就一些地震的相關知識採訪了國家地震局專家。    記者:什麼是地震帶,世界上有幾個主要地震帶?    答:地震帶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帶,在地震帶內地震密集,在地震帶外,地震分布零散。
  • 中國百年大地震概覽,中國地震帶詳細分布圖
    地震成因:地震主要是由地質運動,火山爆發及巖層塌陷等活動造成的。中國百年大地震一覽地震的分布:一、時間分布:地震無論在時間分布還是地理分布上都具有一定的特徵,通過對大量地震資料的分析,地震發生時間是不均勻的,一段時間地震比較活躍,另一段時間地震比較平靜,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地震活躍期發生七八級的地震的概率較高,不同地震帶的活躍周期也不一致,
  • 省地震局組織召開2020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暨南北地震帶中段構造協作區
    10月25日,四川省地震局在成都召開2020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暨南北地震帶中段構造協作區震情監視跟蹤工作會,中國地震局監測預報司副處長周龍泉,四川省地震局副局長雷建成、張永久出席會議並講話。
  • 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發生5.8級地震
    另外,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4月15日15時08分在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北緯35.4度,東經104.0度)發生4.5級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據悉,震中距離臨洮縣城約14公裡,距離定西市區約58公裡,距離蘭州市區約80公裡。震中附近的鄉鎮有龍門鎮。
  • 地震帶上的國家躲不過地震的宿命嗎?
    阿富汗、緬甸地震位於青藏高原地震帶,日本、厄瓜多地震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而這兩個地震帶都與我國有關。何為「地震帶」,對於地處地震帶上的國家來說,強震真的是躲不過的宿命嗎?從世界範圍看,地震活動帶和火山活動帶大體一致,主要集中在地殼強烈活動的地帶。世界三大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其中海嶺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地區即海底山脈,對陸地影響較小。   「青藏高原地震帶屬於歐亞大陸地震帶中的一段」,劉靜說,我國正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