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定西的剪紙藝術,兒時美好的記憶,現今的非遺藝術品,好美

2021-01-09 第一人稱講文化

甘肅定西的剪紙現在很有名,現在有藝術之鄉的美稱。

小時候一到冬天,到了冬閒的時候,女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剪紙,一雙小剪刀能夠剪出五顏六色各種圖案多重寓意的作品來。

記得剪紙有兩樣比較深刻,一是剪窗花,那時候農村的窗戶都是木質的,基本上是方格狀居多,然後上面粘一張白紙,每個窗戶格格裡就貼一張剪紙,各種圖案的。

越是心靈手巧的人就會組成不同的圖案,現在回憶起來,有了每年春節一換的窗花,過年喜慶的氣氛就一下子就有了。

剪紙還用在刷秧歌上,我們村子裡的秧歌隊伍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高燈,男孩子耍,形狀是圓臺形,上大下小,下面一個把子。

高燈是用竹子做成的,也是一格一格的,整體用白紙糊上,每格都有剪紙貼上面,各種圖案的,很美觀。

高燈的稜角上是用各種色彩的紙做成穗子,飄灑起來,頂上還有的做成彎角,彎角上又掉下來像繡球一樣的紙做的藝術品。

秧歌隊的另一個主題是叫做「拉花子」,不知道是不是這幾個字,我想在想這一部分的角色應該是女孩子的角色,記憶中聽老人說是女孩子扮演的,但是我跟著玩的時候就是男孩子做的,女扮男裝。

「拉花子」要穿像戲服一樣的服裝,表演時載歌載舞,一個手裡是等,圓柱形的,非常好看,也多是剪紙做的,上面還做了好看的紙做花,像牡丹、芍藥一樣的。秧歌隊一般從正月初七開始,到正月十七謝幕,到正月十七最後一晚的時候,高燈和拉花子的等都要燒掉,有的人在燒掉之前,會把拉花子燈上好看的紙花搶下來,拿到家裡插在花瓶裡,作為裝飾。

除了春節,剪窗花還在非春節期間哪一家有兒女結婚的時候也會對窗戶、門等顯眼的地方用窗花裝點一下,來顯示喜慶。

現在我的家鄉定西市被國家授予「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華剪紙藝術傳承基地」和「中華剪紙藝術創作基地」的殊榮,一些有此手藝的人以此脫貧致富,曾有一個剪紙非遺傳承人景愛琴一幅剪紙賣了14萬成為老家人人口中佳話,更加激發了年輕人學此藝術的熱情。

在我的印象中定西剪紙除了秧歌、窗花以外,還有用做板帘子,就是廚房灶臺以上放碗的地方,用作擋灰塵,現在想起來窗花的題材有文學戲曲人物類、飛禽走獸類、花卉草木類等,有的婦女一天學也沒上過,但是剪的窗花卻惟妙惟肖,真是讓人驚嘆。

總想有個時間,慢慢走慢慢看,去把剪紙藝術做一個記錄,還未成行,期待中......

