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剪紙藝人羅華清:剪紙絕活傳承五代人(組圖)

2020-11-25 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12月5日訊 12月4日,廣西河池市首個民間工藝技能大師工作室——羅華清(傳統剪紙)工作室在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掛牌成立,由仫佬族剪紙藝人羅華清創作的8米剪紙長卷《歌仙劉三姐》也首次在職業中心學校展出。

羅華清老師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仫佬族剪紙的主要傳承人,她創作的剪紙作品構思新穎獨特、出神入化,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她剪刀下剪出的人物、動物、植物出神入化,精美絕倫,栩栩如生。通過多年的潛心鑽研,羅華清的剪紙技藝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成為仫佬族剪紙技藝的繼承者、發展者、傳承者和民族傳統文化的守護人。

羅華清出生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思平村小稔屯的仫佬族民間藝人世家,從曾外祖母開始傳承至今已經五代。羅華清老師的外祖母和母親都十分精通剪紙、繪畫、竹編、縫紉、刺繡等手工藝,在仫佬山鄉廣為人知。尤其家傳純手工製作幼兒背帶的技藝,堪稱仫佬族一絕。

羅華清從8歲開始,就跟隨外祖母和母親學習剪紙、刺繡、繪畫、縫紉等各種民間手工藝,尤其對古老神秘的仫佬族剪紙藝術有著執著的追求,她構思大膽,剪出的作品千姿百態、創意獨特,內涵優雅,能將萬物的神韻氣魄巧妙地融入人的情感中,給人以藝術美感的遐想。

40年來,羅華清練就了一手剪紙絕活,凡是在她眼前出現的東西,她都能現場剪得出來,而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多項作品受到廣泛讚譽,多次獲獎。

剪紙作品《仫佬族非遺》、《仫佬族耳環》榮獲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八桂天工獎」金獎;剪紙作品《仫佬族神儺》榮獲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八桂天工獎」銀獎;剪紙作品《仫佬族圖騰》榮獲河池第十六屆「銅鼓山歌藝術節」手工技藝類一等獎。今年3月21日至26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舉辦的第53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羅華清創作的剪紙作品《三姐故裡傳歌坊》 獲銅獎。今年8月,她創作的剪紙作品《仫佬族神儺》被上海世界非遺文化城中國剪紙博物館收藏。

2016年,羅華清參加了由「國家藝術基金」和「南京藝術學院」舉辦的2016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傳統手工藝美術的創新設計培訓」並獲得結業證書。目前,羅華清被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柳州市北雀路第四小學、羅城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羅城縣第二小學、羅城縣四把鎮民族小學等學校聘為剪紙藝術導師。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羅華清傳承民族文化的先進事跡先後被新華社播發通稿,中國政府網、人民網、《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農民報》等國家主流媒體以及《廣西日報》《廣西民族報》、《廣西政協報》、《當代廣西》雜誌、《河池日報》都發表過羅華清的作品和事跡,成為河池乃至廣西的驕傲。(高東風)

