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定西的剪紙現在很有名,現在有藝術之鄉的美稱。
小時候一到冬天,到了冬閒的時候,女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剪紙,一雙小剪刀能夠剪出五顏六色各種圖案多重寓意的作品來。
記得剪紙有兩樣比較深刻,一是剪窗花,那時候農村的窗戶都是木質的,基本上是方格狀居多,然後上面粘一張白紙,每個窗戶格格裡就貼一張剪紙,各種圖案的。
越是心靈手巧的人就會組成不同的圖案,現在回憶起來,有了每年春節一換的窗花,過年喜慶的氣氛就一下子就有了。
剪紙還用在刷秧歌上,我們村子裡的秧歌隊伍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高燈,男孩子耍,形狀是圓臺形,上大下小,下面一個把子。
高燈是用竹子做成的,也是一格一格的,整體用白紙糊上,每格都有剪紙貼上面,各種圖案的,很美觀。
高燈的稜角上是用各種色彩的紙做成穗子,飄灑起來,頂上還有的做成彎角,彎角上又掉下來像繡球一樣的紙做的藝術品。
秧歌隊的另一個主題是叫做「拉花子」,不知道是不是這幾個字,我想在想這一部分的角色應該是女孩子的角色,記憶中聽老人說是女孩子扮演的,但是我跟著玩的時候就是男孩子做的,女扮男裝。
「拉花子」要穿像戲服一樣的服裝,表演時載歌載舞,一個手裡是等,圓柱形的,非常好看,也多是剪紙做的,上面還做了好看的紙做花,像牡丹、芍藥一樣的。秧歌隊一般從正月初七開始,到正月十七謝幕,到正月十七最後一晚的時候,高燈和拉花子的等都要燒掉,有的人在燒掉之前,會把拉花子燈上好看的紙花搶下來,拿到家裡插在花瓶裡,作為裝飾。
除了春節,剪窗花還在非春節期間哪一家有兒女結婚的時候也會對窗戶、門等顯眼的地方用窗花裝點一下,來顯示喜慶。
現在我的家鄉定西市被國家授予「中國剪紙藝術之鄉」、「中華剪紙藝術傳承基地」和「中華剪紙藝術創作基地」的殊榮,一些有此手藝的人以此脫貧致富,曾有一個剪紙非遺傳承人景愛琴一幅剪紙賣了14萬成為老家人人口中佳話,更加激發了年輕人學此藝術的熱情。
在我的印象中定西剪紙除了秧歌、窗花以外,還有用做板帘子,就是廚房灶臺以上放碗的地方,用作擋灰塵,現在想起來窗花的題材有文學戲曲人物類、飛禽走獸類、花卉草木類等,有的婦女一天學也沒上過,但是剪的窗花卻惟妙惟肖,真是讓人驚嘆。
總想有個時間,慢慢走慢慢看,去把剪紙藝術做一個記錄,還未成行,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