相關焦點

  • 畫兔兒爺、剪紅紙、點豆腐……老字號直播非遺絕活兒話中秋
    北京泥彩塑第五代傳承人張忠強正把他親手製作的兔兒爺排放整齊,國家級非遺剪紙項目傳承人劉曉迪拿著剪刀對一疊紅紙比劃著,京味畫家、天然繪畫顏料配置技藝第五代非遺傳承人楊信拿著畫筆現場開始作畫……9月21日晚上,非遺傳承人扎堆兒在位於王致和食品廠的北京市腐乳科普館裡忙活起來,準備著為網友們帶來一場老字號民俗盛宴
  • 縣芙蓉學校:「傳承非遺文化·體驗米塑藝術、剪紙」活動
    12月2日下午,安仁縣芙蓉學校邀請了安仁米塑非遺文化傳承人何陸生先生到校開展「傳承非遺文化·體驗米塑藝術」活動。活動中,何陸生首先向我校六年級的學生介紹了安仁米塑的歷史來源,讓同學們詳細了解了安仁米塑的歷史和淵源,激發了孩子們的鄉土情懷和自豪感。
  • 會寧剪紙:一把剪刀剪出錦繡乾坤
    會寧剪紙以甘溝驛鎮最具代表性,是會寧非遺文化的重要縮影和傑出代表。1995年甘溝驛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民間剪紙)之鄉」,2007年會寧剪紙被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甘溝驛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1年,會寧剪紙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秘境尋蹤——江南秘境朔自然藝術空間 · 非遺藝術館即將開放!
    江南秘境國際度假區效果圖▲非遺藝術館項目,位於富春江、新安江、蘭江三江交匯之處,建德江南秘境朔自然藝術空間內。非遺非遺,莫要遺忘。如今這些古老的非遺文化,化作一場光影藝術裝置展,流淌在江南秘境的「非遺藝術館」中。希冀在觀者的踱步間,從瞬時的身體滲入永恆的記憶中。
  • 2米長《瑞鼠迎春》剪紙剪出年味兒
    在大連化物所附近的韓月琴家裡,她展示著鼠年剪紙不同主題寓意作品時,還釋義老鼠自古就象徵吉祥美好的內涵,向記者講解最新創作的得意之作。「這一粒一粒的石榴寓意著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兩隻小老鼠手捧石榴腳踩祥雲,祝福鼠年吉祥如意。」一把剪刀一沓紅紙,在民間藝術家韓月琴靈巧的手下立刻被賦予新的內涵和生命力,也剪出了幸福、吉祥和喜慶年味。
  • 甘肅非遺雲端秀「身姿」 「雲探店」催熱線上購物節
    (資料圖)王綱 攝保安腰刀、慶陽香包、隴西刺繡……6月初,甘肅推出為期20天的線上「甘肅非遺影像展」活動,這是該省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系列活動之一。甘肅地處黃河流域,非遺資源豐富,已普查發現相關線索27000多條。
  • 甘肅三個市:酒泉、慶陽、定西的代表性景點,你最看好哪個?
    在我國眾多省份中,甘肅是很特別的一個省份,因為說到甘肅,大家可能就會想到與沙漠、戈壁相關的自然景觀,的確,甘肅有著非常多的著名類似景觀,比如大家熟知的鳴沙山月牙泉、嘉峪關等,但是除了這一類,還有一些自然風景非常優美的景觀,比如崆峒山、麥積山等,這些景觀風景宜人,與大家想像中的那些沙漠景觀截然不同
  • 剪紙並非只是民俗藝術,看看美國剪影剪紙與日本浮世繪剪紙
    美國的剪紙很多在剪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有些作品被稱為剪影剪紙;日本則結合浮世繪的細膩將其唯美性發揮到極致;歐洲的剪紙與當代紙品和實用設計密不可分。剪紙利用視覺的正負空間,提供的是一種想像的維度和張力。如果僅僅按照地域劃分的話,剪紙在中國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
  • 全國首個非遺及手作藝術主題情景體驗式社交空間「造物天地」發布
    上海2017年12月6日電 /美通社/ -- 2017年12月3日,由中南商業匠心打造的全國首個以非遺及手作藝術為主題的情景體驗式社交空間「造物天地」正式對外發布。 造一方城市名片 -- 全國首個非遺傳承及藝術體驗空間 「造物天地」以匠心文化為精神內核,以非遺傳承和創新為品牌目標,以手作體驗為運營載體,在業態定位、運營模式、市場推廣上力求多重突破,是全國首個以非遺及手作藝術為主題的情景體驗式社交空間。
  • 草編、剪紙、木板年畫……高鐵來了 平度非遺產品「火」了
    平度剪紙。青島新聞網11月27日訊(記者 任俊峰 通訊員 張仰運 楊曉平)11月26日,濰萊高鐵通車。平度高鐵站、站前廣場一片歡騰。嶄新的候車大廳內熙熙攘攘、氣氛熱烈,「平度元素」滿滿。在大廳東南側,平度非遺產品展吸引了若干旅客和媒體的聚焦、熱捧。新河草編、平度剪紙、宗家莊木板年畫以及國家地標產品馬家溝芹菜、大澤山葡萄等,和新開通的高鐵一樣「備受矚目」。「這是平度新河草編,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 仫佬族剪紙藝人羅華清:剪紙絕活傳承五代人(組圖)
    羅華清老師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仫佬族剪紙的主要傳承人,她創作的剪紙作品構思新穎獨特、出神入化,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她剪刀下剪出的人物、動物、植物出神入化,精美絕倫,栩栩如生。通過多年的潛心鑽研,羅華清的剪紙技藝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成為仫佬族剪紙技藝的繼承者、發展者、傳承者和民族傳統文化的守護人。