相關焦點

  • 高清組圖:雕花剪紙傳承指尖技藝
    人民網孝感9月24日電 (董行 王郭驥)9月23日,62歲的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省非遺傳承人池福新臨窗而坐,手握刻刀,正在進行雕花剪紙創作。桌面鑲嵌著一塊蠟盤,文具盒裡放滿一把把自製刻刀。 據了解,孝感雕花剪紙現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一位,省級非遺傳承人兩位。
  • 全國剪紙「十大神剪」在杭州桐廬揭曉
    9月18日至20日,第六屆「神州風韻」全國剪紙邀請賽系列活動在杭州桐廬舉行,全國剪紙最「牛」的「十大神剪」同時揭曉。參賽作品,主題鮮明,內涵豐富,或展現自然風光,或反映生活百態,或謳歌時代風貌,傳承歷史文化,貼近百姓生活,體現社會進步,充分表現美麗中國的「神州風韻」。在表現手法上,題材廣泛,形式多樣,琳琅滿目,斑斕多姿。剪紙藝術家們的一幅幅作品,無論是小巧景致,還是恢弘場景,都自然靈動,渾然天成,美不勝收,令人回味無窮。
  • 69歲老人剪紙50餘年 自創「蝴蝶剪紙」法(圖)
    他不僅傳承了傳統的剪紙手藝,還開天闢地地創造了「蝴蝶剪紙」法。  他還在剪紙的路上繼續著自己的夢。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最早發現的剪紙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南北朝時期的五福團花剪紙。剪紙作為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這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  在北方剪紙又叫「窗花兒」,它汲取皮影、刺繡、木板畫、圖案裝飾等藝術門類的營養,融會貫通,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 羅城仫佬族繡娘用針線繡出仫佬族圖騰
    河池日報見習記者 沈泉池  記者 黃漢謀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雙寨村中寨屯是有名的仫佬族刺繡之鄉,全屯家家戶戶的婦女都精通刺繡,而有一位仫佬族刺繡傳承人又是眾多仫佬族刺繡能工巧匠中的代表。    「仫佬族刺繡在我們村已經傳承了500多年,現在村裡最老的刺繡工有80多歲,最年輕的從8歲就開始學。」據謝秀榮介紹,仫佬族刺繡分為平繡,剪紙繡和馬尾繡三種,是仫佬族傳統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圖案豐富,意義深遠。秀出的物件有背帶心、帽子、服裝、圍裙、腰帶、繡花鞋、床頭套等純手工工藝品,圖飾有太陽、雙魚、祥雲、麒麟等各式各樣古樸莊重的圖案。
  • 2米長《瑞鼠迎春》剪紙剪出年味兒
    日前,記者來到韓月琴家,一進門就感受到濃濃的年味與書香氣,客廳裡擺放著各種造型的「喜鼠」剪紙作品,一幅長達2米長的「2020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瑞鼠迎春」大幅剪紙系列作品已經完成,剪紙這門古老的技藝在一代代傳承人的努力下,正在被賦予新的生命力。「老鼠象徵著智慧與機靈,如果比作人的話,如同一個人行動迅速,順時應變。」
  • 【剪紙經典】流變中的吐故納新——高鳳蓮剪紙的時代自覺 / 朱亮
    ▲《繼母》/ 高鳳蓮 / 陝西在諸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著名的傳承人中,高鳳蓮的發現及其剪紙藝術價值得以認識並不是很早的事情,這也是我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所出版的民間剪紙圖集中都見不到她的作品的原因。
  • 縣芙蓉學校:「傳承非遺文化·體驗米塑藝術、剪紙」活動
    12月2日下午,安仁縣芙蓉學校邀請了安仁米塑非遺文化傳承人何陸生先生到校開展「傳承非遺文化·體驗米塑藝術」活動。活動中,何陸生首先向我校六年級的學生介紹了安仁米塑的歷史來源,讓同學們詳細了解了安仁米塑的歷史和淵源,激發了孩子們的鄉土情懷和自豪感。
  • 傳承民俗,玩轉剪紙!房產中介我愛我家攜手社區,共建美好社區生活
    日前,無錫房產中介我愛我家聯合崇安寺社區,舉辦了一場「傳承民俗,玩轉剪紙」社區剪紙藝術公益活動。  此次剪紙活動,無錫房產中介我愛我家依舊以豐富居民們的社區文化生活,培養社區居民們的傳統文化興趣愛好為宗旨,積極弘揚傳統民族文化、促進民間藝術交流。
  • 剪紙並非只是民俗藝術,看看美國剪影剪紙與日本浮世繪剪紙
    美國的剪紙很多在剪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有些作品被稱為剪影剪紙;日本則結合浮世繪的細膩將其唯美性發揮到極致;歐洲的剪紙與當代紙品和實用設計密不可分。剪紙利用視覺的正負空間,提供的是一種想像的維度和張力。如果僅僅按照地域劃分的話,剪紙在中國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
  • 會寧剪紙:一把剪刀剪出錦繡乾坤
    會寧剪紙以甘溝驛鎮最具代表性,是會寧非遺文化的重要縮影和傑出代表。1995年甘溝驛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民間剪紙)之鄉」,2007年會寧剪紙被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甘溝驛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1年,會寧剪紙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雷射加工與傳統文化(剪紙)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本視頻由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雷射加工創新訓練」課程團隊精心打造,是該課程中「文化傳承與先進加工板塊」的內容之一,將科技的「血液」注入文化的「肌體」,催生富有理性剪紙藝術是中國民俗文化中的瑰寶,是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該課程團隊將傳統手工剪紙藝術與現代先進位造方法相融合,在大量考證唐、宋、明清、近現代中國剪紙藝術的同時,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結合高等工程實踐教育教學,創新性使用雷射精密雕刻設備,完成對中國京劇臉譜的精美製作,為傳統藝術的繼承和弘揚注入了新的活力。
  • 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優秀作品在杭州市民中心亮相!
    杭州網訊 今天起,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優秀作品將在杭州市民中心B1連廊(地鐵A2出口處)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展出。 展覽選擇了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十年來的部分優秀剪紙作品,將「愛祖國」、「愛家鄉」、「讓文物活起來」等主題進行串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和傳承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瑰寶。
  • 哈爾濱市香坊區圖書館開展「樂在紙間」創意剪紙活動
    「冰天雪地美好生活」 | 「冰晶雪舞歡樂季」 香坊區圖書館「樂在紙間」創意剪紙活動來源:哈爾濱市香坊區圖書館 一張薄薄的紙片,展現無盡千百種可能;一把平凡的剪刀,剪出千姿百態的世界。時間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歷久彌新的是精湛的剪紙技藝。
  • 手工創意剪紙,剪出小朋友都喜歡的小動物!(附教程
    剪紙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廣受關注的一個,每年過年家家都會出現紅色剪紙藝術品。也被時尚界廣泛應用,但是普通人能做的剪紙真是少之又少!過年時候多以買為主,今年元旦不妨和孩子一起,自己做些剪紙窗花,雖然簡單,卻滿滿的自豪!
  • 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
    「巧媳婦」趙敬玲的剪紙作品《富貴滿堂》。 晉源區新聞中心供圖從小跟著長輩學剪紙「我家共有姊妹五個,他們都喜歡跑出去玩,只有我最喜歡跟著姥姥,看她剪紙。當時覺得姥姥真厲害,像變魔術一樣就剪出了美麗的窗花。」從此,趙敬玲就開始跟著姥姥學剪窗花。
  • 民間藝人自發為奧運獻禮 完成2008平方尺剪紙
    阜陽剪紙藝人吳清平用自己手中的刻刀,花了整整兩年時間,創作了一幅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的2008平方尺剪紙作品。    她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向北京奧運表達一份心意,這位來自民間的普通女性憑著對奧運精神的獨特理解,最終打動了奧組委,而她的巨幅作品也成了國際奧組委永久的藏品。
  • 去市民中心看看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的優秀作品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陳晶今天(1月6日)起,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優秀作品將在杭州市民中心B1連廊(地鐵A2出口處)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展出。展覽選擇了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十年來的部分優秀剪紙作品,將「愛祖國」、「愛家鄉」、「讓文物活起來」等主題進行串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和傳承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瑰寶。接下來,該展覽將在杭城各中小學中巡展。作為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扇、傘博物館)的品牌賽事,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至今已連續舉辦十屆。目前,大賽已覆蓋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共計800餘所學校,影響超過40萬人。
  • 甘肅定西的剪紙藝術,兒時美好的記憶,現今的非遺藝術品,好美
    甘肅定西的剪紙現在很有名,現在有藝術之鄉的美稱。小時候一到冬天,到了冬閒的時候,女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剪紙,一雙小剪刀能夠剪出五顏六色各種圖案多重寓意的作品來。記得剪紙有兩樣比較深刻,一是剪窗花,那時候農村的窗戶都是木質的,基本上是方格狀居多,然後上面粘一張白紙,每個窗戶格格裡就貼一張剪紙,各種圖案的。越是心靈手巧的人就會組成不同的圖案,現在回憶起來,有了每年春節一換的窗花,過年喜慶的氣氛就一下子就有了。
  • 「快樂剪紙班」—仙桃市婦聯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六)
    為了傳承民族文化,了解民間藝術傳統,增強小朋友的民族自豪感。「小朋友們,你們能猜一下這幾張剪紙分別是什麼嗎?」開課前,老師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和小朋友們互動講解每張剪紙的意義並引導小朋友對接下來的活動環節產生興趣,也通過遊戲讓我們的心理諮詢老師基本了解未成年兒童們的心理特點。
  • 雲大學生創意「剪紙」 讓建築遇見花草
    雲大學生製作的創意「剪紙」。新華網發(雲南大學供圖)新華網昆明12月5日電(念新洪)當輪廓分明的建築遇上靈動多姿的花草,會是怎樣的一種美呢?近日,雲南大學的幾名學生以傳統的剪紙藝術為靈感,繪製了校園內多處建築物的白色鏤空圖,再將其疊加到校園內的花草、樹木之上,製作了一組創意十足的圖片。雲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2017級學生林道煬介紹,這組創意「剪紙」,是由他和6名同學共同完成的,「大家想以校園建築為主題,製作一些有創意、有趣的圖片,突破傳統視角,換一種方式發掘雲大之美。」