  • 【金秋十月】飽覽祖國大好風光 哪些瞬間的美好留在鏡頭裡?
    【金秋十月】飽覽祖國大好風光 哪些瞬間的美好留在鏡頭裡?第一張照片:早上9點,四位不同膚色,大眼睛、高鼻梁的學生在承德俊鳳剪紙館前一起比了個心,他們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留學生,都來自承德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在這家國字招牌的民族文化傳播基地度過愉快的一天。照片定格了留學生們邂逅非遺的快樂時刻。
  • 全國剪紙「十大神剪」在杭州桐廬揭曉
    &nbsp&nbsp&nbsp&nbsp第六屆「神州風韻」全國剪紙邀請賽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浙江省文化廳、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浙江省非遺保護中心、桐廬縣人民政府承辦,以「助力鄉村振興、剪刻美麗鄉愁」為主題,全國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50個項目保護地的剪紙界藝術家和專家共聚詩鄉畫城,共襄盛舉。
  • 觀察丨古詩詞中常提到的「紙織畫」,就出在甘肅
    這是一種奇特的民間傳統工藝,甘肅紙織畫初見於唐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2008年,平涼紙織畫被列入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紙織畫,揭開它神秘的面紗。近看紙痕交織,經緯分明,像是由各種顏色的方格有規律地堆疊而成。
  • 剪紙中的年俗:福祿壽喜寓意吉祥 祈盼生活美好
    中新網北京2月10日電(上官雲) 提到過年,人們會想到年夜飯,想到連綿不斷的鞭炮聲……其實,貼在門上、窗戶上的剪紙也是體現年俗的重要載體。學者、民俗專家段寶林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剪紙是一種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民間藝術形式,「每逢節日都會使用,在過年的時候達到高潮。這時剪紙內容一般是十二生肖或福祿壽喜等圖案,寓意吉祥,祈盼來年生活美好」。
  • 甘肅定西黃土高坡上,有片「福州林」
    新華社福州9月13日電 題:甘肅定西黃土高坡上,有片「福州林」新華社記者鄧倩倩大西北秋意漸濃。甘肅省定西市北部山區,幾座山頭放眼儘是青翠,針葉林木整齊連片,改變了這裡曾經光禿荒涼的黃土高坡「本色」。這片林,以相隔2000公裡外的沿海城市為名,人稱「福州林」。
  • 高清組圖:雕花剪紙傳承指尖技藝
    人民網孝感9月24日電 (董行 王郭驥)9月23日,62歲的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省非遺傳承人池福新臨窗而坐,手握刻刀,正在進行雕花剪紙創作。桌面鑲嵌著一塊蠟盤,文具盒裡放滿一把把自製刻刀。 據了解,孝感雕花剪紙現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一位,省級非遺傳承人兩位。
  • 非遺相伴迎國慶,燈火月影賞中秋——廣東推出節慶「嘆」非遺中秋...
    值此人間好時節,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了節慶「嘆」非遺:「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中秋國慶系列活動,為市民群眾提供國慶出遊新方案。本次系列活動包括「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主題燈彩藝術作品展、「解碼非遺」體驗課和「雲賞非遺」專題展播三個版塊。
  • 非遺進校園|鄉土教育融合美育,澆灌出雲鄉深處的非遺之花
    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切實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依託大理州豐富的白族非遺文化資源,率先在大理市東門完小開展非遺進校園創新實踐。大理州非遺保護中心以「知家鄉、愛故土、懂非遺、傳文化」的鄉土教育理念為引領,將所在地非遺項目引入校園,融入學生的學習成長環境,以鄉土藝術之美育化兒童心靈。先行先試,系統性開發非遺課程、豐富非遺課堂教學內容、創建「非遺特色學校」。
  • 【創新為農服務系列訪談】甘肅定西篇_中國氣象局
    高溫天氣時,我們連續觀察並記載不同地域馬鈴薯的葉、莖和塊莖等受害情況。這些緊貼農業生產實際的小試驗,為建立農業氣象服務指標、開展農業氣象服務提供了科學依據。  多年來,我們緊貼當地農業生產需求,開展了有針對性的農業氣象服務,為有關部門提供了大量及時、準確的農業氣象信息,受到當地黨政機關和農業部